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管邵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红色记忆》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731
颗粒名称: 接管邵阳
分类号: D082
页数: 5
页码: 207-211
摘要: 本篇内容记述了根据提供的信息,于十月份,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在邵阳市成立了军事管制委员会,对该市实施全面军事管制。同时,军管会对国民党、政府机关和各类警察、宪兵、特工人员发出登记通告。此外,军管会还进行了对各单位的全面接管工作,包括警备司令部、税务、银行、财政、工矿、企业、学校、医院等。在接管工作中,注重发挥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作用,并在市区召开了学生代表大会、职工代表大会和各界人民代表大会。邵阳地区解放后,逐步建立了民主制度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机制。
关键词: 民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政府

内容

1949年元旦,播发了毛泽东为新华社写的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号召“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党中央从老解放区抽调大批党员、干部组成南下工作团。1950年7月,中共邵阳地委、邵阳专署和所属的各县、市委、政府在河南郑州宣布建立。干部是由山东、河北、河南、北京等省市抽调的。10月10日,1243名南下干部在地委书记夏如爱、专员魏国元率领下随军进入邵阳,其中地委机关配备94人,专署机关60人、地直单位166人。邵阳市55人,书记李文祥、市长潘邦彦。邵阳县244人,书记钟石、县长白希清。隆回县110人,书记方明、县长李国香。武冈县189人,书记李砚农、县长尹子明。新宁县93人,书记李前义、县长赵文光。城步县59人,书记陈甫林、代县长赵志光。新化县136人,书记尹子厢、县长赵文元。各县、市于10月11日后相继宣布人民政府成立,发布安民告示,展开各项工作。
  10月12日南下的地、市领导和解放军驻邵阳部队首长决定,成立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邵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由49军副政委刘随春任主任,专员魏国元为副主任,公安处长刘金平,邵阳县长白希清,市委书记李文祥、市长潘邦彦和靳虎、段秉善等8人组成。下设警备司令部、段秉善任司令员。
  13日军管会发出布告,宣告邵阳市军管会和警备司令部成立,即日起对邵阳市内实行全面军事管制。14日军管会发出第二号布告,宣布国民党、政、军机关和一切警、宪、特工人员,自布告之日起,7天内向军管会登记,逾期登记者,必追究责任。各企事业单位人员即日起回原单位上班,保管好一切财务、案卷,配合军代表做好接管工作。邵阳市区的接管工作从15日起,对原国民党湖南省第6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所属的警备司令部、税务、银行、财政、工矿、企业、邮电、学校、医院、公路运输、县政府、县党委、警察局、派出所、税务所、工会、商会、图书馆、民教馆等实行全面接管。分别从邵阳地委、专署、县、市委和政府选派军代表和联络员200多人,在市军管会的统一领导下,进驻各单位。坚持深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依靠和发动群众、团结留用职工共同做好清理整顿交接工作,到11月20日接管工作基本上顺利完成。
  在接管工作的同时,特别注意发挥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性。市区于10月24日、25日召开学生代表大会,选举出郭汉中、姜得之等19人为邵阳市学联筹委会成员。11月5日至7日召开了市区首次职工代表大会,选出了33名市总工会筹委会委员,张敬德为主席,张瑞川、王哲敏(地下党员)为副主席。随后又成立了妇联筹委会,张均廉为主任、伍芝(社会名流)为副主任。市商业联合会产生了理事会选举姜持重为会长。
  邵阳地委和军管会在接管各级政权后,特别注意建立民主制度和发挥人民当家作主的作用,于11月24日在邵阳市召开了全市各界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选举产生了主席,副主席和委员。1950年2月10日在邵阳县召开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选举出县长、副县长和人民政府委员。经过试点后推广到全区各县,使民主制度日益完善。邵阳地区解放后,县以下新建28个区,各区都建立了区人民政府(1950年6月改为区公所),旧政权的119个乡、7个镇以及旧保、甲制度均保留不动,利用他们做些征粮支前工作,命令他们将财务和武装向人民政府移交,在工作中将功折罪,听候处理。
  1950年6月以后开始改造旧乡、保、甲制度,建设乡、市、村人民政权。全地区的28个区改划为56个,将旧政权的126个乡、镇改划为962个,并抽调大批干部到区、乡担任领导工作。各乡都召开了农民代表大会(行驶人代会职权),选举农民协会正、副主席和正、副乡长。村政权则由农协会员直接选举产生村主席和村长。到1950年10月,乡、村政权建设基本完成。
  在接管建政的同时,开展了减租反霸,征粮支前,组织群众恢复和发展生产。进一步整顿社会治安,大力开展禁毒、禁赌、禁娼运动,以后30多年中卖淫、嫖娼者绝迹,种植、贩卖、吸食毒品者绝迹,赌博案件也很少发生。
  进入邵阳后,南下干部1240多人。邵阳地下工作者近200名,在长沙招收200余名干部,干部力量奇缺。邵阳地委和各县、市委都十分重视培训本地干部。1949年10月14日地委决定建立资江公立学校,10月16日开始招生,11月8日正式开学。邵阳军分区司令员邹毕兆兼校长,地委宣传部副部长、毛主席的堂弟戈楷(毛泽普)任副校长,抽调南下干部刘长忠、初增科、张楚、惠素珍等20余位同志分别担任各中队队长和指导员及科室负责人。组织学员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树立革命人生观,全心全意为工农服务。到1950年秋共举办了两期,培训干部2190余人,邵阳、武冈等县相继开办了地方干部学校,市内举办了两期人民警察学习班。到1950年底全区共培养干部4000余名,充实到各机关单位、基层政权中去,壮大了干部队伍。

知识出处

红色记忆

《红色记忆》

本篇文章记述了红色记忆的情况。其中包括我的父亲铁军、我在宁河城工部的日子、我的军旅生涯、我的南下历程、编后语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郑昌明
责任者
傅连君
责任者
夏如爱
相关人物
魏国元
相关人物
李文祥
相关人物
白希清
相关人物
潘邦彦
相关人物
方明
相关人物
钟石
相关人物
李国香
相关人物
李砚农
相关人物
尹子明
相关人物
李前义
相关人物
赵文光
相关人物
尹子厢
相关人物
赵文元
相关人物
陈甫林
相关人物
赵志光
相关人物
刘随春
相关人物
刘金平
相关人物
邓主培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