堡垒户的秘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三集)》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287
颗粒名称: 堡垒户的秘密
分类号: K825
页数: 16
页码: 1-16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主人公是一个堡垒户,他们的家庭贡献了抗日战争时期的努力和牺牲。然而,这个事实只有当时的村干部和区领导知道,主人公和他的妻子一直保守着这个秘密,并在解放后仍然保持缄默。直到2008年,他们的孩子们迫切要求,他们才透露了一些相关情况。他们一直默默为党和抗日事业做出贡献,没有向政府提出任何要求。
关键词: 宁河县 人物 赵连生

内容

作者简介
  赵连生,男,1920年9月出生,天津市宁河区东棘坨镇东棘坨人。1939年曾赴丰台参加抗日斗争,1942年初为武工队和武宝宁联合县抗日工作队的秘密交通员,1948年平津战役时参加区里组织的担架队。1949年全国解放后,一直在村里参加农业生产劳动,1958年至1982年担任生产队的饲养员。2010年1月5日去世。
  赵连生(91岁)
  抗日战争时期,东棘坨村是堡垒村很多人知道,但我家是堡垒户却只有当时的村干部和区领导知道。为了严格保密,我和老伴一直守口如瓶。即使解放后,我也坚守曾经的诺言,从不讲在战争年代为党为抗日做过的贡献,也没有向各级政府提出任何要求,直到2008年,在孩子们的迫切要求下,我才向他们透露了一些当年的相关情况。
  入选“堡垒户”
  我家当堡垒户是经过筛选的。东棘坨村比较大,是当时的富裕村,也是抗日游击区的核心村。1939就有几十人曾经去丰台参加过抗日斗争。1942年初,村里开始有抗日工作队秘密活动,是冀东党委派来的,他们一般都是晚上开展工作,发动一些贫雇农参加革命,发展积极分子加入党组织,动员热血青年参加区小队。人们在白天见面时,常会偷偷地伸出一只手,把拇指和食指叉开,比划着小声说:“晚上,这个来着?”和抗日工作队有接触的人就会点点头,而没接触过的则会莫名其妙。很快,东棘坨村就发展成为坚强的堡垒村。在村中秘密发展的党员,不让外人知道,就是召开会议,也不是全体党员都参加,而是把党员按街分成几个小组,分别开会布置工作。据解放后统计,当时先后入党的有李振伶、李振潮、刘长友、王玉明、胡克宽(化名古月)、李振合、高振兴、黄振玉、贾志忠等。为了便于工作,也发展一批女党员,如马恩芬、马云春、赵连英(化名小白)、于绍英(李树成的母亲)、宋许氏等,这些人都成了当时村里的秘密干部。
  抗日工作队晚上秘密活动,白天则隐蔽在村外,有的隐藏在沟里,有的隐藏在秋收时看场用的窝棚里,时间一长,就暴露出几个问题。首先是吃饭的问题,贫雇农家参加革命的热情高,但他们自己吃饭都是问题,抗日工作队吃饭一两顿还可以,时间长了就不行了。再就是住的问题,天暖时还可以在野外隐蔽,但遇到下大雨或天冷时就不行了。为解决这些问题,抗日工作队的负责人就从实际出发,想到了要选择建堡垒户。那时堡垒户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必须忠诚、可靠,嘴要严实,跟邻里和乡亲们没有口舌之争;二是处地隐蔽,不轻易被人发觉,便于进入和撤退;三是要有住处和充足的粮食。
