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传刀剑技艺二百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老话沧桑 第六集》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691
颗粒名称: 祖传刀剑技艺二百年
分类号: K825
页数: 9
页码: 180-188
摘要: 本文介绍了王继昌、王秀章和刘兴业等铁匠铺家族的刀剑制作传统,以及他们的经历和技艺传承的困境。侯光宇作为传统刀剑工艺传承人的经历和努力,包括学习、研究和自主创业的过程。侯光宇工作室制作刀剑的方法和特点,并强调了传统刀剑工艺的重要性和价值。
关键词: 刀剑制作 铁匠铺 传统工艺 侯光宇 技艺传承

内容

作者简介
  王质芬,女,1945年11月24日出生。天津市宁河区板桥镇田庄坨村人。1964年宁河中学初中毕业,保送到杨村师范学习,1967年7月毕业,分配到苗庄公社西瓦中学教学。1988年至1995年在大陈中学、小薄中学教学,1997年12月退休至今。
  祖传刀剑技艺二百年
  王质芬(74岁)
  祖先炼制
  我的太爷王继昌(1849-1936年)和我爷爷王秀章(1893-1976年)早年经营铁匠铺以打造兵器、农具等为主,尤以刀剑最为擅长。晚清名将聂士成率兵驻扎芦台时,出于对聂将军的敬佩,特赠将军佩剑一把,后来到东北辽宁经营铁匠铺。东北吉林的刘兴业,刘兴祖两兄弟经营铁匠铺都以打造兵器为主,尤以刀剑见长,其中短柄宽刃刀和花纹夹钢剑最受八旗官兵及团练的喜爱,哥哥刘兴祖因拒为土匪锻造刀剑被杀。弟弟刘兴业逃到辽宁找到我太爷的铁匠铺讲了他们的遭遇,在谈到锻造技术时相互都觉得相见恨晚,从此他们相互砥砺切磋,锻造技术日趋完善。
  钢铁混锻技术在当时居领先地位,一把好的刀剑可换十来个大洋,太爷年岁大了回老家后,父亲又去了东北与爷爷和刘兴业一起边学边干。父亲聪明做事认真,能吃苦,没用几年就把做刀剑的技术学到了手,所做刀剑受到广大习武之人喜爱和收藏。
  正当事业比较顺利时“九一八”事变爆发,他们被迫关了铁匠铺。刘兴业也回了老家。爷爷和父亲王茂清(1913-1994年)在那干些别的小买卖,由于兵荒马乱生意日渐萧条。为了生计他们苦撑几年还是回到关内,爷爷回到老家,父亲在外奔波后来在丰台还干过弹棉花,颠沛流离多年后,无奈还是回到老家田庄坨。父亲最希望把锻造刀剑技术传给子孙,可家里子孙都不愿从事这行,他觉得祖先留下的手艺要失传了。有一天我儿子侯光宇出现,使父亲眼前一亮。
  父辈传承
  侯光宇在小学时,和我回娘家,他拿出自己用废锯条做的小刀和短剑玩。父亲发现后如获至宝,问儿子这是哪来的?当知道是儿子自己做的时很高兴,于是决定把他的手艺传授给我儿子。从那以后,儿子每年的寒暑假都在父亲家度过,父亲悉心传授儿子刀剑锻造技术。父亲的真传,在儿子心里埋下了一定要把刀剑锻造技艺发扬光大的种子。
  在儿子初中毕业时,本来有上一中和天津师范的机会,但儿子放弃了,他选择了天津一轻的机械制造专业。毕业后去了县冠达实业公司制造厂上班,在上班业余时间也一直摸索刀剑制造技术。不久单位买断下岗,他于是决定自主创业,专门从事刀剑制作。在2009年成立侯光宇传统刀剑工艺室。刚开始,铸剑的活儿不多,为了生活,他去打工干一些电气焊的活儿,每天早出晚归,非常辛苦,我看着心疼。铸剑的时候经常有烫伤、划伤的,那时候我和他爱人还是觉得找个稳定的工作比较好。这期间幸亏有朋友介绍了几份刀剑订单,于是他推掉所有电气焊活开始铸剑。用了3个月,按客户要求制作完成,虽然挣的钱还不如他干电气焊多,但他从中看到了古法制剑的前景,坚定了干好这一行的信心。
  侯光宇多次到浙江龙泉——中国宝剑之乡,与同行的大师前辈交流学习,参观当代中国刀剑制作名家的作品,学习制作工艺。业余时间除了从各种媒体上下载学习外,他还参观各地博物馆中国历代馆藏刀剑珍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了能够随时随地的和专业人士交流,他和这些人建立了微信,一有空就将自己的作品上传到群里,和同行交流制作心得,接受同行们给予的技术指导。很多刀剑爱好者或同行也来参观他的工作室,欣赏他的各种作品,研究制作工艺,使制作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制作方法
