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普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老话沧桑 第六集》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635
颗粒名称: 土壤普查
分类号: S159.221
页数: 4
页码: 41-44
摘要: 本文描述了1973年,赵庄公社建立的农科站的工作情况。在面临种田科学化的压力下,负责人和其他成员积极学习农业知识。随后,技术干部的到来和土壤普查的进行为推广农业技术奠定了基础。赵庄公社的土壤类型及结构,并针对不同土壤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还提及了科学施肥的重要性,对于碱性土壤的处理以及作物生长过程中的一些补救方法。
关键词: 农科站 土壤普查 土壤结构

内容

1973年,赵庄公社建立由3人组成的农科站。公社领导叫我负责,自己感觉到压力很大,自己只知道老祖宗留下来的耕种锄耪老方法,新知识新技术没学过,怎能搞科学种田呢?睡不着觉深思,不会就得学,为胜任工作我们3人积极找资料和有关书籍学习,边干边学。日子不久,农业局派来技术干部魏丕明同志,这回好啦,有不会的向他请教。4人除下队外,有时间就学农业基本知识。日子不长魏丕明去小崔庄蹲点走啦,董少先去大艇做中心工作,剩下马成富和我,推广农业技术由何处开始呢?正赶上县里搞土壤普查,我们就把这项工作作为了推广的第一步。
  全公社有1万多亩地,先摸清土壤类型结构和养分含量。就在全公社定14个点,进行土壤解剖化验。全社土地海拔在1.3至1.5米左右,位于蓟运河冲积和海相沉积物,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大部分地碱水咸,土内全盐0.18至0.33,地下水矿化度1.77化学类型。
  土壤结构,除大杨、党庄、大赵河套土是团粒结构外,其余都是片状盐碱土壤,容量大,孔隙度小,耕作层板结,犁地深土粘度大,有机质含量少,在1米深处有大量浆石出现,植物根系很难深入。大杨庄北,党庄村西,有一片白浆土颗粒微小,孔隙度太小,下过雨水存于土表,很难下渗,几乎是纯土,种地难以出苗。通过调查全公社土壤结构大体上有四种:大杨、党庄、大赵三个村地是团粒结构,黑棕色壤土,有机质含量高,孔隙度大;王北靠芦农边和大艇四五六渠地,炭灰色盐碱壤土;大杨村北、党庄宋家坟一带,土色灰白,俗称白汤土,土质瘠薄,有机质缺少,质地盐碱,地势稍高处,一到春季旱风时,地表出现一层白碱现象。这样土以碱成分高的盐碱地,还有一种地表有些盐渍化,呈现出油黑色,盐碱成分大,这两种土都不能长庄稼,必须改土治碱,深挖渗盐渠,水位在1.2至1.5米深度,用淡水压碱或施有机肥缓解方法。其余各村周边园田是黑色壤土、内含养分较多,孔隙度较大。
  土壤结构清楚了,就要科学施肥。一般的以粗磷肥做底最好,并且抓住作物生长阶段追施氮肥,还有个别的地块出现小老苗不爱长的现象,原因有两种,一是受碱害,二是微元素缺乏的现象,补救方法用水和肥拯救,盐碱用淡水压,缺乏症用硫酸肥追施及时松土,能缓解一下。如遇上小雨要及时浇水以免逗碱,延误生长时间。全公社土地酸碱度都在8以上,属于弱碱性土,一旦遇上碱性物,就会加大碱度,影响了作物次生根的伸长,对吸收土内养分就有障碍导致产量下降,特别是化肥施硫酸铵比较好,尿素属于中性,最忌讳的是氯化铵,不能施用。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 第六集

《百老话沧桑 第六集》

本文记述了从抗日战争到改革开放以来为人熟知和鲜为人知的史料。百余篇故事,从不同的角度,映现着时代的沧桑,镌刻着历史的印痕,记录着生活的风雨,熔铸着拼搏的辉煌,也彰显宁河人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特别是一张张浸洇着时代风云的珍贵照片,多维度、多层面地回顾了历史,记忆了生活,述说了奋斗,见证了发展。

阅读

相关人物

关学礼
责任者
关学礼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