  工作队通过从发展的党员中了解、物色和接触符合条件的人家,相比之下,我家当时的条件是最符合要求的。一是我父亲是老实本分的庄稼人,为人忠厚,脾气耿直,认准的道理坚持到底,且对外人外事与自己无关的从来不问、不看、不说,一心只想种好自己的几十亩地;二是我家的房子在村子的最东边,后院连着开阔的庄稼地,来无拦,去没挡儿;最主要的是我岳父在东北做着买卖,认识的人多,对工作队来来往往的是个掩护,且我家日子好过,房子也多,有两层正房和两间厢房,可以说是有吃有住还出入方便。
  我当时也是一个热血青年,痛恨日本鬼子侵略中国,曾随村里的人一起去丰台参加抗日活动。小时候又读过私塾,脑瓜也比较灵活,年轻时就会看牲口的牙口,会买卖的手语,打牲口的龙头、攒套等,对赌博的用具和玩法也很精通,但从来没有公开玩过。在母亲的熏陶下,还是一个忠实的佛教信徒,不论多忙,在重大节日和晚上都要义务到村里的大庙干活,帮人上香、打蜡花。
  工作队成员就找机会接触我,常给我讲参加革命的道理,渐渐地我产生了参加革命的想法,就和家人商量,开始只是妻子支持,父亲是坚决反对,说日本鬼子都是一群活牲口,没人性的,别招惹他们。为了安全起见,工作队的人并没有贸然来我家里做工作,只是趁天黑时来到家里串门闲聊,一来二去就和我父亲熟悉起来,后来有时干脆住在我家。
  我父亲因常年劳累,有心口痛的毛病,一痛起来就不得了,虽然也找医生看过,但舍不得吃贵药,一拖再拖,就是去不了病根。一天,马良(当时为武宝宁联合县三区区长,解放后任湖北省高级法院院长)来我家,正赶上父亲的心口痛的病又犯了,马良仔细问了病情,没有住下就走了。第二天,天还没有亮,我刚开门,就见马良急匆匆赶来,进了父亲的屋里,从兜里掏出两粒子弹,交给我父亲,说是哑弹,让用钳子把子弹头拔下来,从弹壳里倒出弹药,一颗子弹的弹药分两次服下,每天一次。说来也真巧,我父亲自从服了弹药后,心口痛的毛病再也没有犯。从此,父亲也改变了态度,支持家人革命,主动腾出了房子让工作队居住,此后,马良、佐天(当时任武宝宁联合县三区区委书记,解放后任天津市畜牧局局长)、何仁(当时任武宝宁联合县三区财粮干部)、劳动(原名陈彦滨时为区干部)他们就常常住在我家的厢屋里,我家就成了抗日战争时期区干部居住最频繁的“堡垒户”。
  抄少写信件
  我的妻子孙玉英,1916年1月21日出生,是本县于怀村人。娘家家境好,从小读过私塾。岳父出门学买卖,后来成为东北一个大货栈的股东和外柜,常年往返于东北和天津、北京之间,为掩护抗日干部起到很好的作用。
  我岳父没有儿子,只有两个闺女,他把两个闺女视若掌上明珠。后来我叔伯二妗子因产后风故去,岳母就把刚刚出生3天的孩子抱过来,当作儿子抚养成人,这样,妻子就有了一个弟弟。妻子从小就要强,她父亲不在家时,就和母亲操持家务、下地、会干各种农活,对于针线活更是精通。妻子的记忆力非常强,听过的书,看过的戏,都能详细的讲出里面的主要情节和人物特点,不但能背《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四言杂字》等书籍,而且能写一手好字。嫁到我家后,相夫教子,孝敬老人,和叔伯妯娌相处融洽。农忙时和家人一起下地干活,农闲时在家料理家务和做针线活。从来没有提过读书写字的事,我也是在偶然的时候,看见她在描花样子,心里挺佩服她的。
  可以说,外人从来不知道她能写会画的事,马良和佐天不知从哪里知道了,就让她帮助抄写给汉奸、伪保长的信,劝他们改邪归正,为共产党、八路军办事,或屡教不改的给予严重警告。有时一抄就是许多份,马良或佐天就把这些信件交给区小队的德林(赵连敏)、铁军(田铁军)和赵普,让他们在信上按个手戳,就算是区上和武工队的文书。马良这样做,是为了不让接信人查出和熟悉笔迹。
