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作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三集)》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360
颗粒名称: 档案作证
分类号: K825
页数: 18
页码: 164-18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李景田的父亲李厚安是一名地下党员,为革命事业做出了贡献,但在1947年被误认为是汉奸,遭到村贫协的扣押和处决。母亲带着三个儿子被赶出家门,被迫搬到族家提供的破旧厢房居住。为了生存,母亲带着一家人沿街乞讨,甚至去东北谋生。然而,他们也受到了许多帮助和支持,包括谭鹤光等人的关心和照顾。李景田在70年代终于得到了父亲平反的消息,但家族和村里的房屋和财产都被没收,只留下了太师椅。这把太师椅成为了他们家的精神寄托和铭记,见证了他们父辈的故事和一段历史的记忆。
关键词: 宁河县 李景田 人物

内容

作者简介
  李景田,男,1945年5月20日出生,天津市宁河区宁河镇大月河村人。1961年在宁河中学初中毕业后回村务农,1971年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布特哈旗扎兰屯镇红光大队务农,1987年回大月河村务农至今。
  李景田(73岁)
  2017年2月24日上午10点,电话铃声响了,是儿子文庆:“老爸,我爷爷的平反结论在区档案局找到了……”后边的话,我再也没有听清楚,我的心在颤,拿电话的手在抖,泪水夺眶而出。父亲之死
  我父亲叫李厚安(1913-1947)化名安民,自幼读私塾,18岁去黑龙江讷河学徒经商。东北三省沦陷后,于1941年回到家乡大月河村,同年参加革命。1943年入党,入党介绍人是一区区长谭鹤光(化名智光),主要任务是配合谭鹤光做地下工作。由于我父亲有些文化,被任命为大月河村干部,除负责特殊任务外还负责为八路军号房、号饭、组织担架队、接待八路军干部等。当时,我家有瓦房3间,东西厢房4间,武宏、赵普、佐天等人都经常在我家住宿。父亲还协助三区区小队长田铁军和赵普等,在黄庄集市上指认欺行霸市的汉奸,使可耻的汉奸受到应有的惩罚。由于父亲工作的突出表现,1944年底被调入原一区(丰台镇)担任财粮干部,为前线部队征集军粮,提供物资。1946年被调县财政部门工作同时兼一区的财粮管理。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横祸突然从天而降。1947年秋,父亲接受了谭鹤光的一项秘密任务,去潘庄为部队购买汽油。然而几天过去,不见人回,也无音信,谭鹤光心中疑惑,就派人去打听,不料却令他大吃一惊,原来是我父亲路过家门时被村贫协扣押,已经被打死两天了。
  父亲被打死那天,母亲正在家中做鞋子,我和两个哥哥在炕上玩。母亲不知怎么有些心慌意乱,手都被锥子扎破了。因为父亲已经离家好多天了,母亲知道父亲在干着地下党的工作,从不拉后腿,只是担心父亲的安全。正在这时,就听村里有乱糟糟的脚步声,忽然,门咣当一声被人推开,父亲的家族嫂子慌慌张张地闯了进来,紧张地对母亲说,不好了,你家厚安被村里抓起来了,说是汉奸要处决呢。母亲听到这倒镇定下来说,厚安怎么可能是汉奸呢,你不要瞎说啊。再说他已经离家好多天了,根本没在家呀!家族嫂子急得直跺脚,不诳你的,是真的呀!母亲见状,知道嫂子不是开玩笑,马上就下炕,连鞋子也没穿好就和家族嫂子往外跑,两个哥哥也跟着母亲跑了出去,把我扔在家里了。刚跑出家门不远,就听村大庙方向传来一声枪响,就听有人喊着打死啦,打死人啦,四散跑开了。
