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传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清代翰林书法家戴彬元》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831
颗粒名称: 书法传说
分类号: I023
页数: 8
页码: 112-119
摘要: 这篇文章介绍了书法家戴彬元和他的书法传说。戴彬元以他独特的书法风格和创新而出名,他的字体结构安适、疏密错综有序,给人以端庄雄伟之感。文章中讲述了关于春联的故事,戴彬元为乡亲们写春联的情景,以及他对春联的重视和批评儿子小戴的故事。此外,还提到了一个关于戴彬元儿子小戴的故事,小戴以地名作为对联的题材展示了自己的才华。
关键词: 书法 传统艺术 戴彬元

内容

书法,是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艺术。戴彬元的书法,师承欧阳询、颜真卿,而又有自己的创新,形成晚清书法界有影响的一派。其字体结构相安适当,疏密错综变化有序,尤其是正楷字,笔法遒劲有力,给人以端庄雄伟之感。人们视他的书法为宝,真是“片楮寸纸,人争宝之”。因此在民间留下了很多传说,今集中萃于此,供读者欣赏。
  春联的故事
  春节贴春联,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据史书记载,人们为了驱邪压灾,求保一年平安,古时在春节那天把桃符插在大门旁,是为了驱鬼镇宅。后来在桃符上刻字,刻一些驱邪降福的咒语。到了唐宋时期演变成书写春联。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金陵后,曾在除夕时降旨:“公卿士庶之家,须写春联一幅,以缀新年。”随之春联就成为新春佳节的标志,无论是官宦门第,还是农耕之家,在年末岁首的头等大事就是贴春联,它把文学和书法艺术融为一体,昭示着人们对新生活的向往和情趣。这样一来,在一个没有几个识字人的农村,能写一笔好字的人,在春节前夕,拜求的人可就多了。
  清朝光绪年间,宁河留庄成了翰林故里,戴彬元官居翰林编修,不仅是官职使留庄显赫一时,而是戴彬元之书法的名声更远近闻名。这就使留庄的春联出了名。
  话说某一年腊月二十八这一天,戴彬元从京城回留庄过春节,刚到家,乡亲们就都围了上来。手拿红纸,求戴彬元给写春联。彬元对乡亲们的要求不敢推辞和怠慢,研墨挥毫,一家一家地写,写了许许多多的春联。腊月二十九,戴彬元出门溜达一看,家家户户门上都贴上了自己写的对联,从心眼儿里高兴。
  村里有个叫李玉卿的人,从小和戴彬元一起长大,是好朋友。他听说戴彬元回家了,没来看望他,打心里不痛快。心想,“当了官就瞧不起我了,跟我摆架子。我就不求他写对子。”腊月二十九这一天大清早,他就把没字的两张红纸贴在了大门板上。其意思是,让戴彬元知道,我不会写,就贴无字的,也不求你写,你这个朋友就算我白交了。
  腊月二十九,忙了一天的戴彬元,晚上去看李玉卿。他到门口一看,愣住了,他寻思出李玉卿的用意,急忙跑回家,抄起笔、墨、砚,跑到李家,借着门楼挂的灯笼的光,在门板的红纸上,悬肘填写了对联,然后把笔、墨、砚送回家,再回来敲门看望李玉卿。
  戴彬元在李玉卿家门上写的对联,被一个叫卢生的人看见了。卢生家住丰润县侉子庄,他十分喜爱戴彬元的字儿。他听说戴彬元回家过年,专门从侉庄子赶来,想求戴彬元写字。等戴彬元走进李家大院,卢生站到门口一看。“呀,这字写得真正好功夫啊!”心想,我一个外地人,求他写不容易,就是给写,恐怕也不会这么用心。他用手想揭下来,结果浆糊早冻干了,揭不动。卢生灵机一动,有了主意,他连夜在附近村庄,花大价钱雇了两个农民,到了三更天,卢生带人悄悄地拔拉开李家大门,把两扇门板扛走了。临走时写了一张纸条,留下四十两银子,放在门坎的下面。
