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河文化》 期刊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777
颗粒名称: 散文
分类号: I267
页数: 19
页码: 32-5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河区散文选登的情况。其中包括我一直想为你唱支歌、追求、二婶家的杏树、村里来了帮扶组、体检、我愿做一朵美丽的太阳花、居家练健身气功、家乡的秋等。
关键词: 宁河区 征文选登 散文

内容

我一直想为你唱支歌
  我的家园在宁河,这是一个古老而又富有人文传奇的地方。她曾沧海茫茫,天地洪荒,九河汇集,水草丛生,湖塘棋布。为渤海沉积,河流冲击性平原。境内地势低平,为“九河下梢”之地。雨水多之年常常水患严重,无水之年又旱灾频频。
  几千年来,这里的人们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辛苦劳作,见证着风云变幻,朝代更替。战乱,灾害,一直伴随着这里的人们生活。为了自己的祖国和家园,这里走出了许多为国捐躯的勇士,走出了许多为祖国做出贡献的先贤和科学家。
  新中国建立后,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这里才真正换了人间。变水害为水利,大兴灌溉治碱,防洪排涝工程。修水库,浚河道,建闸涵,造泵站,使宁河这块美丽的土地逐渐成为鱼米之乡,丰腴富饶的宝地。
  我一直想为你唱支歌。家园两个字代表着中国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文化积淀,有着特殊的意义和韵味。
  我出生在这个地方,是这个地方培育我长大。
  我从小在这片土地上蹒跚学步,我喜欢踩在这片松软的土上吸吮着田地的芬芳。每当我走进这一马平川、坦坦荡荡、绿色如茵的田野,我就沉醉,我就会放飞梦想。望着稻田里绿油油的水稻禾苗迎风起伏,我就会想像出,它们很快变会结出一束束稻穗,稻穗上长出朵朵乳白色的淡雅小花,然后在秋风的抚摸下变得金黄,在阳光下闪耀。密密实实的玉米地、棉田、辣椒很快就会结出丰硕的果实。一排排整齐的大棚,大棚里传出主人的笑声,放飞着收获的喜悦。在这片田野上飘荡着庄稼的芬芳,草木的芬芳,并夹杂着泥土的芬芳。这一直是使我激动的源泉。
  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都深深爱着这片土地。无论历史怎样风云变幻和变化,他们都深深的和这片土地捆绑在一起,为它祝福,为它付出,共同分享着欢乐和痛苦。
  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播种着、收获着,无论土地肥沃还是贫瘠,受灾还是受害,他们都会深耕细作,施肥浇水,精心侍弄,像对待他们的儿女一样的呵护着、保养着。他们深信土地是有神灵的,土地是宝,只要你按农时季节肯于付出,田地不会亏待你,不会辜负人的期盼,会给你一个牢靠的盼头和希望。
  人人都有家园情节,这不仅仅是因为家园是自己的故乡,还有着更高的境界和内涵,家园是祖国和亲人。中国田园诗派代表陶渊明、孟浩然、王维,他们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这不仅仅是文化意义上的田园情结,应该是更高意义上的人生态度,一种理想生存方式的诗意表现和对家园的深深爱恋,以及升华了的家园情结。
  家园它承载着人的记忆,承载着乡愁,滋润着人们的精神之根,不管你走多远,不论你离开多少年,这里都是血脉和心灵的安住之所。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家园这份情缘是永远不会褪色和变化的,它会随着人们的老去,而越来越深的扎根在心灵深处。
  我常常游走在故乡的田园,有时在乡下老屋小住。我看到故乡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伴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美丽乡村建设使宁河乡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村庄变得美丽而整洁,再也不像过去那样脏和乱,红墙红瓦一排排整齐的民房,绿树环绕,鲜花绽放,阳光下静谧而安详。村村通公路,户户接通自来水、天然气。村里都建起了文化站、医疗室、超市、幼儿园、养老院……田里的水稻、玉米,从播种到收割,实现了全程机械化,连打药都用上了无人机在播撒。有的村庄发挥自身优势,建起了特色民宿,像宁河镇杨泗村,廉庄镇的木头窝村……吸引城里人来此度假。在新时代,宁河,我的家,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增光添彩。
  家园在变,人们的精神面貌在变,变就是发展。我看见风光秀丽的七里海,宁静而浩渺,一片片芦苇荡首尾相连,浓浓的绿色将家园装点的分外清新。微风拂来,身旁的花草飘出沁人心脾的芳香,远处时而可见翻飞的禽鸟踪影,宁静而旷远。不见了那游人如织,喧声鼎沸的样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和落实,保护好“京津绿肺”给子孙后代留下这片完整的湿地。我看见故乡田野间清翠的绿、悠远的蓝、圣洁的白、热烈的红……交叠成灿烂的画卷,这使我感动,使我动容,使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和幸福。陶渊明、孟浩然、王维等众多田园诗人,他们愿景的一定是现在这种情景吧!我想是的。
  追求
  戴冠伟
