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老区皮影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河文化》 期刊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901
颗粒名称: 说说老区皮影戏
分类号: J605.2
页数: 3
页码: 19-21
摘要: 该文章讲述了作者在老家观看皮影戏的回忆,以及皮影戏的历史和特点。作者提到,皮影戏是我国的古老民间艺术形式之一,它以驴皮(或牛皮)为材料,经过雕刻等艺术手法制成影人和道具,再通过专用油灯照射在白色屏幕上展示剧情,加之胡弦锣鼓伴奏,形成整体的戏剧效果。冀东唐山影戏是其中的一种,以唐山的滦州、乐亭的方言为声调基础,以雕刻工艺精美、操演技法灵巧、音乐唱腔感人为艺术特点,流行于华北及东北地区。
关键词: 皮影戏 驴皮 唐山

内容

最近,我与宁河岳龙镇的老朋友交谈,他提到唐山电视台有个皮影栏目,每周都播放皮影戏,村里老人们都爱看。这个话题让我想起孩提时代在老家观看《刘秀走国》等皮影戏,以及和小伙伴儿们买影人、雕影人、学唱影的旧事,油然忆起难忘的过往岁月。历史上“影戏本是圣祖留,未曾上台灯打头,大锣好比开山斧,劈开三教共九流”,这段皮影开场词又在我耳畔响起。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我们村里“办电”成功,家家点上了电灯。为了庆祝这桩喜事,村党支部专门邀请唐山丰润县皮影班子唱戏。村民们奔走相告,我们这群小孩子也都十分欢喜,因为我们长那么大,还是头一次看皮影大戏啊!那些日子,每到傍晚我们就把板凳搬到影棚跟前,为父母和家人先占个地方儿。那场皮影是“连台大卷”《刘秀走国》,每本影卷唱俩个钟头。那千姿百态的影中画面、艺人神奇灵巧的表演、浓郁婉转的乡音曲调,场场博得观众掌声。皮影连续演了十五个夜晚,全村人也跟着欢喜了半个月,不少人家像办大事情一样,接亲戚待客人,饭桌上人们谈论皮影,下地干活哼着影调,十里八村的乡民也都不顾疲劳跑来看热闹儿。开始我们也看不懂剧情,可因为喜欢“战斗片”,戏中“双方兵马列阵,厮杀三百回合”的武打场面,令人荡气回肠的唱腔让人着迷。我还时常挤到后台边?看艺人们怎么操纵比划。影戏亮卷撤场后,我和伙伴们倒来了兴头儿,好几次商量耍皮影。三哥连云在中学时曾收藏不少影人,我就借来编排使用;影人少无法演戏,我就把家长给的买文具的钱,攒在一起买影人;钱不够就“自力更生”,到村头垃圾堆上捡碎骨头、废铁块,还到生产队的“马号”(饲养处)收集旧麻绳、麻袋片。等到“卖杂货儿”的小贩或跑学校的“串学馆”的货郎来了,就用废品换影人。
  手头的影人角色短缺,就学着雕刻制作。按着学校“手工劳动课”的做法,我磨制刻刀,找来牛皮纸、硬夹纸板,准备了腊烛、颜料、铅丝、细秫秸秆(俗称僵杆儿)。然后打画稿,细心雕刻,敷彩着色,热烙上蜡,压平后组装等等。刻制的影人,大体分“头、胸、腰、四肢”部位,身高都在7寸;雕制的马匹、桌椅也很像样儿。这样前后凑齐影人40多套,其中自刻的16套。
  想唱皮影没有唱卷,就照着古书的故事编戏词,还求人抄影卷。准备有了眉目就开台唱影。每到礼拜天晚饭后,我和伙伴们就到我家东厢屋聚合。我们的表演由两人掌线,一边耍影人、一边压着嗓子说唱,没有音乐伴奏就“哼曲”代替,我们学演的《刘秀走国》《三打白骨精》《杨家将》,都是章回小段。这个“土台小影班”成了一群少年孩童的“娱乐窗”,它伴随我们度过了两年多的欢乐时光,直到我离家求学才与皮影戏告别。
  参加工作后,特别是在基层分管文化工作的实践,让我对皮影戏加深了认知。人们俗称的驴皮影、皮影戏,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它以驴皮(牛皮)为材料,经过雕刻等艺术手法,制成影人和道具,而后表演剧情故事。人物分生、髯、旦(小)、净(大)、丑;道具可分车马轿辇、桌椅兵刃等。它是夜晚在影棚戏台的幕窗前,通过专用油灯照射,借白色屏幕上展示剧情,加之胡弦锣鼓伴奏,形成整体的戏剧效果。这种“三位一体”的整合,“借光透影、以影显形”的表演,真是“一口诉说千古事,两手操纵百万兵”。家乡一带传唱的皮影,属冀东唐山影戏(亦称老吠儿影)。生成于明朝万历年间。它以唐山的滦州、乐亭的方言为声调基础,以雕刻工艺精美、操演技法灵巧、音乐唱腔感人为艺术特点,流行于华北及东北地区,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欢。抗日战争时期,冀东军分区12团政治部在迁西驻地建立了影社,李运昌司令员命名“新长城影社”;解放战争中改为“滦东大众影社”,创编一批现代戏,配合了民族抗日、解放战争、土地改革斗争的宣传;1950年合并组建“唐山专区实验皮影社曾进入中南海演出,出访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世纪六十年代,宁河县曾属唐山专署管辖,当时宁河老区的丰台镇、板桥乡张子铺、王良庄建有民间皮影班;岳龙镇的褚庄村、岳会村、麻坨等村都有皮影组织。上世纪80年代初,板桥乡北朱庄曾唱过一个月的《五峰会》;我在岳龙镇工作期间,唐山皮影戏班曾演唱过《乾坤带》等,老百姓爱听爱看,尤其是上了年岁的老人更是情有独钟。时至今日,褚庄子皮影雕刻艺术的三代传人梁树荣仍坚持雕刻、演唱皮影戏。这种拙朴的民间艺术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有着深远的社会影响。
  时光荏苒,一晃几十年过去了。随着文化艺术的繁荣和新媒体的开通,群众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但每当我看到电影,就自然想起皮影。可以说,皮影作为我国最早出现的戏剧品种,它的幕影演出原理,以及它的表演艺术手法,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曾被誉为“电影始祖”;皮影戏的唱腔亦被评剧、吕剧、吉剧所吸纳,已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后人宝贵的艺术财富。希望各级文化部门、更多的朋友关注这项民间艺术,使其发扬光大;祈愿我国这个传统剧种传承绵延,愿艺苑这株皮影奇葩绚丽芬芳!

知识出处

宁河文化

《宁河文化》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宁河文化的情况。内容包括乡村锣鼓、风物掌故、服务广场、艺术长廊等。

阅读

相关人物

付连波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