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籍考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清代侍郎廉兆纶》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851
颗粒名称: 祖籍考略
分类号: K820.49
页数: 5
页码: 4-8
摘要: 根据记载,廉氏祖籍始于江苏,后迁居山西洪洞县宝坻梁城所,再迁至宁河县廉家庄并定居梁城。后代则迁徙至清泥村。廉征仕在芦台镇经商发展,充分展示了廉氏家族的商业才能和侠义精神。廉家庄和清泥村都是廉氏家族的祖籍地,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关键词: 祖籍 清代 廉兆纶

内容

据《宁河县乡土志》载:“廉氏为颛帝曾孙大廉之后,以王父字为氏。原籍江苏,后寄居山西。明永乐年间,由山西洪洞县占籍宝坻梁城所之邑南廉家庄。国朝由廉家庄迁居城内。累世读书科第连绵,登甲乙榜者约三十人,若廉骥元之殉忠义,廉师敏之蒙天眷,其尤卓著者也。宁邑世家大族如廉氏者,盖寥寥焉。”
  廉兆纶祖籍宁河县廉家庄,从山西分派为廉氏一支,历史久远无可考。从明嘉靖年间迁居梁城(宁河县今宁河镇)。其曾祖父廉芬,太学生,以曾孙兆纶贵,赠光禄大夫,配吴氏,诰赠一品夫人;祖父廉永敬,太学生,以孙兆纶贵,赠光禄大夫,配张氏,赠一品夫人;父廉沂,嘉庆癸酉科(1813年)副贡生,考授武英殿校录,任天津府青县教谕,以子兆纶贵,赠光禄大夫,配崔氏,继张氏,俱赠一品夫人。廉兆纶配高氏,北塘高天池之女。生有三子,即廉佶、廉佺、廉保。其中廉佺监生,署浙江富平场盐大使,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任浙江建德县知县,因“成劳尤著”民国四年奖七等嘉禾勋章;廉保分发山东试用府经历。据兆纶自传家谱,其始祖居廉家庄,二世祖居梁城东北青泥村。
  祖籍廉家庄
  据廉兆纶《深柳堂集》家史传记曰:始祖廉普,“世居城南(宁河镇)廉家庄(今宁河县廉庄乡驻地),年代邈远,从前谱系已失,有班班可考者,实自(普)公之迁梁城所(宁河镇)始。梁城所本宝坻县属邑,雍正间升为宁河县,即今吾族所聚而居者也。族老之言曰:(普)公未迁居时早失恃,(普)公父与继母既卒,始于明嘉靖中(1532-1562年)自廉家庄迁焉。旧传有谱,系本公既迁,求之弗得,遂失其传,(普)公行事已无可考,惟知所居宅,在城内东南隅,今之廉氏宗祠是其遗址也。廉家庄先茔一区,春秋祭扫,吾族必往至,余曾祖光禄公始立石(碑),大书深刻,曰:廉氏先祖之墓。”
  据廉兆纶家传,廉家庄历史久远,起码在汉代已成廉家聚落。廉兆纶论曰,“谨按吾廉氏有二派,一为战国时赵(国)大将军(廉)颇,一为元宰相恒阳文正王(廉)希宪族老。相传谓吾族来自山西,二者必居一於此,而宗支莫纪,难可发明。夫庄以吾家得名,则其所从来者远矣,即山右(山西)之说,亦且无征不信,况上求之宋元以往乎?狄武襄曰:某何敢自附梁公论者多其有识,然则吾家屡修家乘,其必以始迁祖为始祖无疑也。”
  廉家庄地处宁河镇与芦台镇之间,蓟运河西岸,是晚于战国时期的聚落,县西南五里谷家庄有廉兆纶墓。该地曾出土7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石斧,表明其早期的人类活动。廉庄西北临河的菜园村,相传是廉家的菜园地,后成为村落。廉氏家族,从明嘉靖年间迁到梁城(宁河镇)。廉家庄为其始居地是肯定无疑的。
  二世祖迁清泥村
  清泥村在梁城蓟运河北岸,临河,与战国西汉田家庄古遗址相邻。据廉兆纶《二世祖家传》记曰:“公讳文政,始迁公(指始祖廉普)次子也,邑(梁城)西北有村曰清泥,兆纶少时以观稼至其地,入村庙见铁钟上铸公名,雨淋苔蚀,其他姓氏多不甚可辨,而公名尚刻画如新,庙祝曰:首起此庙公家力居多也,则为之摩挲,而不忍释云。夫钟成于明天启五年(1625年)三月,是时清泥尚非吾家产,虽村庙别无碑识,建庙之说未敢以僧言居美,而公之心无畛域,乐成公举。即此偏端细事,尚能使后之人,得窥其为善最乐之心,则所以庆流后世者有渐矣。然则如公往事,此特骥之一毛,豹之一斑,自余不见于载志,已缺有闻,而由公而上,由公而下,凡吾祖之嘉言懿行淹没,而不传于今者,又可胜道哉。兆纶谨按:眉山苏氏叙族谱其略曰:族之先始祖一人而已,迨后子生孙,孙生子,或途遇不相识,而自始祖视之,则皆吾子孙也,此言至为恳挚。吾族自始迁至今亦蕃衍矣,而上而溯之,则皆公与公兄之所出,其后支派益繁,则称公之兄所出为东门,而公所出为西门。故吾族之犬始此,吾族之分亦始此。夫有合即有分者,势也;有合而仍不见其分者,情也。后之人有志于敦宗收族,可不即其所以分,以深求其所以合欤。”
  廉征仕逸事
  廉征仕为兆纶六世祖。五世祖死后留下兄弟五人。因此时产业丰厚,兄弟五人分家产,每人各得千金,田园千亩,号称小康。虽分家各得田园财产,但仍一起生活,共同治理家业。长兄廉儒林,善治家,经营农业是把好手,由他在家主持农业生产。廉征仕是外向型人,处事细微谨慎,善与人交,能推心置腹对待朋友,由他经商。把农业物产发往山东,把山东棉麻织品销于宁河等地,很快成为富甲一方的大户。
  据廉兆纶《谨书高祖征仕公逸事》载:“公主贾,每往来山东道中,大抵以布帛来,以菽栗往。每往来必操奇赢,所获倍蓰,不数年,财雄一乡。邑东南有区曰芦台,商贾所辐辏也。邑之人每于三、六趁墟,公亦时至。一日甫黎明,闻窗外呼曰:公不赴芦台耶?公本不拟往,闻而异之,命驾焉,至则满河皆粮艘。时逼西城,米值贱无过问者,见公来争怂恿之。公豪气陡发,为买百余艘,居无何他处。值灾歉米,暴腾贵获利无算。芦台某大侠也,见公意气,思欲挫折之,乃招公饮,继之以博局,向终某指囷曰:以此为注分胜负,而行可乎?公一掷遽得,芦某失色,却立良久,曰:今乃服公佳运。实告公某,此局固以磁石引铅骰也,相与视所指囷,则米复白镪满中。公笑曰:卿自以富相诩耳,设某掷不得胜,才肯以此责偿乎?愿持此以为公寿。某大惭服,遂相与订莫逆之交。”
  兆纶高祖征仕在芦台镇侠义之名从此传开,芦台码头的生意有朋友相帮,买卖日渐兴隆。

知识出处

清代侍郎廉兆纶

《清代侍郎廉兆纶》

出版者:中国文化出版社

该书从多方面记述了宁河县籍侍郎廉兆纶的一生,史料涉及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对地方史研究和历史文化传承具有现实意义。

阅读

相关人物

廉兆纶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