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民间笑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070
颗粒名称: 五、民间笑话
分类号: I277.8
页数: 10
页码: 280-290
摘要: 本文讲述了几个幽默的小故事,包括一个懒惰的老婆子、一个不会做饭的聋老婆子、一个懒惰的儿媳妇、一个聪明的穷人、一个秀才和一个农夫等。这些故事都运用了夸张和突转的手法,通过简短的情节展开,达到幽默的效果,让人们在笑声中领悟到生活中的某些真理。
关键词: 宁河县 民间文学 笑话

内容

笑话是民间文学的一个重要门类,它短小精悍,尖锐泼辣,结构精巧。往往截取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运用夸张手法,突出对象的本质特点,在简短的情节中展开尖锐的矛盾,待矛盾冲突发展到高潮时,突然揭底,造成强烈的喜剧效果。使人在笑声中领悟到生活中的某些真理。
  请客
  有个聋老婆子不会做饭。一天老爷子对老婆子说:“明天我请个朋友到家吃饭,可你啥也不会做。”老婆子不服气地说:“以前我是懒得做,明天我给你露两手儿。”第二天,老爷子买了些酒菜和二斤肉,把朋友请来了。老婆子说:“你们先喝酒,我去包饺子。”她把肉剁成三块,擀成三个片儿,把三块肉分别放在上面,包成了三个大饺子。老两口过日子,也没大锅,三个饺子放不下,只能放两个,还有一个没处放,就扔进灶坑里烧着。老爷子和朋友喝完酒,老婆子把锅里的两个大饺子端了上来,老爷子看了又好气又好笑,随口说:“真那!真那!”老婆子乐不可滋地说:“不用分,你们哥俩一人一个。”老爷子气得说不出话来,只是指着她说:“你呀!”老婆子摆摆手说:“不用惦着我,灶坑里还烧着一个呢!”
  懒人收徒弟
  有个手艺人特别懒。一天,他想,自己这么懒,该找个勤快的徒弟才对。于是贴了个招徒广告。这天还真来了三个学徒的。第一个进屋时懒得用手去掀门帘子,而是用脚尖一踹就进来了。第二个连脚都懒得动,身子一蹭偏着进了屋。第三个人呢,干脆站在了门口,师傅挺纳闷地问:“你不咋进屋呀?”“我等着师傅给我掀门帘子呢。”师傅一听就泄气了,“呵,闹了半天比我还懒!”
  一把好手
  有一家托媒人给儿子说媳妇。过了阵子,媒人果然来了。媒人向这家子夸耀说:“这个闺女长得好看,过日子可是一把好手。”
  亲事说妥了,很快男方便吹吹打打地把女方迎娶过来。洞房里新郎揭开新娘的红盖头,不禁愣了,新娘长得的确不错,可却只有一只手。这家子立刻去找媒人。媒人说:“我不是早说过了吗,闺女长得好看,过日子可是一把好手。”
  (整理人:付连爽)
  “不求人”和“不帮人”
  一个村里住着两个有名的人物,一个叫“不求人”,一个叫“不帮人”。一天,“不求人”拉着小车出去砍柴,车坏在路上。不拉回去吧,家里没有烧的,他只好破例到“不帮人”家里去借车。“不求人”一进门就笑眯眯地说:“大哥,我家没有烧的啦,借你的车拉一趟柴禾行吗?”“不帮人”故意为难对方说:“车是有的,不过车套、绳子都在房顶上,我家又没有梯子……”“不求人”知道对方不愿借车,便不高兴地甩袖而回。
  真巧,没过几天,“不帮人”院中的水井干涸了,眼看园子里的菜都快旱死了。这下“不帮人”可着了急,想来想去只得去找“不求人”,借他院里的井水浇浇园子。“不帮人”一进“不求人”的院就面带笑容地喊:“老弟,我家的菜园子旱得厉害,想用你家的井水浇浇园子,行吗?”“不求人”有意报复道:“井里倒有水,可是井盖子上面的钥匙挂在房檐上,我们俩都没有梯子,这可怎么办呢?”“不帮人”扫兴而归。结果园子里的菜都干死了。
  秀才与农夫
