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随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七里海》 期刊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4003
颗粒名称: 散文 随笔
分类号: I267 .1
页数: 11
页码: 54-64
摘要: 本文收录了草堂觅老杜、蓟水悠悠、感悟军训、娘亲四篇散文以及随笔两篇。
关键词: 宁河县 文学作品 散文

内容

草堂觅老杜
  王福正
  去绵阳开会路过成都,朋友说到成都不去草堂拜老杜乃一大憾事。我心早神仪老杜,遇此良机,岂能不去。
  到了草堂门口,便想起老杜诗中的“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如今还幽吗?走进草堂,扑面而来的是绿。绿,几乎占据了所有的空间。草堂内密密的树,一颗颗,一片片,那是百年古楠。树身高大挺拔,树叶繁茂,像一把巨大的绿伞为人们支撑起一片荫凉。再就是竹,苦竹、金竹、斑竹、绵竹、慈竹,一垄垄,一簇簇,在草堂内摇曳。树、竹、花草被溪水、河塘滋润得翠绿,水灵灵。绿,也把草堂内的溪流、河塘浸染得如碧玉般清透。整个草堂是绿的王国,绿的世界,浓浓的,浩浩的绿,使人如步入森林公园。其实,草堂真的就是一个森林公园,那么多奇树、奇竹、奇花、奇草。作为北方的一位游客,有很多我都叫不出名字,它们相生相伴,共同繁荣着,点缀着,支撑着草堂的绿,使草堂天绿、地绿,连空气都溢满绿的清幽,绿得雅静。
  在草堂里探幽觅老杜,方觉草堂之大。从南大门进来,走过长长的竹树掩映,红墙相夹的花径,仿佛走入长长的历史隧道,到处浮现着老杜的人生轨迹。我看见,老杜在公元740年前后的英姿,那时的他是何等年轻有为。他在少年15岁时就已成为被当时文坛老宿们深为赞赏的青年诗人了。他读书是刻苦用心的,常自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老杜年轻时,生活和兴趣是丰富和广泛的。他读书、练字、写诗、作文,并不是弱不禁风的白面书生,也不是“弱不好弄”的少年老成,而是一个天真活泼、健如黄犊的小伙子。他在回想童年生活时写道:“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百忧集行》)。24岁时,杜甫
  参加了进士考试,可这位才华横溢的青年,只因文章不合时宜落榜而归。对于这次考场落败,他并没有十分在意,毕竟年轻,还可下次再搏。自此,他开始了漫游祖国名山大川的浪漫旅程。35岁时,他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赶赴京师长安,应试“制举”,想一展其政治抱负。可当时正是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把持朝政。他们嫉贤害能,在李林甫的操纵下,造成无一人及第的局面。并上表称“野无遗贤。”把老杜这样的贤才之士排挤出建功之途。这时的老杜已仕途无门,穷困相加,不得不亲自“毛遂自荐”,但几次都无果而终。在长安困守挣扎十年后,最后才被授任为右卫率府兵曹参军,是一个掌管兵甲器杖和门禁钥匙的小官,这和诗人的远大政治抱负有天壤之别。长安十年,生活潦倒,疾病缠身,这样的生活折磨了老杜,也玉成了老杜。自此确定了老杜的生活道路和创作道路。
  不管怎样,长安十年对老杜来说,总算“官定”。虽官微职低,和自己的远大理想相比,与自己的才华相比是有很大的距离的。但老杜还是想好好干下去,慢慢得到升迁,日后为国家和百姓做出自己的贡献的。可万万没有想到,“官定”之日,便是安禄山造反之时。安史之乱,使老杜不得不成为难民,举家逃亡。他冒险从长安逃到凤翔肃宗行在(这时玄宗已退位,肃宗上台)。逃到凤翔的老杜,也许正赶上新皇上用人之际,老杜还真的被看中,任命为左拾遗。这是一个品位很低,但很重要的谏官,可谓“近臣”,跟在皇上左右,提些合理化建议。可老杜毕竟是文人,不懂为官之道,有些意见是不能瞎提的。他上任不久,便上疏(书)营救被罢相的房琯而触怒了皇上。多亏朝臣张缟搭救,才免于一死。之后不长时间被便贬为华州司功参军,管理地方一些祭祀、学校、选举等杂事。老杜这次离开长安就再也没有回去,在政治上对他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在华州干了一年多,便感仕途无望难展其抱负而弃官,从此游荡民间,过着极其艰苦的生活,却写下了很多流传千古的现实主义诗篇。
  到了50岁左右,老杜漂泊到西南成都。在亲友的帮助下,在西郊盖了一所草堂,从此老杜便养鸡、养鸭、养鹅、种菜、种药、种竹、松、桃等。常“独绕虚斋径,常持小斧柯。幽荫成颇杂,恶木剪还多”(《恶木》)。但他时刻不忘政治理想和关心百姓生活,后来在文友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严武的举荐下任检校工部员外郎。老杜迫于朋友情谊,不情愿地“白头趋幕府”,因此才有了杜工部之称谓。这次也只干了短短一年,便辞官而去。写下了广为流传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独破受冻死矣足!”