  我岳父每次回家都要到我家看一看,有时还会住上一两天,来时有时会带伙计,有时会派伙计来送东西,街坊四邻听到有外地口音,就知道是妻子娘家来人了,这也正好为我这个堡垒户起到了掩饰作用。
  设计打狗
  工作队的负责人马良、佐天,让我利用在庙里干活的有利条件,做一些联络的工作。他们有时一同来我家住,有时只一个人来,但极少带通信员和其他的人员,只是管财粮的何仁和他们一起住的次数多一些,这方面既有工作的关系,又有何仁是我家的亲戚关系。武宏(时任十八军分区特务连连长)有时也会来,但很少住下,很多时候是来我家里取干粮。为了方便,马良、佐天和武宏都叫我妻子为大姐,管我叫大姐夫,孩子们就叫他们为舅舅,有外人串门子,来不及隐藏时,就说娘家来的人。熟悉后,我妻子曾开玩笑地问他们:“我们这里这么窄憋,你们不嫌呀?”听到这些话,马良他们说了一句话:“大姐,你家的房窄,可是粮宽啊!”后来“房窄粮宽”这句话就成了我交换情报时的一句暗语。
  当时我家养了一条大黄狗,是看家护院的,我父亲非常喜欢它,常常带它下地,有时带它去看场,没事时寸就抱着它晒太阳。大黄狗从来不咬人,很温顺,但非常灵敏,一有动静就叫唤,而且会引起许多狗叫。说实话,农家养狗就是为了看家护院吓唬贼人的,会叫不咬人没有错,可成了堡垒户后,这个狗就是麻烦了。有一次深夜,大武宏带着几个战士来找马良,大黄狗狂叫不止,几乎全村的狗都叫起来了,逼得战士们连屋子都没进就赶紧撤退了。我感觉这狗对工作队的安全不利,就主动提出把大黄狗处理掉,马良首先表示同意。但总不能平白白无故把狗打死,那样反会引起人怀疑呀,况且我父亲这一关也不好过,于是就共同设了一个计策。
  一天早上,村里的李振潮(地下党)从后门来叫门,因为大黄狗就在后院撒着,我开门后,大黄狗见到生人就大声叫起来,李振潮顺势就坐在地上,大声喊救命,说是大黄狗咬了他。他这一闹,引来了四邻许多人,提前串通好的人就顺势说,得吃狗心呀,要不得了破伤风就没命啦!我父亲一听到说狗咬人了,赶紧过来扶起李振潮,李振潮更会装,捺着大腿哼哼叽叽不起来,还不知从哪讨寻的红色,像血一样,老爹一看也忍不住了,顶着火劲儿找了一根绳子,做了一个套,把大黄狗套上,让看热闹的人拉走勒死了。本来,设计好的这个局,是为了蒙蔽父亲,掩人耳目,没成想这件事给父亲的触动太大,不但病了一场,而且发誓,活着不再养狗。村干部也借势为由,动员堡垒户的近邻也把狗处理掉了,村中的狗一下子少了许多。最可怜的是老爹,到去世时也不知道大黄狗是屈死的。
  丢卖骡钱
  1943年秋后,区小队通过内线,要去敌占区买武器和药品,但经费不足,当时区上的财粮干部何仁来我家找马良等领导商量办法,何仁是河西董官庄我连襟的弟弟,我称呼他表弟。为了筹钱,马良动员我家把大青骡子卖掉,并许诺开春种地前再给买回来,没想到我父亲竟然二话没说就同意了。
  按照马良的安排,大清早,我就牵着大青骡子去赶黄庄集,路上遇上几个同村的,就有意张罗着一起去了。到了牲口市,几个捅驴屁股的(牲口市的经纪人)就围了上来,帮助张罗。我按事先约好的暗号,和其中一个经纪人接上头,进行袖口谈价。当时买卖牲口讲价时不用嘴交谈,只能通过经纪人和卖主在衣服的袖子里互相用手比划,几次后达成协议,以48块现大洋的价格卖掉了大青骡子。