  当年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多少学子奔走相告,多少学人喜泪横流。我同千千万万老三届一样,面临着一次人生的重新抉择。有同学给我加油:你的文科基础好,可以报文科。但终生执教的母亲此时却非常清醒:孩子,三思而行,你毕竟只有七年级的学历。母亲的话,让我动摇,更为糟糕的是,1977年初我结婚了,斟之酌之,终于足将进而趑趄,只有悄悄地从高招办撤回了自己的报名表,最终将孜孜以求多年的大学梦击得粉碎。
  然而,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天津的成人教育工作起步早、覆盖面宽,我与许多同龄人都成了受益者。那段时间,由于我连续在《天津日报》《人民日报》上发表稿件展露头角,正是文字方面显示的优长,1980年5月,恢复建立的县人民政府调我去做文秘工作,从最基层的建筑工人到全县最高的行政机关,我实现了人生的重大飞跃,党的好政策为青年人搭建起成才的桥梁,写作改变了我的命运,我向党组织郑重地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在新环境中,部门领导旗帜鲜明地支持和鼓励大家在职进修,取得相应学历。这样,三年之后,我便名正言顺地成为了天津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三年系统的专业学习让我如鱼得水,电大开设的诸如当代文学、古典汉语、外国文学、文学概论、公文写作等多门课程,让我从对汉语言的懵懵懂懂到登堂入室,从支离破碎到系统全面,如同白内障病人成功地实施了手术后,眼前顿时出现了豁然一亮的感觉。毕业典礼上,我同许多同学一样,手捧大红塑料封皮的毕业证书,望着“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和时任主管教育的副市长兼电大校长姚竣同志的鲜红印章,眼眶中溢满了如愿以偿的泪水。特别让我终生难忘的是,就在电大毕业的第二年,我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嗣后,天津市总工会在全市范围内对自学成才者进行了大张旗鼓地表彰,除表彰名册外,记得还奖励了我一套《辞海》大词典,我兴奋极了,要知道那是我梦寐以求的一都工具书,因为在当时价格不菲,几次都没舍得买。不久,我又以在省市级以上报刊发表的几十篇小说、散文、诗歌的创作业绩被接津市作家协会会员,在百花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希望之星》——“天津文艺新人录”上给予推介。天道酬勤,多年下来,我已有几百篇作品发表,部分篇目还被国内选刊和其他报刊转载。这其中,《九五至尊引发的再思考》荣获第二届中国(浙江)“鲁迅故里杯”杂文大赛优胜奖;《主流媒体的担当》荣获全国杂文研究会等部门联合举办的“云澜杯”全国第四届鲁迅杂文大赛二等奖,也是天津唯一获奖的杂文作品。在天津“京万红杯”全国杂文大赛中,我有6篇作品于大赛期间发表,其中《何处安放信仰》获奖。
  上世纪80年代末,我被组织提拔到领导岗位,先后在不同部门任职。
  退休以后邀主持《宁河商务》的编辑工作,保质四开对折,半月一期,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依惯例,报纸依大报的体例设计了四块版面,先是当仁不让的要闻版,再是企业天地、招商引资兼顾旅游,三版是经验交流、理论文章等。第四版是一般平面媒体的标配——副刊。报纸初期的宣传报道范围,主要是商圈的单位,后来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报纸定位的调整,小报除了对全县重大新闻事件进行报道,对全县四大家领导的活动进行报道外,逐渐延展和覆盖到全县所有部随着报纸的持续出版发行,商务委声名鹊起,社会上好评如潮。就在《商务时报》创刊两周年之际,县委主要领导为报纸写来了亲笔贺信,表达了充分肯定和殷切希望之情,其中说,两年来,你们在经费困难、人员紧张的情况下,实现了《商务时报》的定期出刊,为宣传、推介、振兴地方经济做了十分有益的工作。同时也全县上下、平行部门之间的经验交流、信息沟通、情况通报发挥重要作用,《商务时报》正日益成为全县干部群众欢迎的平面媒体。
  得到县委领导的鼓励与支持,我的工作热情更高、劲头更足了。报纸从黑白印刷到彩色印刷,纸张从普通新闻纸到高档铜版纸,文字更加真实精彩,外观更加精致漂亮,做为主编,我和同志们确有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在此期间,我出版了名为《俏不争春》的第一本书,商务委主任在为该书作的序文中写道:我要特别感谢戴冠伟同志,《商务时报》自创办以来,他夙兴夜寐,宵衣旰食,没有星期、节假日,不讲份内份外,没有新闻跑新闻,缺了图片找图片,副刊稿子质量有时不尽如人意,他就在编务之余自己动手写,编辑部这堆活儿,从采、写、编到排、校、发的所有流程几乎一肩挑下来。我常劝他,注意休息,他却说:“忙、累并快乐着。”商务委主任说的没有错,我在写字台上的座右铭是:老牛明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当一个人的爱好和追,求成为其事业的时候,一往无前和无所顾忌早已成为情理之中了。
  由于《商务时报》定期、定时、持续地发行,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受到了广大读者、作者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他们称这是地方历史上第一份平面媒体,真正是乡亲们自己的报纸。有人做为收藏将报纸一期不拉地保存起来,有时缺了哪一期,甚至会到编辑部来讨要,尽管我们自己的存档也有限,但还是要尽量满足了这些同志的要求,谁让他们是忠实的粉丝呢?有些作者,不仅勤奋、热情,而且稿子写得好、思想水平高,张润臣同志就是这样的典型。他的言论稿件紧跟当前形势和当下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许多篇目受到县领导的关注和肯定。为此,我为他配上头像在版面上开设了“乐老汉杂谈”,真正当起了专栏作家。县妇联主席、85岁高龄的谢万玲同志,看了报纸上发表的抨击国人狂购日货的文章,专门打电话给我,赞扬和支持作者的爱国立场。县社退休的老同志潘立德读了报纸上发表的谈反腐败方面的文章,多次到编辑部登门拜访,向我提供写作素材和事例。读者的热情、朝野的反响,让我深切感到,作为新闻媒体,只要真心维护党和群众的利益,真正为老百姓代言,充分反映,他们的心声,为社会主持;公平正义,人民群众就会从心底里拥护和支持你。
