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河区图书馆
宁河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河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碑碣铭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清初良相杜立德》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959
颗粒名称:
碑碣铭文
分类号:
K825.4
页数:
56
页码:
169-22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康熙皇帝为杜立德及其父杜守礼、江西广信府知府杜恭俊、江南庐州府知府杜立本、河南陕州知州杜遹文等人撰写了碑文和墓志铭,表彰他们的功绩。这些碑文和墓志铭是研究清代历史的重要资料。
关键词:
宁河县
杜立德
碑碣铭文
内容
杜立德茔地碑碣遭到毁灭,但史书留下了碑文,记载保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杜立德及其父杜守礼、江西广信府知府杜恭俊、江南庐州府知府杜立本、河南陕州知州杜遹文等人的生平事迹。撰写碑文和墓志铭的除康熙皇帝御赐之外,都是一二品官阶的朝中大臣。如康熙朝两位大学士金之俊、王熙,雍正、乾隆两朝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张廷玉,吏部侍郎王之枢,通政司劳之办等。这些碑文和墓志铭,是研究清代历史的宝贵资料。下录原文。
康熙皇帝御制杜立德碑文
康熙三十一年十一月十二日
御制太子太师、礼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加二级,谥文端,杜立德碑文:
朕惟国家慎简臣工,置诸辅弼,必籍端醇彀谨之彦,以克襄犹烈,表率班联,故生有显秩之劳,殁厚饬终之礼。所以彰德酬庸,俾垂永久,典至隆也。尔杜立德,持躬厚重,赋性朴诚;早陟掖垣,旋跻卿寺。议事每抒侃直,居心力矢公忠。洎简任历试诸曹,而笃棐恒如一日,有伦有要,展综理庶物之材;克慎克勤,尽夙夜在公之谊。朕心嘉赖,命典纶扉,密勿与闻,股肱攸寄。尔更秉怀渊塞,砥节端方,表弼亮之风规;虚哀而衡国是,殚经纶之事业,正色而肃官常。久任枢机,洵称良佐、是以引年遂请,而眷念不衰。尚冀田里优游,遐龄未艾。告终忽至,朕甚悼焉。爰命有司,厚其葬祭,易名考行,谥曰文端。呜呼!老成殒谢,怀风度于当年;纶脖丕宜,播休声于弈冀。岂为尔子若孙之光宠,抑亦百尔有位之观型。爰勒贞珉,昭垂无歝!
【译文】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十一月十二日
皇帝为太子太师、礼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加二级、谥文端杜立德所作的碑文:
朕惟以国家慎重地选任群臣,辅佐朕躬,必审选品行端正、性情淳厚的俊彦之士,以赞襄伟略宏谋。作为臣工僚佐的表率,所以生前有爵禄之荣,殁后有祭葬之礼,用以表彰功德,酬其勋劳,使之名垂后世,恩典最为隆重了。杜立德,居身淳厚,天性忠诚,早年在司曹佐政,后来官职晋升成为朝廷的重臣。论事刚直敢言,秉公无畏。历任各职,勤勉如一,有条有理大展治理政事的才能。谨慎勤奋,尽到了日夜从公的心愿,朕甚嘉许和信服。因此委以重任,参与机密,倚若左膀右臂。你更有远见卓识,砥砺的节操,表示匡弼之忠诚,虚心衡定国家大计,展现政治之才干,正颜整肃职官行风,久任中枢要职,堪称辅冀良臣。
虽然答应了你的请求,允许你告老回乡,但对你一直思念,希望你在乡间生活舒适,健康长寿。忽然间接到你去世的消息,朕心非常悲痛。乃命令官员,厚给祭葬费用,考终定名,谥曰文端。德重年高的人故去,使人怀念他当年的风貌,颁布诏书,广泛传播美名,不仅是你子孙的光耀,也是为在位臣工树立典范。勒工镌石以不朽,流芳千载而永昌。
顺治十一年(1654年)十一月顺治皇帝谕祭杜立德之父杜守礼原文,载于乾隆版《宁河县志》。
维,顺治十一年,岁次甲午,十一月朔
皇帝遣顺天府尹阎印同宝坻县知县方之璧,谕祭吏部左侍郎、管右侍郎事杜立德父杜守礼,母张氏,继母张氏之灵曰:
人臣著靖共之绩,移孝作忠;朝廷宏锡类之仁,因情广爱。尔杜守礼乃礼部左侍郎杜立德之父,赋资秀善,蕴德端方。掞藻黉宫,蚤岁擅通儒之誉;栖心丘壑,晚年高大隐之风。尔子,左联铨衡,克勤职守,未遑定省,抱恨终天。朕用悼焉。特赐祭一坛,减半造葬;立德母张氏,继母张氏,偕号贤淑,例得并祭。用颁牲醴,式贲铉扉,尔其享之。
【译文】
维,顺治十一年(1654年),岁在甲午十一月初一
皇帝派遣顺天府知府阎印同宝坻县知县方之璧,谕令祭奠礼部左侍郎、管右侍郎事杜立德父杜守礼,母张氏,继母张氏的灵位,称:人臣建树安邦定国的功业,就移孝而尽忠。朝廷德及该人的赞语,是因情而厚爱。杜守礼,乃是礼部左侍郎杜立德的父亲,天生仪容庄重,品德高洁,名噪学宫。少时即有通晓儒学的声誉,性喜林泉,晚岁得享隐士的风趣。你的儿子,帮助朕管理政务,勤于职守,因而未得侍奉双亲,终生遗憾,朕也为之惨然!特赐祭一坛超度亡灵。营造葬埋费用减半。立德母张氏,继母张氏,均称贤良贞淑,照例并与祭祀。是以颁发牛羊肴醴等祭品,幽灵其来,供你等享用。
康熙三十年十一月十三日(1691年)康熙皇帝谕祭杜立德原文,载于乾隆版《宁河县志》。
康熙三十年十一月十二日
皇帝遣顺天府府尹刘元慧谕祭原任保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太子太师、加二级、谥文端,杜立德之灵曰:
