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三集)》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389
颗粒名称: 我的童年
分类号: K825
页数: 14
页码: 204-206
摘要: 本文记述了黄毅鹏(曾用名黄九彰),男,1929年4月26日出生,天津市宁河区丰台镇西村人。1936年7月至1943年在丰台镇完全小学上学,1945年至1950年在天津学徒。1952年至1963年在宁河县丰台税务所任所长,1963年至1975年宁河税务局干部。1975年至1982年任宁河县水泥厂厂长、书记,1982年因病退休,1995年6月5日逝世。
关键词: 宁河县 人物 黄毅鹏

内容

黄毅鹏(曾用名黄九彰),男,1929年4月26日出生,天津市宁河区丰台镇西村人。1936年7月至1943年在丰台镇完全小学上学,1945年至1950年在天津学徒。1952年至1963年在宁河县丰台税务所任所长,1963年至1975年宁河税务局干部。1975年至1982年任宁河县水泥厂厂长、书记,1982年因病退休,1995年6月5日逝世。
  黄毅鹏(67岁)
  逃反
  我的童年是从马背上逃反开始的。一天夜间,姥姥家的长工孔二子把我从被窝里拉出来,抱着我骑上大舅家的骡子走了,天漆黑,我睡着了,又不知过了几个时辰,听到有人说话,没事了,快回去吧,等到进了家,已是东方发白。还有一天傍晚,高村家家关门闭户,我在姥姥的外屋跑着、跳着,忽然村外一声枪响,吓得我哇哇哭,妈妈把我抱走了,一觉醒来,周围黑得可怕,我哭闹着喊妈妈,好大一会儿才把我抱了出来,原来我睡在地窨子里(地窨子是在菜地里挖建的,很像菜窖,不同的是洞口在一侧,里面有斜步梯道,供上下人走,洞口长期用秫秸垛伪装着,不容易被外人发现),外边发生过什么事就一概不知不懂。
  印象最深的是一天早晨,大舅套上车,拉着全家老幼到了村西一眼望不到边的芦苇塘。茂密的芦苇,是天然的避难屏障,人们在里面紧张地观望着村中与周围的动静。忽然远方传来了嗡嗡声,“飞机来了!”有人喊了一声,大人们搂起孩子,蜷曲在芦苇堆中,两眼都盯着天空,过了一会儿,果然一架双翼飞机从我们头顶上飞过。
  这是什么年代,无从查考。当时有人说是直奉交战,也有的说是由东三省跑来的败兵,见到好东西就抢。据现在分析,后者说的有道理,年代是在东北三省沦陷之时,皇姑屯车站事件张作霖被炸身死,部下溃逃到关里,没有军饷,只能靠抢劫百姓财物。我记得当时流传着一首儿歌:“张作霖的兵,进了庄,插骡子插马插快枪。”(插就是孩子们用秫秸杆插制大马、大枪)
  为什么一遇兵荒马乱就往高村姥家逃反?原因是丰台地处南北水陆要道,兵家必争之古镇,听奶奶讲过在我还不记事的那年,日本飞机来炸丰台,对准了天尊阁,幸亏关老爷(关公)显了圣,升起了一片黑云,飞机看不见目标,结果把大炸弹都扔到了北门外荷花坑里,当时我听着入神,很崇拜关老爷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菩萨心肠。
  闹土匪