  副刊做为《商务时报》专门为文学爱好者开辟的创作园地,几年中培养了一大批作者,为繁荣全县文学创作和推动群众文化工作促进作用不少优秀作品经我推荐在市级报刊发表,也因此成为他们的文学创作业绩,被天津市作家协会接纳为会员。在这期间,我们还将在副刊上发表的小说、散文、诗歌等作品重新整理优选,编辑出版了一本名为《放歌七里河》的文萃合集。我在文集序文中写道: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如果说文集是再一次吹响集结号,那就是让我们集聚更多的读者和作者;如果说文集是一束再力花,那就让我们精雕细刻地撰写出,更多精品力作;如果说文集是一份请战书,那就让我团结起来,勠力同心,为提升宁和文化软实力、实现我县文艺和文学创作的进一步繁荣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商务时报》做为宁河人自己创办的第一份报纸,共出版发行了128期,如果以每期两万字计算,那么全部文字量为256万字,大约相当于3.5部《红楼梦》的字数。县委宣传部领导一行莅临《商务时报》编辑部,对报纸的编辑方针、思路、风格给予充分肯定,对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区域经济发展宣传做出的贡献提出表扬,对编辑人员表示慰问,并赠送了宣传部特制定的宣传工作纪念碑。
  祖国“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般的神奇发展,老百姓火红日子涌现出来的创作素材,让经历了新中国飞速发展全过程的自己壮心不已。我再作冯妇,继续操笔,几乎以每年出版一本书的速度在写作;我参与老干部工作,为区老干部联欢会编节目;参加社区艺术团,为新中国诞生70周年创作诗歌,特别是在2020年春天突如其来的疫情期间,我创作了大量的文艺作品,通过实地演出与优酷、腾讯等网络平台传播,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朋友们问我是怎样积累素材和利用时间的、有没有诀窍?我感到创作尽管在特殊时段里可能有“井喷”式的情形发生,但更多还是厚积薄发的结果,是勤奋、多思、有感而发使然。从自身的经历看,我插过队、务过工,又在全区最高行政机关做过多年文秘工作,阅历的叠加和生活多层次的融合,让我具有了比较丰厚的生活积累与信手拈来的写作素材。所以,当兴趣成为一种志向,坚韧成为一种惯性,苦难也会成为一种财富,对创作的钟爱与实践不仅是我对党和人民的感恩,也是对生于兹长于兹的这片热土的回报,党在我心中是我不变的家国情怀,也是我一往情深的不懈追求。二婶家的杏树
  李宝贵
  二婶住在离县城十几里的一个小村庄,那也曾是我们的老家。老家的家人陆续离开了那里,只留下二婶和大权弟一家留守在那。我们每年节假日,或老家有点大事小情的回老家,都是扑奔二婶家。
  二婶家的后院有一棵杏树,那还是二叔在世时,为了哄孙子高兴栽下的。如今二叔已去世十几年了,他的孙子也已大学毕业参加工作。这棵杏树已是根深叶茂,树冠像一把张开的大伞,绿萌婆娑。每年麦收时节,树上挂满黄澄澄的大杏,煞是好看。每到这时,二婶总是捎来口信:“快回家来吧,杏都熟了,来吃杏……”
  可是由于居住在天津市里,加上七事八事的,虽然回了几次老家,但都与杏熟无缘,只有一年的夏初,我们回到老家,看到了那满树黄澄澄圆鼓鼓一嘟噜一串串,像节日的小灯笼的大杏,让我们一饱口福。走时二婶还又装了满满一大提包,热情地让我们带走。
  我们每次回到老家,二婶知道我们久居城里,喜欢吃新摘的瓜果蔬菜。她把小院种的西红柿、黄瓜、茄子等一切能生吃的菜果,挑大的红的熟的摘下来,用她的衣襟兜着抱到堂屋,洗净,然后看着我们吃,并喃喃自语:“这要是杏熟的时候回来多好……”
  这棵杏树虽枝繁果甜,但她生长的环境不好。它的北面是二婶家半露天的厕所,夏天蚊蝇成群结队,厕所里蜘蛛网上趴着大蜘蛛,不知名的小虫子往脸上撞,有的甚至钻进眼里,令人痛苦不堪。我们每次回去,最犯怵的就是上厕所。能憋就憋,能忍就忍,实在非去不可,只好胆战心惊的速战速决,完事马上逃离。赶上倒霉,会被蚊虫叮咬,肿起又疼又痒的红包。杏树的南边不远处是一条小水沟,水沟边杂草丛生。下点雨沟里就涨满,不下雨就几近干涸。时常有人往里倾倒建筑垃圾,脏乱不堪。也时常有老鼠、黄鼠狼,甚至蛇出没,真是难为了这棵杏树。
  还有,说起回老家,不得不提起进村的那条小公路。从芦丰公路拐下来,沿驴尾巴河有一条进村的小公路约有3里长。当年我结婚时,这条小公路还是土路。可巧头一天下了大雨,只见路面坑坑洼洼,泥泞不堪。汽车根本开不进去,我们是在芦丰公路与进村的路交口处,换乘二叔赶来的马车,一路颠簸像摇煤球一样才来到村里,干净衣服也溅的泥迹斑斑。
  后来,在塘沽工作的刘振录大叔多方筹措资金,主持修成了这条进村的柏油公路。村民们无论是开汽车、赶马车、骑自行车或步行都能稳当舒适,心里无不感激刘振录大叔和出资修路的塘沽的一家企业。村民们在村口立石碑以铭记企业无私援助的功德。
  二十年后,由于风雕雨蚀,无钱维修,这条路又开始变得坑坑洼洼,许多地方土路基裸露,汽车行驶在上面像走搓板一样起伏颠簸,太难受啦!因此,一说回老家我和孩子们先怵头这条路。
  去年回老家,大权弟告诉我们说,国家将为村里投资500万元,帮扶村民脱贫致富,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建设美丽幸福新农村。另外还负责拨款修好进村3里长的那条公路。我听后真是高兴,但同时也有一些疑虑,心想,动辙数百万呀,这事真的能实现吗?
