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老话沧桑 第六集》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686
颗粒名称: 书法课
分类号: G423.02
页数: 3
页码: 167-169
摘要: 本文描述了在小学三年级时学习书法的经历。他们每周有一节书法课,使用砚台和墨块进行练习,贫困家庭会用锅底灰或烟灰代替墨汁。教书法的老师非常重视学生的坐姿和握笔方法,并进行纠正和指导。学生们每节课都有课堂作业,由老师进行评判,毛笔字写得好的学生会得到赞扬。
关键词: 农村生活 书法课 社会历史

内容

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有书法课,每周一节课专门学习书法,我们也叫做大仿课。每到上书法课时,我们就手托着五花八门的砚台,有方的,有圆的,也有用个小碗的。那时没有墨汁,用的基本上都是一种叫“金不换”的墨块,在砚台里放上适量的水研磨。碗不行,太光滑,研不了墨汁,那时同学们极友好,会给带碗的同学倒些墨汁用。有的人家没有墨了,就用锅底灰,遇上家长有耐心的,还会细心地把火灶头那块砖上的黑烟子刮下来,比锅底灰写字黑一些,只是锅底灰和灶门的烟灰不爱溶于水,要反复搅拌才行,而且用烟灰写的字不能摸,弄不好会抹得黑乎乎的一片,老师判作业也是小心翼翼的。常常是一节大仿课下来,学生们嘴上、手上、桌子上,甚至衣服上都是黑乎乎的。那时教书法的是吴玉鼎老师,大海北村人,右眼有点残疾(“玻璃花”),字写得好,脾气也好,说话慢条斯理、细声细气的,他看我们黑乎乎的模样,说过一句幽默的话:“喝墨水灵啊!”
  那时,一支毛笔要用一两年。记得有一次笔头掉了,我用松香点燃后把笔头又安上了,继续用了很久。还记得,写字认真不认真老师很重视,但更重视的是坐姿和握笔的方法,老师每节课都对这方面给予强调和纠正。开始写大仿就是描红,那时没有田字格纸,只有从串学馆的小贩手里买大仿纸,回家后让大人给裁好订个本。大仿纸底下有正楷字的仿影,按照透过来的字体认真去描就行了,到五六年级就不让描了,但可以照着临摹。每节课都有课堂作业,下课就得交作业,由老师给判,较好的字,老师会给画个红圈。因为父亲是区政府的财粮委员,毛笔字写的很好,受父亲熏陶,我的毛笔字写的不错,老师总夸奖,就爱上书法课,我又是班长,每次发书法作业本,我的红圈得的特别多,心里就特别美。
  后来我考上了市里中专技校,由于字写得好,就被推选为班干部,负责布置板报,偶尔有用毛笔抄写什么的,都是我的活,连老师都肯定我的毛笔字写得不错。回乡务农后,每年春节都给乡亲们写春联,从腊月十几开始,要写到大年二十九贴春联那天,都是尽义务,但很高兴。1995年我还加入了天津市书法协会,经常参加各种书法展出活动并获奖。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 第六集

《百老话沧桑 第六集》

本文记述了从抗日战争到改革开放以来为人熟知和鲜为人知的史料。百余篇故事,从不同的角度,映现着时代的沧桑,镌刻着历史的印痕,记录着生活的风雨,熔铸着拼搏的辉煌,也彰显宁河人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特别是一张张浸洇着时代风云的珍贵照片,多维度、多层面地回顾了历史,记忆了生活,述说了奋斗,见证了发展。

阅读

相关人物

董如昆
责任者
董如昆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