  1931年,丰台镇同往年一样,出花会,闹元宵,一片欢腾景象,各大商号都置办了留声机,用以招揽顾客。入夜都点上大汽灯,里外通明。庆晏楼饭庄与我家隔河相望,把留声机架到了楼上窗口没昼没夜地唱个不停。入夏以来,连降几次暴雨,还乡河水暴涨,一夜之间漫了桥口,夜里突然一声轰隆巨响,庆晏楼倒塌,家俱什物付之东流了。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人们尚在熟睡之中,突然桥头响起了炒豆般地枪声,全家人被惊呆了,爸爸让我们靠紧屋里墙垛不动,一阵枪声响过之后,听到有人指挥喊叫着“往西边打”,接着又是一阵密密麻麻的枪声,不知过了多久,枪声停了,天已亮了,九鹏大哥到前屋窥探动静,回来说街上没人,也没见到扛枪的,将近晌午,才见到街上有人来往,而且人慢慢地多起来,后来大哥打探到可靠的信息,说是“红军”来了,镇里成立了维持会,正在给他们做饭,“红军”是啥样的?好奇心驱使着云鹏二哥我俩非看看不可,跑出了大门,我俩见到了对过单氏家庙里挤满了很多身穿便衣的带枪人,手里端着碗,正在狼吞虎咽地吃着秫米干饭,猪肉炖粉条。
  “红军”的到来,打破了古镇的安宁,闹得人心惶惶。街面上与往日不一样了,商号关门,家家闭户,日头不没就戒严,不准人们外出走动。大西门楼上设了持枪的岗哨,人们上街东张西望,也不敢多说一句话,背后嘁喳喳,交换着不太可靠的消息。孩子们再也不敢外出玩闹了,学校也就此关门了,那年我8岁,上二年级,又过了几天,街面平静下来了,商号开门,人们可以上街走动,但是宵禁一直未解除。
  “红军”是干什么来的呢,后来人们就清楚了。开始先是专劫豪门富户要粮要钱,这些事都由维护会操办,后来展开了派系争斗,为首的梁XX(谐音凉透气)与杨XⅩ(谐音两点钟),以还乡河为界,盘踞在河东、河西。为了争夺地盘,由小的摩擦到火拼,为抢夺商会的枪支,结果拿商会会长开了刀,并把人头割下,挂到了桥头高杆上,后来人们才闹清了“红军”的底细,原来是一伙乌合之众,冒牌的抗日军队,实质是土匪。
  随着“红军”的到来,埝开决口洪水围村,田园绝收,有钱人家收拾细软,车运船载远走高飞了,穷苦百姓则听天由命,苦熬岁月。蝗灾、水灾、兵灾匪患,大多数人断了谋生之路,当时流传开一首歌谣: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大水发的真可怜,倒房山没房脊,穷苦人家卖儿女……。这年夏天,红头苍蝇特别多,奶奶说,怪不得闹“红军”呢,连蝇子脑瓜都是红的。
  红枪会遭难
  那年的夏天又闹“红枪会”,妈妈又带着我们3个到高村逃反去了。大水围村,孩子们的活动范围小了,一到夜里就难熬了。屋里闷热,外面蚊子叮咬,每人人手里都得拿着一把用麦秸编成的凉扇赶蚊子。一天晚上忽然有人喊了一声,你们看大河埝那边怎么那么红。有人说,这是哪着火了?是河东,是乔庄子,是赵官庄,是西淮沽。大舅惊慌地喊了一声:这是丰台呀!火光仿佛越烧越近,火势越来越大,一直烧到东方发白,火光才被日出前的朝晖冲淡了,妈妈不知是鬼子洗劫红枪会,收拾东西要返回丰台,说死也要死到一起。李芬表兄只好摇着船送我们娘4个。
  当时是天连水,水连天,一片汪洋,偶见一两个村庄,好似大海中的孤岛。傍午时分过了赵官庄、九丈窝,距丰台8里,不敢再往前走了,到村边打听了一下。有人说,你们看,还冒黑烟呢,鬼子还没走,你们怎么往火堆里跳呢?表兄踌躇着和妈妈合计了一下,决定转道到盘龙庄表姐家暂住,得到真实情况后再回丰台。到了表姐家,天一黑,就闩上了大门,并把梯子立在了墙头下边,以防不测。几天过去了,得到可靠消息,是鬼子围剿红枪会。
  红枪会是带有浓厚迷信色彩的群众抗日组织,专门与鬼子抗争,大部分人来自潘庄、造甲城一带,这次来丰台约200人,没有洋枪,人人手持梭标、大刀,所以群众又称他们为“大刀会”。驻扎期间,粮饷由商号、富贾筹集,从不扰民。那一天的下午,日本鬼子由芦台坐船来到丰台镇南孙家庄靠岸,准备偷袭。红枪会提前得到消息,人人烧香,划符、吟咒,然后把符纸烧成灰,连同一小包药送入肚内,据说是刀枪不入,当日本鬼子从南门进街时,红枪会在南门楼上装上了三洋油桶炸炮,点燃后,先给鬼子们来了个下马威,随后城门大开,哇地一下杀了出去,日本鬼子被这突如其来的阵势惊呆了,尚未清醒之时两个鬼子死于刀下,鬼子被杀退了。