  今年7月,与家人又一次开车回老家。从芦丰公路拐下来后,我们的眼前一亮,哇,平整光洁的柏油公路,风光无限地直通绿野深处的小村庄。没有了昔日的颠簸,我们美哉悠哉地进得村来,只见街道已改造的整洁干净,路两旁的各家门前是新铺好的地砖,景观树随风婀娜,时令鲜花争相开放。
  二婶早就在电话里知道我们要来,站在大门口向村口张望,看见我们的车来,老远就朝我们招手。我们把车稳稳的停在二婶家门前,提上给二婶买的礼物,与二婶相拥进院,进院后见到二婶家变化很大。半露天的厕所改造后进了厢屋里,换上了与城里人一样的冲水马桶,干净又方便。后院的那棵杏树旁的厕所没有了,种上了花草。它南面的小水沟被填平,修成了小马路。二婶告诉我们,以后再来二婶家,从这条小马路进来,可直达二婶家的后门。
  据说修这条小马路时,这棵杏树险些被工人们刨走。因为按规划,这地方是要种景观树的。二婶手扶树身,老泪横流。弟媳急忙找到村委会领导求援,这才保住了这棵杏树。因为村委会领导也认为这棵杏树不仅仅是一棵果树,它也是一棵景观树,更是村中的一道美丽风景。
  二婶高兴地对我说,如今咱庄稼人的好日子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哇!望着二婶洋溢着幸福的脸庞,我深深感到,百姓对家乡的热爱,对党的感恩,对祖国的铭记。我心中暗想,明年麦收时节,一定要带上孩子们来老家探亲、旅游、吃杏……
  村里来了帮扶组
  李祝林
  2017年仲秋时节,一支市级驻村帮扶组一行三人来到了我们村,要对我们村做为期三年的帮扶工作。
  在吃住上,他们谢绝了村委会为他们免费安排的好意,明确表示:“吃住问题,我们自己解决。整体帮扶三年期间,不给村里添一点麻烦,不花村里一分钱。”
  初到村里,工作千头万绪。他们决定:先从抓党建入手。抓党建,就是提高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让每个党员发挥先锋带头作用。帮扶组进村后,这是重中之重的工作。他们先找支部一班人了解村里情况,而后又几次召开党员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倾听他们的心声。鼓励引导他们克服眼前困难,增强带领村民齐心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在走访困难党员、困难群众的过程中,他们了解了困难户致困原因,同时也了解体察了至关村里变化的民声民意,收获颇丰。在开展党员“三会一课”活动中,通过上党课、组织党员开展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四个意识以及习近平同志近年来治国理政一系列的主题内容。使党员干部觉悟逐步提高,树立了由党员干部带领村民共同奔小康的信心。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通过帮扶组进村后抓了一系列的党建工作,使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有所提高。这个远近闻名的大村的面貌正在悄然改变。
  与此同时,帮扶组着手从现实生活入手,量力对村里实施物质上的扶持。他们先后投资8.5万元为村里安装了200多盏路灯,花了2.5万元粉刷维修了七座公厕,支付了2.5万购置了吸粪车,出资3万元更换了吃水井变频装置,又先后投资17.5万元为街道两侧和村市场栽植花木、制作宣传栏、安装监控、修缮村委会办公场所……帮扶组这一系列投资行动,确实给村里带来了变化,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在对村提供经济帮扶的同时,帮扶组还对村里的种养殖户采取了多项措施进行帮助。既帮引进项目,又帮销售,使全村70多家种养殖户的收入比原来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村里种养业的稳步发展,也给村民提供了一条就业、致富的渠道。
  过去村里一些角落脏、乱、臭,环境不尽人意。帮扶组进村后,与村两委班子一起,从环境综合整治入手,着重以抓户厕和公厕提升改造为主,先后提升改造了5座公厕和200多家户厕。公厕、户厕改造好了,带动全村卫生环境的改变、村民的生活宜居环境越来越好。
  与此同时,由帮扶组牵头,帮扶组与村两委班子共同制定了支持村民大力发展村内私营企业的有关规定,村里从帮企业贷款,到帮企业产品销售,都尽己所能,为企业保驾护航。企业发展了,村民不出村就能上班,村民的务工收入连年增长。
  帮扶组进村后不久,了解到村里有25家低保户、31家困难边缘户生活不富裕的现状,他们从关心群众生活、体察村民困难的角度入手,走遍了全村所有低保户和困难边缘户,为他们建册立档,掌握动态,实施了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帮助,使这些贫困户收入有所提高,生活有了很大改进,看见了过上好日子的希望。
  实施农村脱贫攻坚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领导的党中央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举措。村里自来了帮扶组后,给我们村带来了党的温暖。三年来,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村里有了污水处理厂,有了水冲公厕,燃气入户了,户厕也入户了,路灯明亮,道路畅通了,处处都给村民生活带来了方便。