朕惟国重元臣,股肱攸寄。苟勤劳素著,克佐谟犹,则生有爵赏之劳,殁有褒崇之数,所以酬庸章德典,至隆也。尔杜立德,恪慎居心,笃诚励行。初登垣掖,常奉职以靡愆;游历卿曹,益矢公而匪懈。朕嘉乃绩,特简钧衡。正色论思,每确持夫国是;殚心献纳,克表率乎官常。秉謇谔之风规,有体有要;著温恭之仪范,不激不随。适当致政之年,遂有悬车之请。永怀雅度,弥冀遐龄,讵意抱疴,倏闻奄逝。忆芳型而考实,用锡嘉名;稽常典以明恩,谊膺备礼。呜呼!老成徂谢,实深怀旧之思;休命宠颁,庶民厚终之义。爰申奠醊,尚克歆承。
【译文】
康熙三十年(1691年)十一月十二日
皇帝为太子太师、礼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加二级、谥文端杜立德所作碑文:
朕以国家慎重地选任群臣,辅佐朕躬,必审选品行端正、性情淳厚的俊彦之士,以赞襄伟略宏谋。作为臣工佐僚的表率,所以生前有爵禄之荣,殁后有祭葬之礼,用以表彰功德,酬其勋劳,使之名垂后世,恩典最为隆重了。杜立德,居身淳厚,天性忠诚,早年在司曹佐政,后来官职晋升为朝廷重臣。论事刚直敢言,秉公无畏。历任各职,勤勉不怠,有条有理大展治理政事的才能。谨慎勤奋,尽到了日夜从公的心愿,朕甚嘉许和信赖。因此委以重任,参与机密,倚若股肱。你更有远见卓识,砥砺的节操,表示匡弼之忠诚,信心衡定国家大计,展现政治才干,正颜整肃职官行风,久任中枢要职,堪称辅冀良臣。虽然答应了你的请求,允许你告老回乡,但对你一直思念,希望你在乡间生活舒适,健康长寿。忽然间接到你去世的消息,朕心非常悲痛。乃命有司,厚给祭葬费用,考终定名,谥曰文端。德重年高的人故去,使人怀念他当年的风貌,颁布诏书,广泛传扬美名,不仅是你子孙的荣耀,也是为在位的臣工树立典范。勤工镌石以不朽,流芳千载而永昌。
敕封儒林郎吏科都给事中致中杜公墓志铭
大学士 金之俊 吴江人
杜公,讳守礼,字致中,世居宝坻之梁城所。其先为金陵世族,始祖讳敬,以昭信校尉,扈从明成祖文皇帝封燕邸有功,遂以世爵居梁城所(即今宁河县)。敬生宽,宽生奈,奈生铭,铭生仁,世有令德,为燕望族。仁生朝先,是为公考。厥时袁公了凡,为宝坻令,政事之暇,拥皋比讲学。公执策从之,深究性命之旨,且于天下形势要害,及兵农礼乐之事,无不晰其原委,如列眉,如指掌。然性恬静,不乐仕进,以布衣行善乡党间。生子二,长守约,早卒,次则公也。公甫龆龀,颖异过人。受小学,口诵心维,毅然谓圣贤可学而至。补博士第子员,不屑章句,日取历代史汗、晋、魏注疏,昌黎、庐陵诸集,潜心披诵,炳兰燃膏,寤言一室,虽寒暑弗间也。立身饬行,以古自期。邑大夫重其品,未尝一至公庭而干竭焉。学日富,试辙蹶,笑曰:“吾安能与少年辈争一日之胜负也?”逐弃铅椠,怡情诗酒,每良辰胜日,招亲故,陈壶觞,留连竟日。性不好谑,宴集虽数,而襟带整饬,未尝有亵容,人益敬公。生平不谈人过,常言:“天以不言自高,地以不言自厚,人亦何必过于分明也?”里中有小事相争者,每以片言而解。后复有然者,悔曰:“当无令杜公知之。”故梁城称仁里焉。又尝言:“人之在世,当无一事不可与天知。”人皆传诵其言,谓公得于学问者深也。及少宰兄弟辈成,立延名师督课,每月试二次,试必以七义,公以身先之,搦管为文,七义立就。曰:“吾老且益壮,况方富春秋者?”于是诸子,咸以文学著誉一时。崇祯己卯,少宰举于乡,公犹黾勉弗如诸生时。癸未少宰成进士,公弗色择曰:“文章事终,行业事始矣!”谆谆诫谕,又不啻为孝廉时。及少宰官给谏,典试浙闱,公与之书曰:“愿子之慎君事也,即子之尽亲志也。”每迎养入都,少宰进绮彀,陈旨腆,辄却而弗顾,曰:“吾家累世儒素,布帛菽粟有余适也。”癸巳,三辅荐饥,上特命重臣分赈。少宰时为少司马,乘传以往,全活甚重。公谕以事竣即趋阙,勿枉道以老父为念。少宰兢兢奉谕,不遑宁处。甫竣事,而公遽以仆闻,远近无不痛悼之。公生平勤苦好学,虽未登仕籍,以殚厥施,然立身饬行,以古自命,乡里化之,淡泊宁静,绝无世俗之好。每入都,辄于市肆搜古今逸书,手自校阅,老而不辍。敦尚故旧,与人交,始终弗渝。周人之急,拯人之难,有古指囷风,嗟乎!如公者,宁可多得于今之世哉?公、始以覃恩,封儒林郎,吏科都给事中,加一级。公,积德累仁,食报方始,知此后纶脖,而光泉壤者未艾也!公生于万历辛巳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卒于顺治甲午年四月二十七日,享年七十有四。公年逾七旬,古昔称难,且少宰公简用方隆,丰功伟绩,蒸蒸未艾。行将上弼讦谟,下被寰宇,余且拭目俟之。是公未得之于躬者,大得之于后也。余敬为之铭,铭曰:书香三世,其遇何艰。克生哲嗣,阀阅以光。缮修蕲完,训迪蕲严。操兹左券,厚德弥昌。煌煌帝词,贲尔幽泉。左林右阜,大海洋洋。宜尔子孙,鸿瑞蝉联。
注:杜守礼墓志铭作者金之俊:字豈凡,江南吴江人,明万历四十七年进士(1619年),曾官至礼部尚书。清朝立国,招贤原官留任,顺治十一年(1654年),拜内国史院大学士。顺治十五年(1658)改中和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顺治十八年(1661年)改内秘书院大学士。与杜立德关系甚密。
【译文】
杜公,名守礼,字致中,累世居住在宝坻县的梁城所。其先人是南京的世族,始祖名敬,以昭信校尉的官职,随从明成祖皇帝永乐就封燕王而有功,因此受封梁城所(即今宁河镇),逐世居于此。敬生子宽,宽生子奈,奈生子铭,铭生子仁,世代有美德,为北方望族。仁生子朝先,就是社公守礼之父。当时袁了凡,为宝坻县令,政事余闲,坐坛讲学。公拿着书册跟随他学习,深究天命至道性理的要义,并且对各地的险关要隘,以及兵、农、礼、乐各事,无不精通,既说明其根本,也畅晓其源流。但性好安静,不愿为官作吏,以百姓的身份行善事,为义举于乡里之间。生子二人,长名守约,早夭折,其次子即公。公方到童年,聪慧过人,读小学,口念书词,心思其理,毅然地说:“通过学习,圣贤也是可以达到的。”入学后,不重视时文章回,每日选择汉、晋、魏等各朝史册注解的书籍,韩愈、欧阳修等人的文集,用心学习,挑灯夜读,寤寐深思,不论严寒酷暑,未曾间断过。他处身正直行为谨慎,常以古人的方正品格作为自己榜样。县知事常称道他的品行,但他未曾到宫廷去进谒过。学业日进,而科试常常落榜,自己笑着说:“我岂能与一般少年们争一日的胜负呢?”
