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六年特大水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古代巨泽七里海》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901
颗粒名称: 嘉庆六年特大水患
分类号: X43
页数: 6
页码: 42-47
摘要: 本文讲述了本文介绍了嘉庆六年(1801年)直隶省的特大水患,这次水患使直隶全省九十多州县遭灾,宁河、宝坻、香河和武清四县是重灾区。水患导致大量农田房屋被淹没,难民人口增加,给当地带来了严重的灾难。文章还介绍了嘉庆皇帝亲自审核宁河灾情,并惩罚了巡查救灾不利的大臣。
关键词: 嘉庆六年 水患 宁河镇

内容

从历史文字记载看,老县城宁河镇是一块高埠之地,只有清嘉庆六年(1801年),被特大洪水淹泡全城,称为历史水患之最。清代光绪六年(1880年)编修的《宁河县志》,对嘉庆水患只字没提。嘉庆皇帝连发四十余道赈灾的圣谕,竟一条没有记载。在“宸翰”篇中从乾隆朝至道光朝都有内容,唯独嘉庆朝成了“断代”。其实这次水患由嘉庆皇帝亲自审核宁河灾情,有三名巡查水灾不利的京师大员,在宫廷受到皇帝斥责和责罚。《宁河县志》从嘉庆三年(1798年)到十二年(1807年),竟有6位县令的姓名失考。是大水淹没县城使文书档案缺失而致吗?笔者怀着探奇的兴趣,从多方面查阅史料,终于完整地了解到这次特大水患给宁河县带来史无前例的灾难。现整理成文,奉献给读者。嘉庆六年(1801年),六月初四日(7月14日)到六月十九日(7月31日),直隶省半个多月大雨连绵,北运河、海河、蓟运河、滦河等各大水系承受洪水量过大,到处漫溢决口,城乡成为一片泽国,天津城墙淹没二十余阶,京师进水,逃难到京城的难民人满为患,宁河县城历史上第一次被大水淹泡。北京难民情况,据顺天府尹汪承霈奏报:“连日水势未消,臣等每日仍分往散赈,永定门外,人数虽亦日渐增多,不过递增至一千七百八十五名,惟右安门外,较前多至数倍。臣等逐加细询,实系各村庄田禾房舍俱被漂没者”。“右安门关厢亦以水侵累日,觅食维艰,咸来求赈。现在被灾男妇统计一万八九千人。”
  这次水患,使直隶全省九十多州县遭灾,宁河、宝坻、香河和武清四县是最重的灾区。据宝坻县禀报,“宝坻县受鲍丘、窝头、蓟运等河水漫溢,城乡平地水深五六尺不等,高地洼地俱已被淹。”据巡查大员阿隆阿六月二十三日(8月2日)奏报:“十八、十九、二十等日(7月28、29、30日),复值大雨滂沱,查过地方又有续淹之处……香河则受牛狼山与运河漫溢之水。宝坻、宁河又处下游,兼受蓟运河、鲍丘等河灌注……武清在通州西面,其城两侧当永定河下流,城东则为运河之下马头、下坡庄等处陆续共开堤工五道,一片汪洋……虽海口切近宁河,因水势太盛,一时骤难归海。查得武清、宁河、宝坻被灾最重,香河尚较稍轻。”宁河县在7月24日的一场大雨,全县高洼地亩全部被淹,平地水深五六尺,高埠地方三四尺不等。据六月二十九日(8月8日)直隶总督熊枚奏报:“宁河县被水成灾,现在被水淹最重约一百二十余村庄,次重约八十余村庄……旋据宁河县禀报,本月十四日(7月24日)连日阴雨。二十日(7月30日)自午夜至亥,更加淫雨如注。水势骤长,注地水深一丈二三尺,高地亦有七八尺不等。现在虽未淹毙人口,而该县并无城垣,业已漫及城内。”宁河县是重灾区,从京官巡查大臣阿隆阿等奏报中可见:“初九日(7月19日),起程驰赴通州……由通州至燕郊二十五里,行人俱驾小船来往。闻得三河所属被水不过数村,惟宁河、香河、武清、宝坻等被水较重。”这是初期,随着淫雨连绵二十余日不放晴,各地北部上水骤临,房舍被淹,淹毙牲畜及人口无数,呼救和难者彼彼皆是。
