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会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三集)》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376
颗粒名称: 石油会战
分类号: K825
页数: 4
页码: 197-199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作者参加石油工作的经历,包括在四川和华北等地进行石油勘探和开发工作,以及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作者通过讲述自己的故事,表达了对石油事业的热爱和献身精神。
关键词: 宁河县 人物 李卫华

内容

1965年3月19日,我参加石油工作,先到徐水646厂报到,分到塘沽646厂的地调一大队402测量队,住在造船厂一间空房子里,队长叫张胜中(浙江人)。402队当时的任务是建测量用的钢标,为地震勘探提供方位(坐标)。
  我们从大连购进5座三角复合标,利用约3个月的时间,沿渤海滩防汛大堤,在赵家堡、后塘堡、冯家堡、北塘南建了4座30多米高的复合钢标,后来调我到地震215队住黄骅县岐口粮库,我们每天随海水的退潮,身背器材赤脚踏进海滩1至2公里,沿途放好大线、电话线,安放好检波器,打井放进炸药爆炸,产生地动,用地震仪收集地下的反射波,摸清地下构造,提供石油储存信息。到当年深秋,天气凉了,地震队伍从南北大港的沙井子、太平村、窦庄子、大苏庄、万家码头、岐口、上古林等地汇集河北徐水县纺纱厂进行冬季整训,根据当时石油部提出“上山下海战平原”的战略口号,就是到四川山区,天津塘沽的浅海到深海及任丘、大城一带找油找气。
  1966年2月6日,我随上山的队伍,打着四川石油会战的红旗,从保定上火车。8日达四川隆昌,乘专车到泸州市党校,过二天在泸县一号信箱(福集原煤矿)驻扎下来,组成一个大队(称石油地震4大队)含13个小队(201、202、203、209、210、221、231、244、248、249、251、255、259队)一个大队部一个测量队,当时的领导班子有:马正礼、武振明、王业胜、朱绍新,地质师是骆莹脱。当时的口号是“拿下泸州古隆起(古隆起最高点为阳高寺),一切为了七十亿(天然气储量为立方米)”,又在川东北,川东南扩大了战果。那时我为各小队的石油工人巡回放映电影,到过纳溪、江安、长宁、古蔺、安岳、岳池、广安、遂宁、合川、南充等地。
  1965年四川石油会战中,石油管理局的领导学习大庆会战精神,指挥千军万马,日夜奋战,开发出威远大气田。当年11月邓小平副总理到此视察,看到会战搞得红红火火,就对有关人员说,这里地处农村,远离城市,干脆就叫“红村”吧!从此四川石油会战总部就叫“红村”。
  1966年6月22日凌晨1点多,四川合江唐河I油井发生井喷,强大的气流冲破钻台上的防爆灯,顿时一片火海,5米宽,30米高的井架,被烧倒,柴油机被烧成铁砣。当时的32111钻井队30多人和家属奋力抢险,与烈火展开殊死搏斗,打开防喷闸门,气流把井旁山坡上岩石熔化成七八尺宽,20多米长的一条沟,这个钻井队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使我们很受感动,该队的队长还受到毛主席和中央领导的接见。
  1970年军代表李仲瑶推荐我到湖北枣阳琚湾,参加石油部举办的首届法国地震仪原理及操作学习班,1971年毕业。回四川的途中,我在长江大桥留影,上写“我为祖国献石油”。到1973年4月,华北油气显示前景看好。我们又在石油部张文彬副部长的带领下回到华北,在静海唐官屯火车站下车,住静海唐官屯党校。一部分人分到物探局第二指挥部(开封)我和一部分人留在唐官屯物探局第一指挥部。1975年支援大港油田,先到水电厂,后到石油技术学校,1978年调回宁河。
  我在石油战线14年的经历没齿难忘,摸爬滚打勘探石油的过程,为我回到家乡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三集)

《百老话沧桑(第三集)》

本书记述了宁河县百老话沧桑,包括了堡垒户的秘密、我当生产队长、抗震救灾的回顾、粮食统购的岁月等意义历史。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卫华
相关人物
张胜中
相关人物
马正礼
相关人物
武振明
相关人物
王业胜
相关人物
朱绍新
相关人物
骆莹
相关人物
毛主席
相关人物
李仲瑶
相关人物
张文彬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