  一个秀才到野外散步,遇见一个农夫担着一箩筐大萝卜,一箩筐小萝卜。他诗兴大发:“大箩也是箩,小萝也是萝,大箩装小萝,两箩合一箩”。十分得意,对农夫反复吟诵。农夫听得厌烦,刚好有人抬着棺材走过来,就也对着秀才吟道:“棺材也是材,秀才也是才,棺材装秀才,两才合一材。”秀才听了,满面羞惭而去。
  酒令
  一家财主有三个姑爷。大姑爷,二姑爷都很聪明,唯独三姑爷缺心眼儿。这天财主过生日,三个姑爷来拜寿。酒席上没人端菜饭,老丈人就说:“说酒令吧,谁说不上来,就去端菜。”三姑爷知道这是冲着他来的。老丈人说:“酒令从‘好看’起,从‘散’字落,再说一个耳闻眼见的事儿。”
  大姑爷坐东面,扭头看见院里的桃花正开,就说:“老丈人的桃树格外好看,花开满枝朵朵乱颤,来了一帮小鸟被老鹰冲散。水蚂猴变蜻蜓,我耳闻眼见。”
  “好!’老丈人和二姑爷一齐称赞。
  二姑爷坐在西面,正对着东屋的粮囤,就说:“老丈人的粮囤格外好看,仓满囤流粒粒乱颤,来了一群老鼠被一只狸猫冲散。盐蝙蝠变耗子,我耳闻眼见。”
  “好!”老丈人和大姑爷一齐夸赞。
  三姑爷发愁了,说啥呀?正在这时,丈母娘进来了,打扮得漂漂亮亮,美滋滋的,梳得溜光锃亮的小纂上插满了鲜花,三姑爷一下子想起外人说的丈母娘的风流韵事,马上来词儿了:“老丈母娘的衣裳格外好看,小纂溜光花枝乱颤;招得野汉子成群被老丈人一人冲散。都说小舅子是野种,我耳闻眼……”
  “叭!”老丈人的大脖拐抽过来了。三姑爷咧着嘴:眼,眼没见吗!”
  赶点
  有个俏媳妇嫁了个傻姑爷。媳妇回娘家,为了不让姑爷在人前丢脸,就特意叮嘱:“入席不要贪吃,听我的。我在外面敲一下瓢,你就夹一口菜,千万记住。”傻姑爷满口答应。
  吃饭的时候,傻姑爷看着满桌子的菜,虽说馋,可没听见响声,也不敢动。“哨”外屋的瓢敲了一下。这可把傻姑爷乐坏了,夹了一大口菜,有滋有味地吃起来,旁边的人一看,这姑爷还挺懂礼节。媳妇敲了几下就放下瓢去厕所了。傻姑爷好半天没听到响儿,很着急。
  突然,“哨哨哨……”瓢不停地响起来。傻姑爷听到信号一个劲地猛吃。原来,媳妇走后,一只鸡飞上锅台,啄吃瓢上的米粒。旁边的人问他:“咋吃这么快?”傻姑爷连夹带嚼,鼓着嘴说:“这还赶不上点呢!”
  买竹竿
  二愣子他爸叫他去买竹竿,准备钓鱼。二愣子拿了钱到肉铺,捡了一大块猪肝,还剩点钱,掌柜的又给搭了个猪耳朵。二愣子高兴地把猪耳朵放进兜里,心想;我爸光让我买猪肝,这个耳朵,我自个儿留着吃。到了家里,他爸问:“买来了?”“买来了。”二愣子应着,把猪肝递过去。
  他爸一看就急了:“我让你买竹竿,不是猪肝,你的耳朵哪去了?”二愣子忙回答:“耳朵在兜里呢!”
  扔“枕头”
  从前,有老两口穷得连铺盖也没有,用半个大缸当被,半个小缸当枕头。
  一天晚上,老两口没事吹大话,说家里有金砖,枕的是鸭绒枕,盖的是鸭绒被……这话正好被一个小偷听到了。夜深人静,小偷摸进屋。老头听见动静,抄起“枕头”扔出去。“唉哟”一声,小偷被砸得一瘸一拐往外跑。老头开了腔:“哼,这是用‘枕头’,要是用‘被’,你早就没命了!”
  念叨
  一个推单轱辘车卖瓦盆瓦罐的人,住店时遇到一个同行。谈话间他突然打了个喷嚏,随口说了句:“媳妇又念叨我呢!’这个同行听了很眼热,回家后就和媳妇大闹:“人家出门媳妇都惦记着自己的丈夫,可你也不知道念叨念叨我。”媳妇问:“你咋知道的?”他就把店里的事说了一遍。媳妇听了说:“好,这回我一定念叨你。”于是就在丈夫的毛巾里撒了些烟梗的面儿。
  丈夫又推着瓦盆瓦罐车出门去了。走着走着,遇到了一个大坡,汗水迷了眼,他掏出毛巾想擦擦。毛巾一沾脸,他“啊嚏!哈嚏!”地打个不停。慌乱间,车没握住,一车瓦盆瓦罐全摔碎了。他气得大骂:“这个娘们,念叨也不分个时辰!”