  此后老杜离开成都,漂泊很多地方,后在夔州住下,大历三年(768年)正月,老杜老矣,思念家乡,乘舟出峡,再次漂泊,终因各种原因,未能北上落叶归根,最后终结于漂泊中的一叶小舟上,结束了他爱国忧民,才华出众,报国无门,漂泊游荡,生活困苦的一生。
  老杜身后评价极高,韩愈就曾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可老杜在生前却“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南征》)!”这是杜甫临终前一年自己带有总结性的沉痛哀叹。诗人辈叹他的一生不仅政治上失意,生活上漂泊潦倒,而且一生呕心沥血写成的诗歌,也同样遭到冷落。杜甫生前,他的诗并没有得到社会的重视。即使是与杜甫有过交往的诗人如李白、高适、岭参、贾至、严武等,其中有的关系还至为密切,却没有一诗直接评述杜甫的诗作。而在唐代诗选中,杜甫的诗选得也很少。
  我在草堂绿色里漫步,草堂里可看的地方很多,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等。整个草堂由建筑、园林、景点构成,古朴典雅,扑朔迷离。掩映在竹树丛中的茅屋,充满田野气息,与大自然溶为一体。浣花祠、梅园,使草堂显得宏阔多姿,清丽深邃。草堂重重叠叠,虚虚幻幻,曲径通幽,小路萦回。初游草堂的人如果不跟在导游后面是很容易迷失在里边的。草堂深处,很静,听不到喧嚣声,虽游人很多,但溶入草堂广阔的空间,仍像远离城市,进入了森林花丛一般。
  在这静幽幽之中,使我神思飞扬,仿佛看见杜甫倒背双手,挺直他瘦削的身躯在吟诵得意诗作。
  蓟水悠悠
  宁克东
  人是离不开水的。历史上,古老的先民们大多傍水而居,并以此为中心逐渐形成相对独立的文化群落。黄河、尼罗河、恒河……一条条奔腾的大河,孕育了一个个文明伟大的民族。与它们相比,众多的小河,虽名不见经传,但也能以同样的胸怀无私地哺育着生于斯长于斯的子民们,一辈一辈,直到今天。
  蓟运河,就是这样一条河,在宁河人心中,她是当之无愧的母亲河。
  蓟运河“源出迁安县三台营,经遵化、蓟州至宝坻入境,经宁河镇北,东南屈曲数折,抵北塘口入海,计长330里。”(《清乾隆版县志》)“蓟运河下游是古鲍丘水入海故道,隋代称沽水,唐代称鲍丘水,五代称泃水,元明以来称潮河,清代因漕运直抵蓟州改称蓟运河。”(《清史稿·地理一》)
  蓟运河自江洼口入宁河县境,此处曾有宁河八景之一:江口渔歌。据光绪版县志记载,丰润的还乡、宝坻的八门城等河均在此处汇入蓟运,水道回旋宛转,渔人多集散于此,春天柳絮飘扬,秋天荻花起伏,摇橹抛网,扶楫打桨而歌,胜如江南风景。古诗有云:汛汛渔舟渺渺波,数声短笛出盘涡,春风柳岸隔溪听,秋水芦花何处歌。
  距江洼口数里之遥,为东丰台,东丰台有天尊阁。相传燕王朱棣曾来此巡视,驻马远眺,但见北面莽莽燕山隐隐可见,东、西、南都是一望无际的草原,道道河流像条条银龙,由北向南,扇面似的逶迤奔来,在此与蓟运河汇入一处,汹涌入海。随行的刘伯温断言:“此地将来必出真龙天子!”朱棣恐惧,急问对策,刘伯温说:“须在此建一永久镇物才行。”朱棣马上同意并叮嘱一定要修得牢固。于是便有天尊阁。当然这只是个传说,不足为信,但天尊阁历数百年风雨磨难(1933、1938年日军飞机两次轰炸东丰台,1976年唐山大地震严重波及东丰台。)而巍然不摧,也着实让人感叹。
  宁河自雍正九年(1731年)置县以来,县治先在宁河镇后至芦台,此二地都曾为蓟运河上繁忙的码头。宁河镇约始于东汉末年,当时功用大致为储粮。明人《梁城(宁河镇)怀古》记载:“巍势今天迹尚存,当年曾为备粮屯。”清代《储粮城》一诗中也说:“今之宁河县,古之储粮城”。宁河镇数面水环绕,县城以水为墙,登高四望,水光涟滟,拍打堤岸,实为一处胜景。清人邵兰谱诗云:碧流如带绕为城……潮来激荡静闻声……活水源头无限意,文心时向素波