于是放弃科举,饮酒赋诗以自娱。每遇良辰佳节,则邀请亲友,预备酒肴,欢聚畅饮,竟日流连。性不好戏言,虽时常宴会,而正襟整带,从无轻狂之相,所以人们对公更加恭敬。一生不谈论他人的过错,经常说:“天不说话自然高,地不说话自然厚,为人又何必讲说他人而夸耀自己呢?”乡里中有因小事而相争的,公经常是几句话就使之和解,后来又有发生争吵的人,后悔地说:“切不可使杜公知晓。”所以梁城称为仁义之乡。又曾说:“人生在世,应当没有一件事不敢让天知道。”人们都传诵他这句话,称道公学问之深。后来侍郎立德兄弟长大,及时延聘名师讲课,每月课试两次,每次考试必以七义为要。公以身作则,执笔为文,七义立就。并说:“吾虽年老而志益壮,何况你们正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呢?”于是诸弟兄辈,皆以文章著称于时。
崇祯己卯年,侍郎(立德)考中举人,公仍勤奋不衰,如诸生时一样。癸未年立德考中进士,公面无喜色并说:“钻研作文的事结束了,建功立业从此开始。”谆谆告诫,不亚于立德为举人时。及立德官至给事中,赴浙江主考,公给写信说:“愿你小心谨慎地从事君国事业,也就是你尽孝于双亲了。”每次被接去京城,侍郎奉上好的衣服,摆上好的肴馔,便却而不受,说:“我家世代习儒尚简,能穿布衣吃粗粮,已很适意了。”癸巳年(1653年),陕西长安附近闹饥荒,皇上特派大臣分赴灾区施赈,立德时任兵部侍郎,驰驿前往赈济,救活很多人。公寄信说:“任务完成之后,即刻回朝复命,不要以老父为念而绕道回乡探望。”侍郎兢兢业业谨遵听谕,不敢稍怠。事才完毕,而公殁世的讣闻已到,亲戚朋友莫不痛悼。公生平勤苦好学,虽然未入仕途,得展伟才,然而立身处世,以古人风韵自况,乡里人亦受其感化。淡泊宁静,绝无世俗之好,每逢入京,便去市中,搜求散失于民间的古籍孤本,亲自校阅,年虽老亦不间断。厚待老亲旧友,与人亲密交往,始终不变。周济人的急需,拯救人的危困,大有鲁子敬的遗风。唉!像杜公这样的人,现在岂能多得呢?公,始受皇恩,封儒林郎,吏科都给事中,加一级。公,积德累仁,食其善报方才开始,知今后将受皇恩,在九泉之下得到荣耀正无止境呢!公生平于万历辛巳年(1581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卒于顺治甲午年(1654年)四月二十七日,享年七十有四。公年过七十,这样的高龄,古称难得,且侍郎公正为朝廷所重用,后之丰功伟绩,也正蒸蒸日上,必将上辅朝廷呈献宏谋,下施善政泽及万民,我且拭目以待之。杜公未能得之于自身的,必能从他的后代身上得到。我怀着恭敬的心情为杜公作墓志铭。铭曰:书箱累代,境遇何其艰难。生此贤哲后代,门庭生光。养生完善,训诲谨严,胜券在握,仁德共扬。圣谕褒扬,光耀黄泉。林岗起伏,渤海汪洋。宜尔子孙,端霭绵表。
杜文端公墓志铭
大学士 王熙 宛平人
康熙三十年夏六月八日,光禄大夫,保和殿大学士,杜公卒于家。遗表闻,天子震悼,赐祭二坛,饬所司治丧事。谥曰文端,盖异数也。公之子员外郎恭俊,将以十二月初四日,葬公于宝坻梁城所之东原,而属余铭诸墓。余,公之年家子也,少时数奉公词色于长安邸中,嶷然先进典型。迨后侍公同朝,又习见公诚心质行,发皇功烈,有古大臣风,心窃慕效而不能及也。文虽不斐,其何敢辞?公姓杜氏,世居镇江府之金坛县。明初,有讳敬者,以诏信校尉,从永乐中靖难有功,授梁城所千户世袭,遂为宝坻人。公生有异兆,长而攻苦积学,举明崇祯,癸未进士。恭遇我朝龙兴,以荐授中书舍人,寻考选兵科给事中,累转吏科都给。时天下初定,世祖轸念生民,甫脱汤火,思欲减租赋、兴文学,以俾兆民阜成。臻于至治,而法制未立,四方尚未罢兵,徭役数起,吏或因缘为奸,公次第条举其事,疏言:“自古帝王致治,必由经术。宜及时举行经筳日讲,择廷臣经明行修者为讲官,裨益圣治。”又言:“荒地以踏勘为凭,亡丁以审编为据,请自今蠲荒之数分疏款项,预行颁示,使小民咸喻上指,则胥役不能为奸。”又言:“条鞭之法,简易便民,近因军兴旁午,草豆未有定额,往往取办临时,愚民无知,卖妻鬻子,徒饱奸吏之囊橐。诚可怜悯,请饬该部,酌定价值,使民先事为备。”又言:“礼部示谕,朝期每月不过三次。请于朔望,行大朝礼,使群臣得以陛见,陈所欲言。若进见稀阔,则上下之情不通,且非臣子尊王之义。”其言恺切,深中时事。世祖由是器公,擢公太常寺少卿,寻晋工部右侍郎,转兵部左侍郎。赈济大名,全活甚众,还报,迁吏部。会丁父忧,以前任兵部时旧案,镌一级。服阕,补太仆寺卿,转大理寺卿,刑部侍郎,寻加太子少保,升刑部尚书。公任刑部,号称宽平,吏谳狱或不当,辙却其狱。即当,而著谳必求其可生,分别奏之。世祖章皇帝,喜公用法平恕,即皆从轻比如公奏,于是益知公可大任矣。辛丑正月,今天子御极,以公旧臣,历有声绩,七月,调户部尚书。初公为给事中,稔知钱谷出入盈缩,及吏所以侵牟状。于是奏请各部寺,钱粮皆归户部,考成一切皆自省,吏但坐曹治文书,不得为奸,课以最报。五月,加太子太保,寻转吏部尚书。澄叙官方,铨政以肃。丁未六月,京察自陈请罢,温旨慰留。八年,特拜公内国史院大学士。是时,朝廷清平,百废修举,天子以宽仁慈恕,修养天下,天下称治安者久矣。上知公忠谨,持重有大体加委任焉。是年乾清宫告成,择日临御。钦天监奏言,吉神在某方,不宜从中门入。公当次对,面陈迁正新宫,自宜从中门入,且帝星所在,即为己身,钦天监妄奏非是,上以为然。明年十月,改内三院复为内阁,授公保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辛亥,纂修玉牒告成,充修太祖、太宗圣训总裁官。壬子七月,世祖章皇帝实录成,赐鞍马玺币,加太子太傅。癸丑,京察再自陈求罢,不许。八月,充纂修太宗实录总裁,甲寅十一月,命公相视山陵于怀柔县。乙卯,恭题仁孝皇后神主。丁巳七月,公引年,陈请益力,不报,寻遣充册立中官副使,持节行礼,己未,恭题孝昭皇后神主。庚申,诏赴瀛台,赐御书一轴,行书唐诗一卷。公以求去未得,反获荣宠,益甚悚惧。寻遇病,不视事。时值滇逆荡平,与天下更始,议颁恩赦诏书,以公卧病未与议,命近臣持诏款问所增益。公以皇上天地父母之心纤悉俱备,臣愚,更何所臆议为一对?壬戌正月,赐群臣升平宴,念公在告,特彻御宴上尊,就第赐公,手诏慰问,尤为特恩殊数云。久之,公病不愈,复上疏乞休,词甚哀恳,上不得已,许公致仕。赐公御制行诗一章,御书勒石心经一卷,怡情洛社图章一方,柏梁体诗一册,遣行人护送,许所过地方驰驿,人以为荣。公既仕家居,又以太宗实录告成,赐公银币鞍马,加太子太师。二十六年冬十二月,太皇太后崩。