  红枪会班师回朝,正当他们大吃大喝毫无戒备的情况下,鬼子们卷土重来,上了房,用机枪封住了院里院外,而后从房顶上掏了洞,顺洞往屋里扔手榴弹。红枪会遭到一阵枪杀过后,日本鬼子倒了汽油,放了大火,大西门里、小西门里、小东门里、大东门等5个据点,200余人无一幸免,族中秃三爷的房子就是在这次战火烧光的,从此败了家。日本鬼子杀人放火闹腾了一天走了,维持会出来了,组织群众灭火,房主家雇人往河里背死尸,2元钱一具,顿时丰乐桥下、还乡河内尸流一片,河水染红,惨不忍睹。
  学干农活
  一场火与血的洗劫过后,丰台镇更显得衰败不堪,富贾豪门跑光了,穷苦百姓的生活日益艰难。爸爸原来在存裕丰当账房先生,二舅当掌柜的,二掌柜的还有郭士芳、田春彬,大东家绰号王矬子。因为东家与掌柜不和,1939年冬,爸爸被解雇了,一家人的糊口成了头等大事。一天傍晚,爸爸和妈妈说打算把临街的3间门市房、2间厢房卖掉,妈妈说,你把房子卖了,孩子们大了谁给媳妇。他俩僵持不下,我听着都有道理。掌灯时分,二舅来了,给出了一个主意,把房子租出去,收点房租,贴补生活,由存裕丰先摘借几石粮食垫底,在门口出粮食笸箩,卖下钱再倒,挣钱先吃饭。从此,临街门市租给了李成林1间开了理发馆,其余4间租给了窑头村庞XX。爸爸和九鹏大哥在门口摆起了粮食笸箩,一家人有了粥喝。
  在我5岁那年,高村沥涝成灾,不多几日发了大水,发大水对农家来说是场大灾难,孩子们却别有水乡洞天,姥家场院、菜园子地势洼,是天然游泳池,坐着大笸箩划船,拿着铁钎子扎蛤蟆,到浅滩上搭小埝淘鱼,这些都是孩子们的乐趣。水乡入冬后,又成了天然的滑冰场,拉爬犁、打嘎嘎、揭干锅拣鱼。由于家境败落,我早就学干农活了。到了十来岁,我已成大舅的辅助劳力,春种时,拉坡踩、拉磙子、蹬趟子、撒粪等。夏锄夏收季节,拔草、耪地、拔麦子。秋收季节那就更忙了,割谷子、砍高粱、掰玉米、摘棉花、捆柴禾……。干活多了,大舅种着多少块地,每块地多少亩,叫什么名,我都能记得住说得出,什么小芦坑、于家泊、岔道子、老太太地、杨家地等等,地边地界也能认得出,几年的田园生活,对我成年后的知识积累和对庄稼人的思想感情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日伪统治
  1940年,在丰台派驻了穿军装的中国人——治安军,随后,在北大寺设了日本宪兵队,把北大寺的佛像都毁了。周围挖了护墙河,迎门架起木板吊桥,营盘四角多了高大的炮楼,高大围墙上布满射孔,东至唐山、南到芦台扯起了电话线,镇上成立了新民会,店铺的年青人编入了棍团,受军训,居民编了保甲连环制,10家为1甲,10甲为l保,一家出事殃及乡邻。学生课本也变了,孙中山的头像不见了,代之以红黄兰白黑五族共合旗和膏药旗,音乐课唱的是新民会歌、大东亚进行曲……。有一课诗歌:旭日升,耀光芒,扬子江上金龙翔,晓月照,亘天长,富士山岭彩凤翔。地理课本的中国领图上少了东三省,多了个满州国,一天老师讲课,指着一张旧中国挂图的右上角,问学生这是什么地方,学生们一起回答“满洲国”,老师提高嗓门用教鞭敲着挂在黑板上的地图又问:细看看,这是什么地方?
