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七里海泄洪疏水渠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古代巨泽七里海》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903
颗粒名称: 古七里海泄洪疏水渠道
分类号: K928.621
页数: 3
页码: 51-53
摘要: 本文介绍了宝坻县境内的五条河流和两条减河,它们是青龙湾引河、筐儿港引河、罾口河、宁车沽东西引河,主要作用是疏泄七里海之水。其中青龙湾引河和筐儿港引河都是辽代萧太后的运粮河,具有悠久的历史。这些河流现在虽然已经失去了行洪的功能,但它们在古代对当地的水利和交通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外,文中还介绍了玉皇阁和辽代在七里海设立的避暑禁宫,以及这些历史遗迹的情况。
关键词: 七里海 泄洪 渠道

内容

建国后开凿了潮白新河之后,宝坻县境水患是解除了,但七里海泄北部众山川之水的功能削弱了,原有的引洪渠和泄洪渠日趋淤塞,七里海也日渐萎缩。古代有几条引洪渠和泄洪渠,它们的方位流向和作用怎样?这是本章要向读者交代的。古代共有5条河流疏泄七里海之水,当地称五河。有2条导洪河,3条泄洪河。古代称具有疏导功能的河为“减河”,会有减轻分流水势之意。
  青龙湾引河。泄宝坻境内的山洪之水入七里海。“在县西北七十里,由宝坻东淀庄,至宝宁分界之大道,流入县境,经潘庄入后海,注七里海,后经淮渔淀入曲里海,东南抵宁车沽,会西引河合流,入蓟运河归海,计长四十五里。雍正八年开,时因河西务一带,水涨漫决,故于青龙湾建坝四十丈,开挖其河,以分其势,区划有法,水不为灾。”(据《宁河县志》光绪六年)
  但青龙湾河是一条古老的河道,它是辽代萧太后的运粮河。
  是雍正八年开浚(1730年)而不是开凿。青龙湾河的名字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但从正史典籍记载看,青龙湾河与传说无关。其原名叫大龙湾。据《日下旧闻考》记载:“香河县境南有大龙湾、小龙湾二水,夏秋始合流,经宝坻界,入七里海。相传辽时海运故道。大龙湾今名青龙湾,在城南四十里。”
  筐儿港引河。“在县西九十里,由天津塌淀至堤头津宁分界之石桥南,流入县境,经赵温庄、造甲城至王家台入七里海,又东过罾口河抵南涧沽入蓟运河,计长五十里。乾隆十一年开,是时兴修水利,部议以塌河淀受北运河之水。”(据《宁河县志》光绪六年)这条河主要泄北运河之水,减轻海河的泄洪压力。于乾隆二十九年,又奉文重新疏浚。
  上述两条导水引河,也称减河,主要泄入西部和北部之水,两条引河也称“东引河”(青龙湾河)和“西引河”(筐儿港河)。《宁河县志》有按,“东西二引河,始开年月无考。”因而,它们应该是古老的河道。
  《畿辅通志》说原有旧河道,从塌河淀有小河一道,出西堤头,入七里海。“考《通志》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那时就知道,大约这条河早已有了。小渠小港,也无从考据它们起始于何年。”
  罾口河从东堤头,入七里海,过邢家坨到南涧沽入蓟运河,泄七里海之水。从堤头算起全长50里。始开年代无考,乾隆十一年(1746年)开浚,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重浚,道光四、五两年(1844年、1845年)重修。
  宁车沽东西引河两条,一条从七里海淮渔淀到宁车沽,叫西引河;一条从曲里海到宁车沽,叫东引河。河流从宁车沽庄中穿过,把村落分成两部分,叫东宁车沽和西宁车沽。两条引河把七里海的水排泄入蓟运河。上述五河故道尚存·因潮白新河的开凿,其行洪功能已废。
  辽代在七里海设有避暑禁宫,在武清的黄花店(原名皇后店)设有惩罚嫔妃的冷宫。原名皇后店地处宋辽边界前线,有辽运河及龙凤河沟通七里海。《东安县志》记载:“省都宫在安次南,辽会同中建,以禁嫔妃之有犯者。元时屡迁废后于其地。今属武清县,俗名皇后店。”辽重熙年间建设的玉皇阁(无梁阁),风格独特,和丰润县车轴山的辽代重熙年建设的无梁阁形式风格一样。这两座辽代寺观都在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中震毁。1993年,天津市人民政府把玉皇阁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按原样恢复重建。下面是笔者采访拍摄的几幅照片。
  1.辽运河故道,在武清梅厂经筐儿港、青龙港入七里海。
  2.玉皇阁及碑文

知识出处

古代巨泽七里海

《古代巨泽七里海》

出版者:线装书局出版

本书讲述了古代巨泽七里海包括开篇语、当代七里海简介、七里海成因年代、《水经注》中的七里海、七里海的牡蛎堆积、牡蛎堆积与蚝山、七里海名称考、七里海考古、七里海考古待解之谜、元代屯军地等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七里海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