明年正月,公入哭临,上以公老且病,不任拜起,命学士张公英掖公而行,天语慰劳,彻赐御茗、文绮,以示宠眷,公在内阁十四年,以彝鼎重望,为海内仪表。功业施被于人,而不谓已出,嘉谟日闻于上,而不使人知,遭遇圣时,百官遵职,海内又安。虽以三逆之梗,草剃禽狝,曾不旋踵,用能以忠谨受知,为鼎臣缉纬,太平之业,声施无穷。历事两朝,宠遇尤渥,亦未有如公之盛者。古称君明臣良,千载一时,厥语真不虚哉!公为人慈和谨慎,恂恂寡言。及当大事,决大疑,则持正毅然不可夺。居谏垣,因事陈奏,不见于封事者,裨益尤多。历掌三部,练习朝章,遇事有措置,援据掌故,参酌时宜,兼集众长,期于允当。其任司寇最久,于亭平庶狱,尤极敬慎。常曰;“我待罪都官数年,不能自必无过,但见得一分,尽我一分职分,以仰誉圣恩于万一耳。”盖能真实力行,不愧其所言者。及在政地,奉公思职,诚恳出于自然,一意佐圣主施恩布泽,以嘉惠海内。遇物坦平,不存畛域,虽布衣下俗,无生平之雅者。果有一长,必为称引。尝主浙江乡试,再立礼部会试,皆称得人。遇昆弟尤相友善,田宅录荫,皆不吝推与。今历任至庐州太守君名立本者,公之异母弟也。家居,惟课子弟读书,然不为科名计,与寒素争进取,皆人情所难者。公讳立德,字纯一,号敬修,享年八十有一。铭曰:显允文端,令仪维则。淳笃忠诚,百僚是式。在昔起家,经术文章。彩笔五色,云锦七襄。景运肇开,圣作物睹。公以才征,云龙风虎。特达之知,三锡九迁。画省夕拜,卿月清悬。秋官祥刑,度支判赋。晋陟统均,延登揆路。公忠奉职,翼翼小心。顺承天施,以沛商霖。在野在朝,推公长者。勋茂弥谦,位高善下。温然冬曦,蔼若春阳。光大含宏,行以直方。功成释位,帝优考老。宠以天章,煌煌睿藻,敕下所司,给传护行。都人聚观,歆羡其荣。曰圣天子,特颁殊数。优奖耆俊,匪私公故。完福令名,惟公则有。骏望鸿猷,其传不朽。天不慗遗,皇心愍恻。载锡嘉名,为营兆域。梁城之原,穹窿其邱。公魄妥安,神从天游。赫奕声光,流庆孙子。我为铭诗,昭示无止。
【译文】
康熙三十年(1691年)夏六月八日,光禄大夫、保和殿大学士、杜公病殁于家。临终时,给皇帝所写的表章,送到了朝廷,天子甚为痛悼。赐予僧道诵经两坛超度亡魂。谕令地方官吏治办丧事,谥曰文端。堪称盛世的荣誉了。公之子员外郎恭俊,将于十二月初四日,葬公于宝坻县梁城所的东方高原之上,嘱我为墓撰写铭文。我是公的同科晚辈,少年时曾数次侍奉公在长安官邸中。公超然事先进典范。后来又侍公于朝廷,常见公心诚质朴,功勋显赫,有古大臣的风度,心中羡慕,欲仿效而不能及。我的文章虽不佳,但岂能辞而不作呢?公姓杜,先人居住在镇江府的金坛县。明朝初年,其祖名杜敬,任昭信校尉,随从永乐征战有功,授给梁城所千户世袭职,于是成为宝坻县人。公生时即有奇异预兆,年长后刻苦读书,明朝崇祯癸未年成为进士。幸逢清朝入关建国,经荐举授给中书舍人职务,不久又经考选为兵科给事中。后经过几次变动,又为吏部都给事中。当时天下初定,世祖关心百姓,看到百姓刚刚摆脱水深火热的困境,打算减免赋税,提倡文学,使万民康富,而达到治世升平。但法制尚未建立,四方尚在用兵之际,百姓还要负担各项徭役,有的官吏从中为奸作弊。于是,杜公分条列举这些情况,上疏朝廷说:“古来帝王使天下治平,必由经书儒术开始,应当及时举行经筵,每日讲经典儒道,选择朝廷中通晓经术、行为端正的人为讲官,这样做对于治理天下事大有好处的。”又说:“民间荒地应当丈量清楚,逃亡民丁要审核登记,以此作为根据。请从今以后,对荒地蠲免赋税,要分清数目和款项,预先公布于众,使百姓都知道皇上谕旨,则吏役不能为奸作弊了。”又上言:“赋役用一条鞭之法,既简单又方便。近来因为军务纷乱繁忙,征收柴草粮豆未有定额,往往因临时需要立即开征,百姓不知详细,往往卖妻卖子,只中饱贪官滑吏的腰包,实在令人怜悯。请指示有关部,将草、豆酌定价格,这样可以使百姓事先有个准备。”又上言:“礼部示知群臣,入朝每月不过三次,请于初一、十五,行大朝礼,使群臣能够见到皇上,可以直接向皇上陈述自己的意见。若是臣下见到皇上的机会很少,那就会上下之情不通,并且也不符合作臣子的弼辅皇上的至义。”这些奏议都非常切中实际,因此世祖对公很器重,提拔公为太常寺少卿,不久又晋升为工部右侍郎,转任兵部左侍郎。公去大名施赈,救活很多人,回朝报知皇上,又升入吏部。适值父丧,于是以前任兵部时的旧案降了一级。服满之后,补任太常寺卿,转任大理寺卿、刑部侍郎,不久加太子少保,升为刑部尚书。公任职刑部,号称宽大平和,有时官吏案不当,就退回去令其重审,即使定案适当,也尽量寻找可以不处死的理由,分别上奏。世祖章皇帝,喜公执法公平宽恕,就按照公所奏请的从轻处理,于是更知道公可以重用了。辛丑正月,现在的天子登极,以公乃旧臣,历有声望功绩,七月调户部尚书。当初,公曾为该部的给事中,熟知钱谷出入盈亏,以及官吏从中侵蚀之情,于是奏请皇上饬各部、寺,钱粮皆归户部经收。考成一切皆由省定,不得为奸作弊,官吏只坐理往来文书各事,总核文书内容摘要报告。五月加太子太保,不久又转任吏部尚书。澄清了官吏的委任和升迁制度,使选派官吏的政务得到整肃。丁未年六月,朝廷考核京官,公自请罢免职务,皇帝温言慰留。八年,拜公为内国史院大学士。这时朝廷清平,各种制度完备,皇上以宽大仁慈,使百姓得到休养生息,很长时间里天下可称是太平盛世了。皇上知公为人忠诚,遇事谨慎,坚持大体,所以加以委任。这年,乾清宫建成,选择吉日御临,钦天监奏称,吉神在某方,皇帝不宜由中门进入。公当即应对,面陈迁入新宫,自应由中门入,并称皇帝星位所在,即是吉神,钦天监妄奏是不对的,皇帝以为然。第二年十月,恢复内三院为内阁的称呼,授公保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辛亥,纂修皇帝家谱告成,又任太祖天命太宗天聪的圣训总裁官。壬子七月世祖顺治实录告成,赐给鞍马金币,加太子太傅。癸丑年,考核京官又自请罢免职务,不许。八月,充纂修太宗实录总裁,甲寅十一月,命公去怀柔县相看帝王墓地山陵形势。乙卯年,写仁孝皇后神主。丁巳七月,公到引退之年,陈请去职更加迫切,不得回报。不久,派充册封皇后副使,手持节旃行礼,己未写孝昭皇后神主。庚申年,下旨召赴瀛台,赐给御书一轴,行书唐诗一卷。公以求去未遂,反而得获荣宠,更加惶惧,不久患病,不能视事。这时正赶上云南吴三桂的叛乱被平定,天下正在除旧布新,共议颁布赦罪诏书,公正卧病未能参与。皇帝命近臣携诏书询问他还应增加什么内容,公回答说:“皇上以天地父母之心,连非常细小的地方都想得很周到了,臣愚昧,怎么能随便议论呢?”