  生。”芦台镇,号称“京东巨镇,宁邑首镇”,扼水陆要冲,交通便利,历来为军事重地,且商贾云集。对此,王凤翔先生在《古镇芦台记》中写道:“古镇芦台,千年雄踞……北眺巍巍燕山之胜,南借滔滔渤海之利,东得唐山煤运之缘,西受天津商贸之益。蓟水迤俪,流经此邑,水运千里,河海两济……左弼神京之巨镇,襟河带海之要地。”清雍正时,镇内已建有三阁八庙,其中以宝塔寺最为著名。宝塔寺背靠蓟运河,原址为后唐卢龙军留守刘守光驻军地。寺庙规模宏大,与杭州的灵隐寺、北京的碧云寺、卧佛寺等不相上下。明清以至民国,该寺香火鼎盛,名声远播,堪称京东盛刹。
  近代,宁河备受列强侵凌,是时,蓟水汹涌,英雄辈出。王锡朋,清军爱国将领,芦台镇人,1841年10月与葛云飞一起在定海抗击英军,壮烈殉国;聂士成,清军爱国将领,曾在芦台驻扎、练兵近十年,1900年6月,率军离开芦台南下天津,大战八国联军,于八里台英勇牺牲;二十余年后,蓟水上又响起这样的诗句:东流蓟运河,滔滔涌素波,回环尽终古,不与世消磨——胸怀救国、救民大志的于方舟渡过了蓟运河。
  历史上,宁河人文荟萃,文化气息浓郁。关于蓟运河就有不少优美的诗篇和文章传世,在最新一版《宁河县志》中能够惊喜地读到它们。时至今日,蓟水之滨又走出了一批享誉全国乃至海外的文艺名家:诗人郑愁予、罗兰和她的《罗兰小语》、剧作家丁一三、作家万国儒、柳萌、天才女画家周思聪。
  蓟水悠悠,从远古走来的母亲河,在轻轻地诉说,诉说那曾经的美好、神奇和壮烈,她掀开历史厚重而神秘帷幕的一角,展现出一个亘古长存的文化命题:什么叫沧桑,什么是不朽……
  二
  曾经,蓟运河是那样的温润而妩媚、清丽而明澈,她宽阔的堤岸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大河沿儿”。那里曾是儿童们的乐园。那时,每到夏季,河边总是绿草如荫,树木繁茂,各色鲜花争相怒放,各种昆虫欢快地飞舞;近岸浅水区,是一片片密密的芦苇,芦苇间成群的鱼儿在欢快地游着,间或会有一两只水鸟箭似地冲向水面,又飞快地掠起,留下一串串清脆的叫声;宽阔的河道中,渔船往来,清清的河水映照着渔民们挂满汗珠的笑脸……逢此时节,三五个小伙伴总爱结伴来到河边,或在草丛间追逐着昆虫,或用简易的钓具诱骗着河里呆头呆脑的鱼儿,或在岸上急切地关注着渔民捕鱼的战果,待看到鱼网收拢,不断有鱼儿跃出水面的时候,总会激动地跳跃、欢呼。
  到了冬季,河上一片银装素裹。宽阔的水面已变成厚厚的冰盖,冰盖上行走着过往的路人,此时,平日的阻隔已然消失,人们无不为这天然的通途而快乐。当然,最快乐的还是孩子们,宽阔厚实的冰面上,往来驰骋着他们各色的冰车。伴随着一声声尖叫,一声声欢呼,冰车时而相撞,时而翻倒,时而完成一些高难度的动作……在这一片银白色的天地里,孩子们尽情地舒展着筋骨,挥洒着顽皮的天性。
  冬去春来,周而复始。童年的天真无邪已渐渐褪去,代之以少年的激情和浪漫,当年的顽童已出落成翩翩少年。此时,这条河依然如往昔那样秀美,它对于少年们,又有了新的意义。每到清晨,河水还未完全苏醒,岸边就已出现了少年们的身影,他们有的跑步,有的读书——他们已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和学习,有意识地为未来积蓄着能量,那坚实的脚步声、朗朗的读书声,与醉人的晨光水色融合在一起,沁人心脾。傍晚时
