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英烈父亲六十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老话沧桑 第六集》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701
颗粒名称: 寻找英烈父亲六十年
分类号: K825
页数: 9
页码: 201-20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在2017年3月8日寻找父亲张仲华的故事。和其他亲属乘坐表弟王建民驾驶的车,前往葫芦岛市杨家杖子烈士陵园,去寻找并拜谒父亲。
关键词: 寻父 葫芦岛市 张仲华

内容

作者简介
  张硕敏(又名王维惠),女,1947年12月21日出生,天津市宁河区丰台镇人。1956年至1962年在天津陈家沟小学上学,1962年至1965年在天津第38中上学。1965年9月在天津飞鸽自行车厂工作,1966年11月在河北省兴隆县“小三线”军工厂工作,1987年8月调回天津市第三自行车厂工作。1996年8月退休至今。
  寻找英烈父亲六十年
  张硕敏(72岁)
  2017年3月8日,对于我来说是个不寻常的日子。我和其他亲属怀着悲喜交加的心情,乘坐表弟王建民驾驶的车,踏上了漫漫寻父路的最后一站——葫芦岛市杨家杖子烈士陵园,去拜谒父亲张仲华。
  苦苦寻觅
  父亲张仲华,1926年出生,宁河县丰台镇北村人。参军前务农,闲时经商,当时是一位思想进步的热血青年。1947年5月入伍,编入武宏县大队,后编为武宏警备一团,再后归东北野战军序列,系东北民主联军9纵25师某部战士。
  1947年9月,我东北民主联军发动了波澜壮阔的东北战场秋季攻势。在解放军猛烈攻击下,国民党暂编22师两个团,被解放军全歼。蒋介石爱将陈诚,命令王铁汉率整编49军4个团由锦州经虹螺岘、刚屯,紧急增援。第二次杨杖子战斗正式打响,王铁汉曾十分狂妄的叫嚣“这次出征东北就是要振奋一下国军的士气”。在惨烈的战斗中,我军程子华等部在杨家杖子地区对敌军展开了大规模的围歼战。9天时间三战三捷,歼灭和俘虏国民党军1.6万余人,而我军仅死亡1000多人,以1∶11的伤亡比例成为我军经典战例,号称铁军的首领王铁汉不得不偷偷换上老百姓的服装仓皇逃脱。此次战斗创造了辽沈战役前我军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将蒋介石从西南调到东北战场的一个整编军全部歼灭。不幸的是父亲张仲华在这场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21岁。
  父亲牺牲的时候,我还没有出生,部队把烈士证送到村里,家门框挂上了烈属牌匾。我于1947年12月21日出生,是父亲唯一后代。家族的坟场没有父亲坟头,烈士陵园里边也没有父亲的尸首和姓名。父亲你在哪里?我自打记事起就萌生了寻找父亲安眠地方的强烈愿望。那时讯息闭塞,只知道父亲是在“杨杖子”战斗中牺牲的。杨杖子在哪里,我全然不知,我就向大人或亲属了解询问,遇见玉田县、宝坻县等周边的外地人,我就打听,一点眉目都没有。长大后,我和舅舅家的表弟王建民多次到天津及周边的多个烈士陵园查询无果,但没有使我放弃寻找父亲安眠地的梦想。我的初心不改,苦苦寻觅。
  找到墓地
  2017年2月18日,表弟王建民与他的老朋友,全国著名环保人士,盘锦市黑嘴鸥保护协会会长刘德天交谈中,询问盘锦是否有“杨杖子”这个地方,并求助代为寻找革命烈士归宿地。当时提供的线索“张仲华,男,21岁,丰台镇北村人,1948年,杨杖子牺牲”(这是宁河县的记载,牺牲年份有误)刘德天欣然答应。
  刘德天与华锦集团党委工作部丁伟成联系,谈到设法帮助王建民寻亲的问题。根据提供的线索,丁伟成进行分析判断,在盘锦地区没有杨杖子这个地名。在葫芦岛市,连山区境内有杨家杖子,解放战争时期,曾有梨树边门战斗,在那里有可能找到张仲华烈士。
  在确定基本范围后,丁伟成向48人的朋友圈“辽西文史联盟”求助,并向葫芦岛市政协干部、文史专家张凯新求援。信息很快,兴城市三道沟革命纪念馆负责人黄文峰表示可以帮助寻找,并提供了联系方式。黄文峰讲,解放战争期间,国共两军曾在杨家杖子发生战斗,“杨杖子”可能就是“杨家杖子”。
  2月21日,经过黄文峰与杨家杖子革命烈士纪念馆负责人李海涛沟通,李进行查证核对,确认包括张仲华在内的271名参加杨家杖子战斗的烈士安葬于杨家杖子革命烈士陵园。杨家杖子革命烈士英名录记载,张仲华生前,系东北民主联军9纵25师,某部战士。
