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传统音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155
颗粒名称: 第十三章 传统音乐
分类号: J605.3
页数: 46
页码: 409-454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七里海镇民间吹歌班是宁河民间吹歌班中最著名的之一,源于唐代。吹歌班常年活动在宁河的农村,为各种庆典和活动提供服务。吹歌班演奏的乐器主要是吹孔乐器和打击乐器,演奏形式以独奏、领奏、合奏为主,人们通常称为“吹打乐”。七里海镇民间器乐曲的曲谱使用中国五声音阶的“宫徵谱”或“简谱”,曲目内容丰富情绪多变,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演奏的曲目主要以现代戏剧和“红色歌曲”为主,改革开放以后,“七里海镇吹歌”也紧跟形势,融入了现代音乐素材和流行歌曲。目前,全镇拥有10个吹歌班,吹歌伴奏秧歌还参加了每年一度的七里海秧歌节。
关键词: 七里海镇 民间吹歌班 宁河

内容

一、七里海镇民间吹歌班
  “宁河民间吹歌班”历史悠久,据《宁河县志》(乾隆本)署名前人的一首《芦台军》的诗中称:“至德三载后,定更增海防。芦台设军镇,斯应为滥觞。”至德是唐肃宗的年号。至德三年是公元758年。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当时有一个不成文的习俗,即地方官员和百姓迎送上级官员必须鼓乐齐鸣方显盛情和隆重。相传,朝廷派芦台军镇安使赵元德亲统大军浩浩荡荡开进芦台时,宁河民众在当地官员的组织下,就在芦台沿岸的水陆码头夹河迎送,其迎送的主要形式就是以唢呐演奏为主的“吹歌”。从此,“吹歌”这一民间艺术就在宁河的乡村普及开来,一直延续至今。据统计,目前仍有几十支“吹歌班”活跃在宁河境内。其中,七里海镇“吹歌班”是最为有名的“吹歌班”之一。
  七里海镇位于县城西部,濒临渤海,拥有享誉国内外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七里海,环境优美,资源丰富,是天津市12个中心小城镇之一。2012年,七里海镇被命名为“天津市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七里海镇吹歌”以其演奏技巧高超、模拟逼真、高亢热烈、曲调优雅而深受广大民众的欢迎,尤其是在文化生活比较贫乏的农村更是如此。“吹歌班”常年活动在广大农村,为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祭祀礼仪、老人寿诞、商企开业及民间花会表演等活动服务。而且是代代相传长盛不衰。此外,还经常参加上级文化部门组织的文艺比赛或文艺调演,荣幸地登上城市的“大雅之堂”,受到都市观众的欢迎和称赞。
  七里海镇民间器乐曲主要是由吹孔乐器和打击乐器来演奏完成。吹孔乐器主要有:管子、唢呐、笙、笛子等;打击乐器主要有:鼓、铙钹、云锣、梆子、碰盅等。演奏形式主要以独奏、领奏、合奏居多,在其演奏过程中往往配上打击乐器,因此,人们通常习惯称为“吹打乐”。
