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余创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四集)》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456
颗粒名称: 工余创作
分类号: K825.72
页数: 3
页码: 131-133
摘要: 本文讲述了作者在村里画毛主席像和参加公社万人大会的经历,以及在海河工地的劳动和业余时间画画的生活。作者通过努力和坚持,将自己的作品刊登在《天津农民报》《天津日报》《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并获得了广泛认可。后来,作者开始专注于民间艺术,创作出树皮画等具有特色的作品,并在县文化馆的支持下举办了个人展。然而,由于木材公司倒闭,树皮断绝了来源,树皮画无奈停止。
关键词: 宁河县 烙画 张如良

内容

回家不久,我给村里画了两幅大尺寸油画,一幅是毛主席像,另一幅是《毛主席去安源》,村里找人做了画框和架托,8个小伙子抬着去参加公社万人大会,公社领导看到后,把我抽调到公社画毛主席像。转年春天,我和海河工结了缘,先是开挖独流碱河,接连参加了天津地区统一组织的大工程——霸县南张庄筑堤、霸县台山复堤、淮淀漫水桥架建、老安淀大桥加长,通过参加这些工程建设,我增强了体质,磨炼了意志。我没有因繁重的劳动,放弃自己的爱好。经常在工友们入睡之际,悄悄起身,拿出纸笔,根据白天的记忆,描画工地劳动的场景。完成后,寄给当时的《天津农民报》,后来,画作刊出!又寄去了文字稿件,陆续被《天津日报》《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采用。先是担任工地质量控制员、政工员,后调到公社广播站,又到县建筑公司、县水利局、县政府……
  在工作中,我给自己定了两条规矩:上班时出满勤、干满点,恪尽职守;业余时间不放任、不荒废,牺牲其他保画画。1979年改革开放后,我开始专注于民间艺术。一次在县木材公司,我看到堆积如山的原木,特别是椴木的那些奇形怪状的树皮,不由心中一亮:当年何老师教我们做树皮画的技艺,今天不就有用武之地了吗?于是剥了几块树皮带回家。晚上面对着树皮苦思冥想,用刀子、斧子、剪子等工具,将树皮进行撕、削、刮、磨等加工整理,按设计草图摆放、粘贴在背景画面上……终于做出了自己满意的树皮画。后来,一发不可收拾,一幅幅树皮画相继问世,并且很快进入市场。1989年,在县文化馆的支持下,举办了一次树皮画个人展,时任县长陈洪林出席开幕式并为展会剪彩。作品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其中《江流天际外》被《天津工人报》刊用。就在树皮画被大家看好的情况下,木材公司倒闭了,作画用的树皮断绝了来源,树皮画无奈“停止”。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四集)

《百老话沧桑(第四集)》

本书内容描述了几位人物在不同领域中的经历和贡献。其中包括赵奎文参与抗日战场和解放战争,改变家乡面貌;李桂珍利用高粱秆做橱柜,感叹“天上的星星出全了”;陈洪霞在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担任不同职务;田华作为赤脚医生工作三十年,忘我工作,难忘乡情;张宗泽从小热爱艺术,进行根雕创作;陈大能在百货公司工作,见证其历史发展;张志忠参与地方武装工作,经历河道会战和河西会战;张国华回忆青纱帐、饮水塘和茶壶套等岁月;张如良从童年涂鸦开始,逐渐学习烙画;杨树森在后勤中学工作了许多年,见证了学校的发展;高树勋求学、回母校并育英才;张大勇在“三八”女子打井队工作,参与抗震救灾。冯继祥受父辈影响从事戏剧创作;窦国山在县剧团中发挥作用。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如良
责任者
张如良
相关人物
陈洪林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