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手套厂厂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老话沧桑 第六集》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667
颗粒名称: 当手套厂厂长
分类号: K825
页数: 6
页码: 123-128
摘要: 本文描述了高景村手套厂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创办和发展过程,包括筹建、设备引进、生产调试、生产出口等方面的经验和成就。该企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当地的典范。
关键词: 出口贸易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内容

高景村手套厂始建于1978年。当时我是村革委会委员,在一次村党团员和生产队副队长以上干部50多人的会议上,一致推荐我为手套厂厂长,并负责筹建工作。村党支部、村委会对手套厂的人员让我从各生产队挑选,凡是选上的人员,各生产队长均给予支持。当时厂修理工有王永山(后为厂长)、钱连行、钱长龄、孙学才、黄有功等。手套厂编织工和后序工种人员(女工),则由各生产队要根据家庭经济情况平均推选,避免一户多人到手套厂上班。
  为把企业办好,1978年3月中旬,我带领2名修理工,9名编制工(包括后序人员),去本县苗庄大队手套厂学习半自动手套机的操作、维修、后序工种的操作及企业管理。学习初期,我们认真钻研,虚心请教。半个月后,基本掌握了半自动手套机的操作技术和工艺流程,按时完成了村党支部、村委会交给的任务。4月,村手套厂的生产车间和辅助生产车间及部分宿办室施工基本完成。当时苗庄大队手套厂要上全自动设备,就把半自动设备转让给了我们厂。有半自动手套掌机24台、圆口机5台(以后从天津市第三纺织设备厂购进4台半自动手套掌机、2台扁口机)。我村手套厂购置了维修和发电设备,当年5月开始试生产。
  在调试生产中,天津市针织六厂(前身是天津市手套一厂)的师傅们说,半自动手套机的使用年限是15年。而我们厂引进的设备已使用了13年,经过1976年唐山大地震,车间倒塌掩埋半个多月,苗庄手套厂经过两个多月的修理和调试,总算是织出了手套,使用了1年多的时间转到我们村,犹如老人患了病一样,能生产出合格手套是很不容易的事。安装调试期间,天津市针织六厂来了两名师傅进行协助安装和指导,厂修理工们认真学习,虚心请教,编制工则分批上班,然后进行传带,尽量减少棉纱机针耗损。
  经过两个多月的培训和锻炼,28台半自动手套掌机,编织工和4名袖口机操作工基本能操作了。7月中旬,手套厂开始正式投产。生产车间实行两班倒,编织工每人控制2台半自动手套掌机。实行工作日定产量,超额奖励,完不成扣罚的办法,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生产逐渐呈现良好的发展状态。
  手套缝制,当时是个难题。把半自动手套掌机生产的手掌部分和袖口织出来部分缝制在一起才能成为成品手套。因为手套的缝制工序涉及到千家万户,而且必须保质保量保期限,对于一个初办企业来说,其难度是相当大的。我们首先发动本厂职工每个人领取10只手套拿回家去进行缝制(因为领多了达不到质量要求,成为废品,造成损失)。并组织人员到各缝制户进行指导。我又去本县东棘坨公社手套厂进行联系和求助,将他们手套厂的缝制户分给我们厂一部分,并发展芦台农场的张庄、张广、于辛等村农户缝制我们厂的手套,逐渐打开了局面,使缝制手套工序有了进一步的好转。11月,来我们厂领取缝制手套人员络绎不绝。
  1980年,我国内销手套生产呈饱和状态,产品供大于求,只有生产出口手套企业才能正常生产。天津市外贸服装进出口公司与天津市针织六厂,签订生产外贸出口合同。当时,在天津针织六厂召开的18家加工分厂的会议上,我第一个报名,生产出口手套,有许多厂家知道生产出口手套的难度,没敢报名。而后,天津市针织六厂领导和天津市外贸服装进出口公司负责同志来我们厂进行考察,并和村党支部、村委会负责人进行了磋商,把我们厂定为生产出口手套厂家,成为天津市第一家生产出口手套企业。
  生产出口手套,生产工艺要自行设计,设备要重新调试,质量要求更高,经过10多天的努力,我们厂终于生产出几百打(每打12副)外贸出口手套。因为怕质量不过关,不能批量生产,天津市针织六厂、天津市外贸服装进出口公司,通知我和手套厂质检人员去蓟县下仓镇,与日本客户磋商出口手套工艺和质量事宜。我们带去了两打生产的出口手套样品,受到了日本客户的认可。但我知道带去的两打出口手套样品,是由几百打出口手套挑选出来的。
  我们回厂后,制定了生产出口手套的计划,进行设备调试,对全厂职工进行“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第一,信誉至上”的教育,使职工们真正认识到加强质量管理的意义。天津市针织六厂质检人员刘沛清、李一珍每周巡回质检一次,她们也为我们厂捏一把汗,说:“出口手套质量不过关,你们将承担重大的经济损失。”因为前几年,天津市手套一厂生产的出口手套就是因为日本客户对手套质量要求太严格,造成损失过大才被迫下马的。一个月后,我们厂第一批生产7000打出口手套,天津市外贸服装进出口公司质检人员来了3次,才给开了收货单发往日本。货发出去以后,我们都在忐忑不安地等待。大约有1个月的时间,李一珍又来我们厂,当我在厂东大门迎接的时候,只见她兴高采烈地挑起大拇指说:“连成,我是向你报喜来了,昨晚,日本大阪来了电传说,手套完全合格,用户相当满意,你给天津市争了光,大胆地干吧!”我当时也是感慨万千,几十个日夜辛劳,总算有了满意的结果。
  从那时起,我们手套厂除日本外相继出口英国、德国等国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1979年至1983年,企业每年实现产值500多万元,销售收入50多万元,社员的工分由原来的0.60元至0.70元,提高到1.60元,当时我们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 第六集

《百老话沧桑 第六集》

本文记述了从抗日战争到改革开放以来为人熟知和鲜为人知的史料。百余篇故事,从不同的角度,映现着时代的沧桑,镌刻着历史的印痕,记录着生活的风雨,熔铸着拼搏的辉煌,也彰显宁河人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特别是一张张浸洇着时代风云的珍贵照片,多维度、多层面地回顾了历史,记忆了生活,述说了奋斗,见证了发展。

阅读

相关人物

张连成
责任者
张连成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高景村手套厂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