壬戌正月,皇上赐给群臣升平宴,想到公正告病,特将御宴的肴酒,送到公家中赐给他,并手书诏旨慰问,更是特殊的恩遇了。时间长了,公病未好,又上疏请求告退,言语十分哀恳,皇上不得已,才允许引退,赐公御制送行诗一章,御书勒石心经一卷,怡情洛社图章一枚,柏梁体诗一册,派遣行人护送,允许所过地方驿站驰送,人皆以为荣。公既退休家居,又以太宗实录告成,赐给银币鞍马,加太子太师。二十六年冬十二月,太皇太后崩。明年正月,公赴朝亲临哭奠。上以公老而又病,跪拜不便,命学士张英搀扶着行走,皇帝慰劳,赐给御茶和华丽的绸缎,以表示对公的荣宠和眷恋。公在内阁十四年之久,乃朝廷鼎辅重臣,为海内臣民师表,功德广布于万众,而不谈自己的作为,嘉谟日献于朝廷,缄默不使人知道。幸逢圣时盛业,百官循于职守,天下齐享太平,虽然以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藩叛乱,而以割草猎兽之势,不久荡平。能以忠慎受知于朝廷名为朝臣的榜样,施太平之功业,声望无穷,历事两代皇帝,受到的恩宠,从来没有像公这样显赫的了。古称君明臣良,乃千载一时之盛遇,此言真不虚了。公为人慈祥和蔼,厚重寡言,及遇大事,决大疑,则持正不阿,果断不曲。为御史时,有事即亲奏,不见于章而做的有益处的事更多。公曾掌管刑、户、吏三部,熟悉朝章,遇事有办法,根据过去的经验和做法,参考当时情况,并且集众人之所长,力求做到处理得当。其任刑部时间较长,对于处理各种诉讼案件尤为谨慎。常说:“我在京城待罪为官数年,不可能一点过失没有,但见到一分,则尽我一分职分,以报答圣恩于万一。”他正是怎么说就怎么做的。至于在从政方面,奉公尽职,诚恳出于自然,一心一意辅佐圣明的皇上,施恩布德。以嘉惠海内群民,居心公正,没有远近亲疏的界限。虽然是平民百姓,生平无一面之交的,果真有一技之长,也为之颂扬荐引。公曾为浙江乡试主考,又为礼部会试考官,都可称选人得当。待兄弟更为友善,田房封荫,都不惜推让给兄弟们。历任至庐州知府名立本的,就是公的异母弟,现在家居,只课子弟读书但不是为了科考,与寒士争进取,这都是平常人所难办到的。公名立德,字纯一,号敬修,享年八十有一,铭曰:无愧谥为文端,仪表群称硕彦。仁孝淳厚忠诚,百官奉为模范。昔年振起家声,胸罗史册经典,词舞彩笔,文若飞燕。我朝立国初开,广求朝野贤士,公以奇才荐征,龙虎风云得势。深蒙知遇之恩,官职多次迁升。致居尚书高位,日夜弼献宏谟。刑部执法不阿,户部规划税赋,吏部升降公平。功高晋爵宰辅,惟公克勤职守。遇事谨慎小心,秉承皇帝恩施,洪恩普被万民,无论在朝在野,无不推为长者。功高更加谦谨,位尊对下和善,温言有如冬天的丽日,和蔼又似春天的阳光。性格海涵大度,行止正直端方。攻成解职还乡,皇帝优待耆老。天子宠赐诗篇,煌煌纶音词藻。饬令沿途官吏,传驿护送而行。都中万众聚观,莫不歆羡其荣。都说当今天子,特颂宠荣勋禄,奖励老臣耆宿,岂止为公之故。得享介福令名,唯公兼而皆有。功业威望长留,世代相传不朽。昊天不遗耆英,皇心亦为惨恻,册典赐以嘉名,为公营造墓地。梁城城外高原,筑就浑园陵丘。奉安公之魂魄,神游碧落瀛洲。身后勋名赫赫,流传庆衍子孙。我为书志勒铭,昭示万古长存。
广信守承三杜公墓志铭
通政司 劳之办
杜公,讳恭俊,字承三,别号拙庵,畿东之宝坻县人。太子太师、保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谥文端杜公之第三子也。世籍江南之金坛,始祖以军功袭梁城所千户,遂家焉。高祖,仁;曾祖,朝先;祖,守礼;皆以文端公贵,赠如其官。文端公元配为王夫人,卒,继配王夫人,生二子,均早逝,公之生母则李恭人也。文端公得公也晚,最爱怜之,而公亦岐颖凝重,开敏俨如成人,亲友咸以克家目之。壬寅,授一品荫生,仍事占哔,志图大就。至甲子,奉新例,不得入试,始以家督代文端公应门户事。凡敦宗族,睦亲友,训僮隶,课租佃,皆承文端之志而善将之。及文端公引年,予告所以娱暮景者,几视无形而听无声,问安视膳,一遵古则,未尝不雍怡而乐也。辛未,公薨于家,赐隧赐谥诸恤典,虽皇上优念老臣,褒庞有加,而公之周旋详尽者,可为孝子不匮矣。丙子,授工部都水司员外郎。丁丑,转刑部河南司郎中,于漕事洞悉如老吏,且奉身清谨,人不敢干以私,事到即办,才大而心细,人不知其为少年贵介也。旋丁继嫡母王夫人忧,回籍守制。文端公昆季八人,惟五弟庐州公存;子四人,亦惟公存。公事庐州公如父,凡事请命无间。邑中旧令,欠帑数百金,公蠲租给之。人有鬻女偿官者,代其偿而嫁其女。事之涉于义者无不为;心之期于厚者无不尽。文端公虽贵显,然参赞密勿,不遑谋家。宗祠犹未建,公于庚辰之春,伺驾于县郊,上询知为文端公子,问及遗藁坟墓,深为嘉奖,御书永言惟旧匾额,制自内府,驰颁公家。遂经营宗祠于梁城所。堂序厨库,秩然具备,中悬御书,春秋二祭,观者叹羡。且以叔子继伯兄后,季子继六弟后。呜乎!公于文端公,可谓肖子矣。服阕,补督捕司郎中,升江西广信府知府,束装赴任,便道归家疾作,八日而卒,盖患暑也,且有异征。语云,山致其高则云雨兴焉;水致其深,则蛟龙起焉;君子致其道,则福禄归焉。公在亲为孝子,在弟为友兄,在乡为长者,在国为名臣。乃年不酬学,才未尽展,何欤?若其生平大节,则可缕述已。今以丁亥年四月初三日,卜地于祖茔之东南而葬,且以李恭人附焉。李恭人婉嫕贤淑,事上逮下,罔不合节,且治家能勤,驭身以俭,先公七年卒。公生于辛丑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酉时,卒于甲申年五月二十二日亥时,得年四十四岁。任督捕司郎中加二级,时遇圣恩授中宪大夫,元配李氏,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李公录予女,诰封恭人。子二,长端怡,王孺人出,聘刘氏,巡抚湖北都御史刘公殿衡女;次广怡,穆孺人出,聘王氏,少傅大学士,谥文靖王公熙女;女一,未字,穆孺人出。铭曰,呜乎,是为文端公之肖子,生于是,葬于是,既利既固,以安其嗣。
注:杜恭俊墓志铭作者劳之办,字书升,浙江石门人,康熙三年(1664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户部主事,迁升礼部郎中,后迁贵州粮驿道参议。康熙二十四年升通政史司参议,后迁兵部督捕、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其性格秉直,常直白上奏皇上,陈述自己的真知灼见,从漕运、工程、役夫等多方面都有上疏。
【译文】
