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津书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清代侍郎廉兆纶》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869
颗粒名称: 问津书院
分类号: G649.299.21
页数: 4
页码: 107-110
摘要: 天津问津书院是一所私塾和科考教育场所,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由长芦盐商查为义将自家旧宅地捐献建立。该书院由名师授课,廉兆纶是该院的主讲。他在书院期间完成了《深柳堂集》等书籍的整理工作。这些著作大多被收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廉兆纶回乡后,为维持生计,他到天津问津书院讲学,直到病故。书院至今的遗址被保留,现为天津中山中学办的一所民办公助学校。
关键词: 书院 清代 廉兆纶

内容

咸丰十一年四月二十六日(公历6月4日),交河县粮商趁战乱囤积粮食,廉兆纶派去捕捉粮商的兵勇头目,冒名廉兆纶,向粮商敲诈勒索。咸丰皇帝不明真相,命刑部将廉兆纶逮捕问罪。后虽经查明,还是以用人不当,革职回宁河原籍,为维持晚年生计,遂到天津问津书院讲学。从同治元年(1862年)到同治六年(1868年),共主讲问津书院6年,直到病故。
  问津书院视为私塾,科考教育场所,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庭将其子送此接受教育。它比一般州县发展较晚,约创办于清代。天津问津书院创办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是天津影响最大的书院。长芦盐商查为义将自家在天津城内鼓楼南一处的旧宅地捐献社会建立问津书院,含“汛海问津”之意,勉励学子刻苦学习。当时,由长芦盐运史卢见曾报请直隶总督方观承、长芦盐政高恒,捐资并督修建成。房屋五十九间,计费白银二千四百多两。该院聘选名师授课。廉兆纶为地方神童、道光进士、翰林院编修、户部二品侍郎总督仓场,名扬全国。其受牵连革职回乡,即被问津书院聘请为主讲。他在问津书院完成了《深柳堂集》刊刻传世。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13部著作,大多是在问津书院整理完成的。这些书目是:1.《廉琴舫侍郎奏稿》(不分卷);2.《宁河廉琴舫侍郎遗书》(不分卷);3.《司马法》(三卷);4.《吴子》(二卷);5.《宁河廉琴舫侍郎墨迹汇存》(不分卷);6.《孙子》(三卷);7.《六韬》(六卷);8.《评点兵书五种》(十九卷);9.《军务稿》(不分卷);10.《奏议》(不分卷);11.《楞严会归评注》;12.《深柳堂集》(四卷、词一卷);13.《资治通鉴评剩》。
  廉兆纶回乡在问津书院讲学期间,心情低落,其廉洁一生,忠心保国,最后在英法联军入侵,捻军起义的乱世之秋,受麾下勇目冒名牵连而毁掉二品大员的一世英名,最终只靠束修维持生活。同僚中多有为之同情者。北塘籍山西道监察御史陈鸿翊,同治年间调任福建汀漳道期间,于同治四年(1865年)曾专程到天津问津书院拜访廉兆纶。廉为此留诗一首,载于《深柳堂集》。
  《侨寓天津喜陈仲鸾同年见访》
  (乙丑时住天津问津书院)
  廉兆纶
  芳树有莺唬,春风到马蹄。
  平生真臭味,十载各东西。
  才大难为合,家贫易择栖。
  入门成一笑,凡鸟任人题。
  种树风烟长,移花岁月深。
  稍添春烂漫,浑忘老侵寻。
  阅世成流水,何时返故林。
  便开松菊径,共葆雪霜心。
  译文:
  花木芳香垂绿时节有莺鸟啼叫,春风吹到的地方有马蹄的印痕。你我平生如兰香馥气味相投,十年寒窗考中进士各奔东西。人若是才气大了很难十全十美,家境若是贫寒很容易择地寓居。进门来安然生活成为一桩笑事,不出众的凡鸟让世随便书写吧。栽种树木是想绿色烟海长住,移栽花草是让生活岁月精微高深。稍微增添一些春天烂熳的景色,浑浑噩噩忘掉老年生活渐渐逼近。看世事已成流水一样匆匆过去了,你什么时候能返回故乡相聚呢。我便开设青松相伴菊花庭院路间,共同畅谈永葆晚年像松菊般心怀。
  注:“平生真臭味”,非指二人臭味相投,而是“同心真言,其臭如兰”。见《易经·系辞上》:同心之言,其臭如兰。《疏》解:“臭,气香馥如兰也。”
  陈鸿翊,字仲鸾,道光十八年(1838年)进士,任吏部主事,官至福建汀漳龙道,官阶四品。咸丰十年英法联军入侵,力主北塘防守,反对撤除北塘防务,敢和僧格林沁对薄朝廷,身为御史谏官敢于真言,被世人誉为“铁脖御史”。为国不畏砍头之祸,此风格深为廉兆纶赞赏。
  廉兆纶诗中期盼同乡同窗好友退休回归故里,共同颐养天年,可惜,他于同治六年(1867年)病故,当时陈鸿翊还在福建任上。
  天津问津书院遗址尚存。现为天津中山中学办的一所民办公助学校——津源中学之中。

知识出处

清代侍郎廉兆纶

《清代侍郎廉兆纶》

出版者:中国文化出版社

该书从多方面记述了宁河县籍侍郎廉兆纶的一生,史料涉及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对地方史研究和历史文化传承具有现实意义。

阅读

相关人物

廉兆纶
相关人物
陈鸿翊
相关人物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