  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村民富而思乐的心情也显现了出来,帮扶组体察民情,近期又为村里争取投入了20余万元,建了一个健身娱乐广场。晚饭后,看着村里姑娘媳妇伴着音乐,跳着欢快地健身舞和面带愉悦的神情,众人心都醉了。
  村里来了帮扶组,帮贫困村脱贫致富,是习近平同志领导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具体体现。帮扶工作已见成效。我们村人均收入已由2016年的1.9万到2020年底有望达2.6万元。村民生活好了,村庄环境美了,村里到处都呈现欢声笑语。
  回顾村里近年来的变化,村民们发自内心感谢党的英明领导。在倾听村民心声时,大家共同的一句话:“我们世世代代听党的话,知党恩、跟党走,在党的领导下,向更富裕、更美好地生活美景迈进。”
  体检
  任玉娟
  “叮铃铃……”一串电话铃响,一个陌生但亲切的声音传来:“您是任玉娟吗?我是镇卫生院的,请您明天上午八点,带着医保卡到镇卫生院体检。注意,空腹,别吃饭别喝水呵。”电话里还告诉我,这次免费体检的项目有验血、验尿、B超……
  我疑惑着应允了。免费体检?不是60岁以上的声年人才有机会吗,我才50出头,不在检查人员范围之内啊!也许幸福来的太突然,我竟然有点犹豫不决。“让去就去呗,反正也不是坏事!”在丈夫劝说下,我决定去体检。反正镇卫生院就在我们村东头,溜达着步行就到了。
  转天早晨,我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在平坦宽阔的村路上。有人听说我去参加免费体检,有疑惑的,有惊讶的,也有羡慕的,这使我心中的惴惴不安消失了很多。大概是心情好的缘故,看哪哪儿顺眼,看啥都舒心。
  到了镇卫生院,院里的自行车、电动车、小三轮车、汽车……都停放的井然有序,没想到人们来的都这么早。院内阴凉处,老人们三五一群地边聊天边等待着导诊的招呼。走进大厅,迎面是一张大桌子,上端写着“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愈防复”的宣传语。两名医生正在为老人们测量着体温、血压,并填表登记。我环视了一下,椅子上坐着的和走廊上的人,大多都是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在抗疫期间,他们戴着口罩,互相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我走过去,把医保卡递给女医生,顺便询问:“大夫您好,不是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体检吗?我年龄不够为什么也通知我来体检呢?”女医生看看我,和蔼地回答道:“你是不是有什么慢性病、妇科病啊?可能是您来做过检查,我们这里记录吧。”大夫的回答令我一下子想起来,一年前身体不适,检查出来有妇科病。啊,我都忘记了,大夫们却替我想着呢,我有些感动不已。大夫把我的医保卡放在她那儿排着,告诉我等着叫号就可以了。
  我走到一旁等待,身边,几不人住唠着嗑。一老人面带惋惜的说着他们村有个人,刚50多岁,身体棒棒的,每天都出去打工,一年到头从没吃过药、打过针。有一天他在干活的时候,觉得浑身没劲,以为可能感冒了,没当回事。十多天后,实在顶不住了,去看村医。村医给他打针开药,两三天不见起色,建议他去医院检查检查。结果到区医院一查竟然是白血病,犹如晴天霹雳,一家人都慌了神儿。商量着,又去了天津的一家大医院,检查的结果与县医院检查的一样,专家说到了晚期,住院治疗不到一年的时间人就没了。“唉,”老人非常伤心地说:“干了一辈子的活,受了一辈子累啊!多亏政府给他家老小评了个低保户,要不,日子该咋过呀!”老人的话使许多人唏嘘不已。
  有一位白发老人说,“是啊,如果能像我们这样每年都体检,或不舒服就去检查,肯定就能早发现早治疗了。”另一位看上去年龄似乎更大一些的老大爷感慨地说,“咳,要不是现在国家重视咱农村人的身体健康,督促着我们每年检查,怕是我们都不能做到早知道、早治疗、早预防呢!”老大爷的话竟然使一些老人不好意思地笑起来。
  “就是呢,”一位看上去比较年轻一点的老姐姐插话说:“有的病自己根本察觉不到,等发现了可就晚了。去年底国家给妇女免费检查,很多人都查出了毛病。我侄媳妇30多岁,竟然查出了瘤,她自己一点儿感觉都没有,还怀疑是不是查错了,就去大医院做了个全面检查。医生告诉她说,幸亏来的及时,用药可以治疗,是良性的,没有恶变,瞧瞧,如果不检查,等到自己感觉不行了,可能就晚了。"那个老姐姐还说:“幸亏那天邻居非拽着我侄媳妇一起去体检。要不上有老、下有小的,可咋办啊!”人们在为她的侄媳妇庆幸,也在为自己享受到了国家的惠民政策而庆幸。
  很快,医生叫到我了。我走过去坐在桌子旁,医生先给我测了血压,询问吃的什么降压药,平常血压多少,有没有不良嗜好,我逐一回答。医生把填好的表格递给我,让我去检查下一项。在导诊的指引下,验血、验尿、务电、图,B超……最后,医生把了脉,看了看舌苔,叮嘱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还发了两张养生保健的宣传单,告诉我回家仔细看看,叮咛说,平常要注意养生保健,拥有健康才拥有幸福生活。