  制作刀剑钢铁冶炼基本材料。选用优质铁砂矿或加工材料剩余的铁粉筛选晾干,选用上好木碳,经过盐水和粘土的浸泡后捞出晾干,把炼铁炉放在平整的通风的地方,把里面放满加工好的木炭和引火材料炼钢,炼炉点火后添加木炭,待木炭燃烧最佳值时,将铁砂或铁粉沿着炉口缓缓倒入,这样连续操作直到钢料练成。这是低温冶炼方法,炉内的温度要保持在1000-1300度左右,可炼出品质精良的钢料,一般,100斤铁砂或铁粉和100斤木炭只能练出20多斤的钢料,而其中能用的优质钢料很少。钢料出炉后立即放入水中,然后用大锤敲打,从中找出能用做刀刃的钢料。
  制作花纹钢包钢刀剑,要求铁三钢七,硬皮包,软里韧性刀剑锋,旋拧为刃,轻推断毛发。加钢的方法:首先,把经过筛选的钢料放入火中逐个打平后,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烧台上,淋上经过加工的粘土,再用湿的宣纸把烧台包上再淋上粘土,用草木灰在外面包裹一层放入打铁炉中烧至火星四射,去除表面的粘土包层用压杠压实反复数次。然后用大锤和领锤锻打,每隔一段加碳粉一次,以保持每块钢料内的含碳量。把坯料慢慢拉长到制作刀剑的所需的长度后,打出刀剑形状。待刀剑打成后用传统的抛光抛去氧化皮层再用铲修型,最后用挫找平。蘸火,分局部蘸火和整体蘸火,还有覆土烧刃。覆土烧刃先将活好的粘土均匀的覆盖在刀身上,刀刃保留3-4毫米用26度左右的温水蘸火、天然石材研磨。选用上等红木厚约12毫米宽45毫米的料材,用抛、铲等方法手工开槽上胶粘和晾干,用失蜡法铸造铜具清理并组装。
  芦台刀剑锻制技艺锻制的刀剑,具有锻造精良,花纹美观自然,富于变化,弹性好,刃口锋利等特点。装具做工精良,纹饰美观,用料考究,传统刀剑锻造技术与现代工艺融为一体,使刀剑锻造工艺得到传承和发展。
  走向世界
  手工锻造传统刀剑工艺是一种独特的民间技艺,承载着许多历史文化信息。比如手工雕刻,金银加工,宝石镶嵌,木工,漆工,古法鎏金技艺等,越深入的研究越对祖先的精湛技艺感到震惊,对研究社会发展和中国兵器发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制作刀剑的原料及工具。折叠锻打平衡钢的含碳量,形成刀剑上富于变化的花纹。经过十次折叠的高碳钢皮铁包住,经过七次折叠的中碳钢心铁,这就是包钢工艺。康熙战刀,刀身采用百炼花纹钢,覆土烧刃,刀鞘采用木胎覆鲛鱼皮,装具采用纯铜手工雕刻,古法汞鎏金、鎏银嵌宝石。汉剑,采用百炼花纹钢上等研磨,装具为蜡模精铸,局部鎏金,鞘材采用上等黑酸枝。
  自2009年侯光宇建立传统刀剑工艺室以来,他被市政府批准为天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刀剑锻造项目传承人,制造的产品经常参加省市和全国的展览,并被命名为天津市工艺美术师。2015年起连续3年参加宁河区七里海文化节,2016年1月参加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2017年6月参加天津市非物质文化双年展,同年6月参加齐心杯旅游商品大赛获得最佳历史传承奖。同年9月参加天津市百花杯工艺美术精品展,获得银奖。产品不仅受到广大刀剑爱好者的喜爱,而且走出国门销往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中国驻菲律宾大使用其作品赠送国际友人,使传统的刀剑工艺走向世界。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 第六集

《百老话沧桑 第六集》

本文记述了从抗日战争到改革开放以来为人熟知和鲜为人知的史料。百余篇故事,从不同的角度,映现着时代的沧桑,镌刻着历史的印痕,记录着生活的风雨,熔铸着拼搏的辉煌,也彰显宁河人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特别是一张张浸洇着时代风云的珍贵照片,多维度、多层面地回顾了历史,记忆了生活,述说了奋斗,见证了发展。

阅读

相关人物

王质芬
责任者
王质芬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