专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七里海》 期刊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4007
颗粒名称: 专稿
分类号: I266.5
页数: 2
页码: 78-79
摘要: 本文是是为《七里海》杂志创刊一周年所写的专稿。
关键词: 宁河县 七里海 专稿

内容

庆祝《七里海》创刊一周年专稿
  《七里海》杂志创刊一周年之际,编辑部收到许多热心读者和作者发来的E-mail和热情洋溢的信件,对刊物创办一周年表示祝贺,并提出了希望、要求和建议。作为编者,我们期待这样的交流和互动,在读者和编者之间构建起信息与交流的平台,把刊物办得更好。
  我们向发来电子邮件和稿件的作者和读者朋友致以诚挚的谢意。同时,刊发几封邮件和信件,与广大读者共享。
  寄语《七里海》
  伴着匆匆的时间脚步,一晃《七里海》文学季刊已经满一周岁了。三百六十五个日日夜夜,她植根于广袤丰泽的宁河大地,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以反映家乡当代社会生活为主旨,讴歌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展现人民群众多姿多彩的生活和家庭、情感、婚姻等丰富的生活情趣,为家乡的新农村建设和创建和谐宁河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她是一朵文艺奇葩,带着淡淡的馨香,开放在宁河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给人民带来祝福和精神的愉悦。
  “苍茫千倾总澄泓,吐纳川流海作名。”地域中的七里海,不仅是我县历史上著名的“八大胜景” 之一,也是当今天津惟一的古海岸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碧波荡漾,烟波浩渺,茂盛的芦苇一望无际,海里盛产肥鱼紫蟹,岸边稻浪飘香。七里海以其丰富的物产,养育着周边勤劳质朴的宁河 人。
  七里海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它的美丽动人的故事传说。七里海还是个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早期革命家,天津共产党创始人于方舟烈士就出生在七里海畔。周恩来总理年轻时也曾多次到过七里海。而战争年代,那莽莽苍苍的芦苇荡不知掩护了多少革命英烈前赴后继,英勇杀敌。
  正是这深厚的文化底蕴,正是这传奇般的革命历史,孕育了我们的文学期刊《七里海》。她破土而出,枝繁叶茂,茁壮成长。感谢七里海这片丰厚的沃土。
  在《七里海》文学季刊创刊一周年的日子里,我不禁想起了一位著名诗人的话:“文学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必将是人类精神的花朵。”不错,人的精神也是需要永不枯萎的鲜花的芬芳滋润的。因此,我相信,《七里海》文学季刊以她淡雅清新的文本,丰富鲜活的内涵,生动新颖的版面,以及贴近生活、倾力讴歌时代风貌,必将在宁河大地上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愿我们的期刊越办越红火,越办越兴旺,培养出更多的文学新人,传承弘扬先进的思想文化和道德情趣。愿我们的《七里海》健康成长,从这里起步,走出宁河,传遍天津,迈向全国! 读者 赵建英
  走在路上
  虽然只是一年的时间,已经让我这个在文学的道路上徘徊很久的人感到从没有的兴奋。当第一期《七里海》呈现在眼前的时候,心中的那份感动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领导的祝貌贺、作协的希望、作者的心声跃然纸上,我们真正有了自己的刊物。众所周知,宁河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众多的业余创作者,曾经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深受大家的欢迎。关于出版宁河自己的刊物,我们很多的笔友曾经在一起畅谈过,那份渴望的心情终于在2006年的春天变成了现实,大家是何等的喜悦、何等的兴奋,纷纷拿起手中的笔歌颂自己的家乡,歌颂宁河新农村建设的壮美篇章。细细品读杂志上的每一篇文章,带着宁河大地特有的乡音,带着蓟运河畔特有的乡情,都让自己受益匪浅。
  杂志是编辑精心编织的美丽的成果,我们要大家来精心呵护,让她越办越好。同时也真心地希望杂志能设立宁河悠久文化的栏目,重点介绍丰台镇的年画文化,七里海的湿地文化,宁河县的宗教文化等,希望作者们多写一些来自宁河本土的文化作品,抒发对家乡的无比热爱和对宁河日新月异变化的颂扬。积极挖掘文化新人,适当组织专题的征文活动,活跃宁河文化活动。适当组织写作讲座及作者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的编者、作者、读者联谊活动,共同为杂志出谋划策,共同营造美好的明天。