  大年三十早上,李玉卿起来,见大门板没了。先是纳闷和生气,后来在门坎下发现纸条和银子。纸条上写着:“借走门上墨宝,留下银两四十。”使李玉卿哭笑不得。
  这件事传遍了宁河、丰润两县,从此,人们都知戴彬元的字值钱。留庄也因此出了名。
  全村户户贴红纸
  有一年,戴彬元回家过春节。一进村,看见全村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贴上了对联,心里很高兴。可是走到门前一看,全是红纸,上面没有一个字。串街看看,全是一样。
  戴彬元好生纳闷,回到家里找人查问原因。原来留庄都是种地、拾柴、打鱼的庄稼人,没有能写对联的,到集镇上写吧,路远不说,还得破费花钱,便纷纷找到戴彬元的儿子给写。他的儿子从小跟父亲学习书法,也有一定根底儿,能写一手好字,在乡里附近有一定的名气,人们称作“小戴”。那个时候,人一有了名气,就只能答对官宦人家,哪能给这么多穷百姓写对联呢。小戴腻烦透了,便推说过年涮笔停墨,把全村的穷老百姓都给打发走了。大伙见小戴如此没有乡邻情谊,都生气了,于是联合一起贴出红纸空对联。
  戴彬元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教训儿子说:“乡亲们求我家写字,还不是庄里出了我们家能写字的人,他们也感到光彩。乡亲们这样看得重你,你却不识抬举,脸都让你给丢尽了!”说完,戴彬元捋袖持笔,叫儿子跟在身后端着砚台研墨,挨门挨户填写对联,一直从早上写到晚上,连口水都顾不上喝。
  过了年,为了不损伤门板上的对联,家家户户都打做了新门板,将戴彬元的真迹珍藏起来。从这件事之后,戴彬元更受人们尊敬了。小戴也改了错,如有左邻右舍来求,再也不摆酸架子了。
  半截对联
  戴彬元的书法一出了名,他的字就值大钱了,他家门上的对联常常刚贴上,就很快被人偷偷揭走。
  怎么样不让人偷走呢,这年腊月戴彬元回留庄过年,想了一个招儿,在大年二十九这一天,戴彬元家门口的对联还没有贴出来。直到天黑,对联才贴了出来,不过对联都是半截话,上联写着“祸不单行”,下联写着“福不双降”。村里人看了都纳闷,这都是不吉利的话呀,大过年都讨吉利,怎么写这些呢?偷偷揭去也不能贴呀!谁知到了第二天早上,再一看,对联上的话可不是半截的了。上联是“祸不单行昨日走,”下联是“福不双降今日到。”过年有例儿,大年三十不准拿别人家的东西,不然会招灾的。所以想偷揭对联的当庄人,只好罢休了。
  对地名
  戴彬元的儿子小戴,其书法也很有名气。这就是戴章勋,后来给吉林督军孟恩远当秘书。他少年时代就跟着父亲学书法,而且很有文才。有一年他到北京翰林院找父亲。戴彬元的同僚见他的儿子小戴,生得眉清目秀,一表人才,举止十分文雅,便想考考他的学问怎么样。有一位家住北京的翰林说:“贤侄,我这里有一个上联,你能答得出下联吗?”小戴说:“您出上联吧!”这位翰林先生说:“平谷密云旱三河。”
  这位家住北京的翰林先生用北京地区的三个地名作上联。小戴思考片刻,不慌不忙地答道:“遵化丰润湿玉田。”用河北的三个地名,以“湿”对“旱”,对偶得相当绝妙。众翰林都拍手称赞。
  民间传说,浩若繁星。虽然有时离奇,但都和一定的历史环境相关。围绕戴彬元书法的一些民间传说,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知识出处

清代翰林书法家戴彬元

《清代翰林书法家戴彬元》

出版者:中国文化出版社

本文介绍了清代翰林书法家戴彬元的生平事迹和书法成就。文章详细描述了他的家世背景、学业成就和进入官场的经历,以及在政治、赈灾和书法方面的贡献。同时还介绍了一些与他相关的人物和传说。文章以生平简历为主线,通过不同章节展现了戴彬元的多方面才能和影响力。

阅读

相关人物

戴彬元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