  走在回家的路上,阳光照耀耀稻浪起伏的田野,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高大挺拔的梧桐树,像撑起的一把把大伞,又像一个个列整齐的卫兵。我望望太阳,又望望梧桐树,忽然若有所悟,心理暖暖暖的……七月,穿过沧海走向人海
  岳胜希
  七月一日,这个特别的日子开启了我人生的两次旅程,于是在庆祝建党日之时,我比别人怀有更多难以名状的情怀。
  去年的七月一日,我调回到新单位,结束了整整十五年的出海生涯,也恰恰是十五年前的这一天,我从一个学生变成了一名海上石油工人。
  作为八零后,虽然争议颇多,但无可否认,我们是党和国家的宠儿。祖国一日千里的发展,给我们创造了许多成长、学习和就业的机会。每一个八零后都是沐浴着党的春风,跟紧了党在时代引领中的步伐,从学习到工作,一步一步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十多年前,我还清楚地记得我来海油报到的情景。入场教育的背景音乐是“我为祖国献石油”,这着实让我们这些新入职的年轻人军心大振。看着记录片中那一代代肩负党和国家命运的石油工人把他们黑黑的身影印刻在沙海与荒原之上,我曾很庆幸自己被选中参与如此意义非凡的事业。
  那时,为了保障国家的石油供应,中海油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加快了海上石油勘探和开采的进程。我们这些学无线电的学生,是渤海通讯第一批从学校统招到海上石油平台值守的无线电员。
  “嘀嘀嘀,哒哒哒,嘀嘀嘀……”,这是我刚参加工作时,印象最深刻的声音。日后,每次听到这熟悉的摩尔斯报时,往事都会历历在目。
  电台里的电报声,单边带里失真的船舶对话声,还有对空高频飞行员标准的航空用语,都是那个年代,海上报房的时代印记。当然,刻骨铭心的故事,永远充斥着让人励志的海油精神,而这种精神的来源便是中国共产党人披荆斩棘,跋山涉水的伟大气魄。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海子的诗句中,我满怀期许地憧憬着大海的美好,而当我真正面对它时候才知道,现实与理想总是隔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且让记忆停留在十五年前的开始吧,那个至今让我心有余悸的倒班画面……
  乘载一船倒班人员的拖轮,在三四米高的涌浪下,像个任人拨弄的不倒翁,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脸色苍白。年长的老师傅让我忍住呕吐,以免脱水,而他自己也达到了即将崩溃的边缘。大家都在心里默默倒数,三海里,两海里,一海里,当我最终看到被巨浪摇晃着的石油平台之时,那种兴奋的心情至今让我难忘。
  这就是我在石油平台第一次倒班的经历,大海硬生生地给了我一次下马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我,第一次感到大海的冷酷无情。从那时候起,我历经了大海无数次翻云覆雨的善变,它总会在不经意间给予我身体和心灵上的冲击,让我充满敬畏。然而,环境无情人有情,公司的党委从来没有忘记过我们这些孤身海上的工人,正是她的关怀与指引才使得我们这些毛躁的年轻人一次一次挨过了狂风暴雨和内心孤独的侵袭。
  十几年的光景任凭雨打风吹,岁月依旧如海上的波浪一样沉浮。无数个寒冬酷暑,无数个应该与家人温馨团聚的日子,我和我的同事都在大海的风浪中默默地坚守。中国共产党把最无畏、最坚贞的品质首先传递给八十年代饱经风霜的退伍军人,他们是中海油第一批乘风破浪的人。海油人师傅带徒弟,徒弟又带徒弟,这种宝贵的精神就这样一代又一代延续了下来。
  我的师傅曾经对我说:“少说闲话,多干实事儿,石油行业就是受苦受累的活,共产党员就得带头干。”每当我想起这席话,总会佩服老一代的石油人,他们对待工作和生活的态度是那么的朴素却深刻。在前辈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我们这些年轻人也渐渐变得自律,变得勤劳起来。象牙塔里走出的八零后大学生,正是在他们的教导与呵护下,渐渐褪去了稚嫩,成了如今海洋石油的中流砥柱。
  岁月浮沉,记忆中远去了滔天骇浪的洗礼。如今,我早已穿越沧海走向人海。每天飞驰一百公里往返滨海新区与宁河已经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无论是在波涛中还是在行驶中,我都是在党的指引下前行。曾经在海上经历的严酷的环境塑造了我们钢铁一样的意志,大海宽广的胸怀教会了我们面对苦难举重若轻,而这一切正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所要达到的标准。
  回想当年,多少次在茫茫大海上遥望家乡,面对愁心明月,泪眼莹莹之时,我都会想起师傅跟我说的话“共产党员就得带头干”。是啊,共产党人就要敢为天下先,这样才无愧于己,无愧于人。我们要做就做一个忠于国家,忠于党,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人民的人!