  分,三五成群的少年们徜徉在河堤,和着暮色、和着清风,谈学习、谈友情、谈生活、谈理想,关注着当下,憧憬着未来。偶尔在他们高谈阔论之时,会有一对情侣从眼前相拥而过,此时,少年们赶紧闭了嘴,良久地凝神注目,不由得年轻的心头泛起层层粉红色的涟漪……夏季到来,河水猛涨,河面最宽处已然超过百米,而这正是少年们游泳戏水的好时机。他们或在中流击水,或一口气游到对岸,痛快淋漓地体验着惊险和超越,少年的英气蓬勃而出。当然,他们也有沉静下来的时候,你看,他们正铺开稿纸,构思着老师的命题作文——我爱……稍加思索,便欣然命笔:我爱蓟运河。
  是的,怎能不爱呢?蓟运河承载着他们的童年和少年,给他们欢乐,伴他们成长。那宽阔清澈的河水,淙淙地流过他们的心田,谁能否认,他们的性格中会少了这条河宽广清纯的基因?当然,他们会长大,会变老,或许还会远走他乡,但不管怎样,在他们的心中这条河的烙印很难抹去,他们的睡梦里也一定会有这条河。“蓟运河啊,我想总会有那么一天,我再次投身你的怀抱,有更多的时间亲近你。我也一定会用我的方式回报你。因为我对你有着永远的真诚爱恋。”离开家乡多年的作家柳萌在他的《蓟运河恋歌》里如此深情地说。蓟水悠悠,流淌在记忆中,母亲河,在轻轻地诉说,诉说那曾经的天真、浪漫和深情,她舒展充满磁性的手指,轻柔地弹拨着生活的琴弦,奏出一曲纯真、质朴的天籁之歌。
  三
  文明需要传承,而传承则需要一种崇高的责任感,以及技术层面的许多具体工作的实施。近年来,人们欣慰地看到,为抢救以蓟运河为主要线索的宁河乡土文化,相关部门做了大量艰苦而务实的工作。1989年,最新一版《宁河县志》编纂完毕并成功出版,在此基础上,宁河县文史工作委员会相继编辑出版了六辑宁河文史资料,从多个方面对宁河乡土文化做了更细致、更深入地挖掘。尤其是第六辑《昔日芦台散记》,对芦台解放前的史料做了更全面、更系统的整理,在多方面弥补了史料的空缺。更值得一提的是,这部专辑竟是十几位六七十岁的老人历时六百余天合力编成的,他们中有的人现在已然作古。老人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来者。
  但该做的事情还很多,挖掘、整理之后,更重要的是传播。宁河有那么多神奇而优美的历史掌故与传说,有那么多英雄事件和人物,这是多好的文艺创作素材,可惜至今还没有像样的作品出来。与此同时,对下一代的乡土文化教育还几乎是个空白,如果现在能编写一本全面、准确而简洁地反映宁河乡土文化的教材,让宁河的孩子们也知道一些宁河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的事情,该是多么有意义!此外,对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以及历史古迹,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能否做一些物化的再现呢?
  1991年11月,罗兰女士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妇女读物与妇女形象研讨会”。开幕式上,她向大会提出了三点建言:“一、从事写作的人和出版者都负有社会教育的责任,我们要社会责任挂帅,而不要商业利益挂帅。二、我们不是否定商人的价值,我们可以让商人为我们服务,却不要被商人牵着鼻子走。三、我们要做社会的清洁剂,不要做社会的污染源。”说得真好!在这个物欲喧哗的时代,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面对相当诱人的包括商业利益在内的其它形形色色的利益,能够守住自己良知、善用自己的权力,勇敢地承担起应负的社会责任,是多么的可贵,又是多么的不容易!