  黄文蜂将找到张仲华烈士墓地的消息,及时告诉给王建民和盘锦方面,王建民转告给我。父亲的安葬地终于找到了,我特别高兴。当即我表示近期去辽宁祭奠父亲。
  3月8日,我在表弟王建民的陪同下,来到葫芦岛市杨家杖子革命烈士陵园。我跪在父亲墓前,用毛巾擦拭墓碑,手摸着墓碑,泪如雨下,我哭着说:“爸爸,女儿看你来了,终于找到你了,女儿找你找的好苦啊!”我把心中想对父亲说的话,都哭诉给了安息在地下的父亲。帮助寻找父亲墓地的部分人士,在现场见证了令人动容的场面。我和妈妈及家人,寻找父亲墓地已经60年,这一天,终于了却了夙愿。
  寻找照片
  父亲的墓地找到了,然而,未曾谋面的父亲的照片,自己手里一张也没有,父亲的相貌只能靠想象。寻找父亲照片的想法油然而生,我把想法告诉给了表弟王建民。我们商量要想找到我父亲生前的照片,首先要找到丰台镇老家的亲人,首先想到的是我的亲叔伯姑姑张立文,他表示愿意帮忙。过了两个月,表弟王建民打电话告诉我,你要找的张立文姑姑已经找到。
  2017年4月的一天晚上,我去葫芦岛祭拜父亲后不久。王建民给他宁河区人民检察院的朋友岳志新打电话,请求查找我的姑姑张立文。告诉张立文老家是宁河区丰台镇西村人,后来到县政府工作,年龄80多岁。
  第二天上午,岳志新根据王建民提供的线索,给原来在检察院工作的同事阚立华打电话询问,他提供了管老干部名册的同志和电话。岳志新又给宁河区老干部局的管名册同志打电话询问。转天,区老干部局的同志回答查无此人,并提出老干部局名册是副处级以上的干部,张立文可能不是干部。岳志新想到张立文年龄大,就想通过在县政府工作的老同志询问,通过阚立华查到李佑生老师电话。李老师回忆县政府没有叫张立文的人。但是,知道县农机局有个男的副局长叫张立文,是个转业军人。我说性别不对,年龄差距大肯定不对。李老师说,我问问他知道不知道,和他同名人。过两天,李老师给岳志新回电话说,他听说一个在宾馆上班的女同志的妈妈叫张立文。岳志新根据新的线索就找原来检察院的同事高河,他父亲高鸿举是原宁河县宾馆一把手。他父亲回忆,宁河宾馆没有张立文这个人。岳志新继续查找问原在公安工作的亲戚孙建民,也没有找到。
  岳志新又通过王建民查到我的电话,我告诉岳志新,姑姑原来在县农机局工作,在60年代还来天津找过我。岳志新通过朋友,找到农机局办公室负责人了解到,农机局有两个张立文,女的张立文是丰台人,年龄80多岁,已经去世3年左右。岳志新又找局财务室询问张立文儿子的电话,通过多人了解到姑姑的孙子在汉沽农机局工作。岳志新又找到汉沽农机局李局长的电话。才找到了姑姑的孙子徐大志,进而找到了姑姑的儿子,他回答手里没有父亲的照片。他可以问问他小姨那有没有。9月25日,岳志新同志到我家采访并拍了照片,我讲了姑姑的外貌特征,和他找到姑姑圆脸,肤色较白,戴眼镜,说话挺文静等特征完全一致。姑姑找到了。我想找合适的时间和老家的亲人见面,看看能否找到父亲的照片。
  母亲和我
  父亲牺牲后,爷爷奶奶得到政府照顾。后来,奶奶上了年岁,生活自理有困难时,村里还给找人像保姆似地一直照顾到去世。
  母亲王秀琴,1924年9月15日(农历八月十七)出生,丰台镇东村人,1947年初和父亲结婚。同年12月21日我出生,取名叫张硕敏。父亲牺牲后,那时政府给了几十斤小米作为抚恤金,父亲是家里的独生子,那个年代虽有政府照顾,但生活还是很困难的。没多久,母亲就抱着我回到丰台镇东村姥姥家居住,靠姥姥一家人照顾生活。在50年代初年母亲改嫁到天津市河北区,与工人王希贤结婚。婚后,又生两个儿子两个女儿。母亲在天津市光荣酱油厂上班,直至50岁退休,晚年有儿女照顾,生活得挺幸福的。2012年正月初四去世,享年90岁。
  我自小就在姥姥家生活,后来姥爷因病去世,两个舅舅到芦台县城工作,家里只有姥姥、小姨和我。8岁时,我到天津和母亲一起生活,改名王维惠,开始不习惯,后来我下乡到“三线”生活20年,改革开放后回城到天津市,在斯塔特自行车厂工作。我退休后又搬进新居,儿子女儿都已成家,生活幸福美满。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 第六集

《百老话沧桑 第六集》

本文记述了从抗日战争到改革开放以来为人熟知和鲜为人知的史料。百余篇故事,从不同的角度,映现着时代的沧桑,镌刻着历史的印痕,记录着生活的风雨,熔铸着拼搏的辉煌,也彰显宁河人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特别是一张张浸洇着时代风云的珍贵照片,多维度、多层面地回顾了历史,记忆了生活,述说了奋斗,见证了发展。

阅读

相关人物

张硕敏
责任者
岳志新
责任者
张硕敏
相关人物
张仲华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