  这一年,乾隆太上皇死后刚两年,诛除和珅一年以后,朝纲正气上升,皇帝亲自指挥救灾,二品以下京官大员,都派往各地巡查,用船抢救灾民,宁河城被水淹之后,一些大族曾外迁不少。
  嘉庆五年(1800年)朝纲为何振兴?这与诛除贪相和珅有关。和珅在朝位居大学士兼军机大臣二十多年,直到嘉庆四年(1799年)受乾隆皇帝恩宠,多少朝臣都弹劾不动倒他。据史书记载,“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三日,高宗(乾隆帝)崩,”嘉庆帝利用御史廣兴、给事中廣泰、王念孫等弹劾和珅,“即日夺职下狱,寻赐自杀。”谕令抄没家产。其家中抄出的财产,清末学者裘毓麐在著述中有过统计,当时估价者“已值二百二十三兆两有奇。”“甲午庚子两次偿金总额,仅和珅一人之家产,足以当之。政府岁八七千万,而和珅以二十年之宰相,其所蓄当一国二十年岁入之半额而强。”书中说,法国路易第十四,为世界富有者,其私产“亦不过二千余万,”而和珅私产相当于路易第十四的四十倍。
  所以贪相被诛除,朝野人心大快,一些著名的儒家良臣受到重用。如大学士刘墉,吏部尚书纪昀(纪晓岚)等,都在佐理朝政。所以,嘉庆皇帝对直隶水患的抗灾赈济工作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区区宁河县,皇帝竟亲自审核过问灾情,并当廷责罚数名巡查救灾不利的大臣,实属罕见。但地方史书却失于记载。
  嘉庆六年(1801年)六月,嘉庆皇帝给内阁圣谕称:“派往东路厅勘查灾情的大臣阿隆阿、张端诚,既然已经看到武清、宁河、宝坻受灾严重,特别是宁河县的村庄都被淹浸围困,这二人也曾接到朕续降之旨,但并不督同地方官吏即时开仓救济灾民。经朕当面质询,转称民间尚有新麦可以暂时糊口,此时不必赈济。”皇帝在圣谕中批驳:事情绝非是这样,他举例京师的大兴、宛平两县,今年麦秋收成并不好,朕早已降职给予赈济。而且各村庄突然遭受洪水之患,房舍全被淹没了,即使夏收有些新麦,哪有不被大水漂失之理。皇帝斥责阿隆阿、张端诚,竟在朕面前胡言,是何道理?
  圣谕云,从本月十七日降旨,让二人查勘东路事竣即到天津察看水情。皇帝斥责说:“其意不过欲借此回家看视耳!”上谕按视察施赈的功过,分别处理了8名京官。兵部侍郎台费荫(满)和左都御史陈霞蔚等二品大员,“著交部(吏部)议叙”;三品大品窝星额、广兴交吏部“议处”;到宁河、宝坻查勘灾情的京城三品大臣阿隆阿和张端诚,“著交部严加议处,”仍令二人,即刻到天津勘查灾情,规定“不准归家,亦不准驰驿前往。”对礼部侍郎恩普和范鏊负责的地区,因地势较高,没有被淹,二人无功无过,即“无咎无誉。”做为皇帝能下如此详实内容的圣谕,全靠掌握灾区的实际情况。
  这次特大水患给嘉庆王朝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滨海盐田尽被冲毁,天津河东李公楼盐坨56坞存盐冲化。清朝政府从多方面筹集资金和粮食用于救济灾民。除从库拨赈银一百五十万两和截留漕米六十万石以外,嘉庆皇帝指令地方采取可行措施救灾,决定:对驻津兵丁赏给一个季度的饷银,由天津运库拨给;从承德府储备量米内赏拨一千石,就近放给灾民口粮;由两淮商绅捐银一百万两,全数截留用于赈灾;以工代赈修复水毁工程,其费用不下一百余万两;动用解送京城的旗地租银二十余万两,赏给灾区备用。除此之外,在各地遍设粥厂,救济灾民。包括宁河县在内的四十二州县重灾区,补给银米又设粥厂煮赈。有十七个州县专给银米,不搞设厂煮赈。灾情较轻五十七州县银米均不办理。在京师广设粥厂,主要是救济难民,皇帝指令在京师五诚设厂,盖建蓬铺,施粥发放衣被,让穷苦难民得以生存。嘉庆皇帝在七年(1802年)七月二日谕军机大臣曰:“各按地方村庄多寡远近,广设粥厂,无论级次贫民,一体赈给。乃近日来京就食贫民已多至二万余人,自系直隶各州县并未认真办理,灾民无从糊口,闻京师五城各厂散给粥饭较为得实,是以携老扶幼,相率来京。”