  已经很少有孩子去“大河沿儿”了。毕竟,时代不一样了,孩子们关注的兴奋点已然转移。他们有网吧、有迪厅、有咖啡屋,他们流连于现代化的声、光、电之中,挥洒着营养过剩的精力。高技术堆垒起来的物质享受已渐渐成为生活的主流,不知不觉中,他们失去了许多与大自然亲近的机会,失去了许多与自己的心灵静静地对话的机会,他们的性情中少了些朴实和豁达,多了些浮华和躁动。那条令前辈们魂牵梦绕的蓟运河会出现在他们的梦里吗?
  蓟水悠悠,奔向未来的母亲河,在轻轻地诉说,诉说她身边的繁荣以及繁荣背后的故事。
  来时蝉鸣东林梢,今宵息伏西园草。
  挥汗戎练七日整,敢把天来斗。
  誓将血骨煅成钢,焉惜黄花瘦。
  九月的秋天,骄阳似火。在美丽富饶的宁河县板桥镇东部,在古老的还乡河畔,有一个名扬全国的国防教育基地——芦台一中军训基地。因工作关系,我来到了这个绿荫环绕,红瓦皓墙、彩溶化了痛楚与疲惫,正所谓,“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军训正如金色的季节,给了人生以宝贵经历,给人以诸多的感慨和收获。营练的黄尘在弥漫,责任的思绪在飞翔……
  悲怆国殇辉煌
  感悟军训
  岳林青
  曲水流觞,神秘而令人向往的地方。连日来,我目睹了他们身着橄榄绿,怀着对军人的崇敬,头顶烈日,挥汗如雨,步伐铿锵,磨练着意志,实现着庄严。我已清晰地感到,自己俨然就是其中一兵。融身绿色的方阵,聆听悠扬的号角,动情、动感、动心,如醉、如幻、如梦。团结和精
  月光如水,往事如歌。一首首悲怆,一首首国殇,一曲曲凝聚,一曲曲辉煌。是清脆的哨声划破了操场的宁静,是教官的军令让人难负家乡。不会忘记,三座大山的压迫,不会忘记鸦片战争的硝烟、火光,国家的残破,领土的割让,几千万生灵惨遭涂炭,云云百姓,生死逃亡。终
  于,天上出现了一个硕大的红日,光芒万丈,驱散了乌云,把九州大地照亮。忘不了,从《义勇军进行曲》到《东方红》,从《春天的故事》到《走进新时代》,多少壮士为国家血染江河,多少志士为民族血洒疆场。怎不叫人心如潮涌,热血奔腾,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一生。
  体魄气魄突破
  星光灿烂,辉映天河。又是一天的苦练,那落地砸坑的脚步,那炎炎烈日的烧灼,虽然痛,却很快乐。长夜难眠,仰望星河,顿生感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体魄是工作的前提,没有强健的体魄,就没有条件出色干好工作,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军训,不仅锤炼了毅力,也增强了体质。虽然脸黑了,心却更红了,虽然身瘦了,但练成了硬骨头。精力更加充沛,热情更加饱满,思维更加敏捷。更锤炼出“横求广阔,纵求千里”的宏大气魄。
  国际国防国爱
  秋雨潇潇,红叶飘飘。燕在雨中飞,野花雨中傲,泥水中的马扎,湿漉的喇叭,我们的团队仍在摸爬滚打。身处运动场,放眼大世界,纵观国际风云变,且表拳拳爱国心。国际格局,变化深刻。多级化的愿望与美国的单极化扩张,矛盾凸显。美国正以其前所未有的胃口,正实现着他们的战略扩张。美伊战争,就可窥见一斑。他们发动侵略战争,打的旗号是“反恐”,而真实的原因是伊拉克所拥有的丰富的石油。纵析一战二战,战争的本质就是占有,是对疆土和资源的侵占。饥荒必定带来残酷的厮杀。据媒体报道,地球上的石油资源仅能供50年,所以,谁拥有石油谁就强大,谁就可控制未来。于是我便有这样的慨叹:在一个无序的世界里,美丽和富饶有时会给自己带来灾难。如今,美国到处建军事基地,到处培养别国的反对派,制造内乱,垂帘听政,从中渔利。对于我国,他也是“倍加关注”,经济上遏制,文化上渗透,军事上威胁,政治上分裂。所以我们必须增强国防观念,从自己做起,爱国家,爱民族,增强自己的国防实力,做打好现代战争的准备。
  和谐妥协柔和
