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二集)》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216
颗粒名称: 党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分类号: K825
页数: 14
页码: 101-11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姜桂芝讲述了党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的具体情况,内容主要介绍了地震砸伤、转院治疗、植骨治疗、带病工作、挑起重担、爱岗敬业等。
关键词: 宁河县 姜桂芝 作者

内容

作者简介
  姜桂芝,女,1937年3月18日出生,天津市宁河区岳龙镇于潮庄人。1958年7月至1961年7月在北京通州女子师范上学。1961年7月至1983年8月先后在丰南县小集镇小学、板桥乡老庄子小学、岳龙镇于潮小学任教,1983年8月至1992年3月任岳龙镇中心校校长、芦台七小校长,1992年3月退休。曾荣获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三八红旗手、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多次被选为党代表、人大代表和妇联会委员。1995年至1996年任芦台镇西大桥居委会书记,后因病离职回家至今。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虽然已有40多年了,但当时的残景还历历在目,仿佛就像发生在昨天,使人终生难忘啊!
  地震砸伤
  当天夜里,我正熟睡,突然地下发出轰轰的巨响,天旋地转,瞬间房屋倒塌,我们一家人都被砸在屋里。邻居姜化功、高友忠、姜佩义等人从废墟里把我们刨出来。79岁的婆婆已被砸死了,我的胳膊砸断、腰椎第十二节骨折,昏迷不醒,3个孩子伤势不同,我躺在废墟上,用破苇箔盖着,生命垂危。
  邻居姜兴凡为了救我,把去痛片和黄瓜用嘴嚼碎往我嘴里喂,韩维云从废墟里刨出的白面烙成大饼,姜化功刨出的红高粱米,做成熟饭,给大家吃,姜佩义等人搭窝棚让伤员们住进去。那时是有人的出人,有物的出物,有粮的出粮,大家共同吃住,齐心度灾。
  地震时,我丈夫韩国褔在县里开宣传干部会,房屋倒塌,他和傅连波等人有幸跑出来后,救出好几个伤员。在县委门前,他遇见了于潮村大队长高洪深到县里汇报震情。他问:“咱们家地震了吗?”高洪深说:“震的比芦台严重,你媳妇都被砸死了。”(当时我昏迷不醒,以为死了)
  老韩到家一看,全村460多户人,只有韩维云家有一间立着的房子,一片破烂不堪的废墟上听到的是伤员的惨叫声和亲人的哭泣声。为使家属安心,他先安葬好死者。组织社员把能用的牲口车套好,把死者拉到坟地埋葬(有的一马车拉13具尸体),紧接着他连夜坐拖拉机把一大批重伤员(包括有我和14岁的大女儿韩卫军)送往北京通州他二姐家,而后转到北京“工农兵”医院。因我的伤情严重,立即做了手术。先治疗我的断胳膊,在一块长方形的钢板上和骨头上分别打4个孔,用4个螺丝钉拧上。这样把断骨连接起来,缝好刀口,打上石膏,慢慢愈合。
  转院治疗
  我手术一周后,医院给我们开会说:“现在北京伤员太多了,需要疏散,不一定把你们送到哪个医院,共产党员要起模范带头作用,服从分配。”当天晚上,把我们抬上火车,有大夫护理,去什么地方谁也不知道。
  每当火车停下来时,当地的群众都蜂拥而上,给我们送吃的喝的、水果鲜花等。伤员们激动的控制不住自己,个个泪流满面。情不自禁的喊出“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随着喊声就是喜极而泣的哭声,整个车厢里久久不能平静。稀里糊涂不知道坐了多长时间的火车,也是夜里,火车停下来,用担架把我们伤员抬到医院才知道,我们母女到了陕西省西安西郊人民医院。
  医院想方设法的给我们伤员改善伙食,饭菜多样,加上他们热情的服务,使我们伤员心暖暖的。有一天,伤员提出想饺子吃,可那里的人不会包饺子,为了满足伤员的要求,大夫们组织轻伤员自己动手包饺子,大家边吃边笑特别开心,也让西安人尝到饺子是什么味道。还组织伤员参观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大雁塔、华清池、兵马俑等景点,给伤员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由于大夫们的精心治疗护理,伤员们恢复的都比较快。我们母子在医院3个多月,伤情越好就越想家。那时9岁的儿子韩卫民在天津二附属治疗,12岁的二女儿韩艳丽在家治疗,丈夫韩国褔在公社忙于工作,我要求出院回家。根据我的伤情还不能出院,为了稳定我的情绪医院研究决定把我的儿子从天津二附属转院到西郊医院,我听到这个消息真是喜出望外,也非常感动,心也踏实了。
