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056
颗粒名称: 文昌阁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2
页码: 256-25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文昌阁是一座建于高台上的建筑,供奉文昌帝君。阁址在芦台镇南街东头,占地约两亩。阁内供奉文昌帝君像,北侧有一武将像,南侧有吕洞宾像。每年春节和旧历四月十四日开阁举行祭礼。同时还介绍了延秀亭和化纸炉的情况。建筑始建年代无考,曾于1778年和1872年两次重修。1949年后,文昌阁曾先后为宁河师范学校、芦台二中校址,1976年地震被震毁。
关键词: 芦台镇 文昌阁 历史

内容

文昌阁为一高台基础的建筑,阁虽高却无两层,以文昌祀所必称阁,故依例名之。
  阁址在芦台镇南街东头,为新旧两墙子河所环绕,坐东朝西,占地约两亩。阁西河上有一拱形石桥,两侧有精美的石栏。过桥一箭之地为高耸之山门,其基础高出平地三尺有余,无殿,只一门楼,门前有石狮一对,幡杆两根。入山门,院内南北各有配房两间。配房之东为一阔大高台,周边皆以矮墙环之。正西迎门处为台口,约有七级台阶。台口两侧的短墙上,相向有石刻卧龙两条,石龙下有刻字,一为“春华秋实”,一为“风虎云龙”。台上为正殿,坐东向西,殿前为一小广场。殿为拱券式建筑,但为暗厦。
  殿内正中供奉文昌帝君像。北侧一武将,一说为岳飞,一说为杨继盛,杨为明嘉靖年间之大忠臣,因劾奸相严嵩被杀;南侧为吕洞宾。南北两廊各塑立像四尊,靠近殿门的左右两位,每位双手拄黑、红棍各一,大檐软帽置向脑后,目光如电,直视入殿之人。殿门暗厦处之南侧,置小型吕祖龛(系从宝塔寺迁来),并设谶架两具。
  殿外南侧,建有一玲珑小亭,亭南竖一小碑。亭中设石几石凳,可供人休憩。亭内上方悬挂一匾,书“延秀亭”三字,字体雄健洒脱,俊美飘逸。亭之飞檐各角均悬垂一铁制风铃,铃内有十字吊锤,风吹铃声,清脆悦耳。静夜间,微风吹拂,铃声尤其圆润悠远,仿佛优美的乐曲,荡于远街近巷;又如飘洒之雨露,浸润闻者之心田。阳春三月,芦苇起伏,登亭远眺,熏风拂面,白云闲而蓝天远,令人心旷神怡。
  亭之对侧,有一化纸炉,炉腹镌有“佛光普照,敬惜字纸”八字。
  文昌帝君即文曲星,为万世文字之祖,主禄位之神,为旧时文人所尊崇。
  文昌阁始建年代无考,据宁河旧志之“重修芦台文昌阁碑记”及“芦台重修文昌阁序”所载,曾于戊戌(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壬申(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两次重修。1778年重修时始建“延秀亭”,为文人九九登高之去处。
  文昌阁每年春节与旧历四月十四日两度开阁,举行祭礼。
  1949年后,文昌阁曾先后为宁河师范学校、芦台二中校址,1976年地震被震毁。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内容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诞生礼、婚礼、特殊婚姻等。

阅读

相关地名

芦台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