  学生们照常回答“满洲国”,老师急红了眼掉下泪,咔嚓一声扯下了地图的右上角说:“这是我国的东三省。”学生不知亡国恨,老师触痛爱国心,这是在我懂事之后才理解到的。到了四年级,在学习带有浓厚奴化教育的中国课的同时,增加了日语课。
  抗日烽火
  那年冬天,在高村见到大人们伸着大姆指和食指,比划着嘀咕:这个快来了。过了几天八路军果真的来了,不是大部队,而是穿着老百姓衣服的工作人员,夜晚把全村老少召集一起,开大会,讲抗日,讲减租减息。又过了几天,开会的那个人又来了,专门把我们这些孩子们召集到庄西一片空场上,由大到小站成一排,接着他用土声土气的嗓子教我们唱歌,春天里呀春风儿吹,花开草长蝴蝶飞,锣声响,哨子吹,儿童团呀开大会……。他教唱一句,我们学唱一句,不多的工夫都会唱了。回头他又到另村去了。很快在十里八村传开了抗日的歌声。
  窝洛沽、丰台都是日本鬼子的据点,一天午后,人们正在家中歇晌,几个日本鬼子进了高村,后边牵着两只狼狗,保长出来迎接,敲锣喊全村人都出来,到李朝臣门前站队,我站在第一排,挎着洋刀的日本官挨着个察看脸色,然后喊叫着:八路的,站出来!闹腾了一阵带走了两个青年人,其中有李宗第的儿子,后来费了很大劲,花了很多钱赎回来了。从那开始,村中专有送情报的了,就是李还表兄,头天晚上写好情报,交给来村工作的八路军看一下,第二天一清早送到窝洛沽,如过晌还不回来,一定是情报出了岔头。
  八路军越来越活跃了,工作人员差不多天天晚上来村。我已经10岁了,能做什么都由大舅给我们安排。高村仅有40户人家,各家各户都要派人轮流值班。当轮到姥家时,这个任务就是我的了。在村头站岗,接送“沿村转”,这是当时八路军传递信件的一种土办法,如收信人写的是丁村,那么就由发信地甲村送到乙村,乙村送到丙村,丙村送到丁村,如信口上插着根火柴,则是“十万火急”,分秒不停,如同电影里的鸡毛信一样。再一个任务是当“坐探”,高村离丰台据点18里,离窝洛沽8里,为做到敌动我知,高村要分两路派出坐探。
  八路军和区小队连续端敌的据点。一个秋天的下午,忽然听到窝洛沽枪声大作,很快传来了消息,窝洛沽的据点被端了。第二天下午,见到公路上过了很多骑洋马、戴钢盔的部队,人们在议论,有的说鬼子转移了。第二天一大早就传来了消息,是丰台镇北大寺的据点被端了,后来听妈妈说,在砍丰乐桥上的棚栏门时还是从咱们家拿去的斧子……
  新年将到的丰台镇腊月集是比较热闹的,桥头炮楼下的治安军照例搜查着进镇赶集的百姓。正当人们熙熙攘攘买年货的时候,忽然几声枪响,炸集了,赶集的人群一窝峰似的争先逃命,各商号上了门板,枪声过后南木桥方向升起了一股冲天大火,黑烟滚滚,一直烧到第二天上学路过此处,仍在余烟未尽。爷爷回来说,南局子(公安局,是当时全镇的统治中心)被八路军端了。打那以后,经常不断地听到枪声、炮声,看到远处的浓烟火光,接着板桥据点在一天夜里被端了,治安军康团长由芦台带部队来丰台接防时,在苗庄村被打了伏击身亡。在抗日的烽火燃烧中,我一天天长大,幼小心灵增添了保家卫国的信念和力量。(摘录作者生前《追思录》)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三集)

《百老话沧桑(第三集)》

本书记述了宁河县百老话沧桑,包括了堡垒户的秘密、我当生产队长、抗震救灾的回顾、粮食统购的岁月等意义历史。

阅读

相关人物

黄毅鹏
相关人物
黄九彰
相关人物
张作霖
相关人物
李芬
相关人物
郭士芳
相关人物
田春彬
相关人物
李成林
相关人物
孙中山
相关人物
李朝臣
相关人物
李宗第
相关人物
李还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