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五集)》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593
颗粒名称: 上学
分类号: K828.9
页数: 5
页码: 208-212
摘要: 本文介绍了1954年至1960年,在芦台一小读完小学,和一些同学一同毕业。后来参加了小升初考试,其中6位同学考上了芦台一中读初中。芦台一中在当年的高考中表现优异,被评为全国教育先进单位。然而,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高考被推迟半年,并最终取消。随后,您和同学们下乡或参军,但在各行各业都作出了一定贡献,并有一部分成为领导干部。
关键词: 芦台 一中文化大革命 高考取消

内容

1954年至1960年,我在芦台一小读完了小学,毕业于这所小学的还有张占礼、冯克毓、冯克俭等同学,当时的校址在芦台镇十一村,学校旁有一座天主教堂。据宁河县志记载,芦台镇小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小学堂,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礼部主事王照(芦台人)创办的小学堂,校舍由芦台“三官庙”改建。
  1960年“六一”过后,我们参加了小升初考试,我们六一班60人,有6位同学考上了芦台一中读初中。有崔福临、郭伟民、杨素琴、王秀芬、董笑燕、王月。(1963年崔福临、郭伟民、杨素琴考上了芦台一中就读高中,被分到了高一甲班。董笑燕、王月退学、王秀芬应征入伍)。当年,芦台一中的高考获得天津市第一名,及格率99.2%,健康合格率97.6%,被评为全国教育先进单位,孟克弱校长出席了全国文教系统群英会,受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的表彰。我们200人分为甲乙丙丁4个班,每班50人,那一年,我们聆听了孟校长的报告。
  1961年,省地市调整,压缩在校人数,分三批压缩初,高中学生143人,升入初二时,4个班缩减为75人。甲班23人,乙班28人,丙班24人直至初中毕业。
  1963年,我们初中毕业的75人,考入芦台一中42人,学校将我们编入高三甲、其余三个班全部由天津地区14个县招生约120人,这14个县是:宁河,汉沽,宝坻,武清,永清,霸县,蓟县,大厂,大成,静海,香河,三河,安次,固安等,学生生源很好。同年芦台一中被河北省教育厅确立小宝塔学校,为我们这一届创造更良好的学习环境,那时,我们这批学生和老师们都信心百倍,再创高考辉煌。除了抓学习以外,还积极组织开展各种体育文娱活动及各种兴趣班等,每天下午两节课外活动,以促进我们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如话剧团、广播组、文艺组等,一到周末学校里唱歌跳舞,吹拉弹唱,话剧演出,老师们举办交谊舞会等等。
  没有料到的是,我们这一届到1966年5月毕业考试完毕,5月16日,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高考招收新生推迟半年,6月18日废止现行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办法,考大学无望了。至1968年8月12日,我们这一届4个班,(甲班38人,乙班37人,丙班36人,丁班37人。)142人下乡,6人参军入伍。这一届,我们同学走向社会之后,在各行各业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一部分成为领导干部。他们是:杨会春(甲班)国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少将,齐桂珍(甲班)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组织部长,赵连辉(甲班)天津市汉沽区计委主任,王春科(甲班)天津市汉沽区对台办主任,杨再会(甲班)天津市宁河区粮食局党委书记,冯克俭(乙班)芦台一中副校长、特级教师,冯宝坤(乙班)天津大学毕业、高级建筑设计师,张少林(乙班)教授、企业家,靳世平(乙班)老年大学校长,张占礼(丁班)天津市委宣传部纪检委书记,王春雨(丁班)宁河区民政局长,周光宠(丁班)经济日报社长。刘广和(丙班)中学高级教师,董凤瑞(丁班)河北省工商联常委、廊坊市工商联主席,周素敏(丁班)廊坊职业技术学校副教授,陈桂云(丁班)中学高级教师,王金城(丁班)河北省煤炭厅行政处长,张印山(丁班)中国远洋公司船长,是宁河县第一个远洋轮船船长,刘连荣(乙班)河北省煤炭厅老干部处长。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五集)

《百老话沧桑(第五集)》

本文介绍了天津市宁河区的老人对于历史事件的记录与介绍。

阅读

相关人物

杨素琴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宁河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