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捕捞方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152
颗粒名称: 二、捕捞方法
分类号: S942.1
页数: 3
页码: 403-405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七里海渔民使用的捕鱼、捉蟹方法,包括罩鱼、扎箔陷、包网、下篓子、淘鱼、鱼叉、捞笼、冰蹿、蹾报、虾米篓、螃蟹倒子、扎螃蟹楼、照螃蟹等。其中,扎箔陷是一种传统技法,需要根据不同的地形、水流方向等排成不同的阵型。使用苇箔捕鱼的方法还有扎蜜蜂、蹾报、蹾海报等。这些方法大多已经成为历史,生活中已很难见到了。
关键词: 七里海 渔民 捕鱼

内容

七里海渔民根据鱼的特性和习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总结摸索出不少捕鱼方法,就地取材,方便而实用。有地方特点的捕鱼、虾、蟹方法有:罩鱼、扎箔陷、包网、下篓子、淘鱼、鱼叉、捞笼、冰蹿、蹾报、虾米篓、螃蟹倒子、扎螃蟹楼、照螃蟹等。
  今天,这些捕鱼、捉蟹方法大多都已经成为历史,生活中已很难见到了,这里介绍几种捕鱼、捉蟹方法。
  1.罩鱼
  罩鱼,是七里海人捕鱼的一种绝招,伏天,鲤鱼习惯在自己的“领地”消夏,不知道它们呼吸的气泡冒出水面,遇到风白沫顺流飘动这一迹象,被有经验的渔民察觉了。渔民一人驾小船,一人手擎两米多高的竹罩,准确地把气泡中心罩住,人立即跳入水中去罩中捕鱼,这样每天罩三四个河渠,就能捕一百多公斤鲤鱼。
  2.扎箔陷
  扎箔陷也是七里海人捕鱼的拿手好戏,扎箔陷说白了,就是人们给水里的各种鱼布下的迷魂阵,让水里的鱼有进无出,让鱼从开阔的水域游进迷魂阵。箔(七里海方言读báo音),是用芦苇做原料的一种简单的苇制品。秋后把芦苇收割后,把苇茎晒干,去掉苇皮后打成箔。打箔用一个半人高、长两米左右的木头箔架子。箔架子由两个支架和一根直径十公分左右的粗壮木头组成。用五六公分粗的圆木,做成十公分左右长的木头短截,在一侧边缘打上能穿绳的眼,家乡人叫它“箔锤”,箔锤上缠上细麻绳,每隔二三十公分放一对箔锤,均匀地排列在箔架子上。一般说,打箔要有两个人一起配合着做,效率才高。在箔架子左面站一个人续芦苇,芦苇是早已挑选好的,粗细差不多,芦苇的长度是根据箔的高度确定的,事先把芦苇皮剥光,再用镰刀把芦苇根斜着削成尖。然后,站在箔架子左面的人,将选好的芦苇横放在箔架子上。箔架子右面的人负责将芦苇拧成弯(当地人叫捏箔口),然后成对的箔锤交叉打成扭结,把芦苇勒紧,这样循环往复进行,根据需要确定苇箔的长短。一条苇箔长度够了,就从箔架子的一端开始,将每对箔锤的绳子分别系上扣,然后用剪刀把绳子剪断,重新再系一次扣,防止绳扣松开,这样一个苇箔就打成了。苇箔准备好了,下一步是扎箔陷了,扎箔陷是在七里海广阔水面捕鱼的一种传统技法。这可是真正的技术活。要根据不同的地形、水流方向等排成不同的阵型。还要准备一个专用工具,家乡人叫轧(读zhá音)板,是用硬木片做成的,就是在要扎箔前,在扎箔的地方,用轧板轧出深沟,箔好扎深扎牢固。扎箔,一个陷,用箔百块乃至数百块,劳动量很大,扎陷要有十几或几十个人的队伍,箔头指挥大家布局设陷,箔头要熟悉水的来源,深浅等情况,选择有利地势。扎陷如布阵,好的陷箔,凡鱼不论大小,有进无出,甚至野鸭子落入陷中也难逃脱。每陷一般用箔围成7层门径,叫做7个门,最外边的门宽窄大约有五六寸,进入深层渐渐缩小,大约有二三寸。两陷之间有1条长长的箔伸出1里左右长,俗称廊箔,也叫梢子,是引鱼撞陷的诱导箔。鱼在发现廊箔后,沿廊箔寻找出路的本能,驱使它进入陷门,越陷越深。7个入口俗称7门,7门之陷尚有鱼可以侥幸逃离,若8门、9门就绝无逃路了,网开一面是七里海治鱼人恪守的戒律,不敢扎绝陷。
  扎箔捕鱼的经验,是七里海渔民多年积累的结果,外行人很难弄明白其中的奥秘。扎箔的人根据水情(水的深浅)、风向风力、鱼的生活习性,扎不同阵势的箔,一般春扎“丁”字箔,捕捞鲫鱼群,秋扎“一”字箔,捕捞河杂鱼为主。看风向也很重要,根据四季变换的风向和风力,按照七里海不同的地形,起东风、南风,拉开箔门,让鱼群随水流进入苇箔,刮西风、北风,关紧箔门捕捞回游鱼群。用苇箔捕鱼还有:扎蜜蜂、蹾报、蹾海报等方法。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内容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诞生礼、婚礼、特殊婚姻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河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