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玻璃厂厂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老话沧桑 第六集》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668
颗粒名称: 当玻璃厂厂长
分类号: F426.42
页数: 4
页码: 128-131
摘要: 本文讲述了作者在1982年被调到赵本公社工副业办公室工作,后来兼任赵本玻璃厂厂长的经历。玻璃厂面临的困境以及作者采取的措施,包括压缩人员、调整价格、定产定量、提高产品质量和进行科技创新等。最终,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玻璃厂扭亏为盈,并取得了良好的生产成绩。然而,在产业政策调整的背景下,玻璃厂于1998年停产。
关键词: 玻璃厂 平板玻璃 扭亏为盈 生产管理 科技创新

内容

1982年11月,我被调到赵本公社工副业办公室工作。1976年唐山大地震,宁河大部分地区房屋遭到严重破坏,有的村庄夷为平地。重建家园时,人们渴求用玻璃装饰门窗。在这种情况下,1980年公社筹建了玻璃厂,利用废旧玻璃生产平板玻璃,投产后玻璃厂车水马龙,门庭若市,产品供不应求。1981年至1984年,每年实现产值600万元,利润70万元以上,成为宁河地区乡镇企业的佼佼者。
  几年以后,平板玻璃市场产生了急剧的变化。一是生产平板玻璃厂家增加,华北地区先后有永清县沙河,武清县河西务等地先后建起了几家生产平板玻璃企业,直接影响了赵本玻璃厂的产品销售。二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使用高档玻璃装饰门窗。到1988年10月企业累计亏损达40余万元,玻璃厂领导班子相继辞职,面临停产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乡党委乡政府决定派我兼任赵本玻璃厂厂长,重点是扭亏为盈。
  1988年10月25日,我到厂后,重新组建了领导班子,我负责全面工作。副厂长高国秀负责生产,副厂长韩秀峯主抓技术和产品质量,厂务委员高永久负责供销工作,厂务委员高国明负责财务工作,协助厂长抓企业管理。制定了新的规章制度,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压缩人员,原有职工290余人,1989年1月1日起,行各工序定编、定岗、定员,压缩到190人,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二是调整价格,由每平米的4.10元上调为每平米5.10元,缓和了生产人员与销售玻璃人员之间的矛盾。三是定产定量,节约了生产材料,减少了消耗,降低了生产成本。四是提高产品质量,从洗片料车间抓起,防止碎石杂物混入片料内,避免产品出现结石、玻筋等现象。五是科技创新,树立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以副厂长韩秀峯主抓玻璃新型转向磙,并获得成功。加之领导班子带头执行各项制度,一个多月后,厂生产形势出现了好转。
  平板玻璃生产是一条龙生产线,实行三班倒工作制度,昼夜不能停炉。玻璃片料在1500度以上才能熔化,在熔槽稀释成为液体后,通过转向磙引上运转缓慢降温,冷却后形成平板玻璃。然后按规格进行切割、装箱。整个玻璃熔炉长度达50米以上。关键是稀释后玻璃液体往转向磙的引上技术和熔炉的退火降温技术。在玻璃厂期间,从洗片料、添煤、车间填料、引上、退火、切割、装箱、存放成品等工序,我每天都和职工们在一起,把自己融入在职工之间。有时夜间不回家,在车间和职工们一起吃住。经过干部职工们的努力,1989年1月底,玻璃厂实现扭亏为盈,到5月底实现利润50万元。因工作需要我回到乡企业公司工作,玻璃厂原厂长王德政同志又回到厂任厂长。
  赵本玻璃厂生产的平板玻璃质量在全国小平拉行业中排在前列。1990年3月天津市玻璃厂总工程师李兴新等专家来说:“利用玻璃废料能生产出这样的玻璃,简直是奇迹!”并答应提供一些生产平板玻璃的技术和设备。当年,实现产值1000万元,利润120万元,纳税150万元,受到了县有关领导的好评。1991年玻璃厂投资300万元上了第二生产线,新建生产车间1500平米,辅助车间1000平米,年设计生产平板玻璃15万重量箱,8月正式投产,达产从1992年至1995年每年实现产值2000多万元,利税200多万元。1998年国家实行产业政策调整,生产小平拉玻璃企业一律取缔,赵本玻璃厂停止生产。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 第六集

《百老话沧桑 第六集》

本文记述了从抗日战争到改革开放以来为人熟知和鲜为人知的史料。百余篇故事,从不同的角度,映现着时代的沧桑,镌刻着历史的印痕,记录着生活的风雨,熔铸着拼搏的辉煌,也彰显宁河人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特别是一张张浸洇着时代风云的珍贵照片,多维度、多层面地回顾了历史,记忆了生活,述说了奋斗,见证了发展。

阅读

相关人物

张连成
责任者
张连成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