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造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老话沧桑 第六集》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634
颗粒名称: 植树造林
分类号: S725.71
页数: 4
页码: 38-4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关学礼在1969年秋季到公社从事植树造林工作的经历。在全公社15个村走访后发现,树木稀少,植树造林工作亟待展开。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成功组织了苗圃地的规划和育苗工作,并在冬季参加了林业技术学习班,学到了植树造林的知识。与各村专管人员合作,积极推动植树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还提出利用清淤弃土地块建立绿化带和果园的建议,并得到了领导的支持。总结了植树造林工作的成果。
关键词: 植树造林 苗圃 林业技术 绿化带 果园 环境保护

内容

为了熟悉情况,我步行下村3天,全公社15个村都走到了,那时道边村旁都是光秃秃的,基本上看不到树木,即便有几棵新栽柳树杈,上边的新芽也都枯死了,看到这种情况,我知道要把树植起来,需要费一番力气。过了几天,公社下乡干部上来汇报工作,我也参加了,每个人都发言,他们讲的都挺好,最后领导叫我说说,我就讲了几天来下去听到见到的人和事,大多数村还没把植树提上日程等情况,又说了自己的想法,提出抓重点培样板,以点带面,全面铺开。希望领导为每村设专人管,要有育苗地,要狠抓落实,鲁书记听了点头答应。在召开各大队干部会时,他强调了绿化问题,并分派了任务,同时还要求公社全体下村工作人员,到村后把绿化工作纳入议事日程,要求每个大队都要建苗圃,育苗有专人,叫我逐队去落实。
  我到各队落实,人员上小老头可以,老老头不要。育苗地要好地,我亲自到现场查看了水源、土质、面积等,并做到地插牌、人入册。就这样跑了一个多月,到入冬前有10个村的专管人员得到落实,并做好了县植树造林指挥部,召开林业专管人员学习班准备工作。全公社苗圃地落实16亩,以大杨、大艇两个村为重点。进入冬季县造林指挥部在独立村召开的林业技术学习班上,听了林业局张印富和张汉池二位老师的讲课和经验介绍,对植树造林知识明白了很多,在会上还订了洋槐、榆树、紫穗槐籽以及柳树等各样种苗。
  到了植树季节,各村都植树一天,有的村无苗,砍点树枝好歹插上应付了事,我发现后找到村主要干部要求返工,我还到现场查看监督,很快的扭转了这种局面。对育苗地直接找到育苗专人,相互交流情况,有时一起在地里边干边谈,与他们成了好朋友。种苗由我负责联系,洋槐、榆树籽由林业局统一进,分发到各苗圃,杨树苗大部分由水利局购进,柳树橛是从固安县王玛大队运来的。怎样育苗县林业局张印富同志经常下来作指导,这样只用一年多,全公社的林业发展初见成效。
  树苗解决了,这时我在寻找栽树的场地,发现蓟运河芦台段清淤弃土地块是造林的好场地,便向领导建议,建“一带一园”。一带是河堤绿化带,一园是大杨的百亩果园。我找鲁书记几次把我的打算说给他,他说照你的打算去办吧,有关各大队联合之事我去商议,你就与各大队专管员商议如何干吧。从芦台大桥往西到大薄村有10里多地,涉及7个大队,我和他们商量时,有的人提出,原则上各村段各负其责,规格一致。种苗不全的相互调剂,在栽树之前,统一定点挖坑,下苗时拉绳放线,栽成后横竖斜四方成直线,根据树的品种习性定为:堤下两行柳树,上坡4行榆树、堤内侧4行洋槐共10行树,10里长堤绿树成荫,成活率达90%,形成了河堤绿化带,为蓟运河增添了美景。
  再说大杨的百亩果园,大杨河段内除去绿化带外,还有一大片弃土,高低不平,土质很差,连野菜都很少,可以建一个果树园,经过几次找村干部,大队长王树申同意了。经过一冬的酝酿研究,到春天正式开工,平整土地,苗木由唐山果园进的,果园建起后,因缺乏果树管理技术,走了一些弯路,经过努力桃树、苹果树已经成活、结果,尽管还须几年后才有效益,但乡亲们都很兴奋。
  1972年至1973年两个春季植树造林时,县里召开全县植树造林会,由县书记邢国俊同志带领大家到大杨大队植林现场参观后,又栽植桃、梨、苹果1800株,使果园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 第六集

《百老话沧桑 第六集》

本文记述了从抗日战争到改革开放以来为人熟知和鲜为人知的史料。百余篇故事,从不同的角度,映现着时代的沧桑,镌刻着历史的印痕,记录着生活的风雨,熔铸着拼搏的辉煌,也彰显宁河人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特别是一张张浸洇着时代风云的珍贵照片,多维度、多层面地回顾了历史,记忆了生活,述说了奋斗,见证了发展。

阅读

相关人物

关学礼
责任者
关学礼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