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恩情 信守诺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老话沧桑 第六集》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660
颗粒名称: 铭记恩情 信守诺言
分类号: K825
页数: 13
页码: 109-12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共产党为人民带来幸福生活的感激之情。回顾了自己童年时期的苦难经历和新中国几十年的发展变化,深刻感受到共产党对人民的解救和付出。这些回忆在心中历历在目,终生难忘。
关键词: 怀旧 岁月 共产党 幸福生活 苦难 发展变化

内容

作者简介
  胡焕章,男,1943年1月24日出生,中共党员,天津市宁河区丰台镇李老村人。1951年至1956年在本村小学上学,1956年至1959年在丰台中学上学,1959年至1960年在玉田师范学校上学,1960年至1962年在哈尔滨市粮食局工作,1962年回村参加农业生产至今。曾任村生产小队会计、大队会计、村党支部书记等职务,被选为镇人大代表,多次获得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铭记恩情 信守诺言
  胡焕章(76岁)
  人们常说,人老爱怀旧。回忆起我这大半生过往的岁月,我有过解放前苦难的童年,也感受了新中国几十年发展变化,是共产党把我们从苦难中解救出来,过上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很多事情每每回忆起来,都会历历在目,终生难忘!
  苦难童年
  我出生在农村的一个贫困家庭,家里没有一分地,靠父亲租种东丰台一家地主的几亩薄地和做些临时短工维持生活。天有不测风云。在我3岁那年,父亲因积劳成疾,患上了重病,又无钱医治,不久就去世了。父亲没了,家里也就塌了天,生活的重担一下子落在了母亲身上。当时我大哥12岁,小哥不满9岁,我不足3岁,一个缠脚的小脚女人带着3个年幼的孩子,可想而知生活有多么艰难。
  母亲是坚强的女性。虽然父亲没了,但母亲为了把我们抚育成人,承受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继续租种地主的几亩薄田。她和壮年男人们一样从事着从种到收的繁重农活,12岁的哥哥帮母亲拉耠子、点种、锄地,9岁的二哥也到地里帮着母亲干农活,帮着拉边套。耪地时,二哥拿不动带杠的锄,就将锄杠卸下来,用手拿着锄钩,猫着腰连滚带爬地耪地。当时家里没有多少粮食,累了、渴了、饿了常常是就地找点吃的喝的东西,挖些野菜吃下去,趴在沟边捧点水解解渴,就这么饥一顿饱一顿,艰难地生活着。
  那年月,非涝即旱,十年九灾,赶上灾害年头,租种的几亩薄田交完租子,根本维持不了一家人的生计。记得有一年,丰台一带闹洪水,好不容易种的庄稼全被洪水淹没了,遍地汪洋,整个村庄被水包围了,连村里的大街小巷都进了水,凄凉的场景太吓人了。大雨还不停的下着,家里的粮食已经断了,甭说能吃饱饭,就是高粱皮子都成了奢侈的食物。哥哥偶尔在屋后钓几条小鱼,白水煮熟,那便是极美的佳肴了。从夏到秋,大水一点没有退,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一直到了冬天,遍地的洪水结了冰,像一望无际的冰场。
  冬天来临,为了活命,母亲就领着我们去外地逃荒了。一路向北,朝着鸦鸿桥、玉田方向一路要饭一路走。不满7岁的我,干瘦的小脚踏上了冰滑的远征路,不知摔了多少跤,跌倒了再爬起来。西北风一吹,又冷又饿,也不知哭了多少回,母亲用粗糙的手把我的眼泪一次次地擦干,牵着我的手,艰难地前行着。北风吹过来,打在脸上,如同刀割,吹在身上寒风刺骨,看着我幼小的身躯,更刺痛的是母亲的心,可是有什么办法呀!
  到了傍晚,我们走在鸦鸿桥东大街上,遇到一位好心的大娘,把我们领到她家,暂时住了下来。我已精疲力尽了,躺在大娘的炕上,不知不觉睡着了。当我醒来,天已经大亮,听到大人们在说话,原来那位大娘是村的妇女主任,姓王,是共产党员呢。那时我不知啥叫共产党员,只感觉到她是位和蔼可亲的好人,至今使我难以忘怀。她家也不富裕,所以母亲带着我们白天四处讨要,晚上就住在大娘专门为我们腾出的一间屋里。母亲手很巧,做出的活计又结实又好看,常帮左邻右舍做些针线活,周围一些农户的主妇也都来找她,她从不推辞,有时忙到后半夜。出去乞讨,有时空篮而归,晚上空着肚子睡不着觉,母亲就把给人家打夹纸剩的浆糊给我吃几口充饥。在乞讨的路上,我多次被狗咬过,也曾被淘气的孩子戏弄过。