  败家子与穷人
  有个败家子,父母死后给他留下千金,因此趾高气扬,盛气凌人。一日,他对一个穷人说:“我富有千金,你为何不来侍候我?”穷人说:“你有千金跟我有什么关系?我为啥非要侍候你?”败家子说:“我分给你一半,你该侍候我了吧?”穷人说:“你只有千金,分给我五百,咱俩一样多,我为什么侍候你呢?”败家子说:“那么,我把千金全送给你,这回你该侍候我了吧?”只听穷人说:“你把千金送给了我,那你就来侍候我吧!”
  吃面条
  哥哥请弟弟吃面条儿。无意中,弟弟隔窗看见嫂子捞面时,面条掉在脚上,只见她脚往上一甩,面条就到了锅里。面条盛上来,弟弟说啥也不吃。哥哥一再追问弟弟,弟弟才把见到的说了。嫂子一听,乐呵呵地说:“弟弟,这叫‘金钩挂玉’是嫂子特意献上的。”弟弟一听乐了,吃得很香甜。回到家他还对自己的老婆夸大嫂的“金钩挂玉”呢!
  一天,弟弟也请哥哥吃面条。捞面时兄弟媳妇想,大嫂会“金钩挂玉”,我就不会?她故意把一撮面掉在脚上,然后向上一甩。谁知这一甩,竟连鞋都甩到锅里了。这一切都被大哥看见了,面条端上来,他说啥也不吃。弟弟追问原因,他如实说了。不料,弟媳却不紧不慢地说:“许你们‘金钩挂玉’,难道不许我们老鲇鱼喝汤?”
  张大胆
  过去芦台有个东老窑,那里净是坟地。一些老坟露着腐烂的棺材板子,白骨到处可见,特别是晚上,鬼火一闪一闪的。
  一天傍晚,几个人坐在庄头说起东老窑的鬼火,毛骨竦然。其中有个自称张大胆的却满不在乎地说:“那有啥可怕的!”人们打趣他:“你敢去看个究竟吗?”张大胆说:“那有啥!”一个说:“你去没去得有个凭证。”于是有人拿来一把斧子和一个楔子说:“你去在有鬼火的地方把它钉上做个凭证。”
  张大胆接过斧子和楔子,直奔东老窑去了。过了好大工夫不见张大胆回来,大家就一起打着灯笼去找。到了那一看,张大胆正躺在那吐白沫呢。原来他钉楔子时慌乱中把自己的大褂也钉上了,走也走不动,拽也拽不开,以为鬼在找他算账,吓得死了过去。
  他苏醒过来第一句话就说:“这回我可相信有鬼了。”
  说大话
  从前,有弟兄二人都爱说大话。一天,哥哥对弟弟说:“我昨天吃了一个极大的菜包子,这个菜包子再没有比它大的了。用了一百斤面,八十斤肉,二十斤菜。包子蒸好,用八张方桌才放得下,二十几个人围转着吃,吃了一天一夜,还没有吃到一半。正吃得高兴,不见了两个人,找了半晌也无踪迹。忽听包子内有人说话,揭开一看,原来那两个人钻到里头掏馅儿吃呢。”
  弟弟说:“那算什么,前几天吃的那个包子才叫大呢。那个包子几十个人吃了三天三夜,还没有看见馅儿,往里紧吃,吃出一块石碑,上写:离馅儿还有三十里,你看大不大?”
  哥哥问:“你这包子是用什么锅蒸的?”
  弟弟说:“我用的这口锅,比你蒸包子的锅大十号。”
  借水一碗
  有一家请客,由于马虎,其中一个客人面前忘了摆筷子。菜端上来之后,主人举着筷子请众人吃,唯独这个客人袖手旁观。主人问:“先生为何不吃?”这个客人说:“请东家赐给我一碗清水。”主人一听很纳闷,就问:“不知先生要清水何用?”只见他把右手一举说:“等我用清水洗净了手指好夹菜吃。”
  搜集人:张述宽
  一个“听话的”徒弟
  从前,有个和尚,要收一个最顺自己意的徒弟。一天,来了个人要做他的徒弟。和尚拿了一块炭说:“你到泉边将这块炭洗白了。”那人洗了一天,到傍晚,和尚问他:“洗白了吗?”那人说:“洗不白。”和尚很不高兴。第二天,和尚又拿一块鹅卵石说:“你把它煮烂。”那人煮了一天。傍晚,和尚问:“煮烂了吗?”那人说:“煮不烂。”和尚说:“你不配做我的徒弟,回去吧!”