  母亲迎着人群跑过去,果然是父亲,已经倒在血泊里,母亲见状,惊叫着扑过去,昏死在父亲身旁。
  有不怕事的好心人把母亲抬回家,并帮我们用一领苇席掩埋了父亲。母亲整整哭了一宿,第二天一大早,村贫协代表就到了,告诉母亲说,你们是被杀家属,房子全部归公,所有财产都没收,你们马上搬家。
  家人遭遇
  我的母亲李郭氏(1910-1989),宝坻县八门城人,19岁嫁给父亲。听母亲说,1945年春节刚过,因为汉奸的告密,日本鬼子突然袭击我家,当时母亲正怀着我,就带着两个哥哥躲到了宝坻县八门城姥姥家,我在姥姥家出生,所以取名姥城。
  母亲的性格温柔开朗、通情达理,和邻里关系特别好,而且会接生,我们村及周围邻村,很多人都是母亲接生的。
  我父亲被杀后的第二天,我们母子4人即被轰出家门。族家的叔叔为我们腾出2间破旧的厢房,一口锅和两床破棉被就是我们所有的家当。第三天,家里来了3个人,都带着枪,其中一个人对我母亲连连说,我来晚了,我来晚了,说着说着就都哭了。那个人一直安慰着我的母亲,又安排另两个人出去了,不一会,那两个人抬来了一把被抄走的太师椅放在屋里。后来母亲告诉我们说那个为首的人叫谭鹤光,是父亲的直接领导。这把椅子成了我家的唯一纪念,70年来,无数次搬家,甚至离乡背井到东北,这把椅子都没有离开我们,有人愿意出高价购买也被我们拒绝,因为这把椅子,是一种精神寄托,是一种恩情铭记,在我们的心中分量太重太重啊!
  为了活下来,母亲带着我们沿街乞讨,好心人和认识我父亲的人都多给我们一些吃的。记得就是那年初冬,雪下的特别大,北风呼呼的地冻天寒,一家人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母亲看着3个骨瘦如柴的儿子,独自出门了。大哥抱着我和二哥在家等待。那天,天特别的长,快黑了,母亲还没回来,我们都很害怕。天大黑了,母亲才回来,像雪人一样。那时候我家点不起煤油灯,母亲摸黑解下身上的布袋,把已经冻成冰坨的讨饭放在锅里,点着了火去热,借灶膛的火光,我们发现母亲的裤筒在流血,浑身多处衣服被撕破,大哥扑过去抱着母亲大声的喊,妈妈你怎么了,腿为啥流血?母亲噙着泪,只是淡淡的说,没事,叫狗咬了一口。我们兄弟3人抱着母亲放声大哭……母亲被狗咬的遍体鳞伤,却没有丢下讨来的饽饽啊!
  转天,天还没亮,母亲就叫起大哥,让他去前屋喊大妈来。不一会儿大妈、婶子来了好几位,她们叫我们哥仨去了外屋。过了好一阵子,大妈、婶子们陆续离开,每人眼里都含泪,后来我才知道,母亲早产了,夭折的是个女婴。这次给母亲打击很大,她更加憔悴了。也就是从那天开始,我家门口经常能拣到一些东西,有高粱米、玉米面、油、盐等,很少掉泪的母亲,看见这些东西时,总是默默地垂泪。“世上还是好人多,你们长大以后要懂得报恩”这是母亲经常说的一句话。就这样,靠好人接济,我们母子4人熬过了父亲去世后的第一个寒冷的冬天。母亲虽然是小脚,但很能干,锄地、拔麦子都不输给男人。13岁的大哥也能做些零工,我和二哥也能下地挖些野菜了。
  1949年秋后,舅舅从北京回来探望我母亲,见我家的惨景伤心不已,他和母亲商量要带走年仅13岁的哥哥,迫于无奈,母亲答应了。临别前,大哥像大人一样嘱咐二哥和我,要听母亲的话,好好照顾母亲,大哥跪在母亲面前磕了头,就跟舅舅一步三回头地走了。
  1951年秋后,舅舅又来了,说我大哥因脾气倔强和老板闹翻了,离开北京去东北找远房叔叔了,并把大哥的地址给了母亲。舅舅临走又决定把12岁的二哥带走,二哥跪在地上,抱着母亲的双腿,放声大哭。母亲眼含泪水,嘱咐了二哥很多话,二哥点头应允后,拉着舅舅的手也走了,家中只剩下6岁的我与母亲相依为命。
  背井离乡
