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河区图书馆
宁河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河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序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清代侍郎廉兆纶》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848
颗粒名称:
序二
页数:
2
内容
在本书出版之际,作者嘱托我们代表廉公十世祖后裔,在卷前缀述短语。我想,此请义不容辞。因为发掘抢救廉公先祖的历史文化遗存,不能仅看成是廉氏家族的荣耀,而应该看作是地方乃至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我们读完全书,心情激动,其丰厚的史料、生动的语言表述,翔实简明有序的编排,令人赞叹不已。这是作者多年来的呕心力作,很多史实,鲜为人知,在此谨表衷心谢意。
详读本书,如同走进一座清代历史博物馆。廉公是渠梁书院的骄子,十四岁为芦台峭帆亭作赋,名噪直隶,被誉为顺天府神童。朝考二甲四名,赐进士出身,钦点庶吉士,入翰林院,成为宁河县第一位翰林。遂后官至礼部侍郎、工部侍郎、户部侍郎和仓场侍郎。这位二品大臣历经道光、咸丰、同治三朝,阅历丰富,仕途坎坷。不幸在乱世中接替李菡(宝坻县号称“李半朝”)的仓场侍郎之职,粮仓遭洋人哄抢,奸商非法囤积,在派兵勇查拿奸商的过程中,带兵头目竟以廉兆纶名义,敲诈勒索粮商,咸丰皇帝震怒,以用人不当而革职。他清廉为官,革职后清贫如洗,在天津主讲问津书院,靠教书糊口。后人著书称其蒙冤罢职,“闻者为之流涕”感叹,这就是“宦海沉浮”。
史书称“兆纶@有为”,学识广博。他善长骑射,熟知兵法,专习古体诗词歌赋,在皇宫南书房行走,为皇家办文多年,有《深柳堂集》传世。除此之外,国家图书馆还收藏了廉公多部军事著作和奏章,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尤其是《峭帆亭赋》,使北宋年间就名扬天下的芦台峭帆亭,在清代得以传承。这是芦台在五代时期漕运文化的典型标志,为家乡现代化建设与历史灿烂文化的有机融合,留下了不朽的诗篇。
我们敬佩古稀之年的殿清学兄及汉沽图书馆馆长张金明先生,为廉公传记发掘和研究所付的艰辛劳动。因为历史人物传记不同于故事传说、杂文评论和诗文作品,它是以客观的历史依据为根基,需要从源头、发展、终结的考证,没严谨的学术研究功底是不可能的。通读全书可知,廉公这部传记所涉及的史料,都是作者从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中探查寻索到的。可谓功夫不负有心人。
回顾历史,我祖上自明代中晚期由廉家庄迁入梁城所,即今宁河镇。古镇地形奇特,历史上四面环河,古人视为风水宝地,堪称人杰地灵,名流辈出。清初宰相杜立德赞颂家乡的大河:“弯曲数十,蜿蜒如龙。自塘儿沽海口,历芦台军,至梁城所,乃明设卫所守御地也。湾澜更倍,早有潮,晚有汐,古云海潮者,地之喘息也。……源头澎湃来何处,上下千溪几刻通。”这块风水宝地,从明清到近代,载入史册的名人就有百余名,可称人文荟萃之地,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殿清学长钟爱家乡,热恋他少年求学的故土,想在晚年发掘抢救古镇历史文化遗存方面,多搞出一些专题成果,我们当全力支持,并希望获得成功。
(撰稿人为廉兆纶宁河故里后裔)
知识出处
《清代侍郎廉兆纶》
出版者:中国文化出版社
该书从多方面记述了宁河县籍侍郎廉兆纶的一生,史料涉及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对地方史研究和历史文化传承具有现实意义。
阅读
相关人物
廉瑞琪
责任者
廉瑞泉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