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建学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老话沧桑 第六集》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642
颗粒名称: 筹建学校
分类号: G719.2
页数: 4
页码: 61-64
摘要: 本文记述了龚如宽在1971年从基层农机站调到县农机局财务科工作,以及1977年参与建设农机培训学校的经历。学校的选址、教师组成、校舍建设等情况,并提及了1978年天津市革委批准在5个县建立农业中等专业学校的事情。中专学生录取后面临的师资和校舍问题,相关负责人组织和开学典礼的情况。
关键词: 经济管理 农业教育 职业教育

内容

1971年我从基层农机站调到县农机局财务科工作,1977年孙联民局长找我谈话,说局里研究想建一所农机培训学校,主要是培训农村拖拉机驾驶员、农机管理干部和修理工。主管副局长张瑞田兼任校长,让我任副校长,负责学校的筹建工作。当时我就感到压力很大,但服从了组织决定。校址选在廉庄公社孟庄村西,征地69240平方米,教师都是从农机系统抽调的有一定教学水平和实践经验的“老农机”。我们是一边培训拖拉机驾驶员、农机管理干部和修理工,一边建设学校。当时正是地震之后,为保证员工和学员的的安全,先建的是简易防震房,后来才建的砖瓦结构的正式房。教学设备也很简陋,有些都是自己制作。为使农机在震后重建家园和农业生产上更好的发挥作用,教师认真教,学员们都刻苦学,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拖拉机驾驶员。
  1978年,天津市革委(【1978】革办函69号文件)批准在5个县各建立一所农业中等专业学校,分为农技、农机、电力、水利、畜牧、林业等几个专业。文件指出学员从本县今年报考中等专业学校的高中考生中择优录取。5个县的农业中专学校的总规模为28个班,1280人,分两年招齐。今年招14个班,640人。其中武清县4个班200人,宝坻县3个班120人,蓟县3个班120人,宁河县2个班100人,静海县2个班100人。学制为两年,毕业后由市计委下达指标,由各县统一分配。各校办校经费,由财政部门按规定拨付。这个文件下达县里后,据说有不同意见,时任县农业办公室(简称农办)主任张润臣积极筹办,协调财政、教育、人事等部门,因我们正在建设农机培训学校,就把2个农机专业中专班的任务交给了农机局,从报考中专的考生中录取了102人。
  中专学生录取后,面临的问题,一是师资,专业课的教师没问题有王仁辅、董义、许印祖、王志静等,缺的是基础课教师,我们同教育部门协调,当时教育部门教师也不足,没办法,就从落实政策的教师中调来一部分,有张伯林、王瑞年、靳竹泉、黄金男、李鸿忠等;又从当年大中专毕业生中选拔了一部分,有杨志旺、于瑞森、马广印、董学春、黄连奎、陈志伟、孟宪臣等;还聘了部分代课教师,有李鼎昌、陈秀玉等到校任教。二是校舍,当时培训拖拉机驾驶员,校舍还够用,可增加了100多名住宿学生,校舍就紧张了,我们又抓紧建设。同时我们组建相应组室,明确了负责人。办公室董学春负责,教研组张伯林负责,教练组(负责实习课)许印祖、王志静负责,后勤组王瑞年、靳竹泉负责,财务室冯文芹负责,医务室张凤祥负责。这些人员基本到位后,在1979年3月3日举办了开学典礼,县农办主任张润臣、农机局领导及有关部门领导出席,标志着我县农业中等专业学校正式成立。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 第六集

《百老话沧桑 第六集》

本文记述了从抗日战争到改革开放以来为人熟知和鲜为人知的史料。百余篇故事,从不同的角度,映现着时代的沧桑,镌刻着历史的印痕,记录着生活的风雨,熔铸着拼搏的辉煌,也彰显宁河人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特别是一张张浸洇着时代风云的珍贵照片,多维度、多层面地回顾了历史,记忆了生活,述说了奋斗,见证了发展。

阅读

相关人物

杨志旺
责任者
龚如宽
责任者
龚如宽
相关人物
张瑞田
相关人物
张润臣
相关人物
王仁辅
相关人物
许印祖
相关人物
王志静
相关人物
张伯林
相关人物
王瑞年
相关人物
靳竹泉
相关人物
黄金男
相关人物
李鸿忠
相关人物
杨志旺
相关人物
于瑞森
相关人物
马广印
相关人物
董学春
相关人物
黄连奎
相关人物
陈志伟
相关人物
孟宪臣
相关人物
李鼎昌
相关人物
陈秀玉
相关人物
董学春
相关人物
张伯林
相关人物
冯文芹
相关人物
张凤祥
相关人物
董义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