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跃进年代的银行储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四集)》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420
颗粒名称: 大跃进年代的银行储蓄
分类号: K29.21
页数: 2
页码: 44-45
摘要: 本文讲述了1964年银行业经历了一系列变化,第二次成立中国农业银行,芦台农场成立农行营业所,后来并入人民银行。银行工作人员需要收回三种特定的人民币。
关键词: 宁河县 银行营业所 大跃进

内容

银行业在大跃进年代拼的就是储蓄增长,几天一个会,内容无非就是大干多少天存款翻一番之类的口号,要求每个人定计划想措施增加储蓄存款,我作为内勤临柜人员,营业时间不能外出宣传揽储,但想出了直接替场部300多干部职工发工资,边发边揽储并且以定、活两便,定额存单搭配现金发放的主意。由于许多人不愿要存单,有的人刚到手的存单就要求支取现金,也有刚过二三天就来支取的,结果事倍功半,储蓄余额没增加多少,却造成工作量巨增,使我承受了超负荷的工作量,因此获得了宁河县人民委员会颁发的先进工作者奖状。
  1964年银行业机构有了变化,第二次成立了中国农业银行,性质属于政策性银行。管理农业财政拨款、大修理基金、固定资产折旧基金等项业务,不对外办理储蓄业务。芦台农场成立了农行营业所,有所主任转业军人段福仁、营业员有银行学校的毕业生贾福祥、外单位调入的张秀英。一年后又并入人民银行,自此营业所变成了7人,主任林文海,段福仁均为副主任,成员有贾福祥、张秀英、胡克志、唐月晨和我。
  这一年银行还有一项新任务,收回三种人民币,即建国后第二套人民币一元、三元、五元券。因为这些币种是1953年由苏联代为印制,此时两国关系破裂,中国索要印板无果,为保证币制的安全而做出停止使用上述三个币种的决定,对于银行来说时间紧、任务重,要限时完成。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四集)

《百老话沧桑(第四集)》

本书内容描述了几位人物在不同领域中的经历和贡献。其中包括赵奎文参与抗日战场和解放战争,改变家乡面貌;李桂珍利用高粱秆做橱柜,感叹“天上的星星出全了”;陈洪霞在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担任不同职务;田华作为赤脚医生工作三十年,忘我工作,难忘乡情;张宗泽从小热爱艺术,进行根雕创作;陈大能在百货公司工作,见证其历史发展;张志忠参与地方武装工作,经历河道会战和河西会战;张国华回忆青纱帐、饮水塘和茶壶套等岁月;张如良从童年涂鸦开始,逐渐学习烙画;杨树森在后勤中学工作了许多年,见证了学校的发展;高树勋求学、回母校并育英才;张大勇在“三八”女子打井队工作,参与抗震救灾。冯继祥受父辈影响从事戏剧创作;窦国山在县剧团中发挥作用。

阅读

相关人物

田华
责任者
段福仁
相关人物
贾福祥
相关人物
张秀英
相关人物
胡克志
相关人物
唐月晨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中国农业银行
相关机构
农行营业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