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海泄海的蓟运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古代巨泽七里海》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905
颗粒名称: 七里海泄海的蓟运河
分类号: K928.42
页数: 4
页码: 59-62
摘要: 本文讲述了蓟运河是历史上著名的漕运古道,其下游段至今仍保留着漕运时期的原始风貌。该河流弯弯曲曲,风貌十分奇特,因旧时漕运自北塘上达蓟县故名。除了漕运,蓟运河也是军事屯田和盐业运输的重要航道。历史上,蓟运河曾多次进行疏浚和修复,以保障其通航能力和运输安全。
关键词: 七里海 泄海 蓟运河

内容

蓟运河弯弯曲曲绵延三百多公里,在北塘口通向渤海,它是七里海泄洪的唯一通道,下游就是汉代鲍丘水的入海故道。它弯弯曲曲巧琢天工,风貌十分奇特。这是历史上无可争议的千年漕运古道。据1988年商务印书局出版的《辞源》“蓟运河”辞条曰:“蓟运河在今天津市北塘口入海,为古鲍丘水入海故道。因旧时漕运自北塘上达蓟县故名”。清代,怡贤亲王在《京东水利疏》中,把白河、蓟运河、潞水和滦河,列为京东四大名河。目前,蓟运河下游段仍然是河深水阔,两岸芦苇丛生,植被葱茂,湾道沽汊纷呈,还保留着漕运古道的原始风貌。
  许多历史名河,由于土壤和植被遭到破坏的缘故,有的河道变窄,有的淤湮,有的成为季节性河流,只有蓟运河“昔无浚治”,呈现的那些数不清的河湾,真似天工巧琢一般,非一般河流可比。蓟运河究竟有多少湾儿?古人有调查过的,当代也有热心人调查过,但都说不清楚,所以史书上也没有留下具体的数字,像九道湾、九十九道湾等,这都是形容湾道多的形象数字。在天津市地名普查期间,曾有人专门研究过蓟运河道为何有数不清的湾儿?发现蓟运河不仅湾道多,而且河套、大小河叉相通连,有时竟找不到哪个是主河道。如旧宁河县城四面被蓟运河环绕,人们觉得十分神奇。但更为神奇的是旧宁河县城北的田庄坨(汉代遗址保护地)西北,由蓟运河环绕的北岳庄和青泥庄,真象天然的玉带把村庄围在其中,加之芦苇丛生,就是乘船顺河考察,也难分清哪是蓟运河的主河道。据清泥庄的老人介绍,当年日本鬼子搞清乡扫荡,就是不敢进这个村,这里就是一个由河道组成的迷魂阵。
  漕运,泛指水路运输。蓟运河漕运始于东汉末年,汉相曹操平定中原及河北的袁氏兄弟以后,塞外少数民族经常越边侵扰。东汉末年“乌桓(丸)侵幽州,掠汉民十余万户,曹公将征之”(《汉书·魏太祖传》),曹操为了将兵源及军需物资北运,开挖了两条漕渠,一条是由青县开始,引滹沱河水入天津海河,曰“平虏渠”,(史称“引滹沱入泒”)再由北即今南运河青县至天津段。再由海河北接,经武清、宝坻、插入泒河,名“泉州渠”,从泒河转运蓟州。
  三郡乌桓的大本营在辽西柳城(今朝阳市),曹兵从蓟州出发去柳城,多是崎岖山地和沼泽洼地,行军困难。曹操又于泉州渠入泃河之口处,向东开凿“新河”一条,经三岔口、新安镇、玉田、宁河(江洼口)、丰润、唐山、插入滦河,转玄水(青龙河)可直抵柳城。这是最初从天津达蓟县,从陡河口直抵乐亭、辽西的两条漕运航线。曹操用心深远,深虑塞外少数民族之患,于长城沿线驻有重兵,为减少南粮北运之劳,大力推行军事屯田,这两条兴旺一时的漕运航道,后来则成为屯田水利灌溉的设施。
  东晋以后,各派力量分割,漕运事业面临泯灭。直到李唐王朝统一全国,为防止北部契丹、奚等少数民族南扰,于蓟州三镇驻有重兵,军需粮饷主要来源于江淮。当时,驻军指挥中心在蓟州镇(现三屯营),也是粮饷屯集之所。当时由江淮至蓟州的漕运航道是由山东登州(今蓬莱县)入海,抵平州(昌黎)之乐亭入滦水达蓟州镇(三屯营)。
  由于海运遇风多难,年损船数百艘,粮饷数百万石,而且路运费时。神龙三年(707年)沧州刺史姜师度,效法魏武帝(曹操)傍海凿渠,由天津北塘河口与魏武新河接连(即今蓟运河八门城以下至北塘河口段),使江淮漕运经南运河入海河,转蓟运河,入还乡河由鸦洪桥入州河,直达三屯营。这条航道,亦名“平虏渠”,既避海险又缩短航程。
  辽金时期,是蓟运河航运事业最兴旺时期。那时滨海一带煮盐业十分发达,盐为国宝,榷盐收入为国库主要来源。从后唐开始,芦台、越支(丰润南)两大盐场所产之盐,均集中宝坻贮存,曰“新仓”。置“榷院”建“盐仓”,凿河通航,转运漕盐。
  是时,运粮航道有三条,后人统称“萧后运粮河”。现黄庄洼的南、北羊码头、大、小章码头等村,均为当时航船憩脚、避风、转运的要地。第一条航道,由芦台上溯,经七里海、潘庄、东淀,转而北行,经黄庄洼的南、北羊码头,大、小章码头,牛蹄河、过黑狼口、三十家子、八间房、蛤窝、泗河、口东,由节流水关入城至泮池(今宝坻县城大礼堂前)。经“榷盐院”(今大礼堂)检查上税后,通过串城河出开源水关入百里河西务,过香河县直达通州,上溯顺义、密云等县。这是辽金时期的一条主要航道。
  第二条,由黑狼口分航,经西河口西行,过中登、庞桥头、秦各庄、阎各庄,再西经小口哨,入香河县薄池河,到大龙湾(今宝坻县城土门楼)转入北运河,上通北京,下航静海,或入永定河,或入南运河,或入子牙河。这条航道到元时即废弃其最上段,经清雍正年间修复即青龙湾河,通七里海,转罾口河入蓟运河。
  第三条即今蓟运河,上溯滹沱河,入古鲍丘河,经三河、平谷达密云。
  元灭明兴,蓟州之镇又为戍边重镇。蓟运河成为唯一的漕运航道。据明史载,每年由江淮漕运蓟州镇粮饷达三百五十多万石,蓟运河漕运业又发展起来。
  清朝以来,蓟运河的航船仍然不断,清东陵建筑之材料,主要依靠蓟运河漕运,同时民运船只也往来不绝。日伪时期,并有客运拖轮,每日往返于蓟县、天津之间。蓟运河是自然河流,其形奇特,后附两图分别是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蓟运河形貌示意图和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蓟运河形貌示意图。

知识出处

古代巨泽七里海

《古代巨泽七里海》

出版者:线装书局出版

本书讲述了古代巨泽七里海包括开篇语、当代七里海简介、七里海成因年代、《水经注》中的七里海、七里海的牡蛎堆积、牡蛎堆积与蚝山、七里海名称考、七里海考古、七里海考古待解之谜、元代屯军地等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七里海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