  秋雾朦朦,情亦浓浓。连日的拼打,数日的磨练,练就了我们浓浓的友情,铁打的团队,构建了和谐。和谐社会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和谐并不是意味着没有任何矛盾,矛盾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可以说,没有矛盾,就没有这个发展的世界。但是我们要遵循规律,利用矛盾,扬长避短,对消极的因素决不妥协,要以柔和的心态和策略来对待事物,处理问题。柔和是一种品质与风格,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坚守,是一种不曾剑拔弩张都扼守尊严的艺术,是一种内在原则和外在弹性的和谐统一,是虚怀若谷的谦逊和冷暖相宜的交流。一个人的心若不柔和,所有外在形式上的摹仿和操练,都如同空中之阁。柔和是手中无剑,心中也无剑,柔和有时比风暴更有力量。只有成长了自己的心,才能收获柔和。去看看天空和海洋吧!她们的美丽和博大,她们的平静和清洁……柔和是力量的内敛和高度的自信,愿我们一定在某一个清晨,感觉出柔和像秋天的云雾悄然袭身。
  纪律自律自警
  秋风瑟瑟,光阴霍霍。“稍息、立正、向前看、向右转、跑步走”,教官的命令是纪律,是冲锋的号角,在天宇间环绕。没有口令,就没有整齐的方队,没有军令,就不会拿下“敌人”的碉堡。纪律是制胜的保证。军训告诉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端正生活态度,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甘于清贫,淡泊名利,“常思放纵之危,常思贪欲之害”,自重、自警、自爱。金色的秋季,金色的起点,时不待人,事不怠人。把军训作为人生旅途新的起跑线,千锤百炼。
  一个个血肉的身躯,
  浓缩着永恒的信赖,
  心,蕴藏着火热的爱,
  就等待着那强烈的一瞬,
  一朵闪光的花从心头绽开。
  娘亲
  张津川
  娘,三年了,你老人家还好吧?总想给您写封信,娘俩说说心里话。转眼清明,漫野泛绿,新土芬芳,掠去坟头的枯草,抚平雨水冲刷的沟槽,一杯黄土一份情思,一炷新香一片怀想。娘,儿子来了,两个孙子也来了,您都看见了吧。
  娘啊,至今使我不安的是,您走得太突然了。前两天的晚上,您吃过药,还打了吊针,精神非常好,一再催我离去,并说家里修房,大门没有安,要多加小心,我遵命告辞。可第三天上午,噩耗即传。我呆若木鸡,顿觉日月无光,疾奔老屋。颤抚娘身,您已通体冰凉了。尤其让人痛心不已的是,您在文革中受过伤的左臂至死都没能捋直。夜深了,人们散去,我撩起盖单,仔细把您端详。您双目紧闭,一脸慈祥,微翘的嘴角似乎欲言又止,瞬间让我产生太多愧疚、太多揣想。
  娘,是想说我五岁的时候吗?暑假中老师们集训结束后大家全景留念,我死活也要站在您身边。有的老师认为这不严肃,哄我说这是大人的事,、小孩子不能参加。我哪里肯听,不依不 饶。您“气"中生智,抱起我单独照了一张,然后才与同事们合影。谁料,这帧照片竟是咱们娘俩第一次也是惟一的母子合影。
  娘,是想说我在文革中的那段“冤狱” 吗?那年我17岁,因为向一位有历史背景的邻局借了两本当时遭禁的小说看,就身陷怜囹圄,被专了“无产阶级”的政,并由参加“学习班”升级到隔离审查。娘啊,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柔顺如您者当时怎么会爆发出那么大的能量。您找到专案组,据理力争,再 三书申明是您借来的,企图把责任揽到自己头上。 歇斯底里的“专案”们哪容分舞。有人节外生枝,说您自己在学校的问题还没有交待清楚,竟敢来为儿子翻案,正好两笔账一块算。我清楚地记得,那一晚,就在咱家门口,召开了对咱母子的批判会,您被说成是我传阅反动小说的黑后台,是毒害青少年的反动教师。真是事非颠倒,黑白混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初生牛犊不畏虎,我忍无可忍,大声抗辩:“书是我借的,跟我娘没有任何关系!”批判会主持者闻言大怒:反革命小崽子,你还敢狡辩! 说着抡起手中的木棍劈头向我抽来。说时迟, 那时快,娘本能地举手拦挡,只听“啊”的一声,木棍重重地打在了娘的左臂上。是夜,您疼痛不已,经査,是小臂骨折。伤筋动骨一百天,尽管您坚韧地捱过了那段疯狂岁月,但也无可挽回地留下了终身疾患。