杜公,名恭俊,字承三,别号拙庵,京东宝坻县人。太子太师、保成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谥文端杜公之第三子。原籍江南金坛县,始祖因有军功,袭封梁城所千户,遂在梁城定居。高祖名仁,曾祖名朝先,祖父名守礼,皆因文端显贵,受封赠为文端的官职。文端公元配为王夫人,已殁。继室王夫人,生有二子,也都夭折,公之生母是李恭人。文端公有公较晚,所以对公更加怜爱,而公颖慧厚重,聪明爽朗,俨然如成年人,亲友都认为公能克承家声。壬寅,授给一品荫生,仍然诵读不辍,立志成就宏图大志。到甲子年,实行新例,不得参加科考,才代文端公治理家务诸事,凡关于厚待宗族,和睦亲朋训诫僮仆,收取地租这类事情,全都秉承文端公的意志而妥善处理。及至文端公告老还乡,安度晚年的时候,已经耳聋眼花到几乎视而无形、听而无声了,而公每天问安进膳,一切都遵循古礼,始终怡然和乐。辛未,文端公殁于家中,赐葬谥诸般恤典,虽然是皇上优念老臣之意,宠赐从优,而公从中辗转周旋,做得非常周到,称为孝子可以说无所缺欠了。丙子年,授职工部都水司员外郎。丁丑年,转任刑部河南司郎中,通晓漕运的事如同干过多年的老吏一样。并且处身奉职清白谨慎,任何人不敢以私情相求,一有事情立即着手办理,才大而心细,人不知其是少年贵公子。不久遇继嫡母王夫人之丧,回乡守孝。文端公弟兄八人,只五弟庐州公尚在,子四人,也只有公存。公事庐州公如同父亲,凡事无不请命而行。县中卸任的知事,欠公款数百两,公以自家地租为其偿补;有人卖女衣偿还官府的欠款,逐代其偿还并协助嫁其女。涉及义行的事无不竭力,属于善德的事无不尽心。文端公虽然显贵了,然参与朝廷机谋,无暇顾及家事,宗祠尚未兴建。公在庚辰年春季,候圣驾于县城的郊外,皇上问询,知为文端公之子,问及文端公之文集遗稿以及坟墓等,深为嘉奖。皇上亲书“永言惟旧”四字匾额,由内府制成,驰送公家。于是在梁城所建造家祠,以及配房厨库等等,诸般完备。中堂高悬御书匾额,春、秋两祭,观者赞叹羡慕。公又以其第三子过继给长兄为嗣,第四子过继给六弟为嗣。噫,公于文端公,可以说是十分相似的儿子,服满之后,补督捕司郎中,升江西广信府知府,整顿行装赴任,顺道回家时得了病,八天后就故去了,因中暑所致,并且也有异兆。常言说,山达到一定高度能兴云雨,水达到一定深度,必起蛟龙,君子对其道忠贞不渝,身体力行,福禄一定会属于他的。公在亲是孝子,在弟为友兄,在乡是长者,在国为名臣,而生年不永,知识和才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是为什么呢?若看其生平大节,也就可以证述了。现以丁亥年四月初三日,择地于祖茔的东南方而安葬,并以李恭人附葬。李恭人婉顺贤淑,事上待下,无不合乎礼节,并且持家以勤,奉身从俭,比公早七年而卒。公生于辛丑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酉时,卒于甲申年五月二十二日亥时,年四十四岁。任督捕司郎中加二级,适遇圣恩授为中宪大夫。元配李氏,是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李公录予之女,诰封恭人。子二人,长端怡,王孺人所生,聘刘氏,是巡抚湖北都御史刘公殿衡之女;次广怡,穆孺人所生,聘王氏,是少傅大学士,谥文靖王公熙之女;一女,未许字,是穆孺人所生。铭曰:唉!这是步文端公勋德后继之肖子,生于此地,葬于此地,坟茔便利坚固,永绥其嗣。
若洲杜君墓志铭
大学士 张廷玉 桐城人
乾隆三年,岁在戊午,河南直隶陕州知州杜君终于家。越三年,壬戌,君葬有日,其孤奉状来请铭,曰:“仰籍奕世之旧,敢乞一言,以光泉壤,且以垂不朽也。”余念君祖文端公与先文端公,同官于朝,先后赞密勿,爰笃世好。君胚胎先业,出仕亲民,为循良吏,而未竟设施以殁,北平三世,昌黎所悲。余虽综理乏暇,隧道之铭,其奚忍辞。按状,君讳遹文,姓杜氏,字绍衣,号若洲,先世居江南金坛。明,昭信校尉敬,从成祖封燕世袭千户,遂为顺天宝坻人。五世祖仁,高祖朝先,曾祖守礼,俱隐德费耀,祖立德,由进士历官太子太傅,加太子太师,保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谥文端,诰赠三世,皆如其官。考恭俊,以荫补刑部郎中,迁江西广信太守。妣李恭人。君为广信公仲子,生妣穆太宜人出也。少禀颖姿,器局不凡。十岁丧父,偕昆季居丧,读礼尽哀。既长,博观群书,慷慨有经世之略。事母孝,鸡鸣舆漱,毕绅维谨。尤善制举艺,每得佳句,虽老师宿儒弗如也。然而五困棘闱,益厉志不辍,方思博一第以继前人光。而雍正七年,岁巳酉,世宗宪皇帝,稽阅太常,笃念旧劳,加恩世裔,特命引见圆明园。时余在班列,望其趋入拜墀下,既凤仪都雅,及奏对又条达,甚蒙上旨嘉奖,欲畀以民社,以未卒业辞。天子曰:“钦往哉,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竞发河南,以知县试用,历署内乡、郾城、西平、临颍县篆。所在有惠政。时田公为制府,政尚严明,君隐济之以宽。谳诀平允,不以苛法绳民。尤留心地方利病,筑堤捍水,亲行督率,捐养廉以给值。淫雨水发,因堤守护,岁不为灾。其实心任事多类此。十二年,题擢邓州牧,引见温旨训谕,君勉力有加。邓民五方杂处,尚气轻生。君示条教,俾知自尽无抵偿律,民始悔前之为,讼牒清简。制府行开垦,令君察果欺隐者上报。未尝抑民以为己功,他若捐俸以修文庙,重建春风阁、百花洲,以存范文正公之遗迹,创造养济院活民之无告者,一时士庶,称为召杜复出。君顾自谦谢,谓我何能,惟不负此心,庶报国家延赏之恩,守前人清白之风而已。乾隆元年,今天子嗣位,制府富公以“勤敏果毅”题授直隶陕州知州,入见称旨,其治大略如邓州。时陕州城中之水源,引渠以济饮汲,岁久浅涸。君捐资率民疏消,自分水岭注城,三十余里,水常无竭,至今为利。州储谷万余石,发民碾米赈陕省,出入吏易为奸,君较量画一,不累民而弊绝,此皆其治行之可法者。穆太宜人春秋既高,迎养于郾城,后三迁秩,皆奉板舆以从。太宜人寝疾,侍汤药,煮粥糜,必手亲之,昼夜未尝脱冠带。至是疾既笃,乃卜于神,请以其身代,不吉,遂殁于州署。君扶梓北归,哀毁骨立,服未阕而病遂不起矣。呜呼!君自为县令,迁州牧,历任九载,廉洁自持,苞苴无所入。养廉之外,时鬻产以济乏,恺悌之德,及于闾阎,古循吏何以加。设天假之年,其所建树,当更有可观者。惜乎,其遽止此也!君友于兄弟,厚于族属,不妄交游,于所友劝善箴过,一切能沥肺腑,车马衣服与共,不少有德色。更乐成人之美,下逮藏获佃农,咸有恩意。居官侍母少暇,恒手一编,间吟咏以自适。素娴步骑射,发必中的。君之行谊,类有过人者。君生于康熙乙亥十一月初十日,殁于乾隆戊午七月三十日,年四十有四。乾隆七年四月十二日,卜葬于宁邑孟家庄之原,乃系以铭曰:
