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虎子河的传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079
颗粒名称: 杨虎子河的传说
分类号: I277.3
页数: 3
页码: 307-309
摘要: 《杨虎子河的传说》是由胡进生所讲述,李振起搜集整理的一个民间传说,讲述了马云丛帮助村民解决排水问题的故事,其中涉及到一块刻有告示的石碑。马云丛因为打官司失败,跑到天津去告状,但在路上遇到了两个拼命的人,他上前阻止并帮助他们化解了矛盾。马云丛因此得到了小伙子及其家人的感激,小伙子想要拜他为师,但被马云丛拒绝了。最后,小伙子提供了帮助,使得问题得到了解决。
关键词: 宁河县 民间文学 传说

内容

杨虎子河,杨虎子河,
  穷人血泪流成河。
  日本鬼子收大米,
  穷人手捧糠窝窝。
  离杨虎子河不远的俵口村原来有个壮汉,名叫杨景增,身高马大,虎头虎脑,人们送他个绰号叫“杨虎子”。日本鬼子开进宁河县,俵口穷得没法活,于是,他撑着一只破槽子船来到任凤村,在河岸搭起一间破草棚,靠摆渡来往行人挣几个钱,后来他与地下党的区小队接上了头。一天傍晚,一股鬼子兵来到河边,打算渡河到任凤一带清剿扫荡。招呼杨虎子过来摆渡,杨虎子理也不理,从容地把槽子向远处芦苇丛中划去,敌人急了,向他开枪。鲜血顺着他的胳膊流下来。但杨虎子全然不顾,一直把槽子船划进苇丛中藏起来。这时驻扎在任凤的区小队听见枪声赶过来,杨虎子及时从另一个地方渡他们过河,全歼了这股鬼子兵。抗日战争胜利后,杨虎子还在这河边摆渡来往行人,时间久了,人们便把这条河称作“杨虎子河”了。庄稼人当家做主后,党和人民政府修建了“杨虎子河公路桥”。现在杨虎子老人虽然已经去世,可人们一提起他的名字就肃然起敬。如今这里又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杨虎子河,杨虎子河,如今是条幸福河。河畔两旁鱼米香,笑声飞出心窝窝。”
  一张告示
  早先,东棘坨大庙里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一道告示,其中一段文字是:“七股牛道八道壕,横水搭坝沥水明沟。”传说是天津卫抚台大人亲笔谕示,被乡民们刻在碑上,以壮村威。
  那年,初伏刚至,一场大雨下得遍地都是水。邻村都比东棘坨村洼,为保自己村泄水,各村都堵死了与东棘坨搭界的排沟。这样一来,尽管东棘坨村地势高,却连一滴水都无法外排。于是村民头领马云丛与邻村打官司,官司打到县城,打输了,马云丛咽不下这口窝囊气,一跺脚从县城跑到天津,要在抚台大人面前告状。
  那天,他正好走到金钢桥一带,见一群人在围观什么,近前看只见两个年轻人,一个使刀,一个使枪,正杀得难解难分。“两虎相斗,必有一伤,怎么不救人哪?”他喊了一声,旁边一个人上下打量了他一下,嘲讽地说:“救人?你有本事拉拉看!”马云丛没有再言语,扒开前面的人,把背包往场里一掷,一个箭步跃上前,一手抓住刀,一手攥住枪:“二位好汉,且慢动手。”
  两人正拼得眼红,忽见有人将刀枪架住,各自用力挣扎却谁也未脱开去。两个人都知道遇上高手,只得罢休,但使枪者仍忿忿不满,马云丛见状邀二人至一铁匠铺旁,对那使枪的小伙道:“好汉,心中有气,可拿锤击我头解恨,如何?”小伙问:“几锤?”“三锤怎样?”马云丛笑笑,开始运气,片刻即招小伙子动手,小伙子迟疑了一下,便发狠地抡起铁锤,众人吓得四散躲开。只听“哎呀”一声,却见小伙子把锤扔在地上,抖着双手在蹦,马云丛却仍挺着头在那儿一动不动。原来,马云丛自幼出家学艺,深得高人指教,学得一身功夫,特别是气功,堪称一绝。只因性格耿直,不愿委曲求全,故隐居乡里,亦不收徒,只做自己健身、养身之道。那小伙子见马云丛如此功夫,马上笑脸相揖,并执意邀往寒舍一叙,拗不过小伙子,马云丛只好答应前往。来到一幢相当别致的建筑面前,小伙子言声到了,里面有人左右伺候。马云丛有点诧异,问小伙子:“你是何人?”小伙子笑而不答。酒席过后,请马云丛赐教,马只好练了趟拳脚,最后略施拿手气功,只见他赤足在石阶上站定,脚趾用力一划,石阶上现出五条趾印,用掌一击,离他丈余远的小伙又被击出丈余远。小伙子钦佩不已,执意要拜马云丛为师。马云丛拒绝说:“我一生习武,只为养身,最忌争凶斗狠,所以盟誓,不传二人,望能见谅,况我还有大事未办,不能久留。”小伙子这才问起马来津之故,马如实述之,他听完轻轻一笑说:“此番小事,何须劳动前辈,您且回去,三日之后,定能办妥!”
  马云丛回到村里。将情况告之众人,果然没出三天,上头下来告示,内容大体如前所述,至于那小伙子是谁,无人知晓。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内容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诞生礼、婚礼、特殊婚姻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胡进生
责任者
李振起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