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村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古代巨泽七里海》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910
颗粒名称: 战国时期村落
分类号: K928.5
页数: 2
页码: 87-88
摘要: 本文讲述了七里海库区范围的村落名称和特征,这些村落一般位于高土坨子、土岭子或高地上,这些地方是在大禹治水时期形成的。文章还介绍了七里海与黄河入海的关系,以及天津滨海贝壳堤的位置和七里海的历史。文章引用了考古资料,指出七里海地区的高土台上有战国遗址,表明这个地区形成于战国以前。此外,文章还介绍了七里海村落的名称和特征,强调了这些村落都与湖泽水泊岭地相关连。
关键词: 战国时期 村落 七里海

内容

七里海库区范围的村落,大都座落在高土坨子上,或分布在突出地面很高的土岭子上。因而以坨、岭、台为名的村落较多。这些土岭、高地、垄岗是怎么形成的呢?这要追溯到4000年前,夏朝的大禹治水,他疏导黄河从天津平原入海,沿着太行山东麓开辟一条水道,把黄河水引到渤海湾入海。当时黄河入海多道河流漫流,水势夺道入海,成为九河下稍之地。所谓“九河”是河流分支乱流入海形象数字,并非真有九河。这次黄河从渤海湾入海,历史上称为“禹贡黄河”。禹贡时期,就是大禹把天下划分九州,每个地方都要按地域特产纳贡。“禹贡黄河”流经的地方,就出现了大量的垄岗岭地。“禹贡黄河”与七里海有什么关系?黄河入海造就了东丽区、津南区大面积的三角洲地带。据《天津古史寻绎》所说:“禹贡黄河三角洲北侧止于七里海。”天津滨海贝壳堤也止于七里海。这说明在大禹治水时期,七里海已成陆地。并说:“这个地区有一道道‘岭地’,包括宁河县俵口,经洛里坨至岭头的岭地,西堤头经东堤头、造甲城、王台至傅台的岭地,贯庄经山岭子至赤坨的岭地,都由一些高大的黄土台断续相连构成,……许多土台上发现有战国遗址,如俵口、造甲城、王台、傅台等,表明形成于战国以前。”这是考古学界依据考古资料得出的论断。大海北、桐城、岭头和东西塘坨等地,是湖泊经济发展较早、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最晚在战国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和聚落出现,不然不会在这一带发现大规模的战国和秦汉时期的古墓葬群。特别在大海北和岭头发掘出土的西汉城邑,具有相当规模,这是该地区经济发展和人口集中的重要历史证据。
  七里海村落的名称和特征十分鲜明,一般都和湖泽水泊岭地相关连。1844年手绘《宁河图说》在描绘村落时,不管村落大小,都突出标出村落的高台子轮廓,彰显洼地中的台或垄岗。现选刊几幅,并附相关图说,供读者品味。

知识出处

古代巨泽七里海

《古代巨泽七里海》

出版者:线装书局出版

本书讲述了古代巨泽七里海包括开篇语、当代七里海简介、七里海成因年代、《水经注》中的七里海、七里海的牡蛎堆积、牡蛎堆积与蚝山、七里海名称考、七里海考古、七里海考古待解之谜、元代屯军地等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七里海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