  几天后,又来了一个人要做他的徒弟。第一天,和尚又让他去洗炭,到傍晚,和尚问:“洗白了吗?那人眼珠一转说:“师傅,我把黑炭洗得比雪还白。”和尚很高兴。第二天和尚又让他煮鹅卵石。傍晚,和尚问:“煮烂了吗?”那人说:“煮烂了。”和尚说:“你可以做我的徒弟了。”到了第三天,和尚说:“好徒弟,为师今天出去化缘,你好好看守山门。”说罢转身去了。
  那人见和尚走远了,就把庙里所有值钱之物,装在两个筐子里,担出山门并在门上留下小诗一首:“一进山门洗黑炭,鹅卵石头煮不烂,师傅说我心眼儿好,我笑师傅是混蛋。”
  妯娌俩偷馋
  一家有这么妯娌俩,她们趁婆婆出外玩牌的机会,想做点好的吃。小婶把面分给嫂子一半,说:“你自己做花卷吧,我想吃饼。”说完,二人各自做起来。就在花卷和饼即将做熟时,婆婆从外面走来,二人急中生智,分别把花卷和饼藏在自己的怀里。婆婆进门,见两个儿媳的面色很不好,就问:“你们不舒服了?”二人也不言语。正巧,门口来了一位算卦的先生,婆婆叫先生给算算二人得了什么病。先生首先问大儿媳妇的年岁,然后很有把握地说:“你一定是丙戌年生人。”大儿媳妇一听就急了,说:“我是卷子烫的。”然后一指小婶:“她才是饼嘘的呢!”吝啬鬼(五则)
  (讲述者;徐如森整理人;张述宽)
  不怕咸吗
  “吝啬鬼”舍不得给家里人吃菜,就找了一块咸菜挂在家房梁上。吃饭的时候,让家人看一眼咸菜,吃一口饭。他的小儿子不懂事,端着饭碗,多看了一眼。“吝啬鬼”立刻气得大骂:“看了又看,不怕咸吗?
  喜钱
  “吝啬鬼”家办喜事,亲家刘老头送来一包喜钱。纸包外面写着“喜银一钱”,打开一看,里边只有五分银子,还有一张字条,上面写着:“现银五分,赊五分。”
  后来,刘老头家办喜事,“吝啬鬼”也送去一包喜钱。纸包外面写着“喜银一钱”,打开一看,包里只有一张字条,上面写着:“扣除前次所欠五分,另赊五分。”
  母鸡和竹笋
  “吝啬鬼”的亲家刘老头也是个“吝啬鬼”。过年了,刘老头给“吝啬鬼”送来了两个毛蛋。礼单上写着:母鸡一对,少孵了两日。”过了年,“吝啬鬼”也要还礼,就拿了两根小竹棍送去。礼单上写着,“竹笋一双,多长了几天。”
  喝西北风
  “吝啬鬼”一心想给儿子请个不吃饭的先生。一天,有个人和他开玩笑说:“前村有个穷秀才,不吃饭,只喝西北风。”他老婆听了很高兴,就想去请。“吝啬鬼”忙摇摇头说:“不行,不行,要是有一天刮起东南风来,我可拿什么给他吃!”