  娘,是想说那场撕肝裂胆的大地震吗?和您一样,我一辈子也不会忘。我们住的虽是百年老屋,可对咱家来说,那是爹多方乞求、举债千余置下的“新房”啊。曾几何时,当我们“居者有其屋”的欢欣还言犹在耳的时候,孰料这辉煌基业瞬间便夷为平地。“伤财不怕,老少平安比啥都强”娘这样说,像是安慰自己,又像是在安慰家人。不错,正像您常挂在嘴边的话:善有善报,吉人自有天相。您还记得吗,地震的头天晚上,天气特别闷热,临睡前,您对我说,和弟弟去西屋睡吧,别都挤一间屋了,我应声而去了。 后半夜,地震发生之后,奇迹出现了,娘和姥姥在的东屋,就在我平时睡觉的位置,顶破椽折,落上足有千余斤瓦土,人若睡此,非死即伤。而我和弟弟睡的西间屋呢,由于排山柁架塌落,七棵檩条呈45度夹角落下,我兄弟二人虽也当了一冋岀土文物,但毕竟有惊无险,汗毛未伤。娘啊,我至今都在想,我家历尽天灾人祸,然而却 都履险为夷,究竟是有神灵保护,还是靠娘亲真情。
  娘啊,三年了,您老人家要跟我讲的话太多了。就是我成家立业后,您也没有少操心,少嘱咐。您说得好:有娘在,你就永远是孩子。我知道,娘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看见孙子媳妇。告诉您,小雷去年已经结婚了:我明白,娘最大的牵挂就是小雨能否读大学,现在向您汇报,他以超过中考录取分数线20分的优异成绩进入了重点中学,高考应该没问题:我清楚,娘最大的担心就是怕我逞能贪杯多喝酒。那些年,见面就劝:“杯中之物,不用亦可。放心吧娘,因为检査出心脏有点小毛病,我已经戒酒了。
  娘啊,我的亲娘,您就别再操心了,您歇息吧。今年北方的风沙大,倒春寒,我们爷仨给您多复一层土,您老人家暖暖地睡吧。随笔两篇
  戴冠伟
  慎之又慎说新闻
  前段时间,电视新闻和平面媒体都爆出一条令国人感到惊恐不已的新闻。其要义是,曾经在北京友谊医院住院的韩女士最终被诊断为白血病,医患双方虽与病魔抗争了三个月,她还是告别了人世。友谊医院血液科某主任表示,韩女士有十几年的染发史,而染发剂中有一种名为“对苯二胺”的化学物质,会导致皮肤过敏、白血病等多种疾病。不仅如此,美容方面的专家还提醒,市场上以及专业发廊中所见到的染发剂几乎都是化学成分的染发剂,纯天然植物的染发剂在市场上几乎找不到。由于专家观点的互为印证,这一信息在社会上引起的震动就可想而知了。因为大家很容易想起这两组数字,就生理规律看,从50岁左右开始,谁会不生白发,如今越来越时尚的人们生出白发谁不想染一染,何况还有无数追美求新而将头发染成异色的年轻人。不难设想,如此庞大的人群知晓了染发可以致病、致癌、致死,那么,又有谁不惶惶终日,忧心忡忡呢?
  且慢,险情似乎并没有媒体宣传的那么严重。不过一周的时间,新华社又讯:针对日前公众广泛关注的染发产品安全问题,卫生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染发产品可能有致敏作用,但尚不能证实染发与致癌之间的因果关系。
  事情到这里可以说以视正听了,但玩笑似乎开得大了些。一场虚惊过后许多人欣慰:幸好两条新闻之间只隔了几天,否则,各大医院的血液门诊不知要排起多长的队伍,难怪圈里有人扼腕:绝对失去了一次重大的商机。
  近日又读到国内一家权威媒体发布的消息,说黑龙江省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果。从2006年2月到6月,全省打掉涉黑涉恶犯罪集团180个。接下来便是抓获犯罪嫌疑人多少,其中批捕多少、起诉多少、劳教多少云云。我们知道,黑龙江现辖13个地级行政单位,以下又有66个县(市)、64个区,地、区县所有行政单位加起来也只有143个。那么按照消息中的说法,每个地方就有平均1.2个多的黑恶集团,这很容易让人感到有些忽悠,至少也存在统计口径方面的偏颇。比如,偶尔发生的犯罪能不能称黑恶,三两个人的共犯能不能叫集团。即使这些都不错的话,那么会不会让人随即产生这样的看法,中央布置的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已有多年,时至2006年上半年全省范围尚有180个黑恶集团,即使是被打掉了,但用逆向思维的方法考量,期间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不是大有斟酌和探索的必要吗?