  “七里海镇吹歌班”的艺人,前三代使用的吹歌曲谱都是中国五声音阶的“宫徵谱”,即:宫、商、角、徵、羽。学习曲目的方法是师傅口传手教;近两代艺人大都使用“简谱”,只要掌握了乐器的基本功,照谱就能演奏了。以管子为主奏乐器的曲子有:《小、跳神》、《天下同》、《四上佛》、《墙头抹泥》等。以笙为主奏乐器的乐曲有:《一池水》、《小桃红》、《大三宝》、《对花》等。这些曲目内容丰富情绪多变,悲痛的时候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喜庆的时候粗犷活泼、热烈奔放,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在解放前和解放初期以传统戏曲和传统曲牌为主。戏剧如河北梆子《大登殿》、《辕门斩子》;京剧《借东风》、《四郎探母》;评剧《小女婿》、《刘巧儿》、《秦香莲》等。传统曲牌如《翠竹帘》、《小开门》、《小对口》和《放驴》等。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演奏的曲目主要以现代戏剧和“红色歌曲”为主。如京剧《沙家浜》、《红灯记》,豫剧《朝阳沟》、《抬花轿》等;红色歌曲如《公社一片新气象》、《山村来了售货员》、《北京的金山上》、《社会主义好》、《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
  改革开放以后,文艺大发展、大复兴,呈现百花齐放之势。“七里海镇吹歌”也紧跟形势,与时俱进,除了演奏传统曲目以外,更多的是融入了现代音乐素材,大量的流行歌曲,如《纤夫的爱》、《常回家看看》、《好日子》、《篱笆墙的影子》等也列入了“七里海镇吹歌”的范畴,并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特别是青少年的欢迎。
  目前,全镇拥有10个吹歌班。这些吹歌班大多是家族传承的民间团体,其成员演奏管子和唢呐技艺水平颇高,长年从事红白喜事和各种民俗文化活动。为了增加吹歌的观赏性,“七里海镇吹歌”的一些艺人在演奏过程中,还能加进去很多杂耍,行话叫“玩意儿”。譬如头和肩膀放上盛满水的水碗,鼻孔和嘴角插上香烟等,看点就是演奏起乐器来水碗里的水不外溢,鼻孔和嘴角所插香烟冒烟不灭。因此,七里海镇的“花吹”在本地及宝坻、武清、唐山、丰南一带颇有名气,人们给予评价很高,并多次参加天津市和宁河县田野文化艺术节展演,有三人被评为“天津市乐师”称号,在《中国民间音乐集成(天津卷)》中立有小传。这不仅为宁河增了光,还为“七里海镇吹歌”赢得了声誉和市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吹歌又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无论是开业庆典、商品促销、晨练等到处都可以听到吹歌声。吹歌伴奏秧歌还参加了每年一度的七里海文化旅游节等重大的演出和比赛活动。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再次得以弘扬。如今尽管受多元文化的影响,但是,只要唢呐一响,只要锣鼓一敲,人们还是情不自禁地跑出门外,去欣赏那充满泥土气息的民间音乐。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无时无刻不浸淫在民间音乐的土壤中,在欢快的吹歌中,在独具风情的地秧歌中,在悠扬动听的民歌中,人们的情感得到了升华,情操得到了熏陶,在欣赏民间音乐中,不但能产生审美的愉悦,而且能改良人的心理道德,对减少社会事故,降低社会犯罪率起到积极作用,在新时期中,更为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二、民间歌曲
