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我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四集)》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432
颗粒名称: 忘我工作
分类号: K826.2
页数: 4
页码: 72-75
摘要: 本文讲述了国淑华是一名赤脚医生,在30余年的职业生涯中,经常需要走家串户给村民们看病。作者不仅在平常日子,就是在逢年过节也很少能和家人一起吃顿团圆饭。作者对待工作的态度非常认真负责,经常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出诊,甚至在忙碌的时候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虽然工作非常辛苦,但作者始终以强烈的责任心和救人于危难的精神支撑着自己。作者的故事展现了一个充满责任和奉献精神的医生形象。
关键词: 宁河县 赤脚医生 国淑华

内容

在当赤脚医生的30余年间,甭说平常日子,就是逢年过节,我都很少正时正晌地和家人吃顿团圆饭饭。大赵村是一个大村,有好几百户人家,赤脚医生就那么两三个人,卫生室留一个卖药的,我和另一个大夫,每天走家串户给村民们看病,绕村一圈,就得走十里八里的路。如果赶上雨雪天气,泥泞路滑,出趟诊,摔得浑身泥巴浆浆的是常有的事。
  有病是不分白天黑夜的,病号更没有高低贵贱,在我眼里都是一条鲜活的珍贵生命,只要村里的老少有了病情,不管是谁,我都是随叫随到,哪怕是三更半夜刚刚躺下,也毫无怨言地背起诊包就走。干赤脚医生那些年,我几乎没睡过一天安稳觉,成宿不睡觉对我来说也是常事,我后来患有严重失眠,就是那时候落下的。
  有一年春节期间,全县暴发麻疹病。这种病传染性极强,尤其是儿童还易引发肺炎、脑炎等疾病。当时,村里的孩子很少有不被传染的,但许多村民们不去医院,坚持在村里医疗,我知道这是对我的信任,更增加了自己的责任心,不分昼夜,每名患儿4小时打一针,一周左右基本就好了。见我治好这么多孩子,附近的前田、党庄子、小赵等村的村民都纷纷来找我。那一阵子,可把我忙坏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我每天最多只睡两三个小时。现在想来,不只是因为年轻,关键还是强烈的责任心在支撑着我。
  一年夏天,海边蚶子大丰收,生产队用大马车买来分给村民吃。哪知道由于天气炎热,蚶子变质了,吃了坏蚶子的,程度不同地都食物中毒。身体好的,吃得少,拉稀跑肚;身体弱的,当时就病倒。这可把我急坏了,要是乡亲们有个三长两短的,我这个当赤脚医生的没法交代,我得担当起救护乡亲们的责任啊!我那时连走路都是小跑,把病号分出轻重缓急,昼夜护理治疗,两三天顾不上睡觉,直到病号全部痊愈,我才像一滩泥一样一睡不起,连饭都懒得吃,婆婆吓坏了,抚摸着我的头心疼地问,孩子,你咋啦,没事吧?
  夜间出诊,遇上大雾,我常常找不到东西南北,就擦着墙根辨认。遇上大雨,也是考验。那次是1978年夏天的一个雨夜,村民赵廷全来找我,说他哥哥病了,让我赶紧去。雨下得那个大呀,满街筒子腿肚子深的水,我背着药箱子刚出门,就一道立闪一个炸雷,把我震得一个趔趄险些摔倒,一只鞋也被雨水冲走了,赵廷全追着摸鞋,我说快走吧,病人要紧,就这样我光着一只脚赶去了他家,脚都被碗碴子瓦片啥的扎破了。
  夜间到附近村出诊,穿坟地、见鬼火、遇野狗、撞上黄鼠狼等我都经历过,虽然有病人家属陪伴,但也胆战心惊的。人们都夸我胆大,其实我也脑瓜皮发麻,但我是大夫,不能害怕就不看病啊,就硬着头皮闯。有一次遇上一只饿狗,大概以为我挎的药箱是盛饽饽的筐子,就追着我不放,逼得我抓了地上一块砖头砸过去才把它吓跑。打那起,每逢夜间出诊,我常会带上了一根木棍,用来壮胆、防身。常年走家串户看病,我腿脚上的功夫是练出来了,走路就特别快,像一阵风似的,现在虽然上了年纪,但走个十里八里路还是不费劲。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四集)

《百老话沧桑(第四集)》

本书内容描述了几位人物在不同领域中的经历和贡献。其中包括赵奎文参与抗日战场和解放战争,改变家乡面貌;李桂珍利用高粱秆做橱柜,感叹“天上的星星出全了”;陈洪霞在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担任不同职务;田华作为赤脚医生工作三十年,忘我工作,难忘乡情;张宗泽从小热爱艺术,进行根雕创作;陈大能在百货公司工作,见证其历史发展;张志忠参与地方武装工作,经历河道会战和河西会战;张国华回忆青纱帐、饮水塘和茶壶套等岁月;张如良从童年涂鸦开始,逐渐学习烙画;杨树森在后勤中学工作了许多年,见证了学校的发展;高树勋求学、回母校并育英才;张大勇在“三八”女子打井队工作,参与抗震救灾。冯继祥受父辈影响从事戏剧创作;窦国山在县剧团中发挥作用。

阅读

相关人物

李世权
责任者
国淑华
责任者
国淑华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