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培训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二集)》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198
颗粒名称: 首次培训班
分类号: K292.1
页数: 7
页码: 60-6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李佑生在宁河县担任小学教师培训班班主任的经历,以及该培训班的学生在之后的教育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就。作者通过不懈的努力,保持了培训班的稳定和学生思想的稳定。同时,也介绍了宁河县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历史和成就。
关键词: 宁河县 李佑生 培训班

内容

1958年8月下旬,我去宁河县人民委员会教育科报到,经教育科李仲三同志分配我去芦台一中(后来听说教育科科长是殷增起,我未见过)。芦台一中教导主任董希知分配我担任小学教师培训班(简称师训班)甲班班主任,并任师训甲、乙两个班的语文课,我本来是物理学科毕业,改教语文,我表示怵头,董主任鼓励我克服困难,经受锻炼,在那个年代有个口号,“党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几乎是没有讲条件、拒绝领导分配的,我就接受下来了。此后陆续认识了校长孟克弱,副校长张如良、蒋艺林、李步云,教导处副主任张桂英。
  在办培训班的之前,我听说宁河县中小学教师随宁河县广大干部一起,于1958年3月开展了整风反右运动,中小学教师中有108人被划为右派分子。为了补充小学教师的不足,县教育科指定宁河县第一中学(即芦台一中)、宁河县第二中学(即芦台二中)、宁河县第三中学(即宁河中学)3所学校当年秋季新升入初三年级的学生中各选拔50人共150人,集中到芦台一中培训一年,于1959年夏,分配到全县各地担任小学教师。培训班由芦台一中领导,即在一中校内附设两个班,班容量各为75人,我任甲班班主任,韩柏义老师任乙班班主任。任课教师是我任语文课,李兆顺任数学课,张德生任政治课,芦向荣任小学语文教法课,武谦任小学数学教法课,张桂英任教育学课,贾存义任物理课,韩柏义任化学课,石瑞生任音乐课,孙万成任体育课,郭辅良任美术课,武景文老师管理生活。
  师训班的学生是我来到宁河县教的第一批学生,印象非常深刻。甲班班长是万国治,乙班班长孟宪群,他们处处以身作则,起到了模范作用。同学们都是十七八岁的小青年,朝气蓬勃,乐观向上,虽然在课下打打闹闹,上课却很守规矩,用心听讲,给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可是也有的学生说些怪话,今后我们就要吃一辈子粉笔面儿啦。我只不过比他们大五六岁,知道这个年龄正是充满幻想的阶段,此时要他们接受小学教师这个单一职业,且要干一辈子,是不那么容易的。而且社会上流传着一种顺口溜,“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他们受些影响是不奇怪的。
  我通过正面教育,讲清小学教育是党的一条重要战线,广大农民几辈子没有文化,现在政治上翻身了,经济状况改善了,生活提高了,但是文化依然落后,需要我们去帮助提高。同时,对思想波动较大,甚至几天不来上课的,我都要利用星期日步行家访,苦口婆心动员他们来上学。加上韩柏义老师和其他老师的艰苦工作,基本保持了这一批师训班学生的稳定,毕业时,愉快地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到老年,大部分是在小学教师岗位上退休,有的当了市级、县级劳模,有不少人当了公社文教干部(总校长),中学、小学的校长,绝大多数人成了中小学教育的骨干。如芦台一小齐淑珍38年从事小学低年级教学,在识字教学上有了丰富的经验,被评选为市级劳动模范、县政协委员;崔仕武、郝淑兰夫妇在芦台一中后勤工作以至师范教育中都有建树;杜学智、王仁俊、张启俭分别当了大北公社、苗庄公社、廉庄公社总校长(当时称文教干部);杨殿玉、陈贺廷、李云润等都当过一校之长,张启俭还任过宁河中学校长;李兴和还当了芦台一中的物理教师,大多数人成了小学高级教师。
  这一年的小学教师培训期间,正逢社会上大跃进,大炼钢铁,这两个师训班,曾几度连续在炼铁小高炉前奋战24小时不下火线,表现了师生的忘我奋斗精神。那时,师生支援农村生产劳动的任务很多,我们曾多次去汉沽农场,苗枣庄、杨花庄等村从事田间劳动,同学们在劳动中锻炼了思想,健壮了体魄,培养了团结互助精神,加深了与农民间、师生间、同学间的友谊,思想品质得到了提升。
  还有课外活动。那时一中开展课间舞蹈活动,克服思想阻力也没少费力气。这方面女学生阻力小些,男学生阻力很大。认为男女同学间拉手跳舞难为情,特别是普通中学班并没有普遍开展,而师范班却要求一律开展,不好接受。我和韩柏义老师及两个班的学生干部一方面带头做,一方面宣传讲解唱歌舞蹈活动是小学教育的一项重要活动,逐步耐心地工作,两个师范班都能够把课间舞蹈活动坚持下来。
  后来得知,宁河县有着重视教师培训工作的好传统。1949年4月,在宁河中学(即后来的芦台一中)开办宁河简师,招收40人,为期一年。1950年秋,成立宁河县初级师范(学制3年),招收1个班50人。1951年招收两个班100人,1952年招收3个班150人,1953年招收3个班150人。1952年,在丰台镇办起两个师训班,招收95人,培训一年后,大部分分配任小学教师,小部分转入县师范继续学习。1953年,县政府教育科提请批准,宁河县建立小学教师进修学校,辅导小学教师在职文化进修。1956年秋,天津专署决定,静海师范迁来宁河县宁河镇,利用没收的齐燮元宗族祠堂,即河北省荣军学校宁河分校旧址,办起天津专署管理的宁河县速成师范专科学校,学制一年,毕业生由专署统一分配。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二集)

《百老话沧桑(第二集)》

本书主要涉及一些人物和事件,包括驾机叛逃事件的真相,大杨庄旧事中的第一次群众大会和土改分田地,以及关于"五七大学"的始末等等。其中还有一些个人回忆,如王海臣回忆自己当"四清"工作队员的经历,姜文英的教师生涯,以及姜桂芝在地震中受伤后的治疗和工作经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李佑生
责任者
李佑生
相关人物
李仲三
相关人物
董希
相关人物
孟克弱
相关人物
张如良
相关人物
蒋艺林
相关人物
张桂英
相关人物
韩柏义
相关人物
李兆顺
相关人物
张德生
相关人物
武谦
相关人物
贾存义
相关人物
石瑞生
相关人物
孙万成
相关人物
郭辅良
相关人物
武景文
相关人物
孟宪群
相关人物
小青年
相关人物
崔仕武
相关人物
郝淑兰
相关人物
杜学智
相关人物
王仁俊
相关人物
张启俭
相关人物
杨殿玉
相关人物
陈贺廷
相关人物
李云润
相关人物
李兴和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