  到1954年的时候,两个哥哥或多或少的能给家里寄钱了,在母亲的督促下,我上学了,一直读到初中毕业后(原宁河三中),由于“被杀家属”的原因就被下放回家务农。
  虽然解放好几年了,但我家的“被杀家属”的政治压力没有解放,使得我很难说上对象,多亏了本村姑娘徐百芳的父亲和我父亲同在东北学过徒,相处很好,所以由她父亲包办,我俩订了亲并于1967年结了婚,婚后感情很好。不料,随着“十年浩劫”的到来,“被杀家属”的厄运又一次降临,工作组三番五次找我妻子谈话,要求妻子与我离婚,威胁说你必须与“被杀家属”划清界限,离了婚,你就是我们团结的对象;不离婚,就是我们的敌人,就是被“专政”的对象!还哄劝说,只要你同意离婚,我们马上就给你办手续,你就会有幸福生活。没有经过事儿的妻子没了主意,就回娘家和家人商量,遭到了其家人,尤其是奶奶的强烈反对。奶奶语重心长的说,孙女,你爹妈不会害你,奶奶更不会害你!人活着得有良心啊,包括你死去的公爹在内,老李家一家人都是奶奶我看着长大的,他们老老少少善良厚道,是好人家呀!他们那个被杀家属,你不知道我知道,那是错杀!我给你一句撂底的话,这个婚,从我这儿你就离不了!妻子是孝女,听了奶奶的话,没有与我离婚,与我分担着“被杀家属”带来的沉重压力,提心吊胆小心翼翼地生活着。
  1971年,二哥从北京回家探母,目睹现状,悲伤不已,坚决地要把母亲接到北京(二哥在北京当工人)。劝我赶快离开村子,并与我大哥联系,要大哥安置接纳我们一家人(大哥在东北是工人)。就这样在两个哥哥的帮助下,于1972年春,我带妻儿一家4口离开了生我养我,又给我带来无限痛苦的家乡。穷家难舍、故土难离,一路上妻子不知哭了多少次,我也几次伤心落泪。5天后,我们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布特哈旗扎兰屯落户。
  在大哥的安排下,我们租下3间库房,补上户籍,在农业社务农,养家糊口。苦是必然的,思想压力却是轻松了许多,但想念家乡的思绪却与日俱增,我经常遥望家乡的方向发呆,啥时候还能再回老家啊!
  冤案平反
  1979年夏,二哥从北京来信说,咱爸平反了。我激动的捧着信,读了好几遍,生怕看错一个字。当确认的那一刻,我再也控制不住多年压抑的情感,喜泪纵横,这是我在东北10年来第一次在妻子、儿女面前失态大哭。
  拿着二哥的信,我迫不及待地想回家了,大哥劝我小心驶得万年船,你还是探探风声再作决定吧。于是当年秋后,利用农闲的时间,我从东北坐火车只身回村探寻究竟。找到了村党支部书记刘焕君,专门了解我父亲平反的情况。从刘焕君的口里,我知道这些年,在北京的二哥李景海一直没有间断申诉,给村里、公社来了很多封信,要求落实政策。村里乡亲们也知道父亲是冤枉的,可是没办法,没人敢翻案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宣布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父亲的事才被提到落实政策的议事日程,乡亲们纷纷给父亲作证,特别是当时的农会主任张瑞兴、财粮干部苏富昌,村干部李润和、李连,群众苏汉魁、李厚宽、杜凤友、刘焯等都积极参加了座谈会。连父亲的老领导时任塘沽区委副书记的谭鹤光,时任县武装干事的姜文轩等都出具了书面证明。刘焕君还告诉我,他的父亲刘儒土改时任村农会主任,曾对他说过,李厚安是专门为共产党办事的地下村干部,他死的冤枉,当时在会场上,就有人喊,李厚安是好人,不能打!可主持会议的公安局长却说,我这有封地主给李厚安的信,这就是证据(后来被证实,这封信是伪造的)。在李厚安被打得奄奄一息时,有人又打了枪才死的。刘焕君说,我父亲不止一次嘱咐我说,李厚安是好人,如果我不在了,有朝一日能为李厚安平反,你一定要替我证明,他是好人!