  一天,医院要召开地震伤员大会,谈地震后的感受,让我做发言准备,那天我正在写发言稿,题目是“党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突然一个伤员大声哭叫着跑进我屋里来说:“不好了!毛主席他老人家逝世了!”说完就晕倒在地上。当时整个医院哭声四起,大夫们更加倍的关心体贴伤员,告诉伤员应如何更好的配合治疗。医院根据伤情,分批分期的把伤员送回原籍,我们娘俩是第三批回家的。
  植骨治疗
  有一天,我自己在家,突然听到地下“嗡嗡”响,心想不好又地震了!因太紧张就瞎跑,也不知撞到什么地方了。当时胳膊疼痛难忍,到丰台医院医生说,我们治不了,又转到野战医院。大夫给拍片子一看说:“你的骨头和钢板都折了,这是怎么弄的呀?”我说:“撞的”。大夫又说:“多大劲呀?把钢板都撞折了!”接着说:“你的伤治疗比较复杂,要做植骨手术,因你的骨头不能再生了,必须把旧骨头锯出新茬儿,再补上一块新骨头长在一起才行。”我听了有些害怕就说:“不做行吗?”大夫说:“不行!发展下去会得骨髓炎,胳膊保不住,严重了会影响生命。”我又问:“那骨头哪里取呀?”大夫说:“一是取你自己的胯骨,二是从别人身上取骨,但手术必须同时进行。”听大夫说了后,心想腿还瘸着呢,如果再取骨头不就更瘸了吗?大夫看出我有顾虑,就给我一周时间考虑。
  通过反复的思想斗争,决定听大夫的,从我自己身上取骨。手术时,好几个大夫同时动手,有的锯胳膊的骨头,有的砍大胯的骨头,像木工一样用锛、凿、斧、锯乒乓乱响,把胯骨取下一块补在胳膊上,在骨头和钢板上打4个孔,用螺丝钉拧好,5个多小时的手术完成了,大夫、护士、病友等人把我抬回病房疗养。
  带病工作
  我是1961年7月,从北京通州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走上教育战线的。先分配到丰南县小集镇小学任教,后调到本县板桥乡老庄子小学任教,1963年10月回老家岳龙乡于潮村小学任教。地震受重伤,住3次医院,先后做过4次手术,虽伤没痊愈,可回到村小学,我就有使不完的劲,不顾伤痛,所教的毕业班级的合格率、及格率和升学率都比较高,年年被评为先进集体。
  1983年8月,我被调到岳龙镇中心小学任校长,家离学校有3里路,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一心想的是把教师带好,把学生教好。几年中我每天都是早到晚归,学校的各项工作开展的都很顺利。年轻教师李荣贵深有感触地说:“你们老教师都这么积极带头工作,我们年轻的不积极工作于心何忍呢?”大家齐心合力,使岳龙中心校的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百分之百,而且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不断提高,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如六年级学生薛人明,假期去北京探亲,在44路公交车上捡到一个钱包,交给失主(山东旅客)。二年级学生贾文祥在河边玩,捡到一块手表交给失主赵凤宝。学生走到哪里,好人好事做到哪里。经常为敬老院、困难户打扫卫生,受到群众的好评。进而学校荣获乡、县、市级奖状和一面县级流动红旗。
  1988年5月,我被调到县教育局招生办公室协助工作。在大中专招生时,我虽得了红眼病,仍和同志们一样参加夜战,按时完成工作任务。招生办的负责同志杨占枢说:“往年大中专招生需要找6个人帮忙,今年有姜老师就不找人帮忙了。”招生办的工作我熟悉了,干的很开心。突然一天杜绍英局长找我谈话,他说:“经局党委研究决定派你到新建的芦台七小当校长。”我说:“我己年过半百,在招生办干几年退休算了,希望领导安排别的同志去吧。”杜局长说:“你在岳龙干得很好,有农村的办学经验,七小的学生来源于国家园、靳庄子、西大营,大部分是农村的孩子,你能胜任这个工作,局里支持你。”当时我没有答应,回想到我是地震的幸存者,是党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应该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
  挑起重担
  1988年8月24日,我接到芦台七小任校长的调令,27日去七小上班,到学校一看:门前是个大水坑,只能从侧门进去,三排教室空荡荡,院内垫房基取土挖的坑,雨后积水又成了大水坑。低处是水,高处杂草丛生。