  后来,母亲为了不让我再受罪,一狠心,就把我送到一个有饭吃的人家去了。哥哥知道后,哭着喊着逼着母亲把我要回来了。哥哥说就是饿死,也要死在一起,千万不能把弟弟送人!母亲的眼流着泪,心里淌着血!我明白要离开母亲了,就猛地扑到她的怀里,紧紧地搂着她委屈地哭个不停,不肯留在那个人家。没有亲身经历这一切的人,是难以想象当时的惨景的。就这样,我重新回到母亲身边,继续过着乞讨的生活。
  翻身解放
  1949年的秋天,有一天在逃荒的路上,我们娘儿几个突然听到一个好消息,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个消息如同惊雷,震撼了大地,传遍每个城市和乡村,人们欢呼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穷苦人民有救了,我的家乡也解放了,于是,我们娘儿几个赶紧收拾了简单的东西,告别了那位好心的王大娘,回到了老家。回到村里以后,人民政府给我们发了救济粮,发了救济款,帮助大家解决各种困难,为来年春播做了充分准备。我们的心情一下子开朗了,从此再也不用颠沛流离逃荒要饭了。我家也分到了土地,以后可以一心耕种自己的土地,再也不用租种地主的土地交租了。
  我们分到了土地,开始了新生活。但像我们这样的家庭,还是遇到了没有劳动力、没种子、没农具、没牲口的困境。其他不少分到土地的农户也同样遇到了这样的困难。于是,我们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自发地组织起了互助组,一家有了困难大家帮忙,连续两年,庄稼丰收,可以维持基本的生活了。但是,互助组的力量毕竟有限,遇到灾害,人们还是感觉到力不从心。这时候,从外地传来了好消息,有的地方把自发的互助组再合并,扩大规模成立了互助合作社。大家组织起来,抵御各种灾害的力量增强了,这种办法也得到了大多数村民的支持。于是,我们村在上级政府的扶持下,1953年也成立了初级合作社,我家将土改时分到的十几亩地全部入了合作社。大家伙在一起劳动,一起耕种土地,有了集体的力量,大家伙的热情空前高涨起来,我们的日子也一天天好起来了。
  上学工作
  家里的日子逐渐好起来,母亲和两个哥哥参加合作社的劳动,家里生活稳定了。于是,母亲把我送到了村里的小学堂去读书。她跟我说:“你还小,现在日子好了,你要上学,学点文化,别当睁眼瞎,往后好有点出息。”母亲吃过别人难以承受的苦难,更明白新社会没有文化是不行的。我被母亲送进了村里的学堂,成为了一名小学生。当时的小学堂很简陋,学生也不太多,老师都是村里从外地请来的。
  因为我逃过荒、要过饭、吃过没文化的苦,所以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学习更加刻苦勤奋。每次考试,我都名列前茅,老师对我特别器重,叫我当了班长,时常鼓励我要好好学习,不能辜负母亲对我的期望,做建设新中国有用的人。
  1956年秋季,丰台中学成立了,第一届招生我就考上了。当时校址坐落在丰台镇北村,即北大寺旧址。那时,我是全村唯一的一名中学生。到了中学,我学习更勤奋了,每天起早贪黑,上课认真听讲,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在中学学习期间,我还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经过3年的刻苦学习,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玉田师范。刚上一年,也就是1960年初,师范解体,巧的是,哈尔滨粮食系统来学校招工,我被选中。1960年,我离开了家乡,满怀豪情地走进了哈尔滨这座大城市,成了粮食系统的一名职工。工作中我积极肯干,热心为民服务,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那时,我就想,一定要好好干,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工作,为粮食事业做出贡献。
  建设家乡
  工作两年以后,赶上了三年困难时期,国家号召各行各业支援农业,单位领导就动员职工下乡,我出身于农村,就义无反顾地向单位申请回农村去,建设家乡!当时我写下了这样的誓言:“愿闻鸡叫唤黎明,爱唱农歌激昂声,只要农村需要我,青春无悔度一生。”
  1962年,我回到了家乡。回村后,正赶上村将“一层楼”的管理,划分为两个生产队,这样一来缺少会计,社员觉得我有点文化,推荐我做第一生产队会计。虽然上过几年学,但拿起账本什么也不懂。既然大家看得起我,那我就只好一门心思地学中干了。找书本看教材,学政策、学会计知识,向书本学、向内行人学,很快入了门,懂得了会计工作不只是记账、分配,而是政策性相当强的工作。当我拿到会计账簿时,第一眼看到封面上印着一行金字:贪污和浪费都是极大的犯罪。我知道这是对会计工作者的警示,牢牢记住了这句警言,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努力钻研业务。对生产队的资金精打细算,一心一意把自己的能力都用在为大家服务上。
