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边区学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红色记忆》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700
颗粒名称: 去边区学习
分类号: K827
页数: 3
页码: 103-105
摘要: 本篇内容记述了在敌情紧张的情况下,张丰年被动员参军参战,离开家乡前往边区学习。途中经历了地道躲避敌人和过河的艰难,最终到达目的地。在党校的艰苦环境中学习生活,自给自足并进行劳动自救。1945年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后,党校学习结束,张丰年回到了家乡。
关键词: 张丰年 参军参战 边区学习

内容

由于敌情越来越紧,工作人员白天尽量不进村村里群众把余粮衣物等分头藏起来,专心致志开展对敌斗争。火烧田辛庄、南淮淀的那一年,也是日寇垂死挣扎的最后一年,村里工作组组织参军参战,充实区县武装,我也是被动员的一个。当时我的家庭,有父母兄嫂妻子,婚后生了一个孩子死掉了,我走后没什么牵挂,父母还有人照顾,特别是大敌当前,革命义不容辞,于是我悄悄参了军,只有支书一人知道。
  1945年1月,我离开村去边区学习,在田辛庄吃的晚饭,有人护送。深夜路过大贾庄,正巧碰见小孩娘舅问我去哪,我告知去18分区。当晚走了一夜,早晨到达分区,呆了两天我才知道,18分区每县只有一个人去边区受训。拿着分区敌工部的介绍信,到晋察冀边区党校,地点在阜平县,仍有护送人员,一县转一县,护送人员由各县安排,每天夜晚行走,路过护路河河坡陡直,很难爬,又怕敌人发现,紧张得连大气也不敢喘。到了冀西境内,可白天行走了,因为那里村连村都有地道,可以通到户内。前面有人拿着电筒带路,我在最后一个,看不清前面的路,只有拽着前面人的衣服,摸到一个小洞口,便得猫下腰爬过去前进,直到看见有亮光,听有人召唤才能爬出洞口。这就是人们知道的地道战,在宁河是不能打地道的,因为地势低洼,一打就有水出来,且土层结构也不行,容易坍塌。
  还有一次过河,河水不深但水流急,把石子儿都冲的唰唰作响。正是二三月,天气寒冷,水也冰凉,我们就把下身衣服脱掉,拉手过河以防跌倒,经过较长时间才趟过去,腿脚都冻得麻木了,但都咬牙坚持着。
  路程走了一个月,满脚是泡,终于到达目的地。党校的地址是较大的山环里,周围的山较高,只有举目才能看见天,人家少而零散,全是石头房,由于被敌人扫荡过,房屋四周墙壁都是漆黑的,屋里也是破烂不堪,虽然党校生活相比村里群众强些,但用水困难是大家都要面临的。淘米只能用一次水淘,吃饭时合不上牙,也不敢使劲嚼,饭里沙子太多啦。党校也搞生产自救,生活自给,学员劳动还给奖励,这些劳动都业余时间进行。
  1945年8月15日,我们听到了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党校内一片沸腾,人们敲锣打鼓扭秧歌,庆祝抗日战争胜利。就这样学习班也结束了,我们兴奋地卷行李,打背包,做好走的准备。回去的东西比来时多,自己织的毛衣,自己纳的平底鞋还有党校分给的小土布,还学会了扭秧歌、喊口号、唱抗日胜利歌。有人带领返回,一路上各村老乡们村村欢迎。都是白天行程,比来时用的时间少多了,20多天就回到了冀东,这时正是我军攻打丰润县城。住了两天,我们把学习的情况向领导进行了汇报,领导指示,学员各回各县,于是我回到了宁河。

知识出处

红色记忆

《红色记忆》

本篇文章记述了红色记忆的情况。其中包括我的父亲铁军、我在宁河城工部的日子、我的军旅生涯、我的南下历程、编后语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张丰年
责任者
李佑生
责任者
张丰年
相关人物