  民间歌曲,当地人称之为“民歌”,它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社会实践过程中,为了适应劳动和生活的需要,为了表现思想感情而集体创造出来的一种由民间文学和民间音乐相结合而成的演唱形式。
  什不闲
  (宁河民歌)
  ①什不闲:演唱者手执竹板、小锣、小擦等乐器,另有伴奏者手脚并用踩打乐器而得名。它也是一 种曲艺演唱形式,由民间小调发展变化而来,在其流传过程中也称此名。
  ②大德龙:人的名字。 (搜集整理:杨连起)打夯歌
  (宁河民歌)
  (搜集整理:杨连起)
  打夯号
  (宁河民歌)
  (搜集整理:杨连起)
  打夯歌
  (宁河民歌)
  (搜集整理:杨连起)
  打夯号子
  (宁河民歌)
  (搜集整理:杨连起)
  夯号①
  (宁河民歌)
  (搜集整理:杨连起)
  ①夯号:建筑工地上打夯时所用的一种号子,大多由一人领众人合,节奏有力、雄壮,演唱时与打夯动作相配合。
  ②杨六郎:朱代名将杨继业第六子(故称六郎),名杨延昭,数载镇守边关,曾任元帅之职。
  ③韩湘子:传说八仙之一。八仙为:张果老、吕洞滨、蓝采和、铁拐李、曹国舅、何仙姑、钟离子、韩湘子。
  抗战八年
  (宁河民歌)
  (搜集整理:杨连起)
  蛤蟆韵
  (宁河民歌)
  (搜集整理:杨连起)
  为了爱祖国
  (宁河民歌)
  (搜集整理:杨连起)
  逛花灯
  (宁河民歌)
  (搜集整理:杨连起)
  对花
  (宁河民歌)
  (搜集整理:杨连起)
  打花棍
  (宁河民歌)
  (搜集整理:杨连起)
  普天乐
  (小车会插曲一)
  (宁河民歌)
  张志忠演唱
  杨连起记谱
  (搜集整理:杨连起)
  雁过山犯
  (小车会插曲二)
  (宁河民歌)
  张志忠演唱
  杨连起记谱
  (搜集整理:杨连起)
  顷盅序
  (小车会插曲三)
  (宁河民歌)
  张志忠演唱
  杨连起记谱
  (搜集整理:杨连起)
  玉芙蓉
  (小车会插曲四)
  (宁河民歌)
  张志忠演唱
  杨连起记谱
  (搜集整理:杨连起)
  宁河十叹
  (宁河民歌)
  (寒松原词 李佑生、魏永成整理 杨连起采录记谱)
  注:
  1.寒松,河北省玉田县人,1943年牺牲于宁河县乐善庄,时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武(清)宝(城)宁(河)虹穹是办事处主任。此歌为他利用民间小调填词编写而成。并亲自在当地劳苦大众中教唱。
  2.歌词中的高丽为日寇侵华后,专门从朝鲜押迁四千人到芦台农场所属地种植水稻,仅供侵华日军食用。因种植水稻者全是高丽人,所以当地人称之为高丽圈。
  3.据《宁河县志》记载,清雍正九年(173)建宁河县以后,含芦台、东西堤头、北塘、汉沽、塘沽、军粮城等250座村庄。1949年1月 ,塘沽一带改为塘沽区,划归天津市。嗣后,东西堤头、北塘、汉沽、军粮城等也相继划出。
  唱唱县大队
  (宁河民歌)
  (李佑生整理词 郑治宝、杨连起采录记谱)
