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传统技艺 促进传承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河文化》 期刊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899
颗粒名称: 发挥传统技艺 促进传承发展
其他题名: ——岳川腌制酱制品制作技艺
分类号: TS214
页数: 6
页码: 10-15
摘要: 岳龙镇是宁河区的一个地方,以其传统腌制酱制技艺而闻名。这项技艺始于1916年,经过五代人的传承,现在由岳川食品加工厂负责生产。他们制作的腌制酱制品包括红油豆瓣酱和豆豉,严格遵循传统工艺和选料,制作周期约为9个月。尽管使用现代化设备,但仍坚持使用天然食材,并参考历史文献选择地产食材。岳川腌制酱制品因其非遗传统工艺和优良品质而在许多地方畅销。这些传统酱制品同时代表了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并成为了优质的调味品。
关键词: 岳龙镇 宁河区 酱制品

内容

岳龙镇在宁河区东北部,地处河流冲积平原与滨海冲击海积平原交错地带,土壤层积深厚,适于粮食、豆类与蔬菜的种植。由于当地冬季干燥寒冷,冬储菜不足以满足需求,在清代中叶以后,自附近的唐山地区传入了利用附近所产海盐,地产大豆、蚕豆、麦粉等,以及各种蔬菜,制作成调味料的酱类的传统腌制酱制技艺,并得到传承和发展。早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当地腌制厂生产的腌黄瓜、腌辣椒就已经出口到了日本。
  位于岳龙镇的天津市岳川食品加工厂的“蔬菜腌制酱制品传统制作技艺”,拥有成熟的红油豆瓣酱制作、豆豉制作等技艺,传承至今已历经五代,经一代又一代传承人的传承与发扬,所生产的腌制酱制品早已融入社会,服务民生。在发展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的岳川传统腌制酱制技艺,在大力开发使用中国传统传统工艺和技艺的过程中,逐渐确立了“健康、绿色,能够融入群众日常生活的调味料”这一发展目标。
  根据档案记载和家族口传,岳川腌制酱制品传统制作技艺,始于1916年。最早一代传承人刘凤鸣,16岁时出师,匠心独具,制售各种蔬菜的腌制酱制品,坚持使用师傅传授的传统技艺,工精料实,风味独特,因而远近闻名,长时间畅销不衰。1939年,刘凤鸣的外甥傅广田,专门学习传统酱菜制作技艺,解放后到唐山市合诚工厂(后改为唐山市综合食品厂)工作,仍然从事传统酱菜制作,并将传统酱菜制作工艺,特别是酱辣椒制作技艺,进行了精进改良,因而备受消费者的欢迎。1951年,傅广田之子傅振华出生,其以制作酱辣椒、酱八宝菜等为主,并把传统的蔬菜腌制酱制品,应用到传统菜肴的烹饪中去,备受顾客欢迎。如今傅振华先生虽已年近七旬,但仍然是岳川腌制酱制品传统制作技艺的指导者和监督。宁河区岳龙镇人霍艳高,是傅振华的妻弟,在1997年创建立天津市龙发腌制厂,受姐夫傅振华传授与指点;全面掌握了传统腌制酱制品特有的制作技艺,生产出了拳头产品——红油豆瓣酱、豆豉、泡辣椒等。霍艳高之女霍宝月,为全面掌握传统腌制酱制品制作技艺,并使之纳入科学轨道,成立了天津市岳川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在传承传统技艺基础上,又潜心研发出新产品,如蒜蓉辣酱、泡椒酱等。
  岳川的传统腌制酱制技艺,可以红油豆瓣制作和豆豉制作为代表。在制作过程中,要严格恪守传统,按季节采选原料,然后再与其他辅料按照传统的制作技艺进行腌制。为确保传统制作技艺的完整,全部工艺流程,需要9个月左右的时间。
  如今岳川食品加工厂生产的红油豆瓣酱和豆豉,尽管使用了现代化的机器设备,但是,从选料到关键性工艺流程,如腌制发酵、选择菌种、制作周期等等,严格遵循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古老方法,在此基础上,经过理化指标的定性定量分析,形成了独特的科学配伍和生产工艺流程。腌制酱制品采用的主料和辅料,如辣椒、蚕豆、黄豆、麦粉、姜、蒜等天然食材,均参考了历史文献,从产地到品种,进行优选,尽量使用地产,既带动了地方种植业的发展,也充分体现了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历史传承。
  历史上,岳川腌制酱制品传统制作技艺及其声品的覆盖面很小,大致来仅限于河北省与天津一带叽改革开放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岳川生产的传统腌制酱制品,因传承了“非遗”技艺,且品质优良,在当前的同类产品中有一定的竞争力,现已远销天津、北京、河北、辽宁、河南、吉林、江苏、内蒙、山西等省市地区。
  既属于传统、又属于现代的岳川腌制酱制品,是能够让“非遗”技艺服务社会、融入群众日常生活的优质调味品。

知识出处

宁河文化

《宁河文化》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宁河文化的情况。内容包括乡村锣鼓、风物掌故、服务广场、艺术长廊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霍宝月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