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里海湿地面临着严重生存威胁,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湿地生态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七里海》 期刊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950
颗粒名称: 一、七里海湿地面临着严重生存威胁,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湿地生态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分类号: X321
页数: 2
页码: 60-61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七里海湿地是天津地区的绿色宝地,面临生存挑战,主要问题包括湿地面积萎缩、野生动植物减少和人为破坏。目前需要找到保护与利用的平衡点,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七里海 湿地 保护利用

内容

七里海广袤辽阔的芦苇绿地,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独具特色的野情野趣,给天津营造一个幽静秀美的周边环境。大面积的翡翠世界,是天津地区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和水质的最大调节器,又是天津地区蓄洪滞洪的天然蓄水库。被誉为“天津绿色肺叶"和“津门之肾”。多年来,一直默默地传承着绿色文明,为改善天津地区生态环境做着自己的奉献。
  七里海巨大的生态功能,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然而,这些年来,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特别是1971年根治海河以后,水源日趋短缺,甚至几近枯竭。由于水源不足,加之人为因素的破
  坏,使得七里海湿地面临严重的生存挑战。
  (一)湿地面积不断萎缩。古代,七里海是全国闻名的巨泽。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将七里海一带大片沼泽洼淀称为"雍奴薮”。《辞源》称七里海为“古九十九淀之一”。随着时代的推移,七里海面积逐渐缩小。到清朝,乾隆钦定的《日下旧闻录》记载:“七里海计二百五十二里”,面积虽然小多了,但仍不失“海”的气势。“七里烟波”、“潮河银练”被列入宁河八景。诗人赞曰“遥看夕阳云水际,打鱼船过浪头生”,“百道河沽秋水至,烟波七里浩无垠”。解放初期,七里海水域和芦苇面积减少到108平方公里(16.2万亩),到现在,仅为56.5平方公里(8.48万亩),减少了近1倍。2001年开始,因连续几年干旱,许多坑塘洼淀干涸见底。目前,一般年份水域面积保持在3至4万亩,连片芦苇有6万亩。昔日那种烟波浩渺、水天一色的景象已大为逊色。
  (二)野生动植物大量减少。三、四十年前,七里海野生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野生植物有芦苇、香蒲、黄苜、地梨、稗草等50余种。举目望去,一片碧绿,一片火红,一片橙黄,构成五彩缤纷的奇妙世界。钻进芦荡,举头不见天,俯首不见地,如入迷宫。阴雨时节,常有珍贵的苇蘑、药材生长。近些年,芦苇长势大不如前,苇地里形不成阴暗潮湿的环境,苇蘑、药材等也就很少见到。其它野生植物,很少形成群落,致使许多野生动物失去了隐蔽之所。原有的狐、貉、獾、兔等10多种野兽已经基本灭绝。鲤、鲫、鲇、鳝等野鱼也不多见。鸟类过去多达180多种,仅白鹤、黑鹤、丹顶鹤、灰鹤、蓑羽鹤等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就有30多种,常常是成群结队地在一起飞翔、栖息。春天,数万只大雁翩翩飞来。一到晚上,呼啦啦腾空而起,黑压压的,遮天蔽日,“咕嘎”声传出十来里。现在,偶尔飞来上百只大雁、天鹅、丹顶鹤,就足以让人感到惊喜。由于野生动植物大大减少,过去那种“棒打兔子瓢舀鱼,野鸭飞到饭锅里”的景象,只能留在老年人的美好回忆,成为讲给孩子们听的遥远故事。
  (三)人为因素的破坏。近二十多年来,七里海湿地一直由极少数人承包经营,区域内被分割成大小不等的若干区块,乱搭堤埝、乱盖房屋等现象非常严重。家庭承包的水面和苇地成了别人无法涉足的领地,想保护也保护不了,致使湿地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上述问题的存在,常常引起我们的不安和忧虑。七里海是宁河人民引以为豪的“风水宝地”。尽管离大城市那么近,周边村庄那么多,历经沧桑巨变,都保留下来了,即使在“以粮为纲”的年代,也没有毁于铣镐之下,现在却面临着诸多残酷的无情杀手,湿地被推上了灭绝的边缘。如何以科学、求实、创新的理念,在积极保护与合理利用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探索出一个在保护的前提下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模式,走出一条保护与利用的双赢之路,就成为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知识出处

七里海

《七里海》

《七里海》文学季刊共分为44期,刊物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文学艺术人才,繁荣地方文学创作,为宁河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事业服务。刊物突出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使其成为地方文化建设的亮点,宁河经济发展的窗口,文学创作者展示才华的平台。火热的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永不枯竭的源泉。

阅读

相关人物

靳宁生
责任者
郦道元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