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村放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老话沧桑 第六集》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689
颗粒名称: 入村放映
分类号: K825
页数: 4
页码: 173-176
摘要: 本文描述了在农村电影放映队工作的情况。在各个村放映电影时的场地准备和观众热情,以及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困难,如放映场地的挤迫、影片转场的安排等。同时,还谈到了观众对于影片的喜爱和追捧,以及放映队在村里受到的关照和支持。分享了一些在夜晚返回家的经历和对于黑暗环境的恐惧,并提到了一次慰问放映活动中和其他电影队联合放映的经历。
关键词: 电影放映队 放映场地 观众反应 慰问放映

内容

每到一个村,我们不是把器材卸在大队办公室,就是放映场地的学校或附近百姓家。下午我们检修机器,倒片、补片时,周围总有一帮孩子围着,好奇的看着,还不停地问一些问题。有时我们早早地把杆子立上,银幕挂上,方便大人孩子打场占座。什么东西都能往场地搬,板凳、砖头、石块、磨盘、草墩。夏天时放领苇席,一家子就够了,冬天放个笸箩,铺着毯子,盖个小被,奶奶盘腿坐在里面,搂个孙子孙女,可暖和啦,天还没黑,瞅着就热闹。
  当时放映的影片,只是“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奇袭”等几部战斗片。后来又接受了宣传“革命样板戏”的任务,“红灯记”“沙家浜”“海港”等8部革命样板戏天天放映,革命样板戏的特点是唱词的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加上京剧唱腔的优美动听,所以那几年样板戏唱腔的到处流传,大人小孩人人都能哼哼几句。
  有一年,朝鲜电影“卖花姑娘”片子轮到丰台放映,当时张铁林当兵走了,公社农科站的林广庆和我搭档。在丰台小学(天尊阁)前操场放映。丰台的几千人加上附近村庄的观众,挤满了操场。影片演了不到一本(共4本),银幕杆子被挤倒了,人太多,天又黑,银幕杆子无法立起,只好宣布停演,过几天再演。那年头,影片少放映点儿多,影片每天不能闲着,等片子转回来后,换到北村丰台中学操场去放,因中学操场场面宽阔,能容纳更多的观众,我们也有了经验,专门派人在银幕杆子旁巡逻,保证4个地钉不被摇动、破坏。最终放了一场大家满意的电影,漂亮的朝鲜姑娘,动听的歌曲音乐,在丰台观众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许多年轻人追着电影队,一连看个四五场,还不过瘾。
  我们下村放电影,走到哪里都受到关照。开始各大队给我们派饭到各家,总拿最好吃的给我们。后来,给我们派人或定户做饭吃,鱼肉不缺,有的较远的村,来不及买鱼肉,拿鸡蛋管够。两人的饭,炒上十来个鸡蛋,吃饱了嗝一口,全是鸡蛋味儿。我们放映队男女老少都喜欢,走到哪,总有一群孩子前呼后拥,我们心里也高兴。
  如果遇到停电群众也不肯散去,就和我们一起等来电,演完电影都得后半夜。农村的道路没有灯光,一片漆黑,基本都是土路,都是两道深深的马车辙。我俩骑车回家,在窄窄的村路上,只好每人骑一个车辙。半路我俩分手,林广庆奔西淮沽,我去韩其庄。有时走在还乡新河的西岸上,尽管晴朗的夜空,但漆黑的大埝只能见到两侧一人高的小树,到了半夜,每一棵小树都像幽灵般的黑影,有时加上呼呼的风声,我只好大声歌唱来壮胆。
  蓟运河全线清淤的那一年,河北省各市县的海河工程民工住进各村,县指挥部安排我们4个电影队上段慰问放映。我们和东棘坨公社电影队赵如然,在河东各村队联放,天天由村队派人进行“跑”片,社员和民工都十分欢迎,第二天都不放我们走,这样我们演了20多天。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 第六集

《百老话沧桑 第六集》

本文记述了从抗日战争到改革开放以来为人熟知和鲜为人知的史料。百余篇故事,从不同的角度,映现着时代的沧桑,镌刻着历史的印痕,记录着生活的风雨,熔铸着拼搏的辉煌,也彰显宁河人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特别是一张张浸洇着时代风云的珍贵照片,多维度、多层面地回顾了历史,记忆了生活,述说了奋斗,见证了发展。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大能
责任者
陈大能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