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第一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五集)》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515
颗粒名称: 三个第一次
分类号: TU7
页数: 4
页码: 8-11
摘要: 作者讲述了他一生中难忘的三次“第一次”盖房经历。第一次是在1963年,他和家人自己盖了一座土坯房;第二次是在1973年,他自己盖了一座穿鞋戴帽的房子;第三次是在1976年大地震后,他成为全村最忙的人,盖了大量的穿鞋戴帽的房子。最后,他还提到了他参与的一次浑砖大瓦房的盖房经历。这些盖房经历见证了变化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土坯房 穿鞋戴帽房 浑砖大瓦房

内容

我说的这三个第一次,是指我一生难忘的。一是第一次盖土坯房;二是第一次盖穿鞋戴帽房;三是第一次盖浑砖大瓦房。为什么这么分呢,因为我所经历的每个第一次,都见证了变化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一次盖土坯房,是给自己盖。时间是1963年,那时我还不是包工头,但一般盖房的活计我都可以干了,我家哥们多,30多口子人在一起过,说媳妇盖房的需求也多,等着大队给盖又等不及,雇人盖房又招架不了。因为从垫地基、脱坯、挖基子、拉土、铺盘,起房一直到竣工住上人,要是请人,这笔开支可不小啊。如果包出去,哪里去弄钱,如果自己会干就省了,庄稼人最趁的就是力气呀。我们哥几个商量下定了决心自己盖。秋后生产队农活少了,我们就自己脱坯,挖基子,一个外人也不找。有空闲就干,在天冷前将坯,基子,盖房用的土等都备好,再趁着冬闲,用小拉车一点一点将盖房用的东西拉到家。然后全家动手把墙砌起来,垒到平口时,再找几个人一轰就把房盖起来了,虽然是土房,那时也很了不起,实现了心中的愿望。
  第一次盖穿鞋戴帽房是1973年,是给我弟弟家盖的,这事得多说几句。1970年县砖瓦厂的建立,因为是占用大于村的地,人们就叫大于砖厂,也招了村里部分人去做工。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守着砖瓦厂,咋也借点光。于是1971年,村里开始盖鞋厂,就是砖瓦房了,村里没人会盖,是山东来的人盖的,我是负责操办者之一,就趁机会学砖活。1973年,我弟弟想盖穿鞋戴帽的房,当时东棘坨村有亲戚叫张万树,会盖穿鞋戴帽的房,可人家生产队不给假,我就说咱自己盖。做这决定是腊月二十几了,过了大年初一拜完年,正月初二一大早,我们哥几个脱下新衣服就开始铺盘子垒石头码砖,然后把坯墙垒到平口,自己做完砖锁檐,转天请了几个工,一天就完成了上梁,后来又找了几个人把瓦也瓦上了,这当时在村里是个不小的震动。
  大面积的盖穿鞋戴帽房是在1976年大地震后,上级号召重建家园,生产大队和小队都支持,各户脱坯盖房,生产队派工,给解决个人找人工困难的问题。从此,我成了全村最忙的人了。全村90%以上的住房都是我亲自干或指挥盖的。这次建房和震前不一样,各家生活条件都好了,盖房都是硬底,下边两层条石,石头上三五层砖,以上用土坯垒墙,房檐上再用三层砖锁檐,镶大红瓦,也就说人们常说的穿鞋戴帽了。过去年年春季拉土泥房的状况一去不复返了。
  第一次盖浑砖大瓦房是1982年的事。那年秋后,国家照顾我们大于村灾后重建,每家给了2500块砖,当时我们建筑队正在村里一家盖房,房主请的木匠工张凤明也在场。休息时闲唠嗑,张凤明就说到想盖房,我就问盖个什么样的啊?他说想盖个前后砖檐的(即前后檐都是砖的,只有房山是土坯的,比穿鞋戴帽更高级一些),我当时就嗨了一声说,你干脆盖个浑砖的得了!他有些犹豫,说怕是砖不够,我给他大概齐的算了一下说,差不多,不够我们爷几个分的砖匀给你。就这样,在我们的撺掇下,他在村里第一家盖起浑砖大瓦房,那个漂亮敞亮啊,在村里引起很大反响,盖砖房的一下子就多了起来。到现在,房子是越盖越宽敞,一拉溜4大间,有的还带后跨,镶砖贴板的那个富丽堂皇劲儿就甭提了,老人们常念叨,都说过去地主老财房子好,哪有咱住的漂亮阔绰啊!
  那时,我们建筑队十七八个人,基本上是立足本村,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建房,做到农业副业两不误。每年在本村建房二三十套。那时盖房的工钱大体上是,土坯房每间40元;穿鞋戴帽房每间70元;浑砖的每间才130元。到1990年以后讲究内装修了,工钱就不断提高了。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五集)

《百老话沧桑(第五集)》

本文介绍了天津市宁河区的老人对于历史事件的记录与介绍。

阅读

相关人物

袁绍成
责任者
张万树
相关人物
张凤明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宁河区
相关地名
东棘坨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