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合作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二集)》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244
颗粒名称: 建立合作社
分类号: K825
页数: 3
页码: 164-16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大陈庄在1951年春天建立了宁河县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员们通过互助合作,解决了土地连片、种子、水源等问题,并制定了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对社员的入社出社、劳动记工、秋后分红等都做了具体的规定。这个合作社的成功典型在全县甚至全国产生了巨大影响,人们开始认识到互助合作的优越性。
关键词: 宁河县 合作社 窦俊华

内容

1951年春,大陈庄在7个互助组的基础上,建立了宁河县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那时,全村共有77户,441口人,耕地2400亩左右。
  这样我们村就成为全县指导农业合作社的成功典型,一下子全县家喻户晓,连省里、中央都知道了。河北日报进行了宣传报道,北京新华社也派来记者采访报道,特别是后来的村长杨振儒和董庄子村干部刘长文被评上了全国劳动模范,在我们村召开庆祝表彰大会,连省里领导都来了,敲锣打鼓热闹得很,人人都觉得合作社好。
  当时我们村能够较早地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并能显示出生产优势,现在分析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户加入合作社的土地是连在一起的国有水田;二是政府建有电力扬水站,实现电力灌溉;三是解决了种水田成本高,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水源、种子和肥料等问题;四是互助组的力量显示,农民对组织起来力量大有了深刻的认识。
  合作社成立后,在上级的指导下,探索了一系列的管理方法,如在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方面,规定社员大会拥有最高权力,合作社的干部由社员大会民主选举产生;成立监察委员会,负责监察合作社干部的工作,社员对干部有意见可向监察委员会提出,由监察委员会监督落实;制定劳动公约,主要内容是所有社员必须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先公后私,遵守纪律,服从劳动等。
  经营管理方面对社员的入社出社、劳动记工、劳动报酬、超额奖励办法、秋后分红、困难家庭补贴等都做了具体的规定。这些对以后的高级社、人民公社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二集)

《百老话沧桑(第二集)》

本书主要涉及一些人物和事件,包括驾机叛逃事件的真相,大杨庄旧事中的第一次群众大会和土改分田地,以及关于"五七大学"的始末等等。其中还有一些个人回忆,如王海臣回忆自己当"四清"工作队员的经历,姜文英的教师生涯,以及姜桂芝在地震中受伤后的治疗和工作经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窦俊华
责任者
窦俊华
相关人物
杨振儒
相关人物
刘长文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