  找屁
  “吝啬鬼”和他的朋友外出,走过一个小桥时,放了个屁。他就停下来向河水里瞅,想把屁找回来。他的朋友看他这副样子,以为一定是什么贵重东西掉进水里了,就“扑通”一声跳进水里去摸。摸了好半天,什么也没摸到。“吝啬鬼”站在桥上问:“你摸到了吗?”那朋友气呼呼地说:“摸到个屁!”“吝啬鬼”听了高兴地说:“对了,那是我刚才丢的。”
  裁缝讲书
  有一个县官读书,遇到两句话不知其意,就问手下人:“此地有高才生否?”手下人误听为“高裁缝”,于是就叫了来。县官问:“贫而无谄(chǎn)如何?”裁缝答道:“裙子无裥(jiǎn)折起来。”县官又问:“富而无骄如何?”裁缝答:“裤若无腰做上去。”县官一听这驴唇不对马嘴的回答,大怒,说声:“走!”裁缝慌忙答道:“这更容易,若是皱了,小人有熨斗,取来烫之。”县官骂道:“滚!”裁缝说:“滚出去要加滚条。”
  盘道
  一个老和尚有俩徒弟,各守一座庙。为了叫徒弟长本事,老和尚临咽气前,告诉俩徒弟,每年九月九日重阳节那天要“盘道”(即比试本领)。一连几年,师弟都输给了师兄。这年转眼又到了九月八日,把师弟吓得溜出庙门,只留下一帮小和尚蛋子看庙。傍晚时,有人敲门。小和尚开门一看,是个求宿的鞋匠,就放他进来了。
  年轻的鞋匠一见小和尚都蔫头耷拉脑袋,就问出了啥事。小和尚们一五一十给鞋匠讲了。鞋匠一听,笑了,说:“这算啥,明天我对付你们师伯。”
  第二天,鞋匠穿上和尚衣服,和师伯“盘道”,这次是打哑语。只见大师伯上前先出了一个手指,鞋匠没假思索就伸出俩手指。只见师伯又伸出三个指头,鞋匠摇摇头,一下子伸出一巴掌。大师伯吃了一惊,指了指东方,鞋匠想了想,往西边一比画。大师伯气极败坏,撩起衣服,把肚瓜拍得山响,鞋匠笑了笑,伸手抓抓脊背。只见大师伯二话没说,扭头就走了。他出去后就说:“这个小和尚蛋子好厉害,我先出一指意思是一佛顶天,他伸出两指是合和二仙,我又伸出三个指头,意思是三皇为后,他伸出五指是五帝称君,我一看不行,朝东一指,意思是东方有圣母,他却朝西一比画,说是西天有佛祖,我拍拍肚瓜自称大肚弥勒,他指指后背意思是说,我就是来管大肚弥勒佛的弥陀佛。哎,真厉害!”
  这边,小和尚见大师伯输跑了,都高兴地把鞋匠围起来问。鞋匠说:“他一来,我就发现他破了一只鞋。他伸一个指头意思是缝一只,我伸两指头告诉他,我向来缝双不缝单,他又伸仨,意思是给我三个大铜子,我伸出巴掌,少五个铜子不伺候;他指指东,要我早点去,我偏不,我指指西,啥时日头偏西了我才去,起码省个住店钱,他拍拍肚瓜,告诉我不要用肚囊皮子,我向他表示,保证用脊背这类好皮子。
  小和尚听了哈哈大笑。
  四个急性人
  张三是个急性人。一天他到饭馆去吃饭,一进门就嚷:“快快快,来一碗面!”跑堂的端来一碗面往桌上一倒:“快快快,收碗啦!”
  张三气得面也没吃,跑回家说:“要把我气死啦!气死啦!”他老婆一听,连忙收拾收拾包袱,提起来往外就跑。张三拽住她问:“你去干什么?”老婆说:“你要死了,我还不赶紧去改嫁!”话音刚落,一个大汉从外面跑进来说:“嫁给我,嫁给我!”
  认本家
  有个穷秀才,破衣烂衫的,被那些势利眼们叫做“王窟窿”。后来他中了状元,做了大官。那些势利眼们又赶着和他认本家。这天来了三个人,自称是新科状元的本家前来拜见。状元的家人拦住了他们,问是啥本家。第一个姓汪的说:“我这王沾了点水,甩干了就是同族。”
  第二个姓匡的说:“我和状元同宗,住一个院里。那年状元不在家,塌了东院墙,我才改成破院子王。”
  第三个姓田。家人生气地说:“看你怎么姓得成王!”姓田的说:“我是状元当然的本家。我把两块脸不要,你看姓得成王姓不成王!”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内容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诞生礼、婚礼、特殊婚姻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殿祯
责任者
张国文
责任者
李振宽
责任者
李树辉
责任者
付连爽
责任者
于泽波
责任者
李加兰
责任者
王作凯
责任者
李振起
责任者
任家瑞
责任者
任丽华
责任者
薛桂芹
责任者
李金发
责任者
张述宽
责任者
张国雯
责任者
陈山
责任者
刘翠兰
责任者
张述宽
责任者
李子江
责任者
徐文远
责任者
徐如森
责任者
杨志刚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