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根材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四集)》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425
颗粒名称: 挖掘根材源
分类号: J314.2
页数: 5
页码: 55-59
摘要: 本文讲述了张宗泽在80年代中期开始从事根雕创作,并积极引导其他作者改变取材渠道,利用加工板材的下脚料、废料、树瘤等材料,创作出不同的题材和形态各异的艺术造型。
关键词: 宁河县 根雕 张宗泽

内容

80年代中期,全国各地掀起了根雕热,高潮时数以万计退休工人、老干部,特别是广大农民,为了致富更是踊跃参与,一度山区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让人痛心,作为根雕艺术的先行者,有义务、有责任,引导根雕作者改变理念,走上正确的取材渠道。我身体力行作表率,另辟蹊径,充分利用加工板材的下脚料、废料、树瘤、树疤、板块切片、板皮年轮等材料,创作出不同的题材和形态各异的艺术造型。我创作的浮雕,中外人物头像、壁挂,文房用具等作品,达到欣赏与实用相结合。这些新材料、新风格的作品一问世,备受各省参展作者的格外关注和青睐,这些作品不但为同行创作提供了捷径,还为坚持环保和变废为宝作出了贡献。
  为使自己的作品更加丰富多彩,我利用出差机会到山区采集树根,到老乡家的柴垛,猪牛羊圈周围,房前屋后寻觅那些劈不开,烧不透,弃之不舍,留着无用的根材,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1984年去张家口出差,在郊区的公路边捡到一个不起眼的黄荆根,带回家里进行整理和裁截后,竟然是一件最为精灵的作品,起名为“图腾”,它是一件头长双角,身下长着一只小尾巴极像异首人身的怪异动物。最不可思议的是远在法国某岛岩洞里保留的崖画中也有一幅和这件作品非常相似的图案,这个岩洞是由3个少年探险时发现的,在1985年出版的化石杂志和后来出版的图腾杂志中都刊登了这幅崖画,后来我曾把作品照片和“图腾”杂志图寄给法国使馆文化参赞思恩先生,他很高兴表示要来天津芦台考察,但因回国述职而没成行。
  1991年的一天,我在天津宝鸡道花鸟市场看到一位老者手中拿着一个树根,正与买家讨价还价,在他们交易没有谈成时我抓住机会,高价购得,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树根。经构思和整理,创作出一件秃鹰造型,起名为“一览众山小”。肥厚的咀吻,光光的秃顶,一个自然疤节构成的眼睛,凸起的胸膛,脖领外及扭曲的天然褶皱,站在山崖上被风吹起的一撮羽毛,合乎结构的躯体,翘起的尾巴,羽毛丰满的大腿,非常完美的原始造型,使其基本没动刀雕凿,就成了根雕作品中的一件绝品。
  1993年去东光硬木家具厂出差,在下脚料中发现两块锯下的板皮,酷似两个沙皮狗的头像,我仔细的保存起来。在那里结识了河北涿鹿送木料的刘师傅,他答应帮我收集类似的板皮和树根,第二年秋他打来电话,说他那有许多树根和板皮材料让我去取。我非常激动,租了辆大发车,带了礼物,和老伴早晨6点出发,沿途经北京、野三坡,到了刘师傅家已是下午3点多了,看到他院里存放的树瘤,板皮和树根比他在电话中讲的要少很多,不够一车,刘师傅觉得过意不去,就自愿做向导到附近老乡家寻找根料。
  当走到第三户时,一对老夫妇热情地把我们领到柴垛前让我挑选,我打量这堆劈柴,突然眼前一亮,看见一块较大的崖柏根在垛底,刘师傅把它抱出来放在院中,我再仔细打量,这是一块具有人形的上等根材,它有梳理规整的发髻,天然纹理构成的五官,根下部的分杈,就像迈动的双腿,整体上合乎人体的标准比例,这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精品。在回家的路上我兴奋地对老伴说:“这块根料恐怕在老乡家存放多年,就等着主人去发现它,让它重见天日,派上用场,这就是常说的缘分啊!”
  1995年单位在院墙外建一排房,竣工后施工队把用的烧火做饭剩余劈柴拉走,他们的马车走到大门口时,我刚好下班,见车里装的板皮中有两块有凸起的疤瘤,我立上前,请他们把这两块板皮给我留下,并告诉他们我不会白拿。因为常见面,其中一位师傅说你想要就拉走吧,反正也没用。我暗自庆幸,立即在街边小摊上买了两条烟送给他们,然后迫不及待地用自行车把板皮驮回家,创作了两件作品。一件古罗马斗奴领袖斯巴达克斯,利用板皮上天然的两部分树瘤,分别体现头发和胡须,空白处做了将军头盔。一件蒙古领袖成吉思汗,板皮的上端松瘤棕黑色如头戴貂皮帽,凸显大汗的威严,特别是板皮下方有两个天然的疤节,酷似日月,正好印证了蒙古人民对成吉思汗的称赞,他的功绩与日月同辉。
  “钻石婚”这件作品是利用一个硕大的红松瘤创作完成的。它表现一个老翁和一个老妇相濡以沫,亲密耳语交流的瞬间。这块材料是在县城边蓟运河畔一家农舍的柴堆里发现的,它的主人早已把他遗弃在那里存放多年,树瘤一半表面光滑一半虫蛀,剥去那面虫蛀的表皮,底部有许多流畅与漩涡,很有规律的线条机理,酷似女人的长发,再加之表面凸凹起伏的形态,构成老翁与老妇脸部的结构造型,特别是老翁高挺的鼻子,嘴上明显的两道胡须,卷花的长发,均体现了塑造人物的特征。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四集)

《百老话沧桑(第四集)》

本书内容描述了几位人物在不同领域中的经历和贡献。其中包括赵奎文参与抗日战场和解放战争,改变家乡面貌;李桂珍利用高粱秆做橱柜,感叹“天上的星星出全了”;陈洪霞在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担任不同职务;田华作为赤脚医生工作三十年,忘我工作,难忘乡情;张宗泽从小热爱艺术,进行根雕创作;陈大能在百货公司工作,见证其历史发展;张志忠参与地方武装工作,经历河道会战和河西会战;张国华回忆青纱帐、饮水塘和茶壶套等岁月;张如良从童年涂鸦开始,逐渐学习烙画;杨树森在后勤中学工作了许多年,见证了学校的发展;高树勋求学、回母校并育英才;张大勇在“三八”女子打井队工作,参与抗震救灾。冯继祥受父辈影响从事戏剧创作;窦国山在县剧团中发挥作用。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宗泽
责任者
张宗泽
相关人物
黄荆根
相关人物
斯巴达克斯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