  我愿做一朵美丽的太阳花
  李翠云
  2020年的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终将被历史铭记。澳洲山林大火,美国流感还都没有过去;我的国,我们的武汉病了。
  除夕之夜,万家灯火之时,本该是阖家团圆,一起享受着春晚盛宴的时刻,可是突然接到上级通知;天津市启动一级应急响应,战时状态。我们耳上紧张起来,爱人立马组织村两委班子守卡口,做宣传,搞排查……停止一切拜年、走亲访友活动,我们既然帮不上忙,也别在老家添乱。我和闺女儿子赶紧收拾东西回城区芦台。
  回到芦台娘仁每天宅在家里,做到勤洗手、常通风、不聚集,给亲戚朋友转发抗疫知识,隔着屏幕互相拜年,互报平安。我深知此时宅在家里就是守规矩,就是不给党和政府添乱,就是和党和政府保持高度一致,这就是社会责任感。
  每天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关注疫情的变化,那一串串每天都在不断上升触目惊心的数字,剌痛着我的心。视频中那些逆行而上的天使,比天空中星星更加闪耀!每次看到摘下面罩、口罩,脱下防护服,看到满脸勒痕、溃烂,浑身湿透的那一刻,总是有泪从眼角滑落。
  既然不能冲向前线,就要安抚好后方。政府安排超市送货上门,还有万能的淘宝,每天不出门也吃穿不愁。女儿在家办公,儿子在家上网课,我一定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每天变着花样做美食,不会做的从网上学,倒也做得有模有样,女儿调侃说:“疫情过后,老妈绝对可以开一家私房菜馆!”
  爱人在抗疫一线值班,两个月没有回家,吃住在老家,风吹日晒人黑了,头发也长了。我从网上买了电剃刀,为他理发。疫情让我又多学了一项新技能。
  区工商联组织为疫情捐款、捐物,我们会员积极响应,为疫情尽微薄之力。爱人为村里老弱病残捐赠的粮油,我和儿子负责送到村头。隔三差五让超市送来日常用品、食材,给婆婆送去。
  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让我们懂得了对生命的敬畏,特别是感知到了党的温暖、团结的力量,从而心中充满着国家强大的自豪。
  阴霾的二月,我穿上为本命年准备的大红老绣棉衣,走在覆满皑皑白雪的树林间,听着欢快的鸟鸣,闭上眼睛用心感受着这份纯净。我为全国人民祈福:早日战胜病毒,抗战在一线的勇士们早日凯旋!
  三月代表着希望,合作社院子里的浅粉色的杏花、红粉色的桃花、五颜六色的玉兰竞相开放,空气中充满春的气息。看着新生命吐露芳华,不觉发出感叹“春已至,花已开,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我想,不久的将来,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定会战胜疫情,喜迎美好生活!
  四月、五月是美好浪漫而富于生机勃勃的季节,我们一直在等待,等待着疫情早点离去,全国疫情大有好转,终于等到了武汉的春暖花开!蓝天白云下油绿绿的麦苗在默默成长吐穗,油菜花开,黄绿交映!
  六月是充满阳光的岁月,谁也阻挡不了院子里的向日葵一路向阳的怒放,向日葵花语:沉默的爱、向往光明、厌恶黑暗。还有光辉与信念,忠诚以及高傲,默默无私的奉献。向日葵象征着积极向上的态度和朝气蓬勃的精神,为了追寻心中的理想,意志坚定的往前走,不惧任何困难。
  向日葵就是太阳的代表,因此向日葵也象征着太阳、光明、活力与健康,它有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全力追求积极的光明人生。这使我忽然想到,疫情期间我们就像太阳花一样,听党话、跟党走,宅在家里、支持家人、共同抗击疫魔!太阳花更像那些一心向党、不畏生死、无私奉献、大爱无疆、走在抗疫第一线的医护工作者!还有那些忠于党、忠于人民、不畏艰险、赤胆忠心、风雪无阻、坚守疫情岗位的各级党员干部。他们是我心中的太阳花,在党的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辉煌灿烂,我也愿做一朵美丽的太阳花!