  注:
  武宏,陕西省人,自幼参加红军,屡建战功,冀东地区传奇夂物。1946年春,奉命回冀东十八军分区组建宁河支队,组织大小战斗数十次,打得敌人闻风丧胆,成为宁河人民心目中英雄。此歌就是歌颂他当年指挥的金钟河战斗场面,在当地颇为流传。
  哭五更
  芦台花会碌碡伴唱曲
  (宁河民歌)
  二更鼓儿哭,埋怨奴的爹妈甚是糊涂。我的父图财礼,你怎不把女孩儿顾。埋怨奴的大姑,恼恨奴的四叔。他花言巧语将奴家聘出,我的娘她将奴聘在那个独流处。房梁地土无,住的是人家屋。奴的夫生意不会,买卖糊涂。我的夫捡短常走那条通州路,空手进在屋把嚼一咕嘟,吃不上两天当了衣服,奴的丈夫光着脖子脸面全不顾。
  三更鼓儿苏,埋怨奴的丈夫无有营生。叫奴家织蒲席闹了奴家一身病,蒲席织几领,蒲席织几领。忽听我的娇儿哭了一声。娘的儿你别哭,倒叫为娘心酸痛。越哭越放声,越哭越放声。少不得将娇儿抱在怀中,娘将你送了人倒叫为娘心不定。蒲席织几领,蒲席织几领。
  四更鼓儿飞,手拍胸膛问问自己。后悔迟,掉下那个伤心泪,越想越后悔,越想越后悔。投河觅井不是人为,奴有心服毒死,哪有那个钱来配,这苦诉与谁,这苦诉与 谁,穿了夏衣呀,没有冬衣,土炕上,无有席呀,睡觉还是没有被。
  五更鼓儿刹,忽听那金鸡呀叫喳喳。这才是警醒奴,好象对面人说话。头也顾不得梳啊,腿带也顾不得扎,身穿一身蓝布大褂,这才是了下炕,急急忙忙又把碌磕拉,碌造不好拉,碌碰不好拉,怀抱蒲草将它轧轧,这才是轧到了头,大家这才歇歇吧。
  (贾仲瑞演唱 杨连起采录 唐若愚记谱)
  扫边关
  (宁河民歌)
  (李文友演唱 杨连起采录 唐若愚记谱)
  注:
  《扫边关》词共十二段,演唱艺人称“十二层楼”,此为第一段,即第一层楼。
  什不闲
  (芦台花会什不闲插曲)
  (宁河民歌)
  (赵葆琨演唱 杨连起采录 唐若愚记谱)
  茉莉花
  (宁河县大北庄花灯花会伴唱曲)
  (宁河民歌)
  2.八月桂花香,九月菊花黄,勾引张生跳过影壁墙。好一个崔莺莺冷冷地又把门关上。
  3.哀告小红娘,哀告小红娘,可叹我们学生跪在你门旁。你若是不开门,我就跪到东方天亮。
  4.哗铃铃又把门开,哗铃铃又把门开,开开那门来不见张秀才,莫不是投心人,就是妖魔鬼怪。
  5.今日想哥哥,明日想哥哥,哥哥门前有条小河河。上搭着差木桥,小妹妹试试难过。
  6.左一道无奈河,右一道无奈河,先脱那个花鞋,后倒绫罗。为的是投心人才把河趟过。
  7.风摆罗裙开,风摆罗裙开,风摆罗裙露出金莲来。小张生偷眼看,小妹妹急忙遮盖。
  8. 十月里雪花飘,十月里雪花飘,飘来飘去三尺三寸高。飘一个雪美拂在怀中抱°
  9.太阳出来了,太阳出来了,太阳出来雪花儿化了。早知道露水夫妻,不在怀中抱。
  (李文友演唱 杨连起采录 唐若愚记谱)
  金钟河
  (宁河民歌)
  (李文友演唱 杨连起采录 唐若愚记谱)
  火烧北大洼
  (宁河民歌)
  2.蝎子尾马蜂针,最毒不过蒋贼心。衣柜箱底朝了上,姑娘媳妇被奸淫。
  3.浓浓黑烟布满天,顽军放火烧村庄。熊熊大火数十里,三十二个村庄化灰尘。
  4.大宋庄子信家老婆去救火,狠心的强盗推进了门,白发烧焦变黑发,手脸破烂不见皱纹。
  5.老娘双手抖动跪求饶,刺刀扎折了老骨头。八岁的孩子惨声叫,尸身倒地鲜血流。
  6.牲口粮食抢干净,毁了渔网烧了船。年轻力壮的都绑走,妈妈哭喊不回还。
  7.大火呼呼北风紧,孕妇产子在破船。妈妈抱着孩子掉眼泪,孩子望着母亲哭声惨。