  自水灾发生后,嘉庆皇帝连续颁发三十道圣谕,让二品和三品大臣都到赈灾第一线主持施赈工作,严防贪官污吏从中舞弊,从最基层抓虚支冒领的典型。圣谕中指出:“闻地方官办赈情形,诸弊丛生,不但放赈之时层层脧削,即清查户口等事,皆有向贫民勒索册费,以多报少,以少报多,极贫次贫意为高下,甚至有贫民待赈孔殷,转因册费无出,愿甘舍赈不领者。其余捏造户口,肆意侵吞,何所不至。在地方大吏受恩深重,自不忍出此,其余州县各官即贤否不一,难保无从中侵蚀之人。至书吏人等,尤奸伪百出,不可不严密查办。”皇帝命直隶总督陈大文,“唯严密访查,如有前项不法之徒,立即查舒,从重处治,以儆其余。务令所拨帑金粟米,絲毫颗粒,实惠皆及小民,方可不负委任。”在宁河县、宝坻县施赈工作过程中,村官冒领作弊,皇帝也掌握实情。如宝坻县圈子庄乡保冒领案,就上了皇帝的圣谕:“至宝坻县赈务,经熊枚<兵部侍郎>派令随带司员查出,该县圈子庄乡保刘大用,有混冒领赈情事,现在同知方其畇等严行审办……该县村庄不止此数,恐他乡处乡保不免此弊。熊枚务当一律严查,随时承办。”皇帝在圣谕中列举兵部侍郎熊枚入宝坻县境巡查情况,已经发给钱粮的赈济户,“于熊枚入境时纷纷救赈。经熊枚亲自复查,其丁壮男民均已躲匿,耸令妇女等杂沓拥挤求赏赈票,是该处百姓不知感戴廷赈济之恩,转思挟诈逞刁,希图冒领,此风亦不可长。”从这些圣谕内容可知,当时嘉庆皇帝亲自指挥抗灾救灾的情况。
  当时,直隶全省一百二十八州县,仅宁河、宝坻等四十五州县勘定为成灾九成以上,而宁河、宝坻为其中最重者。大水退后,乡村遍设粥厂,皇帝谕令粥厂施帐一律持续第二年农历四月接近麦收时止,“无论极次贫民一律给赈,以示轸恤灾黎,恩施普遍至意。”
  这场特大水患,宁河县本来地势洼下,积水到秋末尚未消尽,直接影响了秋麦的耕作。直到春天,积水未消,“地瘠民贫”,展于“民力拮据已甚”之区,农民生活十分困难。幸好嘉庆朝在第二年,仍然对灾区采取了一些赈救措施,才使灾民得以生还。
  《宁河县志》“纪闻”篇记载了嘉庆六年(1801年)的一则传说:“(县城)文庙前南河,有巨穴,虽善者,亦莫测其深。旧有大鱼居焉。每遇天将雷雨,则出浮水面,展翅如蓬,横河似坝,眼光四烁,鳞色近墨。邑人见之,名之曰鲭鲛。嘉庆六年,秋间大水,民居半为巢,城中水深二尺许。有团鱼(龟)二,头大如斗,有鲇鱼二,须长如竿,推河水淹城,居民震恐。大鱼乃奋力与争,转斗三昼夜,绅民史矢石以助之,卒逐群丑,而水势以平,民赖以安。邑宰(县知事)设香案,投猪羊于河以祭之。由是以观,大鱼非冥顽不灵,而救灾捍患,宜录之而不没其功焉。”

知识出处

古代巨泽七里海

《古代巨泽七里海》

出版者:线装书局出版

本书讲述了古代巨泽七里海包括开篇语、当代七里海简介、七里海成因年代、《水经注》中的七里海、七里海的牡蛎堆积、牡蛎堆积与蚝山、七里海名称考、七里海考古、七里海考古待解之谜、元代屯军地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事件

相关地名

七里海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