  新的一年,就好像一个长途跋涉的行者,走过一段长长的路,迎面是一个新的路标。在我的心目中,《七里海》就像一棵大树,枝繁叶茂,在我的头顶遮阳挡雨,我还不算是她身上的一片嫩叶,但我永远在她的关爱下成长,吸收养份、吸足水分。身为一名业余创作者和读者,我感到自己的责任更重,任务更远。刊物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深夜里,我们驻守家园,躲避风雨,寻求宁静淡泊;黎明时,我们离开家园,搏 击风浪,追求壮丽辉煌。让我们看得更细,靠得更近,听得更多,想得更远。让刊物做得更好!
  虽不曾与她一起撒下种子,但我坚信,今后成长的道路上,与她同行。努力是一种过程,成功需要经历,我一定会用手中的笔,把最美的文字和最动人的故事在她面前展现。她在路上,年轻的自己也在路上,那就让我们一起上路,走向远方。 读者:李晓
  各位编辑:你们好!
  我是一名《七里海〉〉杂志的忠实读者,很冒昧地给你们发邮件,表达一下我此刻的心情。
  记得去年四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意外看到了《七里海》杂志,当时我的心情特别激动,打开杂志一页一页地阅读,很快被作品吸引。而且还意外发现,有的作者的名字是我非常熟悉的,经常在全国性的文学刊物上看到,如《中篇小说选刊》、《小说月报》、《民族文学》等在全国很有影响的刊物,真没想到这么熟悉的名字和作家竟然是家乡人,一种骄傲的感觉顿时涌上心头。
  一份只有80页的刊物,拿在手里感觉沉甸甸的。也许是偏爱,我对刊物的设计和所发表的作品十分喜欢,刊物很大气;内容也十分丰富,有好看的小说和很有味道的诗歌,虽然有些作品显得比较稚嫩,但这毕竟是县级刊物,是培养人才的园地,办到这种水平,已经很不容易了。
  2006年的四期刊物我都看过了。一些作品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像《良宵》、《美丽结局》、《走过开普敦》、《村长黄三》、《梅城故事》等都是值得一读的好小说。既有一定文学水平,也有很强思想性、艺术性和可读性,其中的有些人物塑造得十分成功,我已经深深记在脑子里了。同时,还读到一些很有韵味和艺术感染力的诗歌,如第三期的《岁月梦》和《坐在北方的浓雾里》,就是两首给人以回味和品评的好诗。
  我只是一名文学爱好者,难免说一些外行话,希望各位编辑老师不要见笑。
  转眼,《七里海》走过了春夏秋冬。在她创刊一周年的日子里,作为一名读者,并且代表和我一样 喜欢《七里海》的朋友们,向刊物表示热烈的祝贺,向编辑部全体编辑表示感谢,感谢你们为宁河的文学爱好者们提供了一份精美的文化大餐。我们衷心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刊物越办越好,也期望读到更多更好的作品。
  读者:黄凤翔
  《七里海》编辑部各位编辑:你们好!
  春节刚过,我就已经在等待新一期的《七里海》杂志了。我知道《七里海》杂志创办一周年了, 所以提起笔来写信,把我的祝贺和祝福送给你们。我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七里海》能带给我更多的惊喜,读到我喜欢的文章。
  我是七里海镇的农村青年,也是《七里海》的热心读者。去年秋天,我去镇政府办事,在镇政府办公室的桌子上看到一份漂亮的杂志,《七里海》三个字一下子吸引了我。我要了一本杂志带回家,趴在桌前认真地看,里面描写七里海的文章读起来特别亲切,还有一些小说和散文也写得特别好。我真的特别高兴,因为我从小就喜欢读童话故事,长大了就开始读小说。原来我以为,出杂志只是大城市里的事,现在看到宁河自己出的杂志,感觉特别兴奋,没想到我们宁河有这么多人才,杂志的水平也很高,印刷得也很漂亮。
  我去过编辑部,想找编辑要《七里海》第一期和第二期,因为在外去的时候我很紧张,怕没人理我。没想到编辑老师特别热情,给我找了我想要的杂志,还鼓励我拿起笔来学习写作,让我写家乡,写自己生活的七里海。我当时特别感动,我想,也许有一天我会拿起笔来写点文章,然后让编辑老师给我指点。去年的四期《七里海》我都看了,很多作品我都喜欢,也有不喜欢的,有的小说读着没味道,读不下去。我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读到高水平高质量的好作品。《七里海》杂志给我枯燥的生活带来了精神上的安慰,我特别感激编辑老师,你们辛苦了,我要对你们说一声谢谢。
  读者:于海涛

知识出处

七里海

《七里海》

《七里海》文学季刊共分为44期,刊物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文学艺术人才,繁荣地方文学创作,为宁河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事业服务。刊物突出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使其成为地方文化建设的亮点,宁河经济发展的窗口,文学创作者展示才华的平台。火热的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永不枯竭的源泉。

阅读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