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初中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老话沧桑 第六集》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717
颗粒名称: 设初中班
分类号: K825
页数: 2
页码: 238-239
摘要: 本文记录了宁河县东棘坨小学的发展过程中涉及农业中学班和初中班的设立、校舍的变化以及教师身份的多样化情况。其中包括“农中”班和后勤中学的设立,初中班的合并与调整,以及唐山大地震后大村自办初中班的情况等内容。
关键词: 后勤中学 戴帽中学 校舍变化 教师身份 招生政策

内容

1965年,为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中心校在校舍外的民宅办了一个农业中学班(简称“农中”),学生是没有考上芦台、宁河、潘庄中学的应届毕业生,新调来的王汉才老师任“农中”教师。1967年秋“农中”搬到村西3里远的原北京部队后勤部的营房,称之为后勤中学,李长岭和王伯华任教师。
  1969年春,东棘坨小学又增设初中班,俗称“戴帽中学”。招收了小学五年的毕业生、六年级的复课生及没有去公社后勤中学的学生,为初中一年级。1969年秋,村里和供销社互换房,拆除原大庙的前殿(关老爷殿)及东西配房,在前殿和西配房的原址给学校盖了3个教室(10间),原东配房的地方,村大队盖了3间大队部和一间合作医疗室。到1971年,村开始有了民办教师,即在学校教书,大队里挣工分,李树凤、李树桐成为村里第一批民办教师,这样东棘坨小学就有三种身份的教师:国办教师、代课教师、民办教师。
  1973年初,村办初中班撤销,合并为东棘坨公社后勤中学,村里教初中的马恩轩、马恩纪老师也调到中学。刘桐森老师被公社文教组任命为东棘坨中心校的负责人。东棘坨中心校由东棘坨、东白、史庄、姜庄、常店、西棘坨、前大安、后大安、王洪、李甸、胡晋、小顷等12所分校组成,各村分校都是一至五年级完小,小学校有二级复试和三级复试,有的小学校由于学生多,老师少,采取二部制的方法上课。
  唐山大地震发生后,公社后勤中学教室紧张,有条件的大村又相继自己办起了初中班。东棘坨学校初中班有70多人,分为两个班,马连生、马荣芳任两个班的数学,李振亮、李树国任两个班的语文。初中班和小学在同一个校园上课,教师在一起办公。1977年春,李振亮老师被借调到公社工副业办公室工作。李振起来校任教初中两个班的语文,马荣芳、马恩纪教数学,1978年由春季招生改为暑假后招生,中小学的学生在校多学习了一学期。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 第六集

《百老话沧桑 第六集》

本文记述了从抗日战争到改革开放以来为人熟知和鲜为人知的史料。百余篇故事,从不同的角度,映现着时代的沧桑,镌刻着历史的印痕,记录着生活的风雨,熔铸着拼搏的辉煌,也彰显宁河人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特别是一张张浸洇着时代风云的珍贵照片,多维度、多层面地回顾了历史,记忆了生活,述说了奋斗,见证了发展。

阅读

相关人物

赵洪忠
责任者
赵洪忠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