京兆之族,宰辅发祥。世禄由礼,贻谋孔臧。帝念展勋,用光恩命。墨绶花封,式敷惠政。继迁州牧,荣莅专城。荫棠留爱,酌水明清。读礼而归,居庐致毁,年胡不延,强仕而止。隙驹滋感,宿草增哀。声犹足述,流泽方来。郁郁佳阡,吉卜食焉。铭刊幽室,昭信千年。
注:杜遹文墓志铭作者张廷玉:字衡臣,安徽桐城人。雍正三年(1725年)拜协办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户部尚书。次年迁文渊阁大学士。雍正五年(1727年)改任文华殿大学士,次年改任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清王朝于雍正九年设军机处,张廷玉成为军机处内阁大臣。一直延续到乾隆王朝。乾隆二年(1737年)任保和殿大学士掌军机处,兼吏部尚书,封三等伯侯。
【译文】
乾隆三年(1738年),岁在戊年,河南直隶陕州知州杜君寿终于家。三年后,岁在壬戌,君将安葬,其子携其父生前行状来写墓志铭,说道:“以累代之旧交,请赐给几句话,而使光耀九泉,永垂不朽。”我念及君的祖父文端公,与我家先父文端公,同在朝中为官,先后均赞襄机密,诚属世交。君发育于先人的勋业,初仕即作亲民之官,为循良吏,而未得尽展大才遂身殁,三代未能长寿,韩文公所知也悲感叹惜!我虽然忙于公务而无暇,但为坟墓书铭,怎能推卸。据其行状,君讳遹文,姓杜氏,字绍衣,号若洲,其先世,著江南金坛县。明朝时,做昭信校尉的杜敬,随成祖封于燕地世袭千户,遂为顺天府宝坻县人了。五世祖名仁,高祖朝先,曾祖守礼,均隐居没有出仕。祖立德,由进士历任太子太傅,加太子太师,保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谥文端,恩赐封赠三世,官为文端。父恭俊,以荫生补授刑部郎中,升江西广信府知府。母亲恭人。君是广信公次子,生母是穆太宜人。资质聪明,气宇不凡。十岁遭父丧,和兄弟们一起居丧读礼尽哀。现长大,博览群书,胸怀慷慨而有治世的雄心。侍母至孝,天亮备好洗漱用具,衣冠整束奉侍谨慎。尤其善于科举文章,或有佳句,虽老师宿儒也比不上,然而科考五次均未得中,更厉志不息,想考取功名以继先人之光。而雍正七年(1729年),岁次己酉,世宗宪皇帝,检阅太常寺以往曾经任职的官吏,笃念文端公昔日功劳,加恩其后裔,特命在圆明园接见。这时我正在园中驾前列班,望见其趋拜丹墀之下,仪容雅重,回答皇上问话又很流畅准确,甚蒙皇帝嘉奖,想赏以官职,以读书尚未卒业推辞。皇帝说:“你只管放心去,天下没有先学会生孩子而后才出嫁的,”于是便派往河南,以知县试用。历署内乡、郾城、西平、临颍等县知事,所在地方都有惠政。当时田文公镜为制台,施政力求严明,君暗中调济以宽。诉案公平,不以严苛之法束缚小民。更留心地方公益公害的要政,建筑堤埝防御水患,亲自督率整顿,捐出自己的俸银,支付材料与工费。雨季发水,因有堤围护,年年不再为灾了。其实心实意任事,大多如此。十二年,提升为邓州知州,引见时,皇帝温言谕勉,君亦自励不懈。邓州之民,五方杂处,争强斗气,舍命轻生的事常有。君教以法律,使其知道自杀者没有令人抵偿的律例,州民才恼悔以往的所为,从此诉案减少了。制府令州民开垦荒地,令君察看果真有欺瞒隐匿的及时上报。公未曾以压抑百姓而为己功。其他如捐自己俸银修文庙,重建春风阁、百花洲,以保存范公仲淹的遗迹;创建养济院,使无依无靠的穷人得以生活。一时间士民都说两汉之南阳闲贤太守召信臣、杜诗又来了。而君只是谦逊地说:“我有何能呢?惟有不负此心,以报国家的洪恩,恪守先人清白之节而已。”乾隆元年(1736年),现天子登极,制台富公以“勤敏果毅”四字题授直隶陕州知州,报请得到批准,其治理陕州大略如同邓州。当时陕州城中的水源,是通过沟渠从城外引来的,引渠年久淤浅。君捐出俸禄率民修浚疏导,从分水岭注入城中,三十多里水常不竭,至今尤称便利。州中储谷一万多石,发交人民碾米赈济陕省,因量出量入时奸猾役吏容易作弊,君较量准确划一,既不累民,而作弊的情况也被杜绝了。这些都是他在施政方面可供效法的。穆太宜人年岁已高,便迎养于郾城官邸。后来二次升迁,公随侍太宜人乘轿从行。太宜人患病,侍奉汤药,备膳煮粥必亲手经理,昼夜未曾脱过衣裳,及至病重,乃占卜于神,请以自身代之,不见好转,遂殁于官署。君扶灵柩北归,哀痛异常,形销骨立,孝服未满而病遂不起了。呜呼!君自从为知县,升知州,历任九年,清廉自守,贿赂不收。除了俸银之外,时常典卖产业以接济不足。其和蔼近人的美德,惠及乡里街邻,即使古之循吏亦无以复加。如果老天给以年华,其所能树立的功绩,一定会更可观了。可惜呀!其骤然停止于此了!君对兄弟友爱,待宗族亲厚,交游慎择,对于朋友、奖誉美行,劝勉过失,所说的都是披肝沥胆之言,车马衣物共用,而面有德色。更乐于成人之美,下至仆役佃农,待之都有恩德;理政、侍母稍有余暇,常手握书卷,吟咏自适。素常对于步、骑射就很娴熟,射必中靶。君之一生行止,有很多过人之处。君生于康熙乙亥年(1695年)十一月初十日,殁于乾隆戊年(1738年)年七月三十日,终年四十四岁。乾隆七年四月十二日,卜葬于宁河县孟家庄的高地上,乃系之以铭曰:
京郊儒门望族,宰辅由此发祥。功业出于诗礼,遗泽子孙绵长。皇帝展念旧臣,宠遇荣膺恩命。佩印传骑而来,大显宏才惠政。从而提升知州,权衡主宰专城。政简爱及棠荫,身廉洁比泉清。扶梓归而守制,庐墓照悲身毁。苍天何不假年,正当壮年而止。时如白驹过隙,图留宿草增哀。伟政宏猷是述,子孙食报方来。陇邱郁郁葱葱,礼葬酒肴是献。铭刻幽室之中,昭信百代千年。
庐州守华升杜公墓墓志铭
侍郎 王之枢
按:杜立德胞弟杜立本官至庐州知府,其坟墓选在蓟运河东今苗庄乡捷道沽村。现将乾隆版《宁河县志》刊载的墓志铭刊录如下:
