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创新的理念摆布好积极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七里海》 期刊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951
颗粒名称: 二、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创新的理念摆布好积极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
分类号: X321
页数: 2
页码: 61-6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在湿地保护和利用的问题上,需要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寻找保护与利用的平衡点。维护现状并不能实现有效保护,需要积极保护并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发展湿地生态旅游是重要的社会效益,只有保护好才能实现永续利用。
关键词: 七里海 湿地 保护利用

内容

在如何搞好湿地保护和利用的问题上,过去许多人常常陷入认识上的误区,不是不知如何保护,就是生怕触犯某些条条框框而缩手缩脚。因此,更新观念,解放思想,以创新的思维摆布好二者关系,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维护现状并不能实现有效保护。过去有一种观念认为,保护就是维持现状,原样保存。说白了,就是不许动。结果,喊了多年保护,都是纸上谈兵,见不到丝毫成效。保护来保护去,水源没了,湿地小了,苇草稀了,水禽飞了,野兽少了。这种保护实际上是一种消极保护,是无所作为的表现。虽然主观上不愿看到湿地慢慢走向消亡,但客观结果却是任其自生自灭。前二年,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这样一件事,深受启示。
  七里海区域内有一条潮白河,两岸有滩地0.8万亩,过去一直是行洪的过水地。前些年,因上游很少泄洪,村里就把它分给农民耕种。最近几年,农民们不在种地了,改为就近引河水养蟹。结果只三四年光景,就有0.6万亩滩地变成了苇田。由于芦苇旺盛,天然饵料丰富,非常适宜河蟹生长,不用投饵,就比人工精养的长的快,而且个大,肉鲜,群众称之为野生蟹,非常受市场青睐。苇田养蟹一般亩产150多斤,每斤25元,一亩水面纯收入近3000元。比种庄稼高出好几倍。
  这个事例,使我们眼前为之一亮。我们算了一笔帐:七里海6万亩苇田,如果都适量蓄水养蟹,按亩产100斤计算,总产就是600万斤,每年纯收入至少在1亿多元。不仅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使湿地生态得到有效修复。这样一举两得的好事,何乐不为呢!面对群众的创举,我们深入分析了七里海湿地的特征。七里海湿地有史以来人们就在那里从事生产活动,它已不是国家生态保护区意义上的原始生态湿地,而演变成人类活动与湿地生态过程长期交互作用的次性湿地。这种特征,就决定了必须合理利用上有大的作为。以保护为名维持现状,该适度开发利用的也不敢放手去干,必须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也就拿不出更多资金反哺湿地,说保护也是一句空话。
  (二)发展湿地生态旅游是体现湿地独特社会效益的重要方面。过去,七里海一直被视为旅游“禁区”。认为既然是保护区,就必须绝对封闭,不许科考,更不能旅游。然而,群众中的成功实践,却让我们的认识有了新的升华。七里海镇有个养鱼户,为了吸引人们前来钓鱼钓蟹,前年特意购买了几条小船,免费供客户在自己承包的1000亩鱼池上划船游玩。这一招还真灵。仲秋时节,每天来垂钓的,划船游览的,多达一二百人。这个养鱼户还在池边埋锅搭灶,让客户品尝农家饭,前年光棒子窝头就卖了3万元。去年他还在报上登广告,开通了从天津到鱼池的旅游专线。慕名前来钓蟹的,游玩的,更火了。
  这件事使我们感到,要实现湿地的可持续发展,就不能绝对封闭,必须充分发挥其生态、观光、科研、教育、文化等多种功能,充分体现湿地所具有的独特的社会效益。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展生态旅游,让人们在观赏湿地风光中,了解自然,体味生态、增长知识,受到教育,正是发挥湿地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去年“五.一”“十.一”期间,我们搞了一下生态旅游尝试,尽管服务设施很不完备,每天来游玩的、垂钓的,多达一两千人。效果之好出人意料。实践证明,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掌握好“度”,比如限定地段,控制游客数量,搞好服务设施布局等,开展湿地生态旅游,不仅对湿地不会造成破坏,还会促进湿地生态建设。
  (三)只有保护好才能实现永续利用。积极保护和合理利用是当今世界湿地保护的主流。保护是为了利用,而要永续利用,必须搞好保护。前些年,七里海有的村见养鱼来钱,就偷偷毁苇养鱼。起初效益还不错,后来由于鱼价低,成本高,每年纯收益才二三百元,有的年份闹鱼病还要赔钱。而利用苇田养蟹,每亩纯收益高达二三千元,光芦苇这个“铁庄稼”,就相当于养鱼的收入。两者比较,村干部醒悟了,后悔当初不该脑子一热就把长了多年的苇子给毁了。这说明,要实现永续利用,必须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利用的根本目的,在于取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实现三者统一。这样,就不能以牺牲湿地资源为代价换取暂时的眼前利益,不能超强度开发利用,吃子孙饭,砸子孙碗。当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发生矛盾时,必须无条件服从生态效益。

知识出处

七里海

《七里海》

《七里海》文学季刊共分为44期,刊物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文学艺术人才,繁荣地方文学创作,为宁河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事业服务。刊物突出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使其成为地方文化建设的亮点,宁河经济发展的窗口,文学创作者展示才华的平台。火热的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永不枯竭的源泉。

阅读

相关人物

靳宁生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