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种换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老话沧桑 第六集》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636
颗粒名称: 引种换种
分类号: S513.03
页数: 2
页码: 44-45
摘要: 本文描述了赵庄公社种植高粱、玉米和水稻的情况,指出品种选择对产量的重要性。在上世纪70年代,公社领导号召各队进行种子对比试验,并推广了高产优良种子,取得了丰收的成果。关于准麦种子发芽率的试验,通过加温处理成功提高了发芽率。
关键词: 农业科技 引种换种 关学礼

内容

就拿种高粱来说吧,产量高不高,品种是关键。当时种的是红帽红和大竹青,秆高、穗码稀粒少,亩产只在200斤左右。玉米是白马牙,金黄皇也叫白黄种,种植方式也是稀播大垅,亩产最高在400斤左右。水稻种是大白芒,亩产量也不高。
  上世纪70年代,很多科研单位,研究出高产优良种子。如高粱的原杂十忻杂七,玉米的沈丹六,小麦水稻等品种亩产达千斤。但是农民们只有亲眼目睹才认头,因此公社领导号召各队都要搞种子对比试验,用事实说话,大杨实验场种的沈丹六玉米亩产超千斤。经过各队长们鉴定,认为是高产优良种子,由农科站统一到产地进种,定下后,由我负责去东北绥中县前卫农科站运来2万多斤种子,分配到各村,连续两年都获得丰收。
  还有一次,从汉沽农场调来六担准麦种1万斤,公社领导主持推广此种。提前叫农科站做一下发芽率试验,因是冬季,我们将发芽器放到火炉旁催芽,因无专人管火炉,温度跟不上,一个星期也未发芽。即将召开生产队长会前,社长傅俊生要发芽率多少,我们都傻眼了。领导很不满意,我当场说,明天我保证发出芽来,耽误不了开会用。他们很吃惊都不信。下班时我数了100个麦粒,拿回家,用温水浸泡20分钟后捞出,用一块湿布包好,放到热炕头席底下,折腾了一夜,第二天7点多钟打开布包一看,麦粒小白牙都出来啦,详细一数发芽率92%。上班到公社,交给老傅,他一看很满意,在会上宣布种子的发芽率很高,1万斤麦种推广很顺利,种植效益也很好。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 第六集

《百老话沧桑 第六集》

本文记述了从抗日战争到改革开放以来为人熟知和鲜为人知的史料。百余篇故事,从不同的角度,映现着时代的沧桑,镌刻着历史的印痕,记录着生活的风雨,熔铸着拼搏的辉煌,也彰显宁河人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特别是一张张浸洇着时代风云的珍贵照片,多维度、多层面地回顾了历史,记忆了生活,述说了奋斗,见证了发展。

阅读

相关人物

关学礼
责任者
关学礼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