  8.月亮东升照凄凉家园,只剩破山墙,老人望空长声叹,死尸遍野没埋葬。
  9.蓟运河冻冰冰染红,血染蓟运河河结冰。北大洼人民含眼泪,咬牙痛骂蒋贼兵。
  (佚名演唱 杨连起采录 唐若愚记谱)
  三月里是清明
  (宁河县大北村花灯花会伴唱曲)
  (宁河民歌)
  2.富贵游春的人,富贵游春的人。乡楼里走来了,美貌俏佳人啊。论年纪满不过十七八岁啊。论年纪满不过十七八岁啊。
  3.梳的是青头啊,擦的是桂花油啊。鬓角上戴着绒花大绣球啊。江南的宫粉子沤子来沤啊,江南的宫粉子沤子来沤啊。
  4.身穿红大袄啊,内套绿衬衣啊。红缎子坎肩,绣花真出奇啊。八幅的罗裙腰中来系啊,八幅的罗裙腰中来系啊。
  5.绿裤是新鲜啊,露着小金莲啊。红缎子花鞋不过三寸三啊。金莲小走道慢,混身乱颤啊,金莲小走道慢,混身乱颤啊。
  6.低头找金簪啊,低头找金簪啊。抬头看见一位读书男啊。眉又清,目又秀,多么 好看啊,眉又清,目又秀,多么好看啊。
  7.脸蛋赛粉团啊,眉间牙弯啊。鹞子眼好像一池水一般啊。尖下颌嘴不大,多么好看啊,尖下颌嘴不大,多么好看啊。
  8.头发亮又明啊,辫子三尺零啊。辫稍上金鸟五谷又丰登啊。缎帽盔,紫蓝花;百鸟朝凤啊,缎帽盔,紫蓝花,百鸟朝凤啊。
  9.本锻坎肩啊、字儿裱挂胸前啊。镀金的纽扣,外挂翠花蓝。洋绪袍紫蓝花,天蓝吊面啊,洋绉袍紫蓝花,天蓝吊面啊。
  10.套裤是杏黄啊,腿带五尺长啊。漂白的袜子,明亮白又光啊。寸底鞋蝴蝶梦多 么是样啊,寸底鞋蝴蝶梦多么是样啊。
  11.小手捡金簪啊,光笑不答言啊。捡起金簪三钱二分三啊。没金簪回家去怎把娘见啊,没金簪回家去怎把娘见啊。
  12.佳人正为难啊,学生开了言啊。认一门子干亲戚,愿应不愿应啊。认干亲古来有人愿情愿啊,认干亲古来有人愿情愿啊。
  13.干亲你愿应,咱俩续年庚啊。谁大谁小,何弟何是兄啊。同上家啊见父母,你把情送啊,同上家啊见父母,你把情送啊。
  14.学生几口人哪,当面说原因啊。父母不在堂啊,妻子没过门啊。也是我命不济, 迈门妨去啊,也是我命不济,迈门妨去啊。
  15.姑娘旁边烦啊,气得跳躜躜啊。狠心的爹娘,怎不给我提姻缘。如果我跟了他心愿情愿啊,如果我跟了他心愿情愿啊。
  (李文友演唱 杨连起采录 唐若愚记谱)
  思夫
  (宁河民歌)
  (李文友演唱 杨连起采录 唐若愚记谱)
  十双红绣鞋
  (宁河县大北村花灯花会伴唱曲)
  (宁河民歌)
  2.二一双来红绣鞋呀,哎咳哎咳哟,哎咳哟,二月里来杏花儿开呀,哎咳哎咳哟,哎咳哟。勾引张生跳过那粉皮墙呀,哎咳哎咳哟,哎咳哟。慢慢下吧我的那个小郎才呀,哎咳哎咳哟,哎咳哟。
  3.三一双来红绣鞋呀,哎咳哎咳哟,哎咳哟,三月里来桃桃花儿开呀,哎咳哎咳哟,哎咳哟。小小青蛙呱呱地叫起来呀,哎咳哎咳哟,哎咳哟。慢慢叫吧我的那个小郎才呀,哎咳哎咳哟,哎咳哟。
  4.四一双来红绣鞋呀,哎咳哎咳哟,哎咳哟,四月里来梨花儿开呀,哎咳哎咳哟,哎咳哟,小小老鼠扒倒了油灯台呀,哎咳哎咳哟,哎咳哟。流点油呗我的那个小郎才呀,哎咳哎咳哟,哎咳哟。
  5.五一双来红绣鞋呀,哎咳哎咳哟,哎咳哟,五月里石榴花儿开呀,哎咳哎咳哟,哎咳哟,小小狸猫味咪地叫起来呀,哎咳哎咳哟,哎咳哟。快快叫呗我的那个小郎才呀,哎咳哎咳哟,哎咳哟。
  6.六一双来红绣鞋呀,哎咳哎咳哟,哎咳哟,六月里荷花儿开呀,哎咳哎咳哟,哎咳哟,小小渔船轻轻地摆过来呀,哎咳哎咳哟,哎咳哟。慢慢摇呗我的那个小郎才呀, 哎咳哎咳哟,哎咳哟。
