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担货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红色记忆第二集》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747
颗粒名称: 挑担货郎
分类号: K825.2
页数: 4
页码: 2-5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作者出生在俵口镇,家中有8个兄弟姐妹。作者的父亲和三个哥哥靠使船养活全家。作者小时候因为好奇和疑问,对未婚夫刘厚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5岁时,作者与刘厚忠结婚,开始了艰苦的家务劳动。婆家生活贫寒,作者白天要搓麻绳、捏苇帘、推小磨、烧火做饭、洗衣服,晚上还要在昏暗的油灯下纳鞋底、缝补衣裳。刘厚忠是个朴实忠厚、精明能干的人,他为了多赚些钱,经常出门做小买卖,生活十分艰辛。
关键词: 刘九华 回忆 革命岁月

内容

我出生在俵口镇俵口安全村,家中有姊妹兄弟8个(5个男孩,3个女孩),我在女孩中行小。我清楚地记得,在我小时候村子周围尽是芦苇和水,那会儿叫“苇海”。因为出门就是水,村子里好多人家都有船,船在当时可是最好的运输工具。我家也有船,父亲和3个哥哥就是靠使船养活全家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两个姐姐先后都出嫁了,父母也开始为我的终身大事操心,也想找个好人家尽早把我嫁出去。说来也凑巧,当时给我家使船的本家二叔说,他有一个外甥叫刘厚忠,家住潘庄镇西塘坨村,人挺好的,是个担着挑子做小买卖的,跟老侄女儿挺般配。我的亲事由父母做主,就这样定了下来。自打那以后,小小年纪的我不免总会产生一些好奇和疑问,这个刘厚忠到底是个啥样的年轻人?所以只要看到街上有担挑子卖东西的,或者听到有叫卖声,我都会急匆匆跑到门口一看究竟,眼前这人会不会就是刘厚忠。每当这个时候,我的心也就会“扑通扑通”地乱跳,脸上也是滚烫的。时隔不久,也就是1935年我和刘厚忠成了亲,那时我才15岁。
  婆家家境贫寒,公公刘宝合是个老实厚道的农民,身体不是很好,平时靠种地养家,有时也出去打点短工;婆婆是小脚女人,在家料理家务。刘厚忠在家排行老大,下有两个弟弟,二弟刘厚桐十几岁就给地主扛活,18岁那年得了阑尾炎,因为家里穷,没钱医治,竟活活地给疼死了。三弟刘厚春,自小在潘庄镇广生堂药铺当学徒,拉药匣子。
  刘厚忠为人和他的名字一样,朴实忠厚,精明能干,虽然我比他小8岁,但他很尊重我,我也打心眼里信服他。结婚后,我主动负担全部家务活儿。白天要搓麻绳、捏苇帘、推小磨、烧火做饭、洗衣服,晚上还得在昏暗的油灯下纳鞋底、缝补衣裳。因为公公的身体一直不太好,常年闹病,两个弟弟年纪又小,家里的生活主要靠他支撑。他啥活儿都干过,种过地、打过工、做过小买卖。他还心灵手巧,像沾糖葫芦、烙烧饼、炸麻花,还有扎扫帚、缠掸子这些手艺都是自己闷练出来的,一心只想多赚一些钱贴补家用。说来最苦还属做小买卖那会儿。那时候,他经常担着挑子一走就是百十里路。常去的地方有北塘、芦台,还有天津边子。为了多挣点儿钱,在春秋两季他就前往北塘,趸新鲜的鱼和虾,担着挑子一路走着,一路叫卖。平时还会将当地应季的土特产挑到天津去卖。每次出去至少两三天,有时甚至要四五天。因为家里穷是住不起店的,出门只带一些干粮,饿了,就找个背风的地方啃上几口;渴了,就讨口水喝,小河沟里的水捧上几捧也是常有的事;困了,就抱着扁担倚着筐子迷糊一会儿,是绝对不敢睡沉的,担心自己的货物会被别人偷走。
  记得我刚嫁过来不久,已是入秋时节。一天,他起得很早,约摸半夜三四点钟,就动身去北塘趸货。他上午从北塘返回时,天气还是好好的,可不想走到半路上,却突然下起了大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他一时间连个避雨的地方也找不到,当时雨下得又急又大,他抬头看看天气,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又看看眼前的挑子,满满的两筐鱼被雨水冲击浸泡着,情急之下,他连忙用身体护着挑子,又将上衣脱下盖在上面,而将自己完全暴露在大雨中。由于货物损失,急火攻心,他回到家便一病不起,整整在炕上躺了十来天,可病情略有好转,他就又担起挑子继续为生活奔波,因为他清楚一家人全靠他来养活,他挑着的是责任啊!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每次他出门,我在家里总是担着心,只有看到他平安回家,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下来。他倒是满不在乎,非常乐观,还担心我在家寂寞,回到家总把经历过的那些事讲给我听。刚过门子的那几年,虽然日子过得挺苦的,但一家人总是聚多离少,也算平安无事。后来,日本鬼子来了,不仅日子难过了,他回家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有时十天半月见不着他的人影儿。

知识出处

红色记忆第二集

《红色记忆第二集》

本书记述了宁河区革命历史的档案资料,其中包括了刘九华、田茂、李亚光、五次剿匪战斗、端炮楼、擒拿土匪、童年生活、保卫谈判、海防守备、抗震救灾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于学珍
责任者
霍玉香
责任者
刘厚忠
相关人物
刘宝合
相关人物
刘厚桐
相关人物
刘厚春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俵口镇
相关地名
俵口安全村
相关地名
潘庄镇
相关地名
西塘坨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