  居家练健身气功
  胡兆娥
  2020年底,风寒雪域,新冠心病毒在武汉肆虐,一场疫情让江城大街小巷萧条冷寂。谁也不会料到疫情会如此严重,遍布全国各地。一声号令,封城,驰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祖国的儿女血脉相连,白衣天使冒着生命的危险,请愿奔赴没有硝烟的前线。
  居家的人们也默默牵挂着同胞和医者的安危。关注着网络信息也安心自我保护。
  楼下的宣传车传来阵阵回声,不要出门,不要出门,你们不走出来是对社会负责,也是对你自己人身安全负责。寒冷的街道上只有宣传车在独语缓行。人们都知道这次疫情不能忽视,都提高了警惕性。闭门不出,大家心里也许踏实些。身边没有感染者,天津的疑似病历已得到明显的控制。发病的患者与病魔抗争,身体的免疫力决定你生命的长度。
  我是太极拳爱好者,坚持健身气功锻炼从未间断过。无论春夏秋冬,每个晨起感受四季的温度,健身气功的柔静之美,阴阳开合,让身体收益很多,清除杂念,寂静安然,聆听身体的呼吸,让胸襟开阔。这次疫情着实宅在家中不便锻炼,还好家里的客厅还算宽敞,但也不能惊扰楼上楼下。每天上午九点准时锻炼,小心翼翼,伴奏音乐开的音量很小。先热身一下,阳台护栏是最好的选择,压腿抻腰,赤脚也能踢几下腿。当我做完三套功法:马王堆导引术、五禽戏、大舞,女儿感兴趣地说:没想到健身气功这么神奇,看着像是一个个动物的样子,很有趣。气功的好处就是呼吸吐纳,引体轻柔,抻筋拔骨,祛病强身,而且能让身体各个关节舒缓,血脉相通。
  女儿每天见我锻炼,有天音乐响起,她急忙从沙发上站起,说一起先做个八段锦吧。一套动作下来身体微微发热,女儿夸我动作真柔美,她也感觉身体轻松多了。女儿刚接触健身气功,如果长期坚持,她还会发现肢体关节抻拉形意相随,神行合一。如果不是宅在家中,她可没有机会感受健身气功对人体的益处。
  女儿大学毕业就在北京工作,这次疫情她留在家中的时间长了点。她也喜欢运动,跟我学了几次,八段锦她也能自己随着音乐做了,而且领会很快。每天我们也习惯了室内准时锻炼,只要一个半小时,额头就沁出汗水。几天下来女儿的八段锦做的有些长进了,看她身体已经放松了,马步扎的也挺稳,身体对拉的劲也有了,而且意念集中。“妈,等我回北京上班,也利用业余时间锻炼八段锦,缓解工作压力,改善自身状况,让身体棒棒的。”女儿开心的笑容托起美丽的面孔。
  健身气功提高免疫力,刚柔并济,调节慢性疾病,解除思想障碍,增进心里健康,疏通气血,强身健体。我们都应该全家健身,提高免疫力,让病毒无机可乘。让人人都加入练习健身气功的行列,提高抵御病魔的能力,坚持永不停歇的脚步,共同抗击疫情。
  家乡的秋
  董建玲
  这是家乡的秋,只要从窗子往外望上一眼,就能看到很高很高、瓦蓝瓦蓝的天空,许多黄色的、红色的果实,静对着高远的天空,美成一幅画。
  家乡的树极普通,普通到叫不出它们的名字。小区的院子中有一棵高大的树,没有人像喊榆树,槐树,椿树那样亲昵的叫它一声什么,它就是它,春天发芽开枝散叶,夏天开花,开出的花朵,有着像桂花一样的花蕊,风一吹会铺满地,嫩嫩的黄黄的。有时从树下走过,一粒粒米黄色的花儿,柔软地落在发间,打在肩头。这种花虽然没有气味,但它忽然从天而降的那种感觉,也叫我惊喜若狂。深秋,它的果实藏在灯笼似的壳里,那一层浅浅的胭脂红,喜庆中带着一种伤感,秋天就在星星般密集的小灯笼的摇摆下,渐行渐远……
  小区里引人注目的还有许多沙棘果。沙棘是舶来品,却为家乡的秋,高矮错落地点缀上一抹抹深红,不至于让家乡的秋显得那么落寞单调。
  在家乡的路旁,除了芦花小紫菊,还有一片片牵牛花不知疲惫地盛开着。红的,白的,紫的,浅粉的……在枯黄的野草间你呼我唤,扯着秋天的衣袖不撒手。大雁南飞,牵牛花张开小嘴巴向天上喊:请你们留下,请你们留下……
  在秋天的稻田边,水渠裸露出黒褐色的皮肤,在一汪汪水泡子里,有许多小鱼小虾欢快地游动,从北京来的大哥虽然五十多岁,舞动捞鱼的网子,又像回到了少年。看大哥开心的样子,从心里感叹:家乡的秋不仅美好,而且还能找回我们已经遗忘的童心。
  在老家的院子中,葫芦以最后的姿势出演一个角色,小孩子的眼里蕴含着一个个童话世界。我们何尝忘记过那个叫孟姜的女孩。
  前院的柿子树上结满了果实,我们欢快的忙着采摘储存,好能在漫长的冬季守在温暖的房子里,一边吸着金黄的果汁,一边听着音乐。那种甜蜜幸福是北国的秋赐予我们的,一年又一年我们就这样过下去,直到地老天荒。

知识出处

宁河文化

《宁河文化》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宁河文化的情况。内容包括乡村锣鼓、风物掌故、服务广场、艺术长廊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河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