  叫“被杀家属”吓怕了的我,只相信眼见为实,坚持要看到正式文件,刘焕君书记很理解我的心情,亲自带我到了大辛公社落实政策办公室,并通过他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不但看到了红头的平反批复文件,还看到了许多人的证言证词。
  大辛公社委员会关于李厚安问题复查意见的批复中这样写道:“通过复查李厚安在土改时被打死是属于错案被杀。经公社党委研究,同意你大队意见,改变李厚安原被杀的罪名,给予错杀的结论。株连到家属、子女、社会亲属,分别给予通函纠正。”
  父亲的老领导谭鹤光亲笔这样写道:“李厚安在抗日前后,在村任村干部,主要工作是给地方和部队号房、号饭,为地方和部队存放物资,在游击环境条件下,做了一些工作,有一定的贡献,应属错案,应予平反。”
  当时认识父亲的孙庆春写道:“1947年初,我在宁河县一带工作时,认识大月河村的安民,当时他是村干部。他家是八路军、地方大员常住的堡垒户,配合我工作表现积极。我分析安民在当村干部时,可能得罪了一些人,因为当时任务很多,如抬担架,派军粮、军鞋,支前等,群众有意见而被人打死。”
  任县武装干事的姜文轩这样写道:“45年、46年我任县武装干事,在大月河住,当时县、区机关在大月河,李厚安是大月河村干,为八路军办事,我知道他没有通敌,没有叛变。区、县干部和存放的物资,在大月河没有受到损失和打击。”
  当时寸的农会主任张瑞兴亲笔写道:“当时他(指李厚安)当村干部,经常派粮、派担架、派人带路,可能群众有意见。群众起来了,让打就打,不打好像还落后呢。”
  临走时那位公社干部和气地对我说,放心吧,你们再也不会遭株连了。可惜那时没有复印条件,亲眼看到的证明没有文字保存。重返故乡
  回到东北后,我的心就呆不住了,和妻子商量,咱们回家吧,我总觉得这个地方不是家。妻子犹豫了半天说,再有运动咋办?是啊,再有运动咋办?我就用那位公社干部的话劝她,不料她更不信,说谭鹤光是区长,都保不住你爸爸被擂死,他一个公社小干部就能保我们有运动不受株连呀!叫她一说,我心中没底但不死心,就和北京的二哥联系,那儿是祖国的首都,是政治文化的中心,大气候灵啊。从二哥的来信中得知,我父亲平反后,二哥入党了,提干了,二哥的儿子也参加了空军,当了飞行员,二哥一家人得到了落实政策的实惠。。得到这个消息,我在回二哥的信中,说出自己想回老家的渴望,问二哥,我们能回老家吗?二哥回信说,没问题,再有什么运动,也不能推翻父亲被错杀的结论。我拿着二哥的信念给妻子和大哥,反复和全家商量,最后决定返乡。
  1987年春,我们全家6口迁回离别15年的家乡大月河村的。回老家的前一天,当地的亲戚朋友,左邻右舍都赶来我家,为我送行。我把好吃的、能吃的东西都拿出来招待他们,从中午到晚上“不拉桌”(东北方言不撤桌的意思)地喝酒聊天。山东人孙德、胡宝珍,河北人赵树法(现已故),天津知青卞红,不但很晚离去,第二天早晨又把我们全家人送到了火车站,挥泪相别,30年过去了,我们一直没有间断书信和电话联系,特别有缘分的是,当年的下乡知青卞红,如今成了了我二女儿的婆婆。
  没有想到,我们全家受到了家乡父老乡亲们的热烈欢迎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叔伯的老奶奶拉着我妻子的手哭着说,孩子,你们可回来了,受委屈了!刘家二爷抹着眼泪说,落叶归根,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啊!因为已是实行家庭生产责任制,分田单干了,生产队已经没有粮食,乡亲们就东家米,西家面的给我家送来生活的必需品,感动得全家人都流下热泪。
  更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时任宁河县委书记的刘洪海同志亲自过问了此事,召开了县委专门会议,下发了红头文件到公社及村委会,并委托时任县公安局长李丰抓落实。时任大月河村支书的刘焕君同志积极响应、上下沟通,经两委班子同意,将大月河大队办公室以4000元的价格卖给我居住。各级领导和乡亲们行动令我心中无比温暖,那种感受使我一辈子难忘,我心中庆幸,还是回家好啊!