  我背着装着大洋的钱褡子,按约定去粮市来找卖粮食的地下党李振潮,见面后故意把钱褡子放在李振潮的摊位旁,还顺手用小簸箕扣在上面,蹲下来帮助李振潮卖粮食。这时,事先安排好的人在一边喊我过去帮忙,我站起来暗示了李振潮一眼,就急忙赶过去了。这时,扮作买粮食的何仁过来,和李振潮对上暗号,迅速把钱装进准备好的口袋里,急忙走开了。我瞅着大事完毕,就回来了,掀开小簸箕,拎起空钱褡子,大惊小怪地喊起来:“我的钱哪,我的钱怎么没有了!”李振潮乘机起来也大声嚷嚷:“你把钱放在哪了,你这人也真是,咋不让人给看着点呢,这
  么多钱!”听到吵闹声,村里赶集的人纷纷围了上来,见众人围上来了,我就更心疼的样子一屁股坐在地上,众人就劝,七嘴八舌说什么的都有。我见闹得差不多了,就拿了空钱褡子回家。路上,看见乡亲们就装作愁眉不展,唉声叹气。李振潮回村后,也大肆宣扬,闹得全村人都知道我丢了卖大青骡子的钱。村里和我家不错的人都过来劝解,但也有的人怀疑,说赵连生这个人一向谨慎,特别是对钱的事儿,从来没有出过差错,咋会把一个大骡子的钱丢了呢?再者,也没有听到他夫妻俩吵架呀!这就是马良、佐天和我事先定好的计策,让区小队的人事先找好貉子沽的一个富户去买这匹大青骡子,然后让李振潮转交何仁并故意喧嚷,没有露出一点破绽,至今不明真相的人还把这件事当作嘲笑我的话柄来说呢。
  智交军粮
  1944年秋收后,我家的几十亩高粱获得了丰收,在马良和佐天的帮助下,在我家后院的柴草棚子里,挖了几个大坑,把几口大缸分别放在坑里,装满粮食,用青石板盖好,再把地面夯实,堆上柴草。藏好后还剩一囤多,为了防止鬼子扫荡,马良就动员父亲把粮食交军粮,当时区里正在向富户征军粮,穷人家愿意交的也欢迎但如果把大量的粮食直接交给区里,会引起别人的怀疑,暴露堡垒户的,可咋才能巧妙地交粮呢,最后还是佐天想了个办法:
  每年的农历十月十五,是东棘坨村大庙庆典的日子,各地来庙里上香、许愿、还愿的人很多我因有信士:弟子的幌子,头几天前就到庙里帮忙,白天干些杂活,晚上上香打蜡花,有时就住在庙里。十五过后的一天晚上,劳累了一天的几位信佛弟子,在更房里休息,闲着没事
  有人就操持玩几把牌,先是顶大牛,后改成牌九,再后来就是比大小点。开始,我先是在一旁看眼,后来就假装试试手气,玩着玩着我就和李振潮较上了劲,看眼的人在一旁起哄,我就用一囤高粱为赌注比大小点,翻开牌子一看,点儿小啊,一囤高粱就被李振潮赢去了。晚上我回家装作愁眉不展的样子,妻子问怎么回事,我就说把高粱输给李振潮了,妻子挺生气但没说啥。第二天一早,李振潮就和几个人到我家要粮食,我爸爸一听事情的经过,就火冒三丈,朝我大发脾气。出于面子也只好答应让人家装粮食,但要求我当众起誓,今后不再玩牌,我就真真假假发了誓,然后全家人眼睁睁的看着人家把一囤的高粱拉走,我心里却美的不得了。
  李振潮当天就把粮食装上车,说是去卖给黄庄的烧锅去酿酒,实际是交给了区里的联络员,把粮食送到了根据地。
  做鞋和干粮
  妻子心灵手巧,为人随和,街坊四邻都让她给剪衣服,替鞋样子,描花绣枕头等,四邻有几个大一点的姑娘就跟着妻子学习针线活计。
  当时村还处于敌占区,并没有公开开展做军鞋的活动,妻子除抽空做军鞋外,还借教几个姑娘做活的机会,用我家的布料教她们纳鞋帮、鞋底,巧妙地增加了做军鞋的速度,而学活的姑娘的家长都很高兴学,因为不用自己家的材料,还能学到活计。她们还认为我丈人家有买卖,布料和针线多,没有产生一点怀疑。
  妻子把纳好的鞋帮、鞋底做成一双双新鞋,送给马良、佐天和武宏他们,但新做的实纳帮鞋太硬,穿着砍脚,有时会把脚砍破。后来,鞋做成后,就先让我给踩几天,踩软了再给他们穿。因此,村里人总看到我穿新鞋。