  新闻讲时效固然不错,但其更应讲求真实。假新闻常反常出是不争的事实,并没有造假故意产生负效应的新闻也屡见不鲜,究其竟便是新闻人不认真、不慎重或多浮躁甚至急近功利引起的。真实性和严肃性是对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本质要求。唯其如此才能增强新闻的说服力、亲和力,也才能使这强大的精神武器起到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假恶丑的巨大作用。
  作秀辩
  作秀,是现代汉语中的新元素。至少,笔者手中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词典中尚未收入。近两年,该词条在各类媒体和人们口语中出现频率之高令人侧目。网上解释:作秀,可以理解为演戏,多指不真实的公众行为。然而,必须指出的是,时下,作秀竟成了一些挥向优秀人物及那些新生的光明进步因素的棍子。以致荣辱颠倒,良莠莫辨,这不能不是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应该抵制的逆向思维。
  37岁的深圳歌手丛飞,为了资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十年来进行了300多场公益演出,累计捐款300多万元,资助对象达178人,自己却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乃至身患癌症后竟拿不出医疗费。丛飞的行为有人指为作秀。
  今年初,微软中国公司某部门经理刘润坐臧勤的出租车,当他得知臧勤师傅在出租车运营中精于成本核算、风险控制并熟练掌握揽客技巧,月收入可达8000元时,刘先生极为钦敬,遂诚邀臧勤师傅为微软的员工讲课。此事在上海、在全国的出租车司机中引起轰动。同时,也被有些人斥为作秀。
  再比如余秋雨,文化学者、艺术教授。他不仅在学术研究领域多有建树,而且曾经担任过上海戏剧学院院长的行政职务。近几年他出版的《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千年一叹》等散文著作受到海内外读者广泛赞誉,名列华文书排行榜发售前茅。可是当他应邀出任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综合素质评委时,余秋雨充满中华文化魅力的点评却招致了不少人的刁难,甚至也被攻击为作秀。
  做人难,做名人更难。中国人为此感慨,于是便有了“人怕出名猪怕壮”这句公认的名言。当我们把这国粹级的社会学观点介绍给外国人时,他们无论如何也搞不明白。因为在他们看来,人不就是为了出名么?尽管我们也有“见贤思齐”这样颠扑不破的古训,但毕竟抵挡不住从民族劣根性中孽生出来的东方嫉妒。
  其实,嫉妒是人类社会共存的思想。自从原始共产主义解体,相伴剩余产品出现而产生的意识,历尽沧桑,这思想意识在东西方便有了不同的版本。在西方,嫉妒更多的时候会刺激人们竞争的勇气和动力。当事人的潜台词是,你好我要努力比你还好,你强我要努力比你还强。这样的良性推进无疑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种动力。
  在我们这里,嫉妒既被冠以东方式的,那情形就耐人寻味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水必湍之:行高于人,从必毁之。”多少年来,我们不得不残酷地面对这样一种忠告。如果说“木秀”“堆出”还只是揭示了一种自然现象,那么“行高”却被“毁之”这是我们民族文化积淀中不折不扣的丑陋。余秋雨担任评委,他每天翻阅《辞海》一类的工具书及大量相关资料,进行艰苦“备课”。通过电视画面可以看到,他恰如其分又深入浅出的评点对历史、地理、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是一次最大范围和卓有成效的普及。据媒体介绍,有些本来不喜欢这档节目的观众之所以锁定央视文艺频道,就是为了使自己也参加一下文化素质测试,也来听一下余老师的讲评。我们不能不说这是一个作为文化学者的自身功力和个人魅力所致。
  毋庸讳言,从丛飞、臧勤到余秋雨,我们不能不因为作秀两个字,认为交警在马路上作秀,教师在讲台上作秀,医生在手术台上作秀。这种泛作秀论玷污了社会和谐,也破坏了社会生活在形态上的优美表达和准确传达。容忍其滋生漫延,则是对是非的混淆和公民良知的颠覆。
  臧勤师傅、余秋雨教授、天堂中的丛飞以及那些千千万万为推进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而敢为人先的勇士们,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知识出处

七里海

《七里海》

《七里海》文学季刊共分为44期,刊物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文学艺术人才,繁荣地方文学创作,为宁河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事业服务。刊物突出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使其成为地方文化建设的亮点,宁河经济发展的窗口,文学创作者展示才华的平台。火热的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永不枯竭的源泉。

阅读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