  安顿完毕,我迫不及待的将母亲从北京接回来,一家人欢喜异常,阔别10余年,终于有家可归了。1989年12月30日,母亲安详去世,死前她对我们说,这下,我可以安心地去找你爸了。
  档案作证如今,我已年过古稀,4个孩子都已成家立业,儿孙满堂,乐享天伦。可是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还是不由自主的想起那痛苦的年代,看到电视剧里出现的母子讨饭,特别是冤案牵扯家人遭殃的镜头我不是躲开,就是转换频道,甚至关掉电视。我不敢去想,更不敢去面对,伤痛太疼也太深!
  2017年春节后的一天,给我父亲平反时担任村支书的刘焕君来到我家说,现在国家有新政策,像我这样的错杀家属,国家给予适当的经济补贴,但条件是必须拿出当时的平反证据。当时我没有太在意,偏偏有一户和我一样的“被杀家属”真的享受了国家补贴。这件事又一次叫我失眠,掏心里说,我很怕提及那段痛苦的往事,不愿意为了点补贴而再揭伤疤,再说我都这把年纪了,也不缺钱花呀!我的想法遭到了孩子们的反对,在天津北辰区中学当老师的二女儿李文艳说,爸,您不缺钱,我们更不缺钱,可国家的这项政策是对爷爷的追认,是对爷爷在天之灵的安慰啊!儿子们也说,您不是总说爷爷是冤枉的吗,用啥来证明啊!我思忖着也是这么个理儿,就把此事全权交给了大儿子文庆去办理。儿子通过村委会到镇里去查档案,原来的大辛乡政府撤销了,又去了宁河镇政府,还去了区民政局找,都没有任何线索。而且民政局的同志还好心地告诉说,你们说当年眼见过,不行;现在新开的证明,也不行;只有拿出当年平反的原始证明才行。听儿子这么一汇报,我的心拔凉拔凉的,都40年了,到哪儿去找原始证明啊!正准备放弃时,儿子的一个朋友来村找刘焕君了解百老话沧桑的情况(刘焕君脑筋好,文笔也好,写过不少文史资料),告诉我们说,宁河区档案局允许老百姓查阅档案了,要不,去那儿找找看吧。我不抱一点希望,但明白“听人劝,吃饱饭”的道理,就对儿子说,死马就当活马治,你试试去吧,万一的呢!
  嘿,还真是万里有一了!2017年2月24日,儿子去了宁河区档案局,上午11时,儿子从区档案局打来找到了证明的电话,全家人欢喜的不得了。复印的证明一到家,孩子们就用手机拍照,用微信传讯给在天津、北京、东北等地的亲人们。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区档案局领导及全体工作人员,让我们找到这份尘封38年的档案,又一次洗涤了父亲70年的冤屈,从4月份起,我享受了国家对烈士子女的补贴,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三集)

《百老话沧桑(第三集)》

本书记述了宁河县百老话沧桑,包括了堡垒户的秘密、我当生产队长、抗震救灾的回顾、粮食统购的岁月等意义历史。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存
责任者
李景田
相关人物
李厚安
相关人物
谭鹤光
相关人物
赵普
相关人物
佐天
相关人物
田铁军
相关人物
李郭氏
相关人物
徐百芳
相关人物
刘焕君
相关人物
李景海
相关人物
张瑞兴
相关人物
李润和
相关人物
苏汉魁
相关人物
李厚宽
相关人物
杜凤友
相关人物
刘焯
相关人物
姜文轩
相关人物
刘儒
相关人物
孙庆春
相关人物
孙德
相关人物
胡宝珍
相关人物
赵树法
相关人物
刘洪海
相关人物
李丰
相关人物
李文艳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