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记工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五集)》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601
颗粒名称: 当记工员
分类号: K828.9
页数: 3
页码: 228-230
摘要: 该段主要描述了作者在1965年初中毕业后回村务农的经历,被选举为生产队记工员。作者负责记录社员的劳动时间和工分,并通过珠算计算工分。工分对于社员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全家的收入和粮食分配都与工分有关。作者也提到了使用珠算计算工分的方法,并表示自己在珠算方面的能力不如父亲。
关键词: 初中毕业 村务农 记工员

内容

1965年初中毕业回村务农的第二年,当时初中毕业生在生产队就算比较有文化的人了,社员们就选举我当了生产队记工员。记工员这个工作,看似简单,其实是很重要的。全队200多口人,每天有几十人参加生产劳动,到了晚上,社员都集中在生产队部由我记下每人当天劳动的时间和干活的项目,有干一整天的,有干半天的,还有不足一天的,有的还要加晚班。到了麦收、大秋季节,还有夜战的,这些都要有详细记录。生产队长给出每个人当天工分:成年劳力一般10分,不足成年的劳力每人记6—8分,妇女劳力记6—7分。当时生产队没有打印的本子,只是买几张白纸,由我订一个大本子,把每张纸打上格子,每个格子上写上参加劳动社员的名字;在每个名字下的格子里记下来,到年底再把每个人每个月所得工分加在一起;然后再把全家成员工分加一起,就是全家一年所挣工分。全家总分是每个社员非常关心的大事。因为在那个年代社员没有别的收入,只靠工分吃饭,就是说,生产队全年的经济收入,扣出生产队当年开支、国家提留、农业税,剩余的钱按生产队全年工分分配,算出每分的工值,再乘以全家的工分,就是一家当年所得收入。粮食也是一样,生产队一年的粮食收成留下种子、饲料、公粮,剩余粮食按人口与工分三七开(人口七成,工分三成),所以当年流传着一句口头语:“工分,工分,社员的命根”。当时没有计算器,唯一的计算工具就是一把珠算。说起珠算,现在好多青年人可能很陌生,更不会用了。打珠算脑子要灵,手要快。首先在脑子里要对珠子有个定位,从个位加起,每到10位数就往前进一位,到百位再进一位,以此类推,就可以算出你所要的数字。当初珠算我打的也不太好,在千位数之内还可以,到了上万位的数,手脑就有点不听用了。多亏当时有我父亲的帮忙,我父亲打珠算当时是远近闻名的(在东北做买卖时练的),不论多少数相加减,只要你说出口,得数马上就出来,因而我也从中学到一点打珠算的技能。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五集)

《百老话沧桑(第五集)》

本文介绍了天津市宁河区的老人对于历史事件的记录与介绍。

阅读

相关人物

胡宗宽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宁河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