  7.七一双来红绣鞋呀,哎咳哎咳哟,哎咳哟,七月里菱角花儿开呀,哎咳哎咳哟, 哎咳哟,对对螃蟹爬出来,哎咳哎咳哟,哎咳哟。劈劈腿儿吧我的那个小郎才呀,哎咳 哎咳哟,哎咳哟。
  8.八一双来红绣鞋呀,哎咳哎咳哟,哎咳哟,八月里来桂花开呀,哎咳哎咳哟,哎咳哟。风摆罗裙露出那个金莲来,哎咳哎咳哟,哎咳哟,慢慢瞧呗我的那个小郎才呀,哎咳哎咳哟,哎咳哟。
  9.九一双来红绣鞋呀,哎咳哎咳哟,哎咳哟,九月里来菊花开呀,哎咳哎咳哟,哎咳哟。小小金鸡你怎不叫起来,哎咳哎咳哟,哎咳哟,快快叫呗我的那个小郎才呀,哎咳哎咳哟,哎咳哟。
  10.十一双来红绣鞋呀,哎咳哎咳哟,哎咳哟,十月里冬青花儿开呀,哎咳哎咳哟,哎咳哟,三九的萝卜,扔在了大街(读gai)呀,哎咳哎咳哟,哎咳哟,动动心儿呗,我的那个小郎才呀,哎咳哎咳哟,哎咳哟。
  (李文友演唱 杨连起采录 唐若愚记谱)
  反对封建旧婚姻
  (宁河民歌)
  (佚名演唱 杨连起采录 唐若愚记谱)
  旧社会真黑暗
  (宁河民歌)
  (佚名演唱 杨连起采录 唐若愚记谱)
  小蚂蚱
  (宁河民歌)
  (佚名演唱 杨连起采录 唐若愚记谱)
  三、民间器乐曲
  宁河县的民间器乐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的祖先经过长期的创造,为今人留下了丰 富多彩的、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乐器和器乐演奏形式。自古以来,形式多样的民间器乐 始终与人民为伴,伴随着人们生活,伴随着人们走过一段又一段历史里程。在民间婚丧 喜庆、风俗节日活动中,始终显示着它那不可缺少的作用。它与人民同悲共喜,真实地 反映着人民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趣味,为广大人民所喜爱。
  一池水
  (宁河民曲)
  (王恩全、史庆忠、张洪贤演奏 石瑞生采录 杨连起记谱)
  墙头抹泥
  (宁河民曲)
  (陈焕章、段云发演奏 杨连起采录 杨连起、黄致萍记谱)
  四上佛
  (宁河民曲)
  (陈焕漳演奏 石瑞生采录 杨连起记谱)
  翠竹帘
  (宁河民曲)
  (史万福、刘文臣等演奏 石瑞生采录记谱)
  罗汉会曲
  (宁河民曲)
  (岳文龙演奏 石瑞生采录 武良田记谱)
  小妹子
  (宁河民曲)
  (西淮沽唱歌会演奏 石瑞生采录 曹洪昌记谱)
  扫边关
  (宁河民曲)
  (西淮沽唱歌会演奏 石瑞生采录 曹洪昌记谱)
  四大景
  (宁河民曲)
  (李树森演奏 石瑞生采录 刘荣山记谱)
  北正宫
  (宁河民曲)
  (西淮沽吹歌会演奏 石瑞生采录 曹鸿昌记诺)
  鸳鸯扣
  (宁河民曲)
  (西淮活吹歌会演奏 石瑞生采录 曹鸿昌记谱)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内容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诞生礼、婚礼、特殊婚姻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河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