  1965年,我被村民选为大队会计,从此一干就是三十几年。这些年里,坚持廉洁奉公,明白做人,倡导勤俭办事。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我挤出时间和大家参加田间劳动。我抬过大筐,挖过条田,修过海河大坝,参加过多次农田水利建设大会战,我的工作得到村民和党组织的认可。1968年的7月1日,是我永远难忘的日子,在这一天,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了一名共产党党员。在组织的培养教导下,工作更积极了,更有方向了,事事想在前,干在先。如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我村是重灾区,全村400多口人,死亡43人,房屋全部倒塌,我从废墟中爬出来急忙去各户救人,到晚上在街上巡逻,为社员做好防护,避免余震的伤害。在救人中自己多处受伤,至今在双膝上还留有伤疤,但为了社员群众是值得的。不管是抗旱抢险,还是抗震救人,我都是抢在前面,始终和群众奋斗在一起。群众选我为镇人大代表,党员们推选我为优秀共产党员。
  1992年,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一干就是6年。其实在以前,曾经有很多次机会或去公社(乡政府)上班,或转为国家干部,但都被我一一谢绝了。不是我的境界有多高,而是为了信守我当初的诺言:扎根农村,建设农村,改变农村。这些年来,不管是管理集体的大家,还是自己的小家,我都一直保持克勤克俭的作风。我经常以自己的苦难经历教育孩子,没有共产党,我早就饿死在乞讨的路上了,告诫他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了共产党的恩情,要好好学习,奋发图强,报答党和国家。
  孩子们很听话,学习都很刻苦。1993年,我的两个孩子同时考上了大学,这在我们村是前所未有的,全村轰动,我也成为了村里教育孩子的榜样。现在,我的孩子们早已毕业,参加了工作,我还时常叮嘱他们千万不要忘了根本,在任何时候都要听党的话,一心一意为人民做事。现在孩子们都是共产党员,都在不同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工作着。
  发挥余热
  今年,我已76岁了,本来可以享享清福了。可我看到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讲话,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这是给全国共产党员发出的动员令,这是新时代的冲锋号。我是一名有50年党龄的老党员,有什么理由不听党中央的号召呢?我要把余热发挥好。
  由于我有这份热情,村党支部让我担任了远程教育终点站的管理员。我热爱这份工作,珍惜每一刻时光,每月的8日、18日、28日是开机转播的日子,国家大政方针、农业科学技术、生活小常识、红色电影等,内容很多呢,我会雷打不动,风雨不误地开播,努力把党的政策,法律法规,科学新知识等及时传达给广大村民。有一次,我患了感冒,有点晕晕乎乎的,老伴劝我说,少播个一次半次的没人须会的,别去啦!共产党员说一就是一,有个头疼脑热就退缩,那哪行啊!我仍然坚持去了,老伴说我真是太拧了。除此外,我还积极协助村党支部做好党建工作,虽然我帮不了什么大忙,但慢工出细活,认真做好力所能及的活。特别是宣传党的十九精神,因为是迈进新时代,跨上新征程,我不能落后啊!
  盘点我这一辈子,最成功的是我遵守了回到农村的诺言。我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没有做出轰轰烈烈的成就,但为了把我们家乡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新农村,我尽了一名共产党员应尽的职责,奉献了微薄之力,这是我深感欣慰的!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 第六集

《百老话沧桑 第六集》

本文记述了从抗日战争到改革开放以来为人熟知和鲜为人知的史料。百余篇故事,从不同的角度,映现着时代的沧桑,镌刻着历史的印痕,记录着生活的风雨,熔铸着拼搏的辉煌,也彰显宁河人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特别是一张张浸洇着时代风云的珍贵照片,多维度、多层面地回顾了历史,记忆了生活,述说了奋斗,见证了发展。

阅读

相关人物

胡焕章
责任者
胡焕章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