  妻子常为住在我家的工作队员准备干粮,开始他们就拿现成的高粱饽饽,但饽饽热天带在身上容易馊,天凉了又硬梆梆的咬着费劲。妻子就想出一个办法,用高粱米炒花子,但时间一长就潮湿变疲了,嚼不碎,没法咽。妻子就把炒的花子用小磨推成面,作为十粮。炒花子的香味太浓,传出很远很远的,有一次串门子的问:“你们怎么总炒花子吃啊?”妻子听后,为之一惊,幸好知道得早,要不然会出事的。后来,妻子就把高粱米煮熟,晾干后用小磨磨成面,这样不但没了香味还便于存放和携带,吃着也方便,这个方法后来在武工队中推广。
  军粮被盗
  1945年的春季,区里把一些没有来得及送走的军粮,暂存在大庙关老爷殿的东配房里,由村里的民兵和庙里的更夫轮流看守,没想到出事了。一天马良、佐天、劳动等几个驻村区干部去开会,这天刚好我和我家西邻的李明安在庙里值夜班,万没想到村里东街一姓张的和姓赵的,西街姓李的,伙同胡晋庄一个姓陈的,趁我和李明安到娘娘殿打蜡花的机会,偷偷打开库房门,用大车拉走了军粮。他们还做贼栽赃,把粮食粒断断续续撒到我家和李明安家的后门口。天刚一亮,管库的发现军粮被盗,村干部和民兵就沿着粮食的痕迹,捯到我们两家,有人一口咬定是我们两家合伙偷了军粮。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把我们两家翻了一个底朝天,没有找到一粒军粮,因为没有证据,不好把人抓起来,村干部就秘密派民兵日夜盯梢,一连几天晚上派人爬上房顶听动静。一个偷粮食的人假装关心我们两家,出主意让我和李明安用自己家的粮食交上就行了,我不理睬他们。
  几天后,佐天开会回来,刚想进村,就发现我家周围有民兵活动,怕暴露堡垒户的秘密,就绕路进村找民兵干部霍学信和公安特派员高振兴了解情况,当听完汇报后,佐天就火了,让霍学信立刻把所有的民兵撤掉,又跟霍学信和高振兴商量出一个计策,对外说是区里晚上秘密派人把粮食运走了,闹出了误会,并让霍学信找几个可靠的民兵悄悄监视村中的动静。
  几天后,村里安静下来,偷军粮的人以为风头过去了,就利用夜深人静,从西街村外边的草垛里弄出粮食,装上车准备到芦台去卖,被民兵和武工队员在村南的大井边逮住了,在押送他们回村的路上,姓赵的和胡晋庄姓陈的跳车逃跑了,张、李俩人没跑掉,就被民兵押着赶着大车直接赶到黄庄,连车带军粮一起交到北山的根据地。因为这件事涉及到一部分积极分子的家属,区里也没有深究。
  (赵洪忠整理)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三集)

《百老话沧桑(第三集)》

本书记述了宁河县百老话沧桑,包括了堡垒户的秘密、我当生产队长、抗震救灾的回顾、粮食统购的岁月等意义历史。

阅读

相关人物

赵连生
责任者
赵连生
相关人物
李振伶
相关人物
李振潮
相关人物
刘长友
相关人物
王玉明
相关人物
胡克宽
相关人物
古月
相关人物
李振合
相关人物
高振兴
相关人物
黄振玉
相关人物
贾志忠
相关人物
马恩芬
相关人物
马云春
相关人物
赵连英
相关人物
于绍英
相关人物
李树成
相关人物
马良
相关人物
佐天
相关人物
何仁
相关人物
陈彦滨
相关人物
孙玉英
相关人物
德林
相关人物
赵连敏
相关人物
田铁军
相关人物
赵普
相关人物
武宏
相关人物
方便马良
相关人物
张罗着
相关人物
李振
相关人物
李明安
相关人物
霍学信
相关人物
胡晋庄
相关人物
赵洪忠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