杜公,讳立本,字华升。先业为金坛人,始祖以军功世袭梁城所千户,遂为宝坻人。高曾而下,悉以文端公贵,赠如其官,行事俱载文端公墓志中。公行五,母为刘太恭人。少受天颖,读书日进。年十七,补博士弟子,旋丁赠公忧,时染疾卧床匝月矣。闻变,披跣哀号,伏苫次,勺水粒米,杖而能起,如是者疾返愈,人咸惊为孝感也。文端公回翔台阁,受两朝圣主之知。自大冢宰荐登政府,公虽不废占哗,然往来京邑,于京则任赞佐。于家则任督理。训诫宗人,无有招摇耀治,竿牍于县吏者,约束僮仆,无有鲜衣怒马,呼饮于酒家者,至今称家法之善,推杜氏焉。遇今上即位覃恩,文端公笃念同气八人惟公在,遂以公名上胄监。己未,授刑部陕西司员外郎,奏谳无所阿徇,一轨于正。辛酉,恭送仁孝皇后梓官,事毕赐宴及币。四月转户部山西司郎中,奉职愈谨。癸亥,以积次出为江南庐州府知府。文端公方致政里居,刘太恭人亦春秋高,公恋恋不欲行,曰:“吾不欲以叱驭易南陔拥麾违雁序也!”太恭人及文端公皆责以大义,始勉强就道。庐州虽江南大郡,然濒江带山,地瘠民悍,征求科派,率官一而吏十,故刁民藉为口实,讼讦无虚日。公下车,即革牙帖之陋规凡千余金。详慎刑狱,无枉滥者;推求民隐,无陈滞者;兴学校、严潦属、绝苞苴,尤急于荒政。遇岁歉煮赈、请蠲、缓征、宽役,一以古循吏之道治之。悃倡无华,不为矫异,庐之人,勒碑颂之。后以微累罢,人咸欲公往白当事,可宽其咎,公曰:“吾不奉菽水十一年矣!郁郁居此,望云兴叹,纵官三公,曷若归侍高堂之为乐耶!”图书数卷,萧然抵家,入观太恭人则色喜,出对姻友则神畅。课田园,督种植,洽宾友,睦宗族,澹泊自甘,乐天知命。枚藜布褐,往来田坂间,遇之者,不知为五马贵人也。上事太恭人孝养愈诚,衣膳必视,先意承志。庚辰,伺驾县郊,天语褒询,往返迎送,日事鞍马,不以为劳。癸未,刘太恭人告变,公年已六十七矣,哀毁悲号,尽礼有加。盖天性笃孝,老而弥挚如此。公性好施与,归里后益甚。邑常遭水歉,公捐家粟数百石,以周亲友邻里之贫乏者。或曰:“是宜留为来岁之备。”公曰:“邑之人非吾子侄即姻娅,人饥,吾能独饱乎!”一无所惜。丙戌岁,里之人方将为公举七秩之觞。乃于三月十三日得寒疾,至二十三日遂卒。元配郁恭人,婉淑而恭勤,事上逮下,克尽妇道。先公二十年以丁卯八月十三日卒,公念之甚,遂虚正室不复设。公生华胄,而淡以居心,敬以莅事,敦笃孝弟,而姻睦视族,是皆可志也。公生于崇祯丁丑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亥时,卒于康熙丙戌年三月二十三日巳时。子四人,恭采、恭揆、恭睿、恭伟,女三人,孙铨。铭曰:王陵旧族,惟杜与韦。奕世滋大,实繁东畿。炜煌文端,辅帝衮衣。公实继之,双凤齐飞。五马出守,一琴来归。上寿全福,似公者稀。风溁水聚,神其式依。
【译文】
杜公,名立本,字华升,祖先是金坛县人。始祖因立有军功,授世袭梁城所千户,遂为宝坻人。高祖、曾祖以下,都因文端公显贵,封赠如其官衔,生平事迹已俱载入文端公墓志中。公排行第五,其母是刘太恭人。少时天资聪慧,读书日渐进步,年十七,补为生员。不久遭父丧,适时正患病卧床已有一月了,听到此信,披发赤足号泣不止,匍匐于草垫之上,每日吃的东西很少,扶杖才能起立,就这样病反倒好了,人们都惊叹地认为这是孝思感动的。文端公转任各部尚书,受到两朝圣主的知遇,由吏部尚书登入内阁。公虽不废读书制艺,然而往来于京畿乡里之间。在京则辅佐赞襄,在家则督理家务,告诫族人,从来没有招摇炫耀和干预县衙官吏公务的。约束僮仆,没有敝衣驰马,在街市上喊叫或在酒肆中哄饮的。到今天称家法之善美,都首推杜家了。遇到当今天子即位施恩,文端公念及兄弟八人只有公在,遂以公名呈上。康熙十八年(1679年)授刑部陕西司员外郎。公断案好不阿附徇情,一贯秉公正道。辛酉年,恭送仁孝皇后灵柩安葬,事毕,赏给御宴及币帛。四月,转户部山西司郎中,任职更加谨慎。癸亥,以班次出任江南庐州知府。适时文端公告老回乡,刘太恭人年岁已高,公因此恋恋不忍赴任,说道:“我不想以黄堂五马之荣,而背孝子之心;列斾推麾之贵,而违弟兄之情。”太恭人及文端公皆以应为国事尽力的大义来劝他,才勉强赴任。庐州虽然是江南的大府,然而临江负山,地既贫瘠,民也刁悍,所有征派税赋,大都是官取其一而吏则取其十,所以刁民讼痞藉为口实,缠讼无已。公到任后,即革去“牙帖”的陋规,免去帖费一千多银两。他审慎诉讼案件,从不枉法和滥用刑;访求民情,使之上通下达;遇灾年,施赈放粥,请求蠲免或缓刑征税赋,宽免徭役,都如同古代循良官吏那样办理。诚恳质朴,不哗众取宠,更不作矫饰之态,庐州人,立碑颂扬。后来因小事牵连而被罢官,人们都要公亲自向主管人当面诉说,这样对他的处理可以放宽,公说道:“我未侍奉老母已十一年了,心中闷闷不乐地在此居住,经常望着天上浮云而感叹,及时我官升极品,如何回乡侍奉高堂老母以为乐趣呢?”携得数卷诗书,行囊萧索而抵家门。入堂拜见太恭人则喜形于色,出外遇到亲戚朋友们则精神欢畅。管理田园,督促耕种,宾朋融洽,宗族和睦,甘心淡薄,乐天知命,拄着藜杖,穿着布衣,往来田园阡陌之间,遇见他的人,不知道他曾是黄堂五马的贵人呢。侍奉太恭人以尽孝养之责,更为诚挚。吃穿必亲自检视,先意顺从母亲之心。庚辰年,伺候圣驾于县城郊外,帝语褒扬和询问,公往返迎送,日事鞍马,不以为劳累。癸未,刘太夫人病殁,公年已六十七了,哀恸悲号,极尽仪礼,此乃天性纯孝,年老而更为诚挚。公性好施舍,还乡后更甚。县中常遭水灾,公捐出家中粮谷数百石,以周济邻里亲友当中的贫困户。有的说:“这粮应该留作明年的储备。”公答道:“县中的人不是我的子侄即是我的亲戚,他们挨饿我能独自吃饱么?”毫不吝啬。丙戌岁,乡里的人们正准备为公举办七十岁庆典,而公于三月十三日染寒疾,到二十三日遂卒。元配郁恭人,贤淑恭谨,上事翁姑,下侍子侄,都能克尽妇职,早于公二十年在丁卯年八月十三日卒。公笃念结发之情,遂不再续正室。公生于宦门华裔,而心甘淡泊,恭谨处世,善事兄长,和睦亲族,这些都是应该记述的。公生于崇祯丁丑年(1637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亥时,卒于康熙丙戌年(1706年)三月二十三日巳时。有子四人:恭采、恭揆、恭睿、恭伟,女三人,孙一人,名铨。铭曰:豪门旧族,首推杜、韦两家。盛世远滋,繁衍在京畿。功业起自文端公,辅佐皇帝治理天下,公又继承他,如双凤齐飞。出为黄堂太守,只携一琴归来,高龄享受全福,如公这样的太少了。斯处风水集聚,魂魄其来依。
知识出处
《清初良相杜立德》
出版者:天津古籍出版社
本书主要讲述杜立德的个人事迹,内容包括:梁城阁老;初登仕途;倡议经筵;反对圈地;改革朝仪;推行鞭法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杜立德
相关人物
杜守礼
相关人物
杜恭俊
相关人物
杜立本
相关人物
杜遹文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宁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