  当时要钱无钱,要人无人,单枪匹马,人地两生,怎么开展工作呀?我想只要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我给自己下命令:只许干好,不许干坏,想方设法创造能早日开学的条件。为垫平校院的大土坑,我多次找到县城建局负责建筑的陈同志,给派了5辆马车拉土垫了4天。为使学校具备开学上课的条件,我多次找上级领导派老师来。当时把芦台一小的会计刘德友老师调到七小协助我工作,他从镇教育组借了40元钱,买了开学急需的东西,还从一小借来一个办公桌。就这样靳庄子一至四年级学生自带着桌凳和4名教师(1名代课、1名民办、2名怀孕)来七小上课,可是五、六年级的学生只能在校外等待。
  有一天,雨后我去靳庄子找村干部,商量五、六年级学生上学问题。因没有通村的路,只能走稻田的埝梗,因泥泞难走突然一下滑到水沟里,越陷越深,拔不出腿来。这时我看见一个人,从我对面走过来,穿着过膝盖的雨靴,抱着东西,我就喊:“喂,同志!你过来扶我一下行吗?我好上去。”他说:“我抱着玻璃呢,不行啊”听口音不是本地人。我一生气用力一拔腿,腿是从泥水里拔出来了,可是鞋袜都陷到泥坑里。我又俯身从泥里把鞋袜掏出来,走到靳庄子街头的小河边,把腿上的泥和鞋袜洗干净,穿着湿鞋袜,卷着裤腿儿,一步两个湿脚印,走向村委会办公室。
  当村书记、村主任看我这个样子问:“找谁呀?”我自我介绍说:“我是新建七小的校长姜桂芝,今天来主要是商量一下咱们村的学生上课的事。”他们听了很感动说:“哎呀!是校长啊!我以为是淘鱼的人路过有事,你来是为我们的孩子。”他们又接着说:“再不开学我们准备出车拉着学生家长到市里去告,这回好了,校长来了。”我给他们做了解释,告诉他们县教育局设备站打桌凳,还需一段时间,暂时无桌椅学生无法上课。当时他们决定,盖房的砖和木板,先给学校用。用砖搭成台儿,上面铺上木板当课桌,将就着让学生先上课。研究完了事,村用大马车绕道把我送回七小。我坐在大马车上和他们开玩笑说:“我出嫁都没坐过大马车。”他们笑了,然后村又给学校买了8把椅子,老师们才有座。
  爱岗敬业
  因七小开学时间比其他学校晚一个多月,课程差一大截。为追赶教学进度,我深入教学第一线,帮助教师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改进教学方法,老师做到早上班晚下班,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追补课程。如教一年级的阎瑞芹老师,时刻不离学生,放学后还把学生带回家补课,使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很快。年轻教师张增霞,没教过毕业班,她牺牲个人休息时间,利用节假日给学生补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她教的七小第一个毕业班取得较好的成绩。老教师陈桂兰从教三年级调到五年级,她认真备课,体贴学生,树立了良好的班风。
  艰苦的环境,锤炼了教师们的爱岗敬业精神。全校老师都能做到不管风天雨地,都能按时到校上课,如老教师马维芬、崔玉芬、单伯兰等她们家离学校较远,又不会骑自行车,但她们从不迟到不早退,遵守时间,工作认真负责,不叫苦不叫累。张福芬老师见我挺辛苦,不但自己认真积极的工作,还让她对象利用休息时间把学校电铃安装好。崔玉芬老师说:“在七小干工作心里痛快,我有心脏病,但我不休息,坚持下去。”鲁会春老师得病医院建议休一个月。可她没有休息,边打针,边上课。对学生特别负责任,教学方法多样化,使班级学习成绩提高很快。
  1990年5月县政协委员费淑芹等4名领导到七小检查工作后说:“七小真不错,比我们想象的要好得多,说明领导和老师们下功夫了。”各项活动七小都取得较好的成绩。如在全镇作文比赛中,六年级学生陈艳获得第二名,在“红花奖”竞赛中,四年级学生朱金玉语文、数学均获全镇第二名,并在市级语文“红花奖”竞赛中获奖。春季镇田径运动会,七小第一次参加,兼职教师刘德友组织学生发扬不怕苦不怕累勇敢向前的精神,比赛结果进入前三名的6人次,进入前6名的19人次,受到领导的表扬。1990年至1991年芦台镇组织校容校貌联查,七小是第三名。
  回顾自己30多年的教学生涯,特别是地震中,党和人民把我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又给我回报的机会,还给了我很多的荣誉,能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苦点累点也值得,我感到欣慰、快乐!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二集)

《百老话沧桑(第二集)》

本书主要涉及一些人物和事件,包括驾机叛逃事件的真相,大杨庄旧事中的第一次群众大会和土改分田地,以及关于"五七大学"的始末等等。其中还有一些个人回忆,如王海臣回忆自己当"四清"工作队员的经历,姜文英的教师生涯,以及姜桂芝在地震中受伤